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10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10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1

終於在電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要下架前到了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也許是欣賞李安,也許是欣賞3D,也許僅僅是想看電影消遣,總之今天安排自己走進了電影院,在它要下架之前的最後一刻欣賞了李安這部作品,畢竟3D唯有到電影院才能體會現代科技的美妙之處。

唯美的畫面,逼真的現場。電閃雷鳴,洶涌海浪,恐怖的海灘,3D效果讓人身臨其境,船難、絕望、求生、掙扎,急速的飛魚、月光下發光的水母、滿天的星光、飛躍的海豚。在災難面前,李安是選擇了夢幻,還充滿想象力。李安在片中關於人性、生存的意義、宗教、信仰的心靈主題,化整爲零地置入,沒有煽情,卻在不知不覺中,讓你感動,讓你思考。

從某一角度看這是一部宗教片。一個人內心如果沒有信仰,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在海上這樣漂流200天的。少年派對着暴風雨的呼喊是一種人對神的更高層次對話,電影的前面鋪墊了一段,派一步步對信仰的瞭解與辯證,派纔會在後面對着天咆哮、甚至是吶喊……好欣賞最前面那一段,看似沒什麼的開始,卻是後面一切的鋪墊,名字的由來——游泳場,是派後面海上漂流的線索;派攻克圓周率的記憶,是在暗示他有頑強的毅力;與老虎的相處,也是爲後面與老虎相伴做鋪墊;宗教與信仰是他堅持下來的精神支柱;還有蓮花手勢……當然也可以理解每個人內心都有一隻兇猛的老虎,這虎是我們的慾望,是我們的恐懼,我們搞不定它,它帶給我們危險,帶給我們不安,但是因爲它的存在,讓我們保持精神的警覺,激發我們生命的潛能與之共存,少年派得以生存,李安因之得到電影的夢境,而我們,按李安的說法,我們因之在這場幻覺的盛宴中,得知我們並不孤單……電影不同的人看,不同角度,欣賞可以完全不同……

欣賞派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估計這種教育方式在我們這裏是行不通的。他自己是無神論者,但卻由派去了解、甚至信仰各種宗教,雖然他有提醒派,但是沒有限制他的好奇心,同時他也教育派很多生存守則,不能幻覺,現實是殘酷的。其實每一個人的出身地的不同,就意味着他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將不同,也許現實中的人更多的是認命。就像俄羅斯人,他們生活的環境是在漫長的冬天,所以俄羅斯人只能接受,只能適應,不能抗拒的。對於俄羅斯人只能接受命運,沙皇是他們的命運,斯大林是他們的命運,漫長的冬天是他們的命運。曠野的命運,冬天的命運,白晝的命運一樣,都是無法改變。我們雖然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說法,但是落實到教育這一塊,卻一直很難變。我一直認爲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到了要去“女性禮儀培訓班”,已經是下下策了。有教養的女子,有資望的女媛,沒有一位畢業於培訓班。

影片的經典臺詞“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這句臺詞是與老虎的分別引出的,但在影片前面部分也有所體現,派遺憾沒能與親人道別,他離開荒島,放下蓮花,也許可以理解爲他放下了初戀女友,尋找新的生活……

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在未來的歲月,要好好運用減法……

遇到災難只能接受,說認命也許有點悲觀點,但這認命內心依舊充滿樂觀,對美好的未來永遠不要失去信心,想辦法去適應,慢慢改變,實現美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2

首先,非常開心“大河文藝”的觀影活動抽中,參加觀影寫影評活動。

這次參加觀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不知道爲什麼,初次看到電影的名字,然我聯想到了《魯濱遜漂流記》和《彼得·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兩者某些方面的融合。方面展現出海上漂流的痛苦與艱辛,方面又給予我們美麗夢幻的少年奇遇。

這部電影美輪美奐的特效製作絕對可以與《阿凡達》相媲美,堪稱視覺盛宴。在有限的時間裏,影片展現出大海的所有姿態,海上風暴的壯觀,閃電擊破長空的壯麗,清澈如小溪般寧靜的畫面,隨着劇情的發展慢慢浮現到眼前。海對於人的吸引不僅僅在於那無窮的力量,還在於無法丈量的神祕感。關於海洋的神祕感,導演用紀錄片式展現了“飛魚羣”、“追捕飛魚的魚羣”“目前尚未滅絕的海豚羣”,各種各樣的魚類都友情客串了把。關於海洋的美麗,導演用色彩絢麗又精美的畫面爲觀衆展現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羣”、“帶着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鯨魚”還有那個“派想起母親的夜晚”。那個前面帶亮光的深海魚,把我下子帶入了童年的回憶,記不得它名字,感覺因該是在《機器貓》中認識的。對於海的描繪,導演做到了極致。海瘋狂的面讓派失去了切,海靜寧又神祕的面讓派安撫着派。避免喧賓奪主,突出老虎,導演對於海上霸主鯊魚的描繪總是淡淡筆。

