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集合15篇)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王的演講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集合15篇)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

《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而歷史原型則爲喬治六世。

他自小活在父兄的陰影下,怯懦口吃,因而無法在公衆面前發表流暢的演講,但作爲一國象徵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語言治療師羅格的幫助下,在王妃和兩個女兒的鼓勵下,他慢慢克服了心理的障礙,發表了二戰時著名的聖誕演講。

所以,沒有什麼先天的缺陷不能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彌補。前提是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棄,才能戰勝恐懼,實現超越。

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一幕:演講前夕,國王緊張得幾乎崩潰,但在羅格的鼓勵下,他最終還是站在了直播廳裏。演講伊始,他依然有些口吃,之後才漸入佳境,演講振奮人心。

也許,他的成功在世人看來,只是完成了一場不那麼令人尷尬的演講,可此間的種種心酸與煎熬,國王與治療師共同付出的不懈努力,只有在觀看影片後才得窺一二。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哪怕出生於高貴皇室的國王,一生也在於自卑與恐懼抗爭,更不用說普通人,會碰到更多的艱難坎坷。特別是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高壓的環境,更易使人產生心理落差,激發出心中的自卑和恐懼。

面對難以逾越的障礙、掙扎於他人的嘲笑和內心的煎熬,退縮與逃避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自卑的高牆,恐懼的險灘永遠存在,逃避者永遠是懦弱的膽小鬼,看不到更精彩的風景,也活不出更加廣闊的人生;只有擦乾眼淚後選擇奮起的強者,才能摧毀高牆,激流勇進,才能激發潛能,獲得全新的生命體驗。

雖然,我們都清楚,喬治六世終其一生都沒有完全克服口吃的毛病。但是當他挑戰成功一次之後,他發現恐懼並非不可戰勝。在羅格的陪伴下,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人生中的重要演講,成爲那個時代反法西斯的象徵。

人生逆境常在,也許,喬治六世克服口吃的經歷,可以產生強大的勵志效應,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喬治六世那樣,在接受和肯定自己的基礎上,突破生理和心理的侷限,在一個又一個的逆境中一次又一次獲得成長的動力,促使我們最終成爲最令自己滿意的模樣。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2

他天生並不是口吃,只是對自己過於自卑;他其實可以改變,只是對自己的影子害怕;他是一個國王,但或許你會因爲他的某些缺點而認爲他領導不了這個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龐大帝國。可事實不得不讓我們承認,他有能力領導好這個國家,甚至能成功地引領這個國家走過危機,他就是喬治六世——當年的約克公爵。

電影的背景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本應繼承王位成爲英國國王的溫莎公爵,爲了一個離過婚的女人而放棄王位,他的弟弟——約克公爵不得不接過國王的權杖而成爲喬治六世。一直以來,這位新任國王由於口吃總是無法在公衆面前進行演講,在妻子的幫助下,萊昂納爾?羅格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幫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並最終幫他完成了英國曆史上極爲重要的一次演講——1939年的反法西斯聖涎演講。

國王的小名叫Bertie(伯特)——所以他也也叫艾伯特王子,羅格醫生總是這樣新切地叫他Bertie,以示他們之間的平等。在羅格醫生哪裏,Bertie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完全不像一個國王,更像一個經常犯錯誤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暴露出很多普通人的缺點,國王的光環早已從他身上褪去。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偉人成功的示範,更像是一個小人物的力爭上游的勵志故事。當國王的演講終於贏得全世界的掌聲時,我們爲他祝福,向他致敬。

其實在很多時候,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短處就等於戰勝了自己,而戰勝自己就超越了一切,但是,戰勝自己的難度往往遠比戰勝一個敵人要困難得多。因爲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常常隨着自身的改變而放低要求,所以我們又應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去保持自己的態度不發生扭曲,這枯纔不至於“心有餘而力不足”。心中時刻想着戰勝自己,把自己當作最大的敵人,這是走向成功的法寶。

