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十月圍城電影觀後感

十月圍城電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導語:《十月圍城》描述的是孫中山到香港聯合十三省代表策劃起義的前後4天多時間裏所發生的事。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十月圍城電影觀後感

  十月圍城觀後感【1】

影視《十月圍城》背景: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要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會商討武裝起義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反清運動,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派出暗殺部隊,要刺殺孫中山先生,而一羣由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爲了不曾某面的中山先生,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竭盡全力保護中山先生,浴血拼搏的故事。

演員表演:《十月圍城》除了名字起的有點不相符外,總體來說可圈可點,尤其是演員的表演!甄子丹,王學圻,梁家輝不用說了,都是老戲骨!謝霆峯演戲真是越來越好了,表演相當到位!贊一個!超乎我想像的是巴特爾和李宇春。相信陳可辛當初找他們只是看中了他們的商業價值,恐怕陳導自己也沒想到這兩個人如此出彩!李宇春相當適合這個角色,只是表演稍顯青澀,但作爲第一次演戲的人,且非科班出身,那是相當難得了。巴特爾就不用說了,居然連青澀也沒有,活脫脫一個老演員的架式了!遺憾的是范冰冰一如既往的做花瓶,她的角色,任何人都可以扮演吧。而且個人覺得她還是太妖了,實在不適合扮演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還有我居然沒認出孫中山的扮演者是張涵予,汗。。。。

讓我落淚的情節:作爲一位母親,每當看到影視情節中有孩子哭泣或者母子悲歡離合的時候我都會不禁掉下眼淚。以往的武打片,打的是嗓子眼。《十月圍城》,打的是心口窩。讓我很痛,不禁想到了現實中的我,如果我現在處於無飯可吃,無衣可穿的境地,也許我也會造反。清末人的生命太不值錢了,這一點在影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可餓死、可凍死、可被惡霸強盜無緣無故地打死。歷史的進步都有人流血犧牲,學會尊重歷史、瞭解歷史。感嘆一句,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穩定的家庭、老公對我的愛、孩子對我的依戀。生活是多少的美好。。。。

沈重陽和女兒依依不捨的情節,讓我哭的一踏糊塗,沈重陽爲了讓自已的女兒知道他是他的爸爸,而答應媽媽保護她的繼父李玉堂(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了我高中的同學,他叫劉玉堂),小女孩是多麼地乖巧,可愛,讓人憐愛。在這動盪年代,這孩子又將何去何從呢?小演員演的不錯,不知道叫啥名字?女兒離開的時候布娃娃掉到了路上,而在後期與反清派的打鬥中,布娃娃支撐着他,直到最後找到了李玉堂留下了最後的遺言”把這個交給念慈”。沈重陽做了一件尊嚴的事情,阻止了閻孝國的前行,而救了李玉堂一命。

李重光,他還是死了,當父親抱着已逝的17歲的年輕兒子的時候,我的精神底線徹底被打垮了。之前李玉堂曾對兒子說:“這兩天沒事,就別出去了”,他不希望自已的兒子被捲進來。但革命和親情是矛盾的結合體,電影表現的很到位。李玉堂這時候是多麼希望死的不是自已的兒子呀,這是作爲父母的私心。可惜他的兒子太年輕了,才17歲。有一點讓我很想不明白,爲什麼他手裏握着槍,不開槍呀?

總之影片《十月圍城》拍的不錯,國產片裏算是出彩的了,推薦看。

  十月圍城觀後感【2】

《十月圍城》是一部好電影,看得很過癮。世界變了,我們也變了,看《十月圍城》,找回最初的感動。

《十月圍城》是大陸和香港合拍的影片。在我看來,無論從哪個角度——題材的選擇、明星的搭配、精細的製作、豐富的角色、編劇和導演的能力,陳可辛製造的這部商業鉅著絕對是完美的典型。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影片,是一部新主流的商業電影。從理想主義的革命情懷到糾纏不清的男女情感,從君臣、兄弟到父子、父女、主僕,那麼多複雜的人物關係,交雜在兩個小時的影片裏,不僅將劇情講清楚了,每個人物還都很飽滿,實屬不易。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在1906年的一天,孫中山要在香港停留半日,召集同盟會各路精英計議武裝起義,推翻清廷。而清室亦聞知此事,派出一百名殺手在港截殺孫文。於是,在亂世中的凡夫俗子,用生命去保護陌生的革命者的故事就此上演。影片中的精神領袖孫文是一個內容支點,就露了一次臉,但這個鏡頭卻牽出兩條線:刺殺與反刺殺。

《十月圍城》裏的人物幾乎是些平頭老百姓,甚至只有一兩個人如陳少白、李重光知道自己揹負着民族存亡的歷史使命,有着尋找救國之路的理想,並願意爲這種理想獻出所有、甚至生命,義薄雲天。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懂得那麼些大道理,有的只是堅定地信念,美好的願望,以及善良的本能。

