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精選21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精選21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老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說:“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可在那個經濟落後的地方,還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的魏老師恪守着自己的承諾,想方設法終於讓所有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爲魏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爲然,當人們還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擾之中,是否接受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

後來,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的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人的命運和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在接受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的植物,難以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展,經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進步。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說,教育的發展也相當不平衡,經濟落後的地區,很多孩子都無緣於學校,無緣於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任務是多麼的艱鉅啊!

爲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們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後真正爲國家、爲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2

到底是什麼東西也不能少呢?懷着這樣的疑惑,我去觀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隨着情節的展開,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住了。

電影敘述了一個相當動人的故事,一個13歲的女娃娃,爲了信守“一個都不能少”的諾言,演繹了一個讓我歡笑,讓我動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師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只是爲了20元的代課費,然而隨着情節的展開,女教師更多的是爲了那句諾言。而在她外出尋找打工的學生的過程中,得到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電視臺爲她免費播放尋人啓事,還募集了一卡車的學習用品,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

看到這裏,我思緒萬千。確實,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還不均衡,有些地區還處在貧困線以下,但即使是這些窮鄉僻壤,也還十分重視教育,盡最大的力量來普及教育。

鄉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黨和政府同樣也重視教育問題。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說上海特殊教育學校喜遷新址,新校舍窗明几淨,設施完善,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智障殘疾兒童的關心。不僅如此,學校得知部分學生因爲經濟困難而提出退學時,學校領導果斷地做出了補貼交通費的決定,讓這些孩子能夠上學。那位校長說:我們這麼做,是爲了讓孩子不失學,更是爲了讓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爲建設祖國作貢獻。

又是“一個都不能少”,當電影屏幕上出現那些智障殘疾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學禮儀、學技能的鏡頭,當看到孩子們在歡快地歌舞時,我不禁深深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師愛的溫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實在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實在沒有理由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我一定珍惜學習,努力學習,爲燦爛的明天而努力。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3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爲了找到那個在城裏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臺的臺長,然後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臺長?她爲了等到那個臺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臺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杆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啓事放在一邊。

她爲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啓事,然後又去了電視臺……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臺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牀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老師的牀卻要用椅子墊着,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牀,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纔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杆,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後轉鬥不準的,旗杆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麼簡陋啊!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裏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說:“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說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麼的讓人感動啊!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好,農村的生活多麼苦啊,連教室也那麼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可以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還處處爲他們自己的學生着想!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4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劇中講的是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年僅十三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她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但她毫無教學經驗,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學生的欺負。但她給校長的保證是,她會在原老師回來後把班級交還給她,“一個學生都不會少”。當班上一名學生因家計困難而必須放棄學業到城市中打工,這名代課老師想起她“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費盡千辛萬苦要將他找回。她沒有錢,沒有社會資源,卻必須在複雜的大城市中找尋一名小孩。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着鏡頭,流着淚說:“張慧科,你跑到哪裏去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小魏老師其實只有十三歲,如果換在我們這兒,她應該上小學六年級。但爲了那五十塊錢的代課金,爲了多地老師說的“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盡艱辛。

爲了能籌集到去縣城的車費,她帶着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裏,在城裏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爲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啓事,聽說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臺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地老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小魏代課的水泉小學,只有一位老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三十多名學生,這也能算學校?難怪同學們會發出驚訝的聲音。這那像我們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那兒的條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師連粉筆頭也捨不得丟掉,爲了掙錢,象張巧珍小學還沒畢業就得進城打工。想想我們有好多同學平時卻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真是不應該。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 ,文具那麼少 ,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 不知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更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

影片最後,水泉小學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條件有了明顯的好轉,張巧珍這隻“小鳥”也已經歸林,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全國象水泉小學這樣的學校肯定還有許多,象張巧珍這樣的學生一定爲數不少。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不幸的同齡人,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想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同齡人,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獻給希望工程,就會使更多的象“張慧科”這樣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