當然,Bertie的成功也離不開羅格醫生的幫助,他們就像一顆螺母和螺圈,緊緊地靠着,互相作用着,爲英國的根基裝上了牢牢的“保險”。

無論是勇氣、戰勝、堅持、努力、朋友還是什麼,他們就如同齒輪,咬合、旋轉,才帶動了駛向未來的方舟,才使英國曆史上出現這樣一筆濃墨重彩。

向喬治六世致敬!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3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不是天生的,一個結巴的人用10年的的時間改變自我的發音問題,不拋棄,不放棄,勇往直前,最終能夠應對全國所有人民順利的發音,成爲了最偉大的演講家。

一個從來都沒上過舞臺的人,一個結巴的人登上一個自我害怕應對的舞臺,他是膽怯的,害怕的,他明白自我沒辦法去應對,可是他沒辦法逃避,最終啞口無言。曾放棄過,在所有人都放棄他的時候,而他的家人沒有放棄他,在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忙下,他找到了自我的結巴的根源,他們之間產生彼此信任,醫生很有愛心,內心是善良的,不是爲了掙錢而治病,而是爲了幫忙這個可憐的人,他有起初的懷疑到信任,相信自我也要相信幫忙你改變的人,加上自我不斷的堅持,他在無數次的失敗中不斷的校正,他還是沒辦法改變他在應對個別人和以往恐懼的呢個地方,他的內心受到了傷害而沒有找到改變的方式,最終在和教師敞開心扉打開它內心深處的傷害,他打開了心中的心結,他和教師成爲了朋友,他們之間的信任增加了一個層次,當教師明白了他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病根,最終在教師的不斷幫忙下,和他對教師的不斷信任中我自我認真改變中,他克服了哪個對他來說的惡魔,最終以超人本事完成了國王的演講,正是他的精神,也感動了他的家人,他的官員,他的民衆,他給整個英國人民的信心和信任,他得到信任後,也找到了自我的信心,在他戰勝惡魔後他的投也頭的正了,說話更有自信了,他在哪一個豁然開朗,他覺得他戰勝了所有人覺得不可

能的事。

思路有點亂,昨日看的時候也是因爲其他原因打斷了幾次,感覺沒那麼深刻,可是對自我的觸動還是挺大的,沒有人是天生的結巴,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不可能,僅有不去做,如果愛,請深愛。國王的演講觀後感。推薦大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帶上耳機再看一次會更好。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4

近日再次重溫了《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感慨良多,也不記得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不過每次看完,都感覺有一種信心和力量在涌動。

從片名來看,《國王的演講》的'確並不是一部驚豔的電影,從而也讓我錯過了許久,直到在奧斯卡滿滿的獲獎榮譽裏看到,才讓我有一種想一看究竟的衝動,本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時爲艾伯特王子的喬治六世患有嚴重的口吃,身心的困窘令他自卑,孤僻,幸好他的妻子莫琳外出找到羅格醫生爲丈夫治病。在醫生幫助下下,艾伯特最終打開心結,克服障礙。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發表出振奮人心的演講時,我也從心裏給《國王的演講》投上了支持的一票。

一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影響和共鳴,這也是跟他的特殊人物背景和特定的歷史時期分不開的,1939年,德國政府衝破防線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向德國宣戰。在這一關鍵性的歷史時刻,作爲一國之象徵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而一個口吃、自卑、怯弱的國王,一個成長在父親和兄長陰影下的國王,就是在這種情境下,在民族危亡的巨大壓力下,他明白了肩上的責任,在堅持與執着中找到了信心,結果就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喬治六世的演講極大鼓舞了民衆抗擊希特勒的鬥志。也爲自己贏得了榮耀。

看《國王的演講》,這也讓我想起了一部同爲勵志片佳作的《阿甘正傳》,主人公都有一些身體或心理上的缺陷,但是他們明白自己責任、選擇了堅持和承擔,最終克服了困難,也戰勝了自己。克服內心困境的過程越是艱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演講臺前憋得滿臉通紅,但是最終還是堅持做完了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就在每一個觀衆心中蔓延。

《國王的演講》沒有太多高潮迭起的情節,沒有歡呼夾雜狂吼,也鮮有眼含熱淚地相擁,畫面溫婉而素淨,然而在平實與細微之中展現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5

