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恩視頻觀後感

感恩視頻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視頻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恩視頻觀後感

感恩視頻觀後感1

週末我觀看了于丹老師做的一個講座,講座的題目是《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的內容分爲了四個部分,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我們要做個有孝心的孩子,中間還提到了岳飛、賴東進等幾個在孝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順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品質,“百事孝爲先”,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意義。岳飛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將,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正因爲他的心裏有着對母親的深切的孝順和愛,才使他具備了對國家的忠孝和大愛,“精忠報國”這四個飽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親刺在他的背上的。賴東進是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親還有點癡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父母,而是跪着給父母餵飯,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說,他要一直這樣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後。

無論是岳飛還是賴東進,或者其他孝順的人,他們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秉承了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他們永遠是人們的楷模,將永遠被人們記住,他們的品質也將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懂得孝順,身體力行把這項美德傳承下去。

人,這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孩子們在年幼時,需要父母的撫養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後又需要孩子的支撐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筆,都不能成爲一個完整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設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時父母拋棄了你,你又怎麼能夠舒適地活到現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時拋棄了他們,他們又怎麼能夠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爲子女的我們,如果不好好贍養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稱之爲“人”?但遺憾的是,雖然這只是很簡單的問題,有人卻仍然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孝義,經歷了華夏幾千年的傳承,自古至今都作爲一座永不退色的豐碑在歷史長河中屹立,而其作爲一種美德,更是中華兒女永遠不能缺少的品質啊!

感恩視頻觀後感2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全校同學和家長們一起在操場上觀看了由北京華夏集團劉老師的“感恩教育”演講。

一開始,劉老師與我們進行了一個互動,“每位同學和家長,請把右手舉起來,摸——後腦勺……”同學和家長們雖然都不明白,但還是學着劉老師的樣子做了。就這樣連續了三次後,劉老師又說:“摸——額頭!”可自己卻摸着下巴,結果許多同學都像劉老師一樣摸錯了。過了一會,大家才反應過來,連忙更正過來,樣子滑稽極了。這時,劉老師又用他那幽默而富有哲理的的話語解釋:“如果一個人的行爲不對,那麼他的孩子也會學着做的。”

之後,劉老師演講了“言傳身教”,“感恩祖國”,“感恩教師”,“感恩父母”等多個使人受益終身的.話題,同學們都深受感動,不少同學都在紅旗下勵志改變自己。

在人生的成功征途上,每個人都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自己取得了成功後,除了要感謝自己的努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時時刻刻都不要忘了感恩曾經給我們機會和扶我們走向成功第一步的人,因爲,是他改變了你的一生。

他們從五千年的歷史煙塵中走來,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中國元素注入時代風尚;他們向新的文明高地走去,胸懷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祖國人民的摯愛,英雄般肩負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和社會和諧的重任;他們是崛起於阡陌的標杆,是凸立於泥土的羣雕,是社會風潮裏從不搖擺的定向儀。他們一遍一遍地刷新歷史的經典和道德教科書,一遍一遍地提煉着社會的核心價值和“論語新編”關鍵詞,讓不同的風景集結在同樣的主題下,使當代中國的史記變得厚重而溫暖。他們是光、是燈、是暖,是冬日裏的陽光,是長河上的航標,是寒夜裏的火爐,璀璨的人性光輝燭照每一孔心靈的窯洞,提升着這個社會的整體溫度。是生命在交換生命,是博愛取代了私人情感,他們將淚下嚥,將撕心裂肺的疼痛留給自己……

昨日淚流滿面,模糊了的視線看不見,那些美麗動人的臉,心靈卻久久氾濫着感動的波瀾,不能停息。

感恩視頻觀後感3

在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有人懂得了學習,有人懂得了孝敬父母,有人懂得了尊重他人,有人懂得了珍惜友誼,有人懂得了珍惜幸福……我也懂得了一種生活道理,那就是懂得了感恩。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正準備去上學。那時正是炎炎酷暑,許多人都穿上了短袖短褲。我也正想穿着短袖短褲去上學時,媽媽急忙阻止了我,心疼地說:“今天下雨,溫度是二十到二十五攝氏度,不穿長袖外套就會凍病你的。”我當作耳旁風,不以爲然,心想:哼,怎麼會呢。

到了學校,剛纔炎熱如烤的天氣突然有了一絲涼意,我正得意,真舒服。一節課的功夫,突然颳起了猛烈的大風。哎呀,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旋即,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劈頭蓋臉地倒下來,打在窗上,濺在牆上,聚在地上,不一會兒就埋沒了地面。我不僅有些顫抖了,沒事,嗨,我有熱水瓶暖手,於是我暖起手來。但熱水瓶好像在和我作對一樣,怎麼一會就涼了。我越來越冷了,不僅後悔起來不聽媽媽的勸告。我只好用想象來安慰自己:要是有一個長袖外套就好了,那怕是薄薄的,哎,要是再有一把傘那就更好了,那怕是世界上最小的傘……真是度日如年啊,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學,我望着同學們一個一個被大人接走時,一個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我的眼簾。咦,是媽媽,只見媽媽手裏拿着長袖外套。我既驚喜又有點不好意思。

“媽媽!”我激動地撲向媽媽的懷抱。

媽媽着急地說:“凍得了吧,看你哆嗦成什麼樣了?”說完,迅速地把長袖外套披在我的身上。此時此刻,還有什麼語言能代表我的心情呢?

回家的路上,我的媽媽一直把傘往我這裏推。我幾乎不溼,她卻有一半衣服溼透了。我不禁想對我的媽媽吟一首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生,報得三春暉。

媽媽,您是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您是蠟燭,“蠟炬成灰淚始幹”;您是臺階,讓我天天向上;您是路燈,給我照亮前進的道路;您是晚霞,用最後一絲曙光照亮天空。感謝您,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