劇中的魏老師對學生那麼好,我們的凌老師對我們也一樣的好,同學生病了老師會去關心同學,爲同學補課。同學犯錯誤了,老師會耐心地批評教育,幫助同學改正錯誤。老師這樣的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5

這個電影最令我感到的是魏老師找張慧科那一段:

魏老師經過千辛萬苦來到大城市的電視臺,卻一次又一次被趕出,第二天團長終於被她的行爲打動了,讓電視臺幫她尋找孩子。當張慧科在飯店看到魏老師在電視臺找他時說的話時,發現老師這麼愛他、關心他,所以他就和魏老師回水泉小學,而電視臺也送出了許多東西給水泉小學。

啊!故事的結局真完美!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師。

魏老師找了他3天,還吃別人剩下的食物,睡在大街上,她的堅持不懈令我敬佩。

在當時貧困的山區和現在的大城市,真是有天壤之別呀!不過,他們身上所有的精神氣質我們都沒有。他們連升國旗都那麼認真,而我們卻……他們的國旗是用木頭做的,都彎了,而我們的旗杆是鐵的,我們卻在下面說話、玩……

現在的食物多麼好!對於山裏的孩子就是天堂美食,可我們卻毫不珍惜。

看了這部電影,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食物和現在的一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6

今天早上看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裏面的情節甚是感人,裏面的情節甚是感人,我不禁爲那個執着的小魏老師而感動,一個也只有小學文化的臨時代課老師,教只比她小不了幾歲的學生,她自已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卻能爲了尋找那個輟學的學生,從鄉下走到城裏,表現的那麼堅定、執着、頑強。就在小魏老師在電視臺演播室把鏡頭當成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時,她哭了,我也哭了。

她哭着說:“張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你知道嗎?……。”,電影裏那幼稚、焦急而真情的聲音震撼了我的心,我淚流滿面,這也引起我的思索。或許在她的眼裏誠信是爲人最重要的品質,爲了遵守對高老師的承諾,她竭力的保持着集體的完整,不讓學生去縣城上學,把輟學的學生追回,所以同學們愛她,當同學們分喝那兩瓶3元錢的汽水,他們都想到了小魏老師,都異口同聲地說要給老師喝。

當小魏老師做了好多徒勞而得不到結果的事,我們往往認爲她很傻,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傻有時候就是崇高。

小魏老師恰恰是這次汶川大地震中出了名的老師範跑跑鮮明的對照,地震來臨時,範跑跑這個北大畢業的高級老師,不顧一切的丟下學生就往外衝,跑到操場,一羣不知所措的學生的生死在他眼裏什麼少不少,他一點也不在乎,況且還厚臉無恥地在博客上炫耀“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爲了我的女兒我纔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範跑跑成名了,他沒有責任心和羞恥感造就了一個北大學生的無恥和缺德。與之相反,小魏老師爲學生着想,在關鍵時刻,顯現出一個鄉村老師的樸實、可愛和真誠。

一個人都不能少,其實不能少的是一種心靈的純淨。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7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

主要寫的是在水泉鄉水泉小學,在這裏教書的高老師的媽媽病了,她要回家探親,可是她擔心學生們怎麼辦就請了一個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臨走時,高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告訴魏敏芝:“敏芝,你要記住,這些孩子都很調皮,一個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們,我會盡快趕回來的!”可是沒過多久,張慧科因爲家裏窮,就被潑到城市裏去打工,這可把魏敏芝嚇壞了,他想起高老師對他說過的話,他對學生們說:“老師要去城市裏去找張慧科。”但是那裏太窮了,老師讓每個同學出點錢,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麼辦都不夠,老師決定就讓她一個人去,到了城裏以後,她通過市長的幫忙,找到了張慧科……