看完國王的演講,我的腦袋一下子冒出三個詞語:勇敢、自我、關愛。

的確國王喬治六世很勇敢。應對父親的去世,哥哥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戰爭的一觸即發,他勇敢的挑起重擔。他知道總要有一個人要挑起重擔,哥哥不願挑,那就只好自己來。他明知道國王只是權威的象徵,他不能裁決國家大事,說的難聽點,國王只是一個擺設。更重要的是當上了國王,意味着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得按照別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別人的監督,也就是說自己的自由失去了。儘管如此他還是挑起了重擔,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這勇敢的背後是職責,一顆職責之心。他說,民衆信任他。因此爲了這個信任,他勇敢地承擔職責。

勇敢的背後必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民衆的信任,自己的職責,纔是國王喬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擔。

國王喬治六世從小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從5歲時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愛的小保姆卻喜愛哥哥,小保姆爲了討好哥哥結果讓他的胃落下了病根。從小自己喜愛用左手,正因形象不好,被逼着用右手。由於小時候膝蓋內翻,被殘忍地夾上金屬板,強行矯正,只爲換來一雙直腿。自己喜愛做飛機模型,正因“不務正業”被剝奪了這一喜好。總之自己的童年就被剝奪了,失去了自我的人,應對生活的恐懼,他的表現就成了口吃。幸運的是,在妻子和羅格的幫忙之下,他敢於應對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國王的演講。

敢於應對自己,不逃避,不膽怯,才能戰勝自我。自己解開自己的心結,才能釋放自己,從陰影中走出來。戰勝自我的第一步就是應對自己,逃避永遠只是弱者的表現。

國王演講成功的背後,我看到了王妃的關愛。她幫他找語言治療師,她一向陪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無論他在哪兒,無論他在幹什麼,她一向緊緊地拉着她的手,對他說:“我知道你能夠的。"也正是王妃的關愛,不放下,才使得國王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堅持下去。

沒有這樣的關愛,堅持如何實現。只因有愛,我們才能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國王演講的成功,總的來說就一句話——牢記自己的職責,堅定自己的信仰,帶着他人的關愛,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6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我的心魔,無論對於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境願自我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爲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爲人正義有職責感,正是因爲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我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後,又無奈理解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緻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爲一個公衆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着一個國家,他職責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是他成爲國王之後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裏我能宣戰麼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爲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着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最終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並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當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我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我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於是不敢應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我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終最終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於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向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着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後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終更成爲了摯友。

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一樣層面的啓發,因爲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儘管到了最終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7

這是一個關於King GeorgeVI的傳記片,ElizabethII女王的父親,克服了自我的口吃問題。除了他的父親不配做國王廣泛認爲,喬治是不情願的推力對王位,在聚光燈下後,他的弟弟是被迫退位。籠罩在全球舞臺上的強大的演說家如Adolph Hitler和本尼託·墨索里尼,國王依靠幫忙一個鮮爲人知的澳大利亞語言治療師叫Lionel Logue去尋找自我的聲音,勇敢地領導他的人民爲人類最具毀滅性的戰爭所面臨的。

這是一個強大的,熱鬧的和感人的故事,告訴在現代歷史的一個關鍵時刻的背景下,出現了深厚的友誼,從兩人之間的專業關係,否則從來沒有社會交往的出現。劇本,由David Seidler(誰也寫希爾斯:男人和他的夢想),是優良的。英國人乾得很滑稽國王的演講英語觀後感國王的演講英語觀後感。在一些場景中,我簡直就是在拍打膝蓋。湯姆·霍伯(伊麗莎白一世)導演的這部電影也很好。累積到高潮結局巧妙地執行,促使觀衆爆發自發的`掌聲。(顯然,這也發生在Roy ThomsonHall首演。)傑弗裏·拉什(伊麗莎白:黃金時代)一份很好的工作,LionelLogue和科林菲爾斯(一個人)是優秀的國王GeorgeVI。

