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範文三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範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導語:《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第一部完全採用非職業演員的作品,真摯感人。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範文三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

這部電影有幾個讓人思考的地方

一,魏敏芝尋人的主要動機恐怕是爲了自己的50塊錢(雖然後面可能有所變化),而她尋人本身這件事是不折不扣的一件好事,在中國,人們習慣認爲做好事的人都出於一種於高尚的動機,所以後來電視臺的主持人在車上會問魏敏芝"你爲什麼一定要找到他呢"這樣的問題,她肯定下意識認爲魏敏芝會說"他是我的學生,我不能讓他失學"之類的話,但是魏敏芝默然不語.

二,在魏的尋人過程中,有遇到好心人,比如叫醒在馬路上睡着的魏敏芝的中年男子,有碰過釘子,比如電視臺值班室的那位阿姨,張慧科也遇到一個還算不錯的小飯館老闆,這些人都出於一種正當的理由沒有給魏敏芝和張彗科進一步的幫助,比如那位中年男子可能趕着要去上班,那位阿姨是按規章制度辦事,對那位飯館老闆來說,能賞給小彗科一口飯算不錯了,這些姑且稱之爲一種"正當的冷漠".似乎無可指責,但總讓我們心裏感覺不是滋味.

三,影片最後,電視臺出面,好心人響應,捐錢捐物,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今天我們仍然可以不斷看到這樣搞運動般的情景,一般是一些病人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捐助,脫離了困境,可是我們大家都明白,需要幫助的遠不止這些人,而依靠媒體搞捐錢活動的這種方式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2】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學生們。

前年夏天,我也曾走進過那樣的一間教室,在江西墩頭。雖然房子不像電影裏般破舊,但是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語卻讓我幾度恍惚,以爲電影裏的孩子就是墩頭小學的孩子們。

很真實,真實到我的心很疼也很內疚。支教結束後,我便再也沒有回去過。甚至就要忘掉孩子們澀澀的表情。他們一定在等着我回信。但是我卻很少寫過回信。

近段時間,很少因爲電影掉眼淚。這次卻連止也止不住,也許是因爲感同身受吧。

一直很想幫助他們,但是卻從來不知道該如何做。那些慈善機構(譬如說麥當勞的那個捐錢箱,也不清楚錢到底用到哪裏去了。),我也不是很信得過。總覺得要身體力行纔可以,一定要看到孩子們手上握着東西纔會覺得踏實。

很多人不待見老謀子,可我覺得他行,至少我做不到他能做到的事。

也有很多人批判這部片,就是因爲它的國際影響。我覺得很好笑。往往是自信的人才會勇於坦露自己的缺點。難道我們的民族真的就缺乏那份自信嗎?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

毫無疑問地,張藝謀依然是中國當下導演的領頭羊。

深邃而樸實,鄉土而感人。張藝謀藝術的特色。

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成了28個孩子的代課老師。她只會唱一首歌,甚至連歌詞都不是很記得,她不懂得表達。她唯一的法寶就是不輕易屈服,或者叫做倔強。村長答應的50元錢,她追着拖拉機去要;小女孩被選到縣裏作爲運動員培訓的時候,她追着汽車去找;村長不讓她去找張慧科的時候,她自己去找;當車費沒有的時候,她帶着孩子們搬磚頭,最後孩子們出了個逃票的主意,結果中途還是被趕下來。

如果兩罐可樂26個人分着喝,你會覺得快樂還是心酸?我想那是快樂的,當孩子們和他們那個羞澀的大女孩老師一起搬完1500塊磚頭,嘻嘻哈哈地歸來,臉上全都洋溢着笑意。如果說,電視臺大門的接待員彰顯冷漠,那麼那個半途載上大女孩老師的拖拉機師傅或那個車站播音員就彰顯溫馨。

一次次我看着影片,以爲大女孩會被某一位貴人相助的時候,卻又一次次地失望。等到電視臺主持人問她問題的時候,她根本不知該說什麼好。我也猜不出她會說什麼,因爲她那麼不擅於表達。班上那個好學的學習委員的日記被當衆念出的時候,她的學生給她上了一課。我想,如果是我,那一瞬間我會走到那個小女孩身邊,擦掉她的眼淚,說,老師錯怪你了,老師不好。可這個大女孩,不懂得表達,她唯一做的就是採取行動。

可惜現在沒有多少人看過去那些真正的影片了,大多數人都爲了視覺盛宴而選擇大片或者大腕,忽略了電影最根本的目的是——進行精神的洗禮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