雖然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爲什麼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孩子悶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高。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鄉水泉小學到城裏來,也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是否還能品學兼優呢?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8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裏,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爲:“不懂事兒”。但是,作爲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現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爲電影裏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儘管影片裏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牀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啓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 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裏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應該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裏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9

聽影片名感覺挺有趣的。但是,在學校只放了點,因爲還要上語文課的緣故,就停止了。回家,對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讓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師找張慧科的那段。

魏老師看起來還是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卻擔任了水泉小學的代課老師,並且做好“個都不能少”的職責。

魏老師千方百計的湊錢到城裏去找張慧科,坐上車了,但是中途被人發現,被別人趕了下來,其實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掙好錢在買票坐車去城裏的。但是她沒有,而是走路到了城裏。到城裏他找到了帶張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張慧科走丟了,我想這時她心裏肯定很難過吧!他沒有放棄,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張慧科的心態。

魏老師,他爲了張慧科想出了很多辦法:去火車站播廣播,看到大街上張貼尋人啓事她也去買筆和墨寫尋人啓事,最後得到個人的指點來到了電臺。

因爲他沒有證件,沒有推薦信,沒有保障,也找不到臺長,因此活生生的被趕了出來。但是,魏老師不僅沒有放棄,在電臺門口等了天半,他的心裏只有個念頭:個都不能少。

從電臺裏走出個戴眼鏡的,魏老師問道:“你是臺長嗎?”這個臺長心地很好,不僅讓他上電視,還使富有的人捐了許多粉筆,錢,學習用品等。他和張慧科起開開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學。

最後幕,在講臺上擺了好多粉筆,還是水彩的,張慧科問:“我能多寫幾個字嗎?”魏老師說:“當然可以”於是,張慧科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魏老師。

現在的我們,與他們完全不同,我們條件比他們的好多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學習機會。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遠遠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們應該多尊重老師。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0

週三,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裏,女主角魏老師答應高老師要做到: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她很盡力履行任務。當村長把張明獻被送去縣裏的學校去讀書了,他居然不停地追着那輛載張明獻去城裏的汽車,因爲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她拼命地追,可是人跑不過車。

當張惠科去去城裏打工還債時,她決定去城裏把張惠科找回來。她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去城裏的車票是要多少錢嗎?”同學們一會說1元、一會說2元、一會說3元,到最後問出了3元。就對同學們說:“我們一起去搬磚頭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說着,就衝了出去,到了那裏,同學們苦搬了2個半小時,廠長看見了,臭罵了他們,還把他們趕出去,但他們苦苦糾纏,廠長知情後,就給了她15元,他們就紛紛跑到車站去了。到了車站,發現到城裏的票卻要20.5元,他們失落極了。魏老師再建議搬磚,同學們算了一算,結果算出要搬1.3萬多塊磚頭,大約要搬十六個小時,大家都叫苦連天,反對再去搬磚。其中有一個同學提出去混車,但服務員還是把魏老師趕了下車。她居然不分黑夜白晝地走到城裏,歷盡艱辛,吃盡苦頭,終於通過電視臺找到了張惠科。

看着那魏敏芝在找張惠科那感人的過程,我禁不住地流淚。心想:“要是我們全世界伸出援手,救救他們,讓沒錢讀書的兒童重新回到校園,去學習知識,那樣,就沒有那麼可憐的兒童了。”在我看的時候太敬佩魏敏芝了,她居然那麼艱辛地去找張惠科,我好感動,我真希望世界上沒有那麼可憐的人了!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1