我看到這部電影的第二公開放映在Ryerson劇院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IFF)湯姆·霍伯介紹電影。他加入了科林菲爾斯和傑弗裏·拉什的電影結束後,一個簡短的問答。

原先,David Seidler也有口吃的問題,作爲一個孩子,從國王的鬥爭中獲得了靈感。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他想寫一個關於它的劇本。他盡職盡責地請求太后批准

她同意了,但在我的有生之年告訴他。他不明白她會活到101歲,他還得再等上30年。

另一個趣味的花絮我們學到的是,在拍攝結束後,劇組最終找到了一個萊昂內爾羅格的孫子,他正巧住約10分鐘,離主任。他們查閱了萊昂內爾的日記和信件,並設法將其中的一些資料融入劇本中。

這部電影是不必看的。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8

在英國,一個大學教語言和演講的教授,在發生戰爭時,看到很多傷兵治好後卻成了啞巴,他們的心被恐懼擒獲,不能再發聲。爲了讓這些人再說出話來,這個教授開辦了一個治療矯正口吃的診所,但他的名字後面並沒有寫上醫生。

英國老國王的二兒子是一個口吃,但他最有管理國家的才能,一個可能是未來國王的人,不能不在公衆面前演講,以鼓勵自己的人民。皇室治療口吃的醫生們就給他治療,甚至讓他嘴裏含着8顆彈珠朗讀,他受夠了這樣的折磨。他的妻子找到了一個民間口吃矯正醫生,就是前面所說的這個教授。

老國王死去,他的大兒子繼承王位,但大兒子貪戀女人,這個女人離過婚,所以不能嫁入王室,大兒子被迫退位由老國王的二兒子繼位,就是喬治六世,一個有口吃的國王。

在治療口吃的過程中,喬治六世與教授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喬治六世從開始的抗拒到信任,把自己小時候所受的折磨,與口吃後得到的嘲笑都傾訴給了教授,教授知道喬治六世的口吃大多是心理上的問題。教授鼓勵喬治六世,儘管他們之間也因爲喬治六世的暴躁而不愉快,但喬治六世並沒有以國王自居而是主動道歉。

在一次重要的演講前,喬治六世才知道教授不是專職的矯正口吃的醫生,猶豫之後完全的信任了教授,他們成功地完成了那次演講,那次演講關係重大,全國人民都很關注,軍隊更是高度重視,因爲是戰爭。

自那以後,喬治六世的每次演講,教授都跟隨着。教授被授予了勳章,而喬治六世國王也成爲了國家抵抗的象徵。最可貴的是他們在有生之年一直保持着友誼。

電影感人至深,演員的精湛演技讓他們爲友誼的形象高大,無論在哪個時代,友誼都有那麼綿長的。生而爲人,追求着情感才能感覺到世界的鮮活。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建立起來一種感情,是很不容易的,中間要經歷很多的是是非非,若兩人不坦誠相待,不互相信任,也早就沒了來往,更不要說能做成什麼大事。

國王與平民是平等的關係,國王比平民更辛苦,有時候生活更苦澀。無論社會地位的懸殊還是貧富的差距,都不能阻擋真誠人們的友誼。

綿長寶貴的友誼也和愛情一樣,可遇而不可求。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9

昨晚上熬夜在線觀看了《國王的演講》,原因有二:

1、這部影片很有可能獲本的奧斯卡獎;

2、這是一部關於口吃的電影。

因爲我也是一個口吃者。

記得第一次感到自己說話困難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和同學一起去上學的路上想說羅瑞卿大將的名字,可是隻能說“羅”這一個字,後面的“瑞卿”怎麼也說不出來,於是就不停的“羅…羅…”,一直“羅”到了學校門口才講出來。當時很詫異,搞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會這樣。

後來的中學、大學好像沒有特別口吃的情況,上班之後,情況開始慢慢嚴重起來了!尤其是打電話,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恐懼。一次在辦公室接電話的時候,想說:這個文件打不開,在“打”這個字上突然卡殼了,於是“打”至少說了五六遍,電話那頭也不禁笑了出來。

放下電話,巨大羞辱感和自卑將我徹底打垮了,這樣的時候數不勝數,如果你不是個口吃者,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今天,我還是個口吃者,還從事了一個每天必須打電話的職業,我最初的口吃可能就是因爲害怕打電話引起的,我每次打電話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口吃,這種左右爲難的感覺讓我簡直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我每天都在和自己鬥爭,努力讓別人覺察不出我是個口吃者,也許我做的還不錯,相信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我的語言障礙,我只是竭盡所能地掩飾自己罷了。

爲什麼我要熬夜看完《國王的演講》呢?