觀影結束後思考影片所帶來的感受,大概有幾點:、人生需要導師。在劇中派的父親就是這位導師,1、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派老虎是不可以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2、他告訴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並影響了他生;二、生活需要信仰。導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種宗教,沒有比較也沒有傳播,只是展現信仰對個人的支撐。它是種無形的力量,卻帶給人們許多力量,克服困難的力量,面對災難的力量,對自我道德的約束力。盲目信奉和無信仰都不可取。3、有陪伴。敵人會幫助你成長,有時候他們又是亦敵亦友。我們無法清楚的劃分這條界線,但是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去他們,我們就完全失去了社會的功能。就像影片結束部分派講述的第二個故事,他把動物角色都人物化。動物在船上展現的都可以在人的身上找到縮影。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從某種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經充當了“社會人”的角色,派跟它講話,試着去訓練它和它做朋友等……4、不要絕望。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驗,只要不絕望,都會看到第二天的陽光。派就是堅定這個信念才活了下來。5、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片中提到的“食人島”,就是派開始認爲的福島,在白天給予恩賜,在晚上都會收回。得到的,都要以另種方式付出。安逸帶來的只有孤獨,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位經常觸動人心的導演,他善於用犀利的視角洞察我們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語言和樸實的鏡頭爲我們拉開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們被觸動着、感動着,還有深思……而這部電影,卻改以往的基調,導演不斷的完善、挑戰自我,孕育了這部佳作的誕生。絢麗多彩的畫面感,貫穿整部電影的震撼音樂,尤其是講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3

經典好看的影片總是值得反覆欣賞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其中的一部。這部片子不僅適合成年人觀看,也適合未成年人欣賞。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少年派跑到關老虎的鐵欄門口,拿了一塊肉喂老虎,或許覺得老虎也是可以和其他寵物一樣相處的。這時候少年派的爸爸趕到,除了嚴厲斥責少年派外,還牽着一隻小羊到關老虎的鐵欄門口,把小羊栓在鐵欄上,少年派親眼看到自己當初想要餵食的那隻老虎飛快地將小羊撲倒,不一會兒就把小羊吃到肚子裏了。這個場景給我的印象比較深,讓我想到了子女教育問題。小孩子總是對事物充滿着好奇心,但是有些事情一旦犯錯,算屬於致命性錯誤,比如小孩子餵食老虎。少年派的爸爸很有智慧,他不只是嚴厲斥責,用言語闡述這其中的危險程度,而是讓小孩子親眼看到這樣的行爲可能遭受的後果。說起少年派的爸爸,影片中的另外一個場景也是讓人印象深刻。飯桌上少年派的哥哥取笑少年派信了太多的教,印度教、基督教、猶太教……,少年派覺得各個教都有特點,自己拜各個教是合理的,這時候,少年派的爸爸對少年派說,“一定要理性思考,不能盲目”,少年派信服地點了點頭。

這個場景與當前很多小孩子報各種輔導培訓班有點類似,很多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家孩子的後面,凡是別人家孩子報的班,他們也要報;凡是別人家孩子還沒報的班,他們還要報,因爲想要贏在起跑線。這樣我們的孩子每天的時間都被佔用,每天都很忙,這些家長和孩子不妨抽空看看這部影片。

在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問題或許很多人會問:在海上漂流的時候,爲什麼少年派有機會殺死老虎的時候,卻對老虎伸出了援手?要知道,這隻老虎已經吃了其他很多的動物,比如長頸鹿、猩猩等,而且這隻老虎多次對少年派虎視眈眈。或許是少年派作爲人類並沒有動物這種殘忍,並不想以肉食動物對待肉食動物的方式進行殘忍地廝殺,但是爲什麼少年派一直很感激這隻老虎,還特意捕魚給老虎吃,除了怕老虎太飢餓吃了自己外,另外還有什麼原因嗎?這讓我想到了西斯廷天頂畫的故事,據說是因爲布拉曼特的“小報告”催生了西斯廷的天頂畫,是因爲布拉曼特或拉斐爾出於嫉妒,向教皇打了“小報告”,才被迫讓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接下了自己本不願意接下的天頂畫任務,從而成就了自己。正如少年派感激老虎所說的,“它讓我警醒,它讓我每天都有目標和期望,沒有它我早就死了。”