上週,教師利用晚自習給我們播放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村裏有個水泉小學,小學裏僅有28個學生,學校的環境十分簡陋,課桌椅都破爛不堪,教師和留校的女同學還得擠在一張牀上。男同學則是把幾張課桌拼在一起做牀,所幸的是這些孩子都成長得健康可愛。學校裏僅有一個教師,姓高,同學們都叫他高教師。一天,高教師的母親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於是,村長就找了個名叫魏敏芝的教師暫時頂替高教師。高教師走的時候,再三囑咐小魏教師,在他回來的時候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天,班上最調皮的學生張慧科,因爲家裏十分缺錢,就輟學到城裏打工,魏教師爲了找他回來上學,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電視臺的幫忙下找回了他。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一個情景是,小魏教師瘦小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很長,她一聲接一聲地詢問:“你是臺長嗎?”這分明是告訴所有觀衆,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難,只要認準了目標,就一個都不會少。小魏教師很犟,犟的讓人拍案叫絕,犟的讓人心服口服。

這部電影十分優秀,不僅僅因爲動人的情節,還因爲人物形象塑造十分豐滿。小魏教師的執着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歷歷在目;同學們的天真無邪,活潑淘氣的形象讓人過目不忘,每個場景與人物都是那麼真實感人。

農村教育的現狀,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一幕幕都呈此刻電影之中,讓觀衆感到要深思反省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2

電影裏的細節,刻情的一點一滴也叫我回味,引發我再度的思考。一方面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扣人心絃。另一方面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着鏡頭,流着淚說:“張慧科,你跑到哪裏去了……”的時候,我的心不禁顫抖一下,那種老師對學生的愛一下子涌出來了。

魏教師只有十三歲,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作爲一個“代課”老師,她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她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我也看到了貧困小村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我成爲人民教師,我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儘管影片裏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然而: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回到我們《指南》的學習中,它更強調“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我覺得在影片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那種想學習、願意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當今社會人重視的關鍵,他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每天按照時間來分配教學內容,那麼,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下,可千萬不能忘本啊!因此,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纔是我們教育任務的核心。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可能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讓所有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3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卻越來越差了。本來我也沒有認識到“堅持”這一點,是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是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部由名導——張藝謀拍攝的電影,它主要記敘了一位13歲的山村小姑娘爲了得到50塊錢而來到一個校設施極差的學校當代課老師,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這其中的一件事情,深深打動了我。

這位老師代了兩天課後,發現班裏那位調皮的男生——張會科不見了。因爲高老師臨走前,讓他看好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他就去尋找張會科,張會科的母親告訴這位代課老師會科去城裏打工了。這是,她踏上了尋找會科的道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位女老師卻因爲缺少資金而遲遲不能出發。她最後發動全班同學去搬磚,得到了幾塊錢,可這些錢遠遠不夠。她只好步行去城裏。經過一夜的長途跋涉,她終於來到了城裏。她找門路、求領導卻都沒能找到張會科,最後她在電視臺門口苦等臺長,求得他的同意在電視臺播放了由她做嘉賓錄製的節目。張會科找到了,同時也讓社會了解了鄉村簡樸的教學環境。山村女教師帶着張會科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贈回來了。她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是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氣餒、不退縮、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跨越一切障礙!

永遠秉承我們29班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4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導演張藝謀於1998年拍攝的一部老電影,由魏敏芝和張慧科主演,獲得了金雞獎、金獅獎等一系列大獎。

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山區裏有個水泉村,是一個貧困的村子。水泉村裏唯一的一所小學——水泉小學迎來了一位新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因爲魏敏芝還 只有十三歲,原先的老師高老師總是放心不下,只讓魏敏芝代課一個月,並再三叮囑她一定要看好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新來乍到,同學們都不聽她的話,總想跑出去玩,她索一性一就坐在門口不管了。不久後,班裏最愛調皮搗蛋的同學張慧科因爲家境貧寒還 不起帳,母親又生病而去城裏打工賺錢。魏敏芝深記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的叮囑,立即動身去城裏尋找。她沒有足夠的錢買車票,只好混車去。到了城裏,魏敏芝用了各種辦法,都行不通,最後多虧了電視臺臺長的幫忙,不僅找回了張慧科,還 獲得了許多一愛一心人士的幫助。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魏敏芝與張慧科之間的一愛一,魏敏芝會幫助關心張慧科,張慧科感恩的品質也在最後一點一點地顯露了出來。魏敏芝雖然只有十三歲,但她卻比同齡人早一步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張慧科雖然像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但“孫悟空”最終還 是有斬除妖魔鬼怪的好的一面,張慧科的種種優點還 是被埋在內心深處,只是還 沒有被挖掘出來而已。