做爲一個口吃者,沒法對這部電影不敏感。我非常震驚,堂堂的日不落帝國的最高領導者竟然是一名嚴重的口吃者,他的情況比我嚴重的多,至少我在公衆場合下講話並不口吃,朗讀沒有什麼障礙,看着喬治六世磕磕巴巴的講話,我從心底裏同情他,如果我在現場的話,我也會像英國人民一樣,默默低下頭去。

應該說,在這部電影裏我並沒有找到克服口吃的靈丹妙藥,但我明白了一點,克服口吃,每個人應該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

不是一個口吃者,難以理解口吃帶來的困惑,以及克服口吃之後給自己帶來的莫大安慰和自信,社會應該對口吃者寬容一些,更多一些同情和鼓勵,做爲一個正常人可以想想,在很多情況下,口吃者人生最大的心願僅僅是能夠完整流利的講一句話而已。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0

登基盛典的前一晚,得知羅格沒有證書、沒有“醫生”的頭銜的伯蒂再次被自己內心的未知打敗,而羅格的解釋則是:“我有的是經驗,我能讓受到戰後創傷的士兵開口,記住他們自己的聲音……”這是電影《國王的演講》最打動我的一幕。

作爲一名語言矯正師,羅格幫助伯蒂的是讓他順利地發出聲音,並讓世界記住;而作爲伯蒂的朋友,羅格更多地是在讓他記住自己的聲音。

因爲想要不結巴,伯蒂向羅格尋求幫助,因爲見多了“偏方”的荒誕無用,他又對羅格的治療體系感到不可信,但又是一段錄有自己流利朗誦文段的音頻,讓伯蒂又再次燃起希望,堅定了心中那個“說話流利”的目標,看似由信任連接的一段關係的開始,實則是一份信念篤定的過程。羅格明白,只有他自己想,纔有治療的操作性。這並不難理解,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僅靠外部力量推進的成長過程是被動,而又效果甚微的。正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前提在於“魚心向於海,鳥心念於天”。

當然,人心並非單向導電的二極管,外部環境等因素造成的畏縮、後悔、自卑都是存在的。哥哥的爲愛退位、首相的辭職意向和再次公共演講的壓力使伯蒂又一次迷茫。影片中,當伯蒂走向衆多議會成員時,鏡頭呈一個仰視的角度,並有模糊的趨向,這無不體現了這位新國王的畏懼、力不從心。這時,羅格作爲一個朋友,與他貼心地交流便成了一個轉折點。或許很多人,包括羅格妻子都認爲,應該遵從伯蒂自己的意願。這直戳人心的語言實則也是引導伯蒂的靶向。給自己一個發泄的時間,給自己一段思考的間隙,羅格之舉又在爲了伯蒂心中的聲音向前一步。

而如今,我們也需要記住自己的“聲音”。哪怕一開始我們無法發出,哪怕衆人等着看笑話,哪怕壓力重重倒海而來……也要篤定兩件事,一是我願“發聲”,二是有人助我,並期待我“發聲”。生活的壓抑沉默終與人生的百轉之音互爲關照、契合,鍛造了二戰前鼓舞人心的演講,成就喬治六世。同樣,屬於我們的波折和千回起伏也彼此纏繞、聯合,煉就着獨特的自我與唯一的軌跡。

“人要讓自己活得像一支軍隊,對自己的大腦和心靈招兵買馬。”記住自己的聲音,讓大腦無懼挑戰,讓心靈堅定不移。

相信,我們都有那一場屬於自己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1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

