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觀後感

《追風箏的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在圖書館裏,我經過了一個書架,架上放着與其他書顯然不一樣的一本書,那書書面是淡土黃色,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它吸引了我的眼球,當我仔細一看----《追風箏的人》….在我腦海中隱隱約約出現一幅一羣孩子快樂地追着風箏跑的畫面…我曾經在電視節目裏看過《追風箏的人》電影的介紹,當時的我是不清楚《追風箏的人》是說什麼的,也不懂的,只記得孩子追着風箏跑的畫面裏充滿了笑聲,《追風箏的人》觀後感。就這樣我產生了看《追風箏的人》的想法。

《追風箏的人》觀後感

一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它的語言風格樸素,親切,讓人讀起來有種舒服的感覺。文中有多處是用了伏筆,如故事一開始阿米爾的父親說過“世上只有一種罪行---盜竊”“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生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爲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咋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故事的高潮時講述了阿米爾的父親曾經睡過好朋友兼傭人阿里的老婆,並且生了哈桑,阿米爾的父親偷走了阿里的老婆,偷走哈桑作爲自己兒子的權利,欺騙了所有人...他爲此覺得內疚,他感觸地說出這番話。當阿米爾說要哈桑離開時,阿米爾的父親生氣的說“我們是一家人,誰也不能離開誰”暗含了哈桑是他的兒子。還有故事一開頭寫到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話“爲你,千千萬萬遍。”隨着故事的發展這句話變成了事實。這讓給我驚訝,令我懷着興奮地心情繼續看下去,到底接下去故事會怎樣,故事前部分的一些情節的含義是什麼。

《追風箏的人》從發生在主人公的故事開展一系列的描寫,講述了當時阿富汗的社會變化、阿富汗人們的生活的變化,講述了友誼與階級觀念、慾望的鬥爭,戰爭對人、生活的摧毀…

從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的阿米爾在傭人的兒子哈桑的陪伴下無憂無慮地生活,快樂地放風箏追風箏,生活總會有期望的,阿米爾期望得到父親的愛父親卻對他很冷淡,他努力地成爲父親理想的兒子。在一年一度的風箏比賽中他成功地擊敗所有放風箏對手,只要哈桑幫他追到最後在空中被擊落的風箏,他就會得到父親的愛。

可事不願爲,哈桑追到風箏時,遇到阿塞夫的刁難。阿米爾不知道如何選擇,面對阿塞夫對哈桑做出傷害時,阿米爾可以阻止,但可能會被阿塞夫打成重傷,他自己得不到藍色的風箏,可能因爲得不到藍色風箏他會可能得不到渴望已久的父愛,出於對阿塞夫的畏懼和從小渴望得到父親的愛的慾望,年幼的他作出了自私的決定---犧牲哈桑。。。

從此以後他就覺得對不起哈桑而本能地躲開哈桑,他內心很矛盾,想認錯,可是他又覺得哈桑只是個傭人的兒子,爲自己而受傷是應該的。阿米爾內心深處是善良的,面對自己對哈桑的所作所爲而感到痛苦,即使他得到了父親的寵愛,可他不快樂,因爲對哈桑內疚,因爲他的心是善良的。阿米爾爲減少自己的傷痛,以爲哈桑離開這個家,他就會從那悲傷的記憶中走出來,而設法讓哈斯離開。結果他成功了,是因爲哈桑知道阿米爾要他離開,忠於阿米爾的`哈桑繼續履行他對阿米爾的諾言“爲你,千千萬萬遍。”離開了這個家,這讓阿米爾更無法原諒自己的錯,可他還有選擇嗎?沉重的記憶依然埋在他心底。直到離開阿富汗後在美國的他再次回到阿富汗時,他才從沉重的記憶解放出來。

慾望使阿米爾間接傷害了哈桑,階級觀念使阿米爾失去哈桑、失去了親兄弟般的感情,這一直使阿米爾痛苦,後悔。人性的弱點使悲劇一次一次地發生。爲了悲劇不再發生,我願意選擇克服人性的弱點,珍惜我身邊的人,與他們快快樂樂地生活,明白最重要的是他們,怎能讓自己傷害他們呢?

重返祖國,阿米爾發現眼前的故土已不再是孩提時的樂土,只是一個廢區,滿是戰爭後的痕跡,到處都是乞丐,蕭條荒涼,毫無法律制度,暴力決定一切,彷彿是暗無天日地獄 。是戰爭帶來的摧毀,導致民不聊生。昔日的美好已成歷史,孩子追着風箏快樂地跑的景象已經不會出現了...這都是戰爭帶來的,爲什麼會有戰爭?是人類無止境的慾望帶來了不必要的戰爭,戰爭是人類自己傷害自己的運動。竟然戰爭只會讓我們受到傷害,我們要選擇和平,和平不是一個人追求就會有的,是所有人一起追求,一起努力才能得到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說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我們要儘自己整個生命和精力去追求和平,追求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