《一個都不能少》雖然是一部老電影,但內容非常感人,非常能教育人,我喜歡。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5

張藝謀將農村教育拍攝得真實,而純樸,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我們的教育現狀如何呢?校舍、師資力量、環境的優越性暫且不談,單講課堂授課,我覺得尚且不如電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數學課來的更生動,更真誠純樸,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於講求什麼教法、課堂紀律、教具準備,因此講課講得抽象有餘,而情感吐露不足,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己高超教學基本功”的舞臺,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需求程度。

爲什麼呢?

我覺得,究其原因應該是對於農村的現實沒有更清晰的認識,急於追求向城裏教育看齊,而在個方面造成趕鴨子上架的現狀。結果雖然給豬的鼻子插上蔥,很有些像大象,但怎麼也擺脫不了農村孩子相比城裏孩子缺乏品德教養這一弊端。

沒錯,我們現在的師資力量確實相比過去要上一個大的臺階,絕大部分教師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識儲備等各方面都高於貧困地區,但我們運用教法的宗旨、目標就是適合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會算(數學課)。可是我們這樣啓發,那樣規定,如此訓練,如此這般講解,不管學生是否愛聽,不管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強硬地施以我們認爲成功的教育,結果是:教師不明就裏,學生如墜雲霧。

我們不妨站在旁觀者的地位來看孩子,將他們向電影裏的孩子一樣看。來揣摩他們的心思,來同他們進行真心的對話,共同實踐一個目標。真誠纔是高超教學,實現各項教學目標的法寶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6

昨天,楠哥給我們放了一部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說實話,這種題材的電影,在我一個人的情況下是不會去全部認真的看完。但在碼神和大家一起看完之後,特別在大家都分享出自己的看法之後,我有了很多感想。

毫無疑問,我的第一感覺是感動,魏老師從一開始的純粹爲了錢去幫忙看管學生,一天被班裏的一個學生的日記感觸到,開始慢慢的對學生有了感情,最後經歷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找到了跑丟在城裏的學生。而從走丟的'小男孩來說,一開始他是最調皮的,刻意的去爲難老師,搗亂,當他在電視屏幕看到落淚的魏老師的時候,他也瞬間就落淚了,他明白老師爲了他在城裏付出了很多,吃了好多苦。在電影的最後,他在黑板上寫上了魏老師三個字。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學習心裏都認可了魏老師這個臨時的代課老師。

除了感動以外,我還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性。魏老師一直都在堅持找到那個走丟的小男孩,從一開始讓學生一起搬磚賺去城裏的車費,然後到城裏的廣播站門口等了一天,然後在車站通宵寫尋人啓事,再到電視臺門口等了一天半,最後纔等到臺長通過節目去找到男孩。如果說魏老師在這隨便一個環節中放棄了,她可能再也不會見到小男孩了。堅持不一定有結果,但不堅持就一定不會有結果。正是這份責任感的促使,魏老師堅持了下來,種因得果才能夠最終大團圓結局。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7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小學老師因爲要回鄉一個月,所以叫村長找一個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並答應給她50塊,囑付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因爲其中一個學生跑得快,所以要到縣裏去上學,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可能我們大家會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不僅能爲那個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更能爲這所學校爭光。而魏敏芝卻不答應。這是一份執着,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諾言,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責任心。

可沒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學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那位同學張慧科到城裏打工了,於是另外的一份堅持和力量推動她去城裏找張慧科,魏敏芝先是傳到小廣播裏去,再用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買筆和紙寫尋人啓事,然後竟在電視臺等了一天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了臺長,找到了她的學生。最後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學許多錢和學習用品。故事圓滿的結束了。