這也讓我想到了諸葛亮設空城計讓司馬懿大軍撤退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三個版本,版本一認爲司馬懿覺得諸葛亮天生謹慎,而自己需要反本能不可中計,故諸葛亮智取司馬懿;版本二是司馬懿知道自己一旦把諸葛亮消滅,自己也就完蛋了,正所謂的兔死狗烹,所以自己需要將計就計,故司馬懿撤兵保全自己地位;版本三是諸葛亮之所以敢設空城計,是因爲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的處境,這只是給司馬懿撤兵找了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故諸葛亮是大贏家。這三個版本我更傾向於版本三。通過這個案例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對手不僅僅是對手,也是我們的朋友,需要善加運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從頭至尾沒有廢話,情節緊湊,而且富有哲學道理,讓人受益匪淺。上面我只是隨意列舉了其中一些,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思:少年派名字的由來、爲什麼少年派可以從食人島逃脫出來、爲什麼在船上只有他對異常現場如此警醒、爲什麼他用廚子、水手、媽媽的類比來告訴調查人員的詢問,很多很多,想要得到更多,不妨找個時間、拉上窗簾、安安靜靜地欣賞這部影片,你不會後悔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4

派是一個出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多個宗教的少年,由於國家變故,父親決定賣掉動物園,帶着動物舉家搬遷加拿大。但是他們卻經歷了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故。經過一系列的機緣巧合。派與一羣動物登上了救生艇,包括一隻腿受傷的斑馬,一隻鬣狗,一隻猩猩和一隻孟加拉虎。在接下來的幾天,鬣狗吃了斑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殺死了鬣狗。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派最終選擇與他一起漂流。七個月裏,他竭盡所能餵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在派與老虎耗盡食物準備赴死時,他們竟漂到了一個天堂般的島嶼。經過短暫的休整,派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食人島。於是他們再次開始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灣獲救。老虎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電影確實是一部精彩的漂流記。但當派講出第二個版本的漂流後,之前的鏡頭便一幕幕在腦海裏閃現,之前看似毫無深意的細節都成了伏筆,打破了這個原本充滿愛與和諧的奇幻之旅,變成了一個血淋淋的殘酷故事。

其實船上並無動物,只有一個斷了腿的水手,一個廚師,派和他的母親。廚師吃掉了水手,又殺死了派的母親,最後忍無可忍的派殺死了廚師。由此看來,第一個故事其實是對現實的隱喻。鬣狗是廚師,猩猩是母親,斑馬是水手,而派就是那隻老虎。同時,也暗藏了導演要表達的核心——一個關於與人性衝突的故事,引起全人類對信仰的思考。派信仰了多個宗教,他認爲這樣更接近神。但當他經歷種種磨難,卻對神產生了懷疑——“我的家人都死了,我把一切都獻給了你,你爲什麼還要這樣對我?”這與《一九四二》中牧師安西滿有些相似:“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爲什麼我還會經歷這樣的人間疾苦,信仰在人間地獄裏崩塌。”派將完整的靈魂分裂成人性與,出現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是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徵。這其中有爲生存而躲避危險的本能——在母親被殺後,他的勇氣取代了恐懼。也有面臨威脅時爆發出的巨大攻擊力——殺死廚師。而最不容易在文明社會裏顯露卻又蘊含着最大能量的,就是在飢餓時不擇手段尋找食物以延續生命的本能。在它的驅使下,他突破了道德的防線,吃食同類。而那個對老虎充滿恐懼又試圖去馴服它的少年,就是人性的部分。堅守人性,他纔是一個人;而順從,他才能生存。在人性與的矛盾衝突下,派選擇了講血腥的現實轉變成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故事。在影片中,派與作家有這樣一段對話。“你更喜歡哪個故事?”“老虎那個。”“對,你跟隨了上帝。”與人性,就是這樣一個選擇。眼前的事實已經發生,是在中沉淪還是堅信人性會復甦?因爲心有人性,所以可以選擇相信上帝。或者說因爲相信上帝,所以心中的人性一定會復甦。面對自己的,派沒有去壓制它,消滅它,取代它,而是對它心存感激。那場暴風雨過後,老虎偎依在派的腿上。在那一刻,他心中的矛盾衝突已經和解。