經歷了兩個半小時之後,我們看完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大起大落,以豐富的劇情來吸引觀者。它的精彩之處全在於細節,縱使整部電影下來,很平淡,很生活;即使伯蒂口中多次吐出髒話,但是整個觀看下來仍然是有那麼一絲絲感動、

第一個感動之處在於當伯蒂聽着自己從萊諾那兒拿來的錄音,本來懷着嘲笑一下那個江湖騙子心情時,當他突然聽見了那一番流利的莎士比亞名言時,他震驚了。也許他從未聽過用自己的聲音如此流利地說出這麼一番話,也許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有救了,終於有人能將他從口吃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第二個感動之處在於因爲伯蒂的哥哥的執着,最終伯蒂不得不接過重任,成爲王國的國王時。那個時候的他,依然口吃,他依然不能在大衆面前流利地演講,雖然他心中不願意,甚至忍不住在妻子面前流淚,但是他還是承擔了這份責任。因爲這個國家需要他,所以他會站出來。

第三個感動之處在於伯蒂和其妻子的感情。當伯蒂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從始至終,他妻子就沒有離開過她。這個女子實在不容易。當她說起多年以前的事時,當她向喬治六世說,自己多次拒絕他的求婚就是因爲不願意被王室的生活束縛,而她又富有感情地爲喬治六世的口吃感到慶幸,因爲這可以讓他們遠離政治的紛爭。可造化弄人,最終喬治六世成爲了國王,她也不得不當上了王后時,她沒有逃離,而是和丈夫一起承擔了那份責任。那種不理不棄的感情真的很美好。

電影之外,我百度了下這段歷史,電影拍得很好,絕大部分尊重了歷史,也經得起大家考究。無論是伯蒂和萊諾的感情,那種亦師亦友的情感,還是伯蒂與其妻子的感情,都讓人十分感動。還有便是伯蒂那份堅持,其實世界上的事物本就沒有難度,只是要看你能否堅持,如果你堅持下來,那麼一切難題就會解決!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2

晚上,看了一部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

說起這部電影,大家都會關注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從口吃到成功演講的刻意練習。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裏面有的細節引起我的關注。電影中,幫助國王訓練演講技能的培訓老師,已經不僅僅是培訓老師,而是國王的心理諮詢師一般的存在。

其中一段童年的五歲回憶,許多人認爲孩子小是沒有記憶的,這是錯誤的認知,那些不愉快的經歷一直都存在在大腦裏,這些經歷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國王喬治六世和哥哥溫莎公爵從小是被保姆們帶大的,喬治六世是一個愛哭的孩子,記憶中保姆不喜歡他,更喜歡他的哥哥,特別當保姆是帶着兩位王子去覲見國王的時候,喬治六世就會哭的更加厲害,哭讓保姆很惱怒,保姆就會用手掐他,繼而不給喬治六世吃的東西,雖然生在王室,有最好的生活條件,缺乏精神上的滋養。幼年的喬治六世即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也得不到保姆的公平對待,這樣的恐懼一直圍繞着他,他說話也說不好口吃,自卑,無助,失望,不知所措,孤立無援,自我認知偏低。他的父親嚴苛的教育髮式,讓喬治六世的心一次又一次受到傷害。喬治六世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暗淡無光,充滿痛苦。

當喬治六世把這些告訴培訓師的時候,培訓師靜靜地聽着,陪伴着喬治六世,像一個老父親一樣,滿足了幼年沒有得到的滿足。給予他鼓勵和幫助他克服內心的恐懼,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從心理戰勝內心真正的恐懼,終於有了那次全世界著名的演講。

孩子0-6就完成了自我構建,他是好的,壞的,有能力的,沒有能力的,別人對他的態度,他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不安全都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的關係。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關注,養育者的養育方式,情緒穩定,互動方式,給到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將會爲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奠定基礎。

通過每天的學習做智慧父母,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幫助更多的家庭一起培養內心有力量,彬彬有禮,自信大方的未來公民。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好的未來,都值得被溫柔,友善的用愛去對待。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3