這部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透露出師生的情感,而是告訴我們要多多關注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而水泉小學只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彌補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們關注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太多了!據資料顯示:中國有13億人口,而農村中的人就佔有8億,上不起學,輟學的兒童數目很大。讓我們關注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吧,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資助!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8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今年才十三歲。因爲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纔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裏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裏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輟學到城裏去打工。魏老師知道以後,隻身一人到城裏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爲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啓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刁難她,不准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裏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臺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裏?”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水泉村希望小學。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貧困地區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19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代課老師竟然可以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老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面對那麼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爲家庭貧困,到城裏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裏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終於感動了電視臺臺長,最後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知道自己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中,還 有個情節觸動了我。

粉筆在教室裏甚至可以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爲我有時也揹着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20

春節來臨的前幾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後禁不住潸然淚下。

故事講述了貧困山區裏水泉小學的高老師因母親病重所以要請一個月的假,村長只好去請代課老師,請來的代課老師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師在臨走前,囑咐她說:一個學生都不能少。

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學生服她,還經常和她頂嘴,其中還有一個特別頑皮的孩子,叫做張慧科,還將當時還很新的粉筆給弄碎了。可是有一天,魏老師在點名的時候發現張慧科不見了,經過了一次家訪後才知道,是因爲家裏太窮,所以纔去縣裏打工,而魏老師爲了那一個諾言,決定去縣裏找他,爲了籌錢,她和學生去工地上搬磚,然而非但沒有幫忙,反而還幫了倒忙。看到這裏我十分的感動,鄉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後魏老師只好徒步走去縣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開着拖拉機打算去縣城的人的幫助下她來到了那裏,卻收到張慧科失蹤的消息,她用僅剩的錢買了紙和筆,打算寫尋人啓示,卻被告知這樣子做沒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擊,隨後那個人告訴她可以去電視臺那,說那裏是最管用的,魏老師打算去找臺長,可是卻被門口的人給攔住了,魏敏芝在門口等了兩天他也沒有讓她進去。從這裏我可以看出人間的人情冷暖。最後臺長發現了他並讓他參加了一個節目說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後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原來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電視臺的幫助下他們回到了農村。

以前的人和現代的人區別實在是太大了,這一部電影告訴了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作文 篇21

上個星期,我在學校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個都不能少》。一開始,我還 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到底是什麼,一個都不能少呢?可看了以後,我感慨萬千。

記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小孩因爲沒錢上學,他的爸媽就讓他和一些人一起去省城打工,可到了火車站,因爲那裏人山人海,他走丟了。後來他僅十幾歲的老師知道他去省城打工,連夜走到了省城去找他。後來,他經過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她的學生,她很高興,她的學生也很高興。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這部片子是假的,但是,我告訴你,其實它裏面的人物真的是鄉村裏面的人,而且他們還 是第一次演,就能演得這麼好,可見鄉村裏真的發生着這些事情,還 可以看見鄉村裏面的人是多少可憐、多麼窮和苦啊!

現在,再回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來,我們是多麼幸福,有吃有喝、豐衣足食,你想要什麼,你的爸媽都會盡量滿足你的願望。我們現在和鄉村裏的孩子真是天壤之別!

在《一個都不能少》中還 有令我感動的事,如:那個魏老師爲了要去找電視臺臺長,竟然在電視臺門前整整等臺長等了一天半,而且晚上爲了充飢,吃別人吃剩下的東西,晚上睡覺就露宿街頭,最終,終於見到了臺長。在魏老師在拍一個新聞的時候我又感動了,她在拍電視時說到:“張圍科我找你找了三天了!”。說完,眼淚“刷刷”地往下掉。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鄉村的孩子是那麼可憐,那麼窮,有些連學都上不起,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天壤之別,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