中年的派依舊如從前一樣同時信仰着幾個不同的宗教,吃素、祈禱、感恩依舊是他習慣做下去的事。但他已經完全領悟了神父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所以對派來說,神的存在已經不必再去證明。派明白他對信仰的懷疑使神更加鮮活,他經歷的苦難使他的人生更完整,他的靈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因爲即使墮入黑暗的'最深處,信仰依舊指引着他走了出來。即使犯下了最極致的罪惡,神依舊原諒他,到達彼岸時神還給老虎自由。神從過去就一直存在於他的靈魂中,這是派可以不同於其他人之處。但作爲一個普通的人,最終讓他得到普通人可以得到的生活,帶着人性給他的高尚的人格,保留住心底的純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5

走到哪裏,總能看到許許多多的樹,有的三五成羣,有的孤樹一株,卻一直沒有見過真正的森林,到底是怎樣的茂密,到底是怎樣的神祕。

一直想知道。

不知怎麼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那個可怕而又美麗的島——

小島似乎是由直徑兩指多一點兒的盤根錯節、緊密纏繞的一堆管狀海草組成的。地四散伸出,樹葉非常繁茂。這些樹葉是鮮豔的綠色。這種綠色那麼鮮亮,就像翡翠一般。

當少年派沒有了食物,老虎和他都再也沒有力氣的時候,出現了這個島——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樹的根交錯,相融。派把樹根當做食物,享受着島上濃郁而清新,令人難以抗拒的植物的氣味,在島中的池塘裏游泳。派還將初戀送給他的手鍊系在了樹根上,表達着他對這個島嶼的感恩。

不久派喜歡上了島上幽靜、自在的生活,油然而生想要一直生活在這島上的念頭:“我也許會在島上住很多年。嗨,也許我下半輩子就住在那兒了。沒有什麼能夠把我推回到救生艇上,推回到我在那上面忍受過的痛苦和匱乏中去,什麼也不能!我會有什麼理由要離開這座小島呢?難道我的身體需要沒有在這裏得到滿足嗎?難道這裏沒有我一輩子都喝不完的淡水嗎?還有我吃不完的海藻?”然而,晚上池塘的變化,讓他發現了樹上帶着牙齒的蓮花果實,明白了一切,帶着食物義無反顧地離開了這個島。

當他離開這個島嶼的時候,夜幕剛剛降臨,大海波濤洶涌,天空陰沉灰暗。島在略有略無的黑暗中,呈現出她本來的模樣,是一個女人躺在那裏的模樣。

島上的森林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祕,好像是派的母親,她給予派活下去的力量,卻也告訴他了什麼是危險。

每個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的人們,不經意間種下一顆樹,漸漸地抽芽,長根,留下他們的模樣。樹的模樣,或美麗、或醜惡,都沒關係,只是越長越茂盛,留下一片樹蔭。

……

我想,在我生命的某一處或許有一片森林。

森林裏成長着一棵棵小樹,每一棵樹就像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那樣,有的堅韌挺拔,有的蜿蜒生長。每一棵樹努力或是慢慢生長,就像我做每一件事時那樣,有熱情的時候,也有無所謂的時候。

後來小樹漸漸長大,森林也越加寬闊了,遇到其他的森林,森林的邊際漸漸消失了。不同的森林中長出了一樣的大樹,就好像遇到了身邊的人們那樣,一同經歷了苦難和幸福。樹的根交錯、相融,就好像我們的生命,慢慢地成爲了互相的牽絆。

再後來……漸漸地,那片森林與我彷彿真的無法分離了,就好像融入了我的生命中一般。

森林,到底是怎樣的茂密,到底是怎樣的神祕。心裏似乎有了答案,卻還是無法用簡單的言語來訴說。

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有那麼一處地方是一片森林,鬱鬱蔥蔥,綠意闌珊,洋溢着無法抵擋的生機,是永遠有陽光可以到達的地方,沒有煩躁,沒有陰暗,一切在森林面前都會被映襯着變得溫暖。

即使我只在照片上見過真正的森林,即使我的家鄉富陽真的擁有真正的森林,或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看到。

