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1

“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他每捨出的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凡,越發不平凡,越簡單,就越彰顯簡單的偉大!”他就是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郭明義。

他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只是齊大山礦生產技術室菜場公路管理員。他是個並不富有的人,每天的收入也不多,但是他卻樂意把自己的血汗錢去資助特困生,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我們都習以爲常了,一聽到有資助別人的人,甚至不用想就條件反射般的認爲是一個大老闆,每年有着令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天價收入,西裝革履,滿臉的春風得意,身體也是肥的流油。可是當這個滿頭花白的頭髮、似乎整天都在爲家而奔波操勞、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鏡、褲子上還打着補丁的漢子映入我的眼簾時,我真不敢相信,一個不富有、甚至連新褲子都買不起的人,到底是什麼讓它有這份勇氣與愛心堅持下來的呢?這個問題在他與主持人接下來的談話之中揭曉了答案。他傻傻的笑着,說:“我把錢給別人,心裏就踏實。”說着說着,這個漢子竟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淚,眼淚中並不是悲傷,屈服,而是承載了滿滿的幸福!聽到他說這句話時,我笑了,這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敬佩、一種熱愛、一種感嘆……!可是,笑容凝固在臉上,變成了一種悲傷,試問:有幾個人會有他這樣的熱心腸?

其實,我自己對郭明義爲什麼會堅持去爲他人着想有着另一種理解,因爲,在他幫助過別人之後,他會幸福,受到幫助的人同樣也會幸福。我多想讓全世界的人們都嚐到這種福!可是,我一個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便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我們不一定要去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許許多多的愛更多的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教室裏整潔的地面讓人心情愉快;大家少開一天車,空氣更加清新,對身體好,一舉兩得;服務員用最美的笑容來迎接每一位顧客;廚師們做出令人幸福的佳餚;主持人幽默的話語……。

讓我們一起努力,不僅僅是3月,每一天都是“學雷鋒日”!我們一起手牽手,讓幸福之花開滿全世界!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2

今天下午第四節課,我們班的班主任王老師帶我們觀看了20xx感動中國,到現在還讓我難以忘懷。

首先講述的是一位磨刀老人的故事,這位老人名叫吳錦泉,他的家住在農村,自己家有一片小菜地,種的菜也就夠自己吃,他家境貧寒,自己靠磨刀賺的錢也就是一元一元的硬幣,他都積攢下來放在一個袋子裏。誰也不知道這位老人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時候,這位老人立刻回到家,取出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年多的一千多元錢,毫不猶豫地捐給了災區。可能大家會說一千多元錢算不了什麼,可是對於這樣一位貧窮的老人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數字,更何況這些錢是他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是他磨了上百甚至上千把刀所攢下來的,這種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啊!

還有一個讓我很感動的是張寶豔與秦豔友兩個人,他們曾經在一次商場購物時把自己家的孩子給丟了,當時就是他把兩個人急哭了,經多方努力,孩子總是在一個月之後找到了,但是這一段經歷讓他們體會到了丟了孩子家長的心情,於是乎他們自費創辦了“寶貝回家”網站。從創辦至今,已經有十三萬人在這個網站裏註冊,尋找丟失的孩子,雖然最終找到孩子的家庭只有幾千個,但是張寶豔與秦豔友兩個人說:“今後還要繼續宣傳這個網站,還要讓更多的家庭團圓”。

像這樣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感動中國節目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是否也應該從中體悟到什麼呢?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從一個個小事做起,去幫助別人,關愛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就變成美好的人間。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3

她,我們都不陌生。她曾經也是大學生,她也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不是去照顧自己的女兒,而是去照顧另一些孩子。她就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她畢業後去參加教師考試,但是她毅然放棄城裏的學校,選擇去了紮根山區教學,那裏很偏僻,下了車還要走好幾百公里的山路,但是她知道那裏的孩子更需要她,因爲一股愛,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留了下來。一留就是36年,她把她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她整整影響了兩代人的童年。她的學生塗莎的理想也是成爲支月英一樣的好老師。記得塗莎說過:“那時候的我們,渴望知識,有老師給我們上課,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她的女兒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聽到這,我感覺鼻子酸酸的,她的博愛深深感染着我,她放棄了對女兒的陪伴,但是她的學生也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愛,影響了幾千幾萬個家庭的孩子,讓他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讓他們受到教育,從而有機會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爲社會創造價值。她的學生也受到她的影響,試想如果她的學生能把她的博愛接力下去,那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棟樑之才的!