他們當中有的人是爲情而死。如車伕小四就是爲了感謝主子幫他成家立業和多年來給他的穩定生活,爲了明天可以娶媳婦,此乃主僕之情。

剛開始如行屍走肉般的賭棍沈重陽,爲了錢可以出賣靈魂。後來前妻用他女兒的命運與尊嚴說服了他,他爲了能做一個有尊嚴的父親,實現人生涅槃而犧牲。

戲班的方紅爲了完成父親沒完成的心願,爲了能安心的帶死去的父親迴天津老家,毅然決定加入了這次行動,此乃父女之情。

有的人是爲義而死。如乞丐公子李鬱白爲了報答李玉堂每次經過他身邊時扔給他的那一塊大洋的恩義,爲了還替他贖回鐵摺扇的恩義,換得他答應“保護一個人”的性命交換。

有的人是爲節而死。如賣臭豆腐的李復明爲了可以名正言順的回到少林寺,讓世人知道自己是好樣的,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他們都爲革命犧牲了,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革命,儘管各自的信念不同,但最終卻凝聚在了一起,保護孫中山。在參加行動時沒有人豪言壯語,看似動機都很平常,但就是因爲這麼平常的動機,才引人共鳴,更讓他們的犧牲顯得更加悲壯。中國能從腐朽的滿清時代一直走到今天,歸根結底就是由這些帶有“瑕疵”的老百姓一點一滴創造出來的。

從反刺殺這條線看,我最喜歡商人李玉堂和李家車伕阿四這兩個角色。李玉堂,應該算是保護孫中山的第一大功臣,也是帶動整部影片向前發展的人物。他一直都知道如果清朝繼續領導中國,只會讓人民更加民不聊生,他是贊成革命的;但最初他只同意以錢物資助,自身絕不涉及政治,並堅決反對兒子參加革命。當李玉堂第一次在街頭看見兒子激情澎湃的發着革命傳單、喊着革命口號時,他震驚了、錯愕了、氣憤了,但更多的是不安。當他在兒子的書房發現有關革命的書籍時,他立馬跑去責問將此書送給兒子的陳少白。他憤怒了:“我40歲纔有這麼一個兒子,你爲何要把他拉進來!”對兒子安全的擔憂在這位父親的臉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十月圍城觀後感【3】

爲了推翻腐敗的清政府,爲了保護孫文安全離開,那些社會最底層、卻有着強烈愛國心的人們,毫不猶豫地爲之付出,爲之犧牲。感動於他們的壯舉,感動於他們的那份信念!

每部成功的'電影都有一個或多個優秀的人物形象,《十月圍城》也不例外。在所有的角色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重光和阿四。

先來說重光吧!

這個大商人李玉堂的十七歲兒子,善良,堅定。雖然年紀尚小,卻早已立志要拯救四萬萬中國人民!他“幸運”地被抽中作爲孫文的替身,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安全離開。面對年邁的父親和親如兄弟的車伕阿四的苦苦哀求,他都沒有退縮。他說:我十七年的人生,原來就是爲了這(代替孫先生的)一個小時啊!他無悔地上路了,無悔地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行動。表面上他很勇敢,但是請不要挖昂機,他不過只有十七歲啊!他還是一個孩子呢!他也害怕,他亦恐懼。那雙不停顫抖着的雙手和那雙滿含淚水的眼睛說明了一切。可是,他不後悔,這是他所熱愛的事業,這是他所熱愛的中國!爲之犧牲,何等光榮!

重光的信念與勇氣,令我動容!

再來說阿四吧!

這個連字都不識幾個的“卑賤”的車伕,渾身上下卻有着無窮的魅力。他不聰明,卻淳樸無比。他喜歡照相館老闆的女兒阿純,真心實意地想要娶她。在護送重光(孫文)的前一天,他送了阿純一張賀卡,上面說:明天后,我娶你。這是阿四在報紙上找了很久才尋得了六個字!看了這個畫面,我當場就忍不住要哭。沒有明天了,阿四!你沒有明天了!可是,中國有!阿四曾經說過:我只要一閉上眼睛,夢裏全是阿純!當他永遠地睡過去的時候,我看見他在微笑。他永遠都和阿純在一起了吧……也許他並不知道革命是怎麼一回事,可是他覺得,少爺重光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緊緊地追隨着他,追隨着這個從小教他寫字,陪他說話的兄弟。他思想單純,卻長存於歷史!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他們真的,什麼都不怕麼?

當重光拉着阿四的手,對他說離出發還有一分鐘,還有30秒,還有15秒……57,58,59……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想他年邁的父親?想他早逝的母親?還是想着中國美好的未來?可是,他有想過他自己麼?他有想過他的生命已是在倒記時麼?沒有!這個帥氣而勇敢的男人,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當阿四拼命地抱住壞人的腿,不讓他追趕重光(孫文)的時候,他又在想什麼呢?想阿純麼?想她的笑?想她的聲音?想他們美好的明天麼?他想要娶她啊!爲了她,也是爲了中國,他無所畏懼!

還有那個捕快,臨死前想的全是與妻兒曾經共度的歡樂時光;臭豆腐,臨死前大喊:我叫“王復明”!我叫“王復明”!是的,我記住了,永遠會記得你!

還有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無悔地在這1小時裏相繼獻出生命。小則17,大則30。乞丐、少爺、商人、捕快、路邊小販……他們都是卑微的、也許是互不相識的小人物,但是,他們卻都有着一顆崇高的心!他們的年齡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卻被緊緊聯繫在一起!爲了中國,爲了明天,他們在同一天獻出生命!

謝謝你,孫文!謝謝你,重光!謝謝你,阿四!謝謝你,臭豆腐!謝謝你,乞丐!謝謝你,捕快!謝謝你們,爲了中國的明天不懈努力、爲之獻身的人們!

謝謝你們!讓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