那片森林會一直存在我們每一個擁有純真夢的心裏,像永恆的太陽,永遠不會消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6

首先,十分開心“大河文藝”的觀影活動抽中,參加觀影寫影評活動。

這次參加觀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不明白爲什麼,初次看到電影的名字,然我聯想到了《魯濱遜漂流記》和《彼得·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兩者某些方面的融合。一方面展現出海上漂流的痛苦與艱辛,一方面又給予我們美麗夢幻的少年奇遇。

這部電影美輪美奐的特效製作絕對能夠與《阿凡達》相媲美,堪稱視覺盛宴。在有限的時間裏,影片展現出大海的所有姿態,海上風暴的壯觀,閃電擊破長空的壯麗,清澈如小溪般寧靜的畫面,隨着劇情的發展慢慢浮現到眼前。海對於人的吸引不僅僅在於那無窮的力量,還在於無法丈量的神祕感。關於海洋的神祕感,導演用紀錄片式展現了“飛魚羣”、“追捕飛魚的魚羣”“目前尚未滅絕的海豚羣”,各種各樣的魚類都友情客串了一把。關於海洋的美麗,導演用色彩絢麗又精美的畫面爲觀衆展現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羣”、“帶着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鯨魚”還有那個“派想起母親的夜晚”。那個前面帶亮光的深海魚,把我一下子帶入了童年的回憶,記不得它名字,感覺因該是在《機器貓》中認識的。對於海的描繪,導演做到了極致。海瘋狂的一面讓派失去了一切,海靜寧又神祕的一面讓派安撫着派。避免喧賓奪主,突出老虎,導演對於海上霸主鯊魚的描繪總是淡淡一筆。

觀影結束後思考影片所帶來的感受,大概有幾點:

一、人生需要導師。在劇中派的父親就是這位導師,1、他用自我的方式告訴派老虎是不能夠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2、他告訴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並影響了他一生。

二、生活需要信仰。

導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種宗教,沒有比較也沒有傳播,只是展現信仰對一個人的支撐。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卻帶給人們許多力量,克服困難的力量,應對災難的力量,對自我道德的約束力。盲目信奉和無信仰都不可取。3、有陪伴。敵人會幫忙你成長,有時候他們又是亦敵亦友。我們無法清楚的劃分這條界線,可是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去他們,我們就完全失去了社會的功能。就像影片結束部分派講述的第二個故事,他把動物主角都人物化。動物在船上展現的都能夠在人的身上找到縮影。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從某種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經充當了“社會人”的主角,派跟它講話,試着去訓練它和它做朋友等……4、不要絕望。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驗,只要不絕望,都會看到第二天的陽光。派就是堅定這個信念才活了下來。5、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片中提到的'“食人島”,就是派開始認爲的福島,在白天給予恩賜,在晚上都會收回。得到的,都要以另一種方式付出。安逸帶來的

僅有孤獨,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一位經常觸動人心的導演,他善於用犀利的視角洞察我們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語言和樸實的鏡頭爲我們拉開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們被觸動着、感動着,還有深思……而這部電影,卻一改以往的基調,導演不斷的完善、挑戰自我,孕育了這部佳作的誕生。絢麗多彩的畫面感,貫穿整部電影的震撼音樂,尤其是講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7

我們懷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絕承認現實的殘酷。所以,有信仰的人,和老虎都比我們容易幸福。

坦白說,到PI開講第二個故事之前,我的觀影情緒一直在下降,如果說我對整部電影有什麼不滿的話,就是作爲通俗故事的“我與老虎海上歷險記”,有些鬆散和寡淡,備受推崇的3D衝擊,效果也完全在預期內。看完全片後,我一直在想如果昆汀來拍這個故事,會怎麼拍海上逃生部分,恐怕會有鞭打老虎、和老虎一起捕魚等更飛揚的段落。不過,既然除了討好普通觀衆的功能,海上歷險記更多任務是展現導演的審美追求,那隻能感嘆李安的夢太內斂、太乖巧、充滿了東方式的工整靜謐。