中國的貧富差距現在還是較大,一個老師能夠選擇放棄優越的條件,而選擇艱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種愛的力量支撐着她,她何以在那裏整整36年!支老師,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給學生添置學習用品,用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學生改善教學條件,無私地教育學生知識,這深沉的愛讓我感動不已。這樣的老師,不愧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真的如詩句所讚美的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想到我自己,現在有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有爸媽的寵愛,有溫柔的老師,每天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裏讀書學習。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希望長大以後也能成爲支老師那樣偉大的老師。

評析:能夠深刻領會支老師身上的精神,聯繫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動,值得點贊。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4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纔會永恆------”這歌詞多麼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着——中國。

實現社會主義化,科學技術是關鍵。有這樣一個事例:

樑萬俊是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鬥機誕生了,樑萬俊接受了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鬥機突然發生狀況,飛機失控了!飛機帽出了黑煙這時的樑萬俊完全可以打開降落傘跳機,但這樣的話,人是保住了可飛機卻會墜毀。樑萬俊心裏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這個科學家們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新型飛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爲一堆廢鐵。爲了保全飛機,爲了保全國家財產,樑萬軍毅然決定迫降。但這樣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樑萬俊心裏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決心。總部已爲迫降做好了準備,樑萬俊小心翼翼的駕駛着飛機着陸了,飛機在停機場上劃了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鐘!這緊緊握着一條火熱的生命的八分鐘啊!你又孕育了一顆生命種子。

公共財物是國家的財產,這是由許許多多的人創造出來的。樑萬俊把戰鬥機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他的不顧一切,感動了總部,感動了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感動了——中國。像樑萬俊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國;像熱愛生命的貴希恩;像精忠報國的任長霞;像不畏艱苦的徐本禹。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竟爭的社會,祖國是中華兒女成長的沃土,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觀後感 )國。五千年的歷史、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輝煌的成就、崇高忠貞的民族氣節、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對!也需要充滿愛心。人人獻出一絲愛心,世界將變得更美好,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芳香的鮮花開滿人間。

春天是美麗的,人是受感動的。我的耳邊又迴響起了那首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纔會永恆。”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5

今天,看完了《20xx感動中國頒獎禮》,心中一片激動,也感觸萬千,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然而我想,感動就是這種感覺吧。這時的我,變得非常脆弱,可能是因爲它觸碰到我內心最軟弱、最深層的地方,但它卻使我明白了許多,更多的是知道滿足,懂得感恩。

孟佩傑,一個平凡的名字,但有着不平凡的命運與經歷,一個與不幸做鬥爭的人。命運給了她殘忍,她卻給了世界微笑。養母的三年養育之情,她要用一生去償還。“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這句話至今還回響在我的耳畔。每天的必做運動:120個仰臥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鐘……她都爲母親無私而又用心地做着。而同是身處花年的我,曾幾何時回報過父母一次?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晚了點回家,父母只是出於關心問了一下,我卻變得不耐煩。在父母的再次追問下,我竟然出口頂撞。媽媽好像已經習慣了我的表現,什麼都沒說就走開了。爸爸也只是意味深長地嘆了一口氣。這一幕幾乎天天會出現。

我是幸福的,有關心愛護我的父母。而我的父母卻是痛苦的,都說養兒爲防老,但有了我這個兒子,卻給他們增加更大的負擔。在貧困中,她認勞認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順境中的我,卻不懂珍惜,處處依賴。對比一下,我真是不及她的千萬分之一。

也許我身爲中學生,無力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但如果我能爲父母做些什麼,也會使父母多些欣慰,使家庭更加美好,也會成爲一個令人感動的人,何樂而不爲呢?現在的我已經擁有了許多,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6

