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鄧稼先》的觀後感大綱

《鄧稼先》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篇一:《鄧稼先》的觀後感

在全班同學的期待下,老師給我們下載了一篇關於鄧稼先的電影。鄧稼先,是我們中華民族核武器的創始人,領導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人民。他是一個不平凡的科學家。

《鄧稼先》的觀後感

在艱苦的條件下,他默默無聞的付出了整整二十八年。雖然他也想家,想親人,想故鄉,但爲了祖國,他必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回家探親、受表彰他總是讓給別人,而面對危險,他永遠衝在第一個!“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羣力奮戰自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勳澤人間。”這是張愛萍將軍悼念鄧稼先所寫的一首詩。鄧稼先將中國的核武器推動到一個嶄新的時代,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氫彈爆炸,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的危機的新生日子。它代表着中國站起來了!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寒風刺骨,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堅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也曾失敗過,能力遭到質疑過,但是他沒有屈服、氣餒,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鼓起勇氣,吸取教訓,繼續前進。哪怕跌倒一百次,他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來!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的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他的無私精神與巨大貢獻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永恆的驕傲!他雖死猶生,他的名字將永遠刻在我心裏,激勵我,鼓勵我,成爲我前進的動力。我深深的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篇二:《鄧稼先》的觀後感

鄧稼先同志總是被人們冠以“兩彈元勳”的稱號。自然的,我想在 1967 年他就應該被所有中國人熟知。可是,看了今天的影片。我才知道他爲人的低調和守口如瓶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幼稚想象的範圍。

我真的想做一個對比。兩個同是核物理系的學生,兩個從小的摯友,都是博士學位。一個選擇以“娃娃博士”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國家,一個理論和技術在別人看來都是子虛烏有的國家。在默默中結束了一生。除了家人和同事,沒有外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直到死後才被公開自己的工作內容,也纔有了今天人們對他的敬意;另一個選擇了在外國完成自己的事業。在外國科研的幫助下,()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當然,在他的頭銜上已經加上了“華裔”二字。

雖然兩個人都爲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可以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個將血液融入了中國的大地,甚至爲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諾貝爾獎把自己推上了世界的頂峯,但令人興奮的程度遠沒有“中國人”更加耀眼。

他從 1950 年回國,理論設計開始,家人就不知道他的工作。 50 年後,當“兩彈元勳”被追封時,老人家離開人世已有十二年了。整整五十年啊。如果沒有對於祖國熾熱的心,一定沒有這種結果。我想這也是鄧稼先被現代人傳唱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我對於片子中最感人的事蹟在於他隻身前往核試驗場中心。面對失敗的實驗,作爲負責人,他像廢紙似的將生命置之與國家利益之外。當他捧起核彈的中心裝置時,他知道、在場的人知道、許露希知道、中央領導們知道,他生命的沙漏開始往下滲透着。

他的生命結束了,中國核武器的新的里程碑豎立起來了。他沒有白費這一切心血。就算不爲人所知。

我又想到,世界上又有多少像鄧稼先這樣的科研人員,爲了大局,犧牲了自己的小家,卻散落在人羣裏不爲人所知。

這就是科學所能帶給人們的幸福的感覺吧。

  篇三:《鄧稼先》的觀後感

這一刻,在我眼中,這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不知從何時開始,似乎我的生命中,少了些感動。

我猜,那是因爲我的眼睛,不再是總角之年的黑白分明瞭。無論看什麼光輝的事物,總像是隔着層淺淡的雲煙。輪廓未變,卻再難以察覺它的光亮奪目,而爲那明媚受到觸動。

不曾想過,當我看到了那在漫漫滄漠之中,宛若鑄劍於九天的硝煙之時——即便那僅是銀幕中不甚真實的特效——即便隔着荏苒的歲月,那明晰不再。

——那一剎,確是受到了久未曾謀面的震動。

然而那驚世一幕稍縱即逝,影片一刻不停地播放下去。

我看到鄧稼先舍小家顧大家,與妻兒告別;我看到一羣羣科研人員不知疲倦地演算數據;我看到楊振寧在餞行宴會上失態離席、喜極而泣……如此種種,飛速地閃過,最終連成斑斕的一片絢麗。

過程雖然坎坷,但仍算是平安順利,似乎也會一直如此,直至終結。

然而,事與願違。

影片播放到中間部分,一片大好的形式出現了轉折——空投的核彈沒有爆炸。

看到鄧稼先阻止其他人前去觀察,執意要親自上陣的一幕,我心中充滿了不解與困惑,還有隱約的忿忿——

當時,在我看來,鄧稼先如此作爲,完全是無意義的犧牲。不同於他人,他揹負着國家委以的沉重使命啊!作爲核武器主要的研發者、研究院的院長,他有着無數未完成的重任。他理應讓助手上前察看,不必這般身先士卒。若他爲此獻身,亦絕不僅僅是他自身的損失。這種做法,不甚負責。

而當我看見他跌跌撞撞地下車,在荒漠之上狂奔,踉踉蹌蹌地衝向那片死神駐足的地方之時——倏地,一股難以名狀的明悟與驚異從心中急速蔓延開來。

那是一種多麼大的對於事業的熱愛,與奮不顧身、全身心投入國家事業的.心意啊!

的確,這並非高明的權宜之計。然而此時,他亦不是嚴謹冷漠的科研人員,也並非後人口中的“兩彈”元勳,他只是個誓死捍衛自己心中摯愛之物的普通人罷了。

——又或許,在他樸實忠厚的心中,自己的生命並非重於他人。而他,則應該做出與領導身份相符的奉獻。

看着他衝上去捧起核彈頭後,方纔幡然醒悟猛地丟下它,又跌跌撞撞地跑回吉普車的舉動,只覺心都揪緊,喉中彷彿哽着什麼。這一刻,在我眼中,這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如此一個人,如此一個擁有可敬精神的人,他的結局實在不該是因爲事業做出了絕大的犧牲,因而早早離開人世。

影片結束後,我仍久久低迴,而後喟然。

心中滿溢的,是確鑿的感動。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一個偉大的靈魂,把自身同所愛的事業、所愛的國家,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置個人生命於不顧,把爲國家、爲事業奉獻作爲自身最高的幸福。他爲核武器的研發奮鬥,爲國家的未來奮鬥,亦是爲民族的尊嚴奮鬥。即使是在生命的盡頭,也竭盡全力,爲祖國獻上一片赤誠。

原來我那能夠覺察美的眼瞳未曾蒙塵,它只是漸漸看淡了那些淺薄的是非,將無謂的感動從我的視野中剔除。

然而在真美、在大愛面前,我仍會被它們的燦爛觸動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