當PI緩緩講出第二個廚子版海上逃生故事的時候,之於我而言,彷彿是從沉睡中一點一點被噩夢驚醒,這時候你才發現之前似有似無的鋪墊,全都不是閒筆。吃肉汁飯的王柏傑、不尊重信仰的德帕蒂約、虔誠包容的PI媽,與斑馬、猩猩登船後的遭遇一一對號入座,現實故事版的殘酷,讓人有如墜深淵的恐懼。最殘酷的殘酷,是你自己依靠想象力一一重組,自我還原出來的,這比某些電影哭天搶地撒狗血的方式,可真是高明多了。

除了最簡單的角色對應還原,回頭細琢磨,《PI》在文本上真是處處小心,比如在救生艇落海前,王柏傑大喊:“斑馬、斑馬”,事實上,他就是那匹斑馬。還有那句問猩猩的“你的孩子吶?”。比如那個食人島,“恰好”是人的形狀。再比如介紹印度教的三種佛時,講到在河上淌着的三面佛,世間萬事萬物都不過是他的夢境。真是沒有比這句話更能解釋PI是如何建築第一個故事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你主宰不了當下,但你主宰得了對過去的記憶和對未來的幻想。

當兩個故事都擺在你面前,就是選擇來臨的時候。我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中的孟加拉虎,一種容易的解讀是PI自己的另一面,但用惡性來解釋恐怕太草率,PI的父親給出過一個解釋——和它你沒有感情,你從他的眼裏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所以海上漂流記,講的也是多宗教信奉者、素食者——PI與自己相處的故事。PI對虎經歷了恐懼、共生、馴化、依賴的過程,這個過程大約也是人在惡性和理性平衡的過程。最後,老虎頭也不迴向叢林奔去——“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還沒來得及與你們好好告別。”——當人步入社會叢林時,何嘗不是決絕忘了回頭?

我好奇的,是李安的選擇是什麼?

就我的理解而言,我認爲虎是恐懼的化身。這種恐懼來自對自然的敬畏、生存的挑戰,以及由此而生的內心的孤獨。人的這些恐懼,恐怕是持久而絕望的。成年PI的選擇,恐怕就是李安的選擇——經歷他、面對他、接受他。

影片的中段都是與自己獨處,但影片的開始和結束,PI的生活中都有兩樣東西陪伴——家庭和宗教。家庭和宗教,對人來說,這都是逃避恐懼的最佳方式。宗教,提供瞭解釋世界的一種猜想,對於個體來說,他永遠是我們面對未知的一種安慰。而家庭,讓我們覺得對這個世界有責任、有聯繫、有貢獻,它證明了我們存在的價值。這兩樣在出世和入世方面,給了我們面對自己的勇氣。

當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勝,而是用來相處的,你就會明白,有些東西雖然並不合理,你必須相信,有些東西並不牢固,但你必須依靠。這不是李安電影裏的選擇,這恐怕也是擰巴界第一名李安,人生裏的選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8

李安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印度面試6000個少年,找到派,一個16歲的少年。李安說,這個少年的純真,打動了他,在專注得讀完兩頁紙,淚流滿面以後,他給了自己一個答案,就賭這個少年,賭他的純真,會在這場人與虎共患難的故事中打動衆人。

沒有老虎,沒有飛魚羣,沒有一望無際的大西洋,電影畫面中出現的唯美3D,一切一切,都是科技操作,這個16歲的少年,第一次演戲,每天泡在游泳池中,感受風浪,感受和一隻並不存在的孟加拉虎搏擊共存。殺青之後,他瘦了14公斤。

李安說,這位少年,在精神上引領着所有的人,陪着《少年派》到最後一秒。

印度式的英文,印度教的信仰,黝黑的皮膚,黑白分明的眼睛,笑起來會有那麼一種傻傻的單純,他不是13歲,也不是26歲,只有16歲的孩子,方有憧憬世界的思考,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純真,他不會失去孩子的渴望,亦不會有經歷世事的滄桑。柴靜在採訪李安的時候,問了一句,純真,會有這麼大的力量麼。李安平靜得說,會,因爲純真會讓他相信,而相信,會帶着你走到最後,走到目的地。

在整部電影中,少年操着印度腔,說過幾次I AM SORRY。第一次是在船隻遭遇海浪,少年看遠處狂風席捲船隻,叫着阿爸,阿媽,第二次是補到一條大魚,因爲彷彿就要震懾不住,於是用斧頭胡亂砸死那隻魚以後,他充滿愧疚的I AMSORRY.