爲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身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衆,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衆心絃,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蹟,但是他卻是一位說話結巴的領袖,這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未來)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裏,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緻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但一切鼓勵與溫情。

最後關頭,我們都知道國王和治療師要說一句溫情脈脈的表白。果然,國王至誠道謝,而萊昂納爾的最後一句話則是:忘掉其他一切,對我說,對我這個朋友說。三次紅燈閃爍在伯蒂面上,照應了影片開初他的失敗。在艱澀地起頭之後,爲隱蔽口吃而頻繁做出的停頓,反而益顯凝重沉痛,具有別樣的力量。

穿插出現在伯蒂演講畫面中的幾組人,幾乎回顧了全片情節,像協奏的器樂,令這一曲更調和與雄壯,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領教了約克公爵那糟糕透頂的演說的工廠工人,如今聽得全神貫注、如癡如醉;曾多次鼓舞喬治六世的主教與首相,莊肅端坐,想必堅定了抗戰之心;獨處小室、守着孤燈的王太后,嘴邊逐漸浮起微笑,自是對兒子的讚許與自豪。

歷盡艱險,伯蒂終順利完成最後一個詞:“勝利”。始終抓緊座椅扶手的王后,欣慰地與女兒互望,面頰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熱淚。那滴淚只星光似的一閃。大功告成後,萊昂納爾與國王相視微笑。萊昂納爾並未恭喜,一切美好如童話。最童話的結局字幕是: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做爲一部獲獎電影,確實有許多閃光之處,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勇氣、力量,人性的光輝,激勵着我們、引領着我們,沒有什麼是不可辦到的,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成爲現實。我們特一樣,面對理想我們應該不退縮。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4

1925年,艾伯特王子——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被父王要求在倫敦溫布利的大英帝國展覽會上致閉幕詞。相比於大兒子大衛——日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國王更喜歡艾伯特。可是,艾伯特患有嚴重的口吃。場內外靜靜等待着艾伯特的初次亮相。可是,廣播裏只聽得艾伯特的結巴聲“……我……有事宣佈……,……我承諾……”二十秒吐不出一個詞。

這就是影片“國王的演講”的開頭,影片以歷史上英國喬治六世戰勝口吃成功進行演講爲主題,講述了一個國王戰勝困難的奮鬥史。1925年在溫布利舉行的“大英帝國展覽”閉幕演講,也就是開頭的電影情景,站在麥克風面前卻說不出一個字,因此當時還是王子的艾伯特因爲口吃而讓他出盡洋相,自那以後妻子一直幫助丈夫尋找一名出色的語言治療師,那些語言治療師更想是捉弄他,影片中有一個情景就是一個語言治療師讓他在嘴裏含這十一顆玻璃珠子,在讓他讀演講稿。直到他的妻子找到了傑弗利·拉什飾演的澳大利亞出生的一個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父親喬治五世於1936年去世後本應該是由當時還未稱王的艾伯特的哥哥繼位,然而哥哥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不愛江山,選擇了退位,擔子落在了並不想成爲國王的艾伯特身上,最無奈最尷尬的是喬治六世口吃。在基於歷史的情況下,電影圍繞喬治六世和語言治療師羅格之間的友誼以及喬治六世爲克服口吃所做的努力展開了描寫。

一個新即位的國王克服了他的口吃,這本來會是個十分普通的故事。但是影片抓住了國王因爲口吃而對於公開演說中的那種深深的恐懼。到了影片最後國王成功的發表了演講,鼓舞了人心。整一部影片都給我一種很沉寂的感覺沒有一大段一大段的激情,只有出現一小段又歸於沉寂,但國王每次的進步都能牽動着我們觀衆的心情,在刻畫國王內心的痛苦及其爲戰勝缺陷所付出的心血時,演員也是真情流露,這也正是影片動人之處。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15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於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願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爲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爲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爲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後,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緻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爲一個公衆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着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是他成爲國王之後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裏?我能宣戰麼?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爲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着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終於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並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於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後終於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於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着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後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後更成爲了摯友。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啓發,因爲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儘管到了最後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