一年一度的中國人的精神盛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如期於晚八點準時在央視一套開播。和業已過去的20xx年的喧囂聒噪不同,此場盛典更多的是讓人們從外在的漂浮迴歸於內心沉靜;與已經落幕的20xx年的春晚光鮮亮麗、熱鬧非凡相比,這場晚會呈現更多的是一種樸實背後的厚重。既然是精神史詩,也就少卻了色彩的浮華眩幻與形式的花樣翻新,簡簡單單。也正是這份質樸外溢出的氣息醇香而沁人心脾。

綜觀整場晚會,十五年來風格始終如一:主持人的固化(用該詞不是揶揄,不是不敬),兩位堪稱央視臺柱子的敬一丹和白巖鬆,沉穩樸實而不失範風的主持風格,深情而不造作的用語給人一種親切踏實之感;獲獎者的推薦,獲獎者事蹟粗線條的梳理,主持人對獲獎者簡單的現場採訪(不幸離世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場的由親戚朋友或同事代爲受領),宣讀評選委員會的推薦詞和評委會的頒獎詞,頒發獎盃。也許正是因爲這種始終如一的颱風的保持,才守住了這場盛典的莊重與神聖。時代快節奏的發展,在速度與激情的裹挾下,很多人隨着世風已經飄飄欲仙找不到自己的根;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一些原有的傳統的東西漸漸失去了存在的空間。但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能夠處變不動、巋然不變,這彰顯的就是對一種聖潔的尊重和敬仰。

之所以這樣說,不是因爲能夠獲得此項榮譽的都是高大上的人物,都是從事高端神聖的職業,都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天偉業,而是因爲每一個獲獎對象表現出的工匠精神,一種超出小我的人生境界能夠對當下那些沉睡,近乎死寂的寶貴東西多少起到喚醒的作用,能夠對後來者體內沉潛的人之爲人美好的東西起到激活的作用,傳遞的正能量能夠對活在當下的人起到砥礪的作用。從獲得20xx年感動中國的獲獎者看,他們是爲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衆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從獲獎者羣體看,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從事着平凡的職業。但是,一顆釘子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自身,更在於它所處的位置作用的發揮。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36年對一個人的一生而言是極其寶貴的。支月英,一位普通的杏壇耕耘者,面對那麼大的世界中太多的誘惑,她視而不見充耳不聞,36年如一日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不離不棄。失去了太多物質的獎掖,唯一可以補償的只有一批批學生走出大山,代替自己去欣賞大山外面美麗的世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在別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甚至有可能被剝奪時,捨生忘死,捨己爲人,三次火海的進出,就是三次鬼門關的出入。但出於對生命的敬畏,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王鋒,這個在十三多億人口的花名冊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姓名,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但面對災難來臨表現的大義和無畏足以感天動地;在新生代都以數字來估定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當下,在富貴者對走出國門衝入天堂趨之若鶩的大背景下,具有世界名牌高校留學背景的新時代的青年,放棄太多優厚條件,畢業後毅然決然地回國紮根農村,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揮灑在廣袤而厚重的農村大地。這對那些癡心於物質的享受,追逐於攫取和佔有的青年人來說,秦玥飛更應該成爲他們學習的榜樣;至於植根杏林,讓不能正常行走的患者重新站立,堂堂正正地做正常人的樑益建,從身體的救治到精神的喚醒,在全國創辦第一所艾滋病學校的郭小平,領先世界的量子物理試驗,把第一顆量子衛星送入茫茫宇宙的潘建偉,讓焦裕祿精神薪火相傳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每一個人,每一種不同的職業,每一種不同的角色,平凡也好,高大也罷,爲了心中的信仰,出於對生命存在價值的彰顯,堅守住最樸實的,也是最純真的。對每一個獲獎者來說,他們做着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着存在的價值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從他們身上外化出來的不約而同地都指歸於對生活的熱愛,對職業的敬畏,對生命的守護。對他們而言,物質的東西固然不可或缺,但就人的存在而言,精神的東西更不能缺位,不管是耄耋的老人,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不論是從事普通職業的職業者,還是從事專業艱深的職業人。