電影最初,少年PI在選擇自己的信仰時,曾經覺得自己可以是多宗教信仰者,他的這種想法一度被父親否定,認爲人只可以有一個方向,而不是接受各種不同,父親讓PI親眼看到一隻餓了幾天的老虎是如何撕碎一隻山麓,這讓PI的人生不再充滿遐想。

也許是父親的那一課,讓少年PI在與虎共度的船隻上,保持着12分的警覺,因爲這種警覺,在漂流的277天中,絕望被求生和共度代替,日夜更替,比起孟加拉虎,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海上的不知未來的絕望。

夜晚的大海匯聚成思憶。

即使沒有臺詞,即使只有一隻孟加拉虎,孤獨和絕望的感覺,還是讓李安和少年傳達給了觀衆,揪心的孤獨,佔據着整個大海,少年咆哮着,已經失去一切,還在乎失去什麼。

也許猛虎被馴服,也許在猛虎的眼神中,真的似乎曾經有過那麼一份對派的依戀。又或許即使沒有,我們依舊寧願相信,有過。

派說,它未曾回頭,傷透了他的心,它曾是他的神,如果沒有它,他一定無法倖存。

可是它頭也不曾回,就這麼鑽進叢林中。

少年派離開印度的時候,沒有對心儀的女孩說再見,

海難時,沒有對父母家人說聲再見。

孟加拉虎鑽進叢林中,沒有回頭道再見。

小說的結局,其實從未有過孟加拉虎,那是少年幻想出來的爲了讓自己活下去的對手。

電影的結局,讓我們選擇,更相信存在過孟加拉虎的那個故事。因爲似乎在整個故事中,因爲有一隻似乎一度成爲過朋友,而又那麼決絕離去的老虎,而更顯悽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老虎,只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表達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馴服內心的那隻老虎。

早晨醒來的時候,窗外白茫茫的一片,電影和現實中,都一定有屬於內心的少年派,和一隻鑽進叢林中的孟加拉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9

這次參加觀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不知道爲什麼,初次看到電影的名字,然我聯想到了《魯濱遜漂流記》和《彼得·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兩者某些方面的融合。一方面展現出海上漂流的痛苦與艱辛,一方面又給予我們美麗夢幻的少年奇遇。

這部電影美輪美奐的特效製作絕對可以與《阿凡達》相媲美,堪稱視覺盛宴。在有限的時間裏,影片展現出大海的所有姿態,海上風暴的壯觀,閃電擊破長空的壯麗,清澈如小溪般寧靜的畫面,隨着劇情的發展慢慢浮現到眼前。海對於人的吸引不僅僅在於那無窮的力量,還在於無法丈量的神祕感。關於海洋的神祕感,導演用紀錄片式展現了“飛魚羣”、“追捕飛魚的魚羣”“目前尚未滅絕的海豚羣”,各種各樣的魚類都友情客串了一把。關於海洋的美麗,導演用色彩絢麗又精美的畫面爲觀衆展現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羣”、“帶着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鯨魚”還有那個“派想起母親的夜晚”。那個前面帶亮光的深海魚,把我一下子帶入了童年的回憶,記不得它名字,感覺因該是在《機器貓》中認識的。對於海的描繪,導演做到了極致。海瘋狂的一面讓派失去了一切,海靜寧又神祕的一面讓派安撫着派。避免喧賓奪主,突出老虎,導演對於海上霸主鯊魚的描繪總是淡淡一筆。

觀影結束後思考影片所帶來的感受,大概有幾點:

一、人生需要導師。在劇中派的父親就是這位導師,

1、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派老虎是不可以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

2、他告訴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並影響了他一生;

二、生活需要信仰。導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種宗教,沒有比較也沒有傳播,只是展現信仰對一個人的支撐。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卻帶給人們許多力量,克服困難的力量,面對災難的力量,對自我道德的約束力。盲目信奉和無信仰都不可取。

3、有陪伴。敵人會幫助你成長,有時候他們又是亦敵亦友。我們無法清楚的劃分這條界線,但是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去他們,我們就完全失去了社會的功能。就像影片結束部分派講述的第二個故事,他把動物角色都人物化。動物在船上展現的都可以在人的身上找到縮影。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從某種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經充當了“社會人”的角色,派跟它講話,試着去訓練它和它做朋友等……

4、不要絕望。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驗,只要不絕望,都會看到第二天的陽光。派就是堅定這個信念才活了下來。

5、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片中提到的“食人島”,就是派開始認爲的福島,在白天給予恩賜,在晚上都會收回。得到的,都要以另一種方式付出。安逸帶來的只有孤獨,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一位經常觸動人心的導演,他善於用犀利的視角洞察我們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語言和樸實的鏡頭爲我們拉開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們被觸動着、感動着,還有深思……而這部電影,卻一改以往的基調,導演不斷的完善、挑戰自我,孕育了這部佳作的誕生。絢麗多彩的畫面感,貫穿整部電影的震撼音樂,尤其是講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10

自從這兩年喜歡上看電影以來,也看了一些國產或國外的大片。從沒有像昨天看的這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讓我一直不間斷的欣賞。120分鐘的播放時間裏,始終沉浸在故事情節裏隨着主人公派一起漂流。

喜歡這部電影的攝像,音樂還有奇幻的故事情節,宗教信仰和人性哲理的穿插。不光是派的現實中與虎帕克的奇幻漂流,更多的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一段心靈的漂流,一些震撼。小男孩派有着感性的情感,細膩的情感,使他對三個宗教都有了理解。通過印度教認識了基督教,成爲了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但他依然是印度教徒,宗教的某些教義深深的感動了他。他以善良,單純的眼眸來看待着世界,直到那一天他對於一隻老虎的慈悲。改變了看世界的眼眸。殘酷的那一刻,父親讓他明白,猛獸就是兇慘,不會在動物的眼裏看到慈悲,只會看到自己的身影。那一刻,父親的做法也許是對的,但卻在幼小的心裏對於美好的世界修正。從此以後,派認識到世界的危險,比如老虎就是危險。孩子的世界單純美好,只是我們大人把自己的意志教諭給孩子,使他們也要像我們一樣看待世界。

與危險的帕克共存,滿足它的需求是我生存的目標。在茫茫的大海中,如果沒有兇猛的帕克,也許會長期的孤燥,寂寞會意志消沉從而失去活着的動力。而在虎帕克的時時危險着派的生命,使派爲了生存反而時時警醒自己,爲了那生存奮鬥而反而忘卻孤寂的大海。正是那隻老虎救活了派的意志。孤獨,消沉都會消融的意志,而時時的存在的危機卻使人意志堅強,進而爲了生存而奮鬥。

影片末尾,派與帕克分離時,派的傷感,看得心酸的。人孤獨時,連最兇猛的野獸也是陪伴。想看到影片的開頭時,在救生艇上會在想後面的情節,老虎與人怎麼共存,難道這隻派有對它慈悲過,它會記得派的好,會變成通人性的靈虎,而不去吃派,然後一起在一隻救生艇上演繹着通靈的虎與人的傳奇故事。這是我們這些常人所能想到的故事發展,但我們錯了,虎還是會吃人的虎,派還是被父親教導不可與虎存善。人與虎就這樣危險的相持着。只是人是比動物聰明,知道怎麼與危險相處,爲了生存。最終的這樣危險的相伴,把另一個危險大海的孤寂給消除了。當危險成爲習慣時,感受中的危險就會減輕或者消失,或者又成爲另外一種習慣,與危險相伴,甚至離不開這個危險的陪伴。虎帕克對於派就是這樣,危險的陪伴。當一個人孤獨時,連危險的陪伴也不懼怕,甚至是需要它的存在。爲何派對帕克的留念,大慨就是如此。

關於攝像,很多的場景都非常美,影片開頭的動物園裏的動物,那些動物多麼自由,和人的和平共存。那一刻,和着片頭的音樂,我似覺得這是天堂的一部分,那裏只有動物自由的生活着,世界是多麼的美好。那裏就是天堂,動物的家。茫茫大海中深藍色的天空,滿是星辰的海天,寂靜的海如鏡面,分不清到底是天還是海,這時的海多麼寧靜,讓人沉醉的寂靜。派對着天空,感激溼婆化身成魚給他帶來的食物的感悟,當人快失去生命時,意念中的浮島,那是神來救他的浮島,充滿了神祕的島嶼。那個在浮島的夜,奇幻,美麗。在欣賞這些美景時,我原本有好幾次機會拍下其中的任何一幕場景做爲此篇的圖片。但我始終滿足於我眼睛的愉悅,而忘了手中的手機,等我意識到時,畫面卻早已跳躍過去了。音樂,有印度風格的歌舞節奏感的音樂與其他樂律的完美結合,讓人喜歡上印度風情。這部作品我想可以上奧斯卡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