勿忘初心......擼起袖子幹事情,最高層對國人的號召,也是一種厚望的寄託。而從言辭本身看,勿忘初心應該是對一種作爲人的優秀品質的喚醒。人之初性本善,不論是從儒家的入世哲學,還是從佛家和道家的出世哲學看,善是初心的根本,於己爲善與人爲善,勿以善小而不爲,以掃好一屋的精神做事情,就能夠把更多的屋子打掃乾淨。這樣,這個世界中充斥的污垢塵埃就會越來越少。

當然,對國人來說,各行各業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的人很多,能夠給國人帶來感動的人也很多。走上央視的舞臺,面對世界以他們的質樸和堅守去敲擊世人心靈深處沉睡的洪鐘,能夠有些許的震動也就多少可以掃去人們追逐明星,追捧花邊的心靈塵埃。只有沉潛了,世人才能從感動中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感動無處不在,真正能夠喚醒多少,只有時間可以給出很好的答案!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7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錦泉。

20xx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xx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xx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爲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裏,但他關心社會,爲村裏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我看完後,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爲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爲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8

感動是什麼?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恆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爲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願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願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着自己的繁雜心靈……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xx頒獎典禮》終於在20xx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獲獎者,有爲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爲親人、爲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爲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爲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爲國爲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9

古往今來何以爲俠?鋤強扶弱是爲俠,除暴安良是爲俠,懲惡揚善亦爲俠。這是少年時期讀過的衆多武俠書籍給我的答案,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思維也有一定的轉變,當看到拼殺於火場的消防隊員,當看到恪守在崗位的武警戰士,當看到大雨中守在無蓋井口邊做人形標誌的路人,我恍然: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20xx年2月18日晚播出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其中自身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於外的退休老人馬旭的事蹟讓人感動萬分,淚如雨下。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馬奶奶和老伴顏學庸老兩口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清貧簡單的生活最後卻將一生的積蓄全部拿出來無償捐贈給老家的教育事業,這是何等的境界。當鏡頭對準到她家裏的擺設時,真是有一種說不出心酸,家裏最值錢的擺設是當初年輕時搞科研用過的櫃子;兩年了就買過一雙15元的鞋子,這雙鞋子不知道用膠水粘過幾次洗過多少次了;從不在外面買的吃早餐,自己在家裏拌個小菜,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就解決了。當白巖鬆老師問她老伴你們怎麼穿這樣的衣服上來了時,他驕傲自豪地說我們很久都沒買衣服了,國家給我們發的衣服都穿不爛何必浪費那錢呢。聽聽多麼樸實的話語,聽了之後無不讓人爲之動容。

真正的俠客,要有爲國爲民之心,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氣,融入羣衆,爲國奉獻,爲心中的理想與信念奮鬥終生。

《2010年感動中國》觀後感10

一個小小的島嶼,20年的堅守,對心性的考驗,對國家的忠誠,對責任的重視,成就了他------感動中國20xx年度獲獎人物李文波。

李文波,一個樸實無華的名字,可是在它之下,卻藏着一顆勇敢的心。

從他的言語中,我讀出了他對永暑礁的感情,也是他對責任的重視。換了別人,在寂寞的煎熬下,在沉重的工作下,早就想盡辦法離開了。可他,本可去更好崗位的李文波,選擇了留下,這一點,他和辛棄疾是多麼相像,他們都是那麼的愛國!

他曾在驚濤駭浪中測量數據,儘管冒着生命的危險,因爲只有那樣,才能讓數據更準確。我知道,在他心中,是責任。

他曾在房內閱讀氣象學直到12點,只因爲“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認爲,他一定在想,只有更多的學習,才能更好地爲國家盡點滴的一份力。

捫心自問,如果換了我,我做不到。這比上學可怕,遠比上學、考試更加艱難。他能在如此困難的環境裏堅持,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能把相對容易的學習做好?

據李文波說,曾經上島的軍犬未過幾個月,都瘋了。而人,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堅持下去呢?更何況,還是足足20年!

難以理解,連他自己都說島上煩悶無聊。可他,又爲何對小島如此眷念?我似乎又明白了什麼,那是因爲,忠誠重於山。

一個人,就是一條國境線。

如果再有一次選擇,我想李文波仍會選擇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