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肖申克的救贖》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爲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泄。下面是關於《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歡迎瀏覽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一: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上帝,或者說,更廣義的神,和人類的美德、正義,不是來自外部的對人類的要求,不是紙上的條文,不是爲各種利益而打出的旗號。相反,它們產生於人類內心的需要,是對一種永恆價值的追求,是一種對不斷變幻的客觀世界的審視和發現。也只有這樣,上帝,或者說宗教和信仰,纔會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贖和突破。我近來在讀佛教的《壇經》,六祖慧能能夠創立“明心見性”的中國型的禪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禪不再是一種方式,一種理論,一種清規戒律,不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存在於內心深處的人生體悟,從而體現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質。與東方的佛陀追求空靈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執著於原罪和救贖,但二者都是人類心靈的產物。

安迪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終於完成了越獄的奇蹟,並讓典獄長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出獄後,他爲什麼不遵循一般好萊塢電影的邏輯去努力證明自己無罪,而是遠走他鄉?

因爲,上帝,就存在於內心。罪與非罪,在靈魂的層面,只有不停地審視自已,而無需證明!當瑞德被假釋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徹底改造的詢問時,他坦然地說:“徹底改造?我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了。其實我過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爲我關在這裏,或者你們認爲我應該懺悔。我想告訴過去那個犯罪的年輕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指出了救贖之路。上帝時刻與人類的靈魂同行!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如同典獄長諾頓一樣,冠冕堂皇地打着某種宗教、主義、法律甚至公平正義的名義,爲了個人和集團的私利,爲了開脫罪責,巧言令色,百般詭辯,失去了作爲一個人的最起碼的誠實和品質。當一個人習慣於表演並毫不自省時,已墜入萬劫不復的地獄,就不要再談什麼救贖!

  篇二:熊出沒之熊心歸來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銀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衝動所行爲被指控謀殺了與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決爲無期徒刑,關在肖申克監獄。安迪剛開始默默承受這一切,後來認識了瑞德和其他的一些人,並和他們成爲朋友。這其間安迪被博格斯三姐妹欺負,安迪憑藉着自己的才能爲監獄裏的看管和軍官們報稅,後被典獄長看上,爲他洗錢,成爲他的附庸。安迪還用自己的執着每星期給州政府寫信,終於爲肖申克監獄建立起一座圖書館。後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的到來,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卻被典獄長暗殺。安迪終於決定越獄,爬過那個他用錘子鑿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這部小說最初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黑暗。在很多人的定義裏,這首先是一部嘲諷美國司法制度和獄政制度的小說。因爲如果不是司法制度上的錯判的話,安迪是不會進入肖申克監獄;而如果不是因爲獄政制度上陰暗腐敗的話,安迪也不會成爲諾頓的洗錢機器也不會有了後面的整個故事。然而在我的定義裏,這部小說首先定義上應該是一部有關人性黑暗以及救贖的故事,如果把它定義爲司法制度和獄政制度上的諷世之作的話反而侷限了這部小說本身的那種更深層的意義而顯得膚淺。

在我看來,不論是司法制度上的漏洞或者是獄政制度上的陰暗腐敗,其根本依舊還是人性上的陰暗和貪婪。如果說,安迪的錯判入獄還僅僅只是因爲司法制度上的錯判,那麼後來安迪得到了一個推翻錯誤迴歸到自由社會的機會,可是這個機會卻威脅到了典獄長諾頓的安全和洗錢系統的整體流程的話,那麼,這個機會被諾頓徹底扼殺就完整地體現了這種人性上的黑暗。

人性是所有一切社會規則的根本。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終依舊只能靠人去操作運轉,而如果操持着整個制度的人本身依舊帶着貪婪的慾望去觀摩這一切,他們總能找到可乘之機。

當一個人身陷於冤獄而訴求無門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所面對的是一種怎麼樣的絕望。黑暗也許並不是最可怕的,而真正可怕的是這種絕望帶來的對於人生一眼所看到的沒有光亮的前路。我也不知道在瑞德平靜的語調裏所講的安迪呆在他狹小的牢房裏沉默不語的第一個夜晚裏他是如何度過的,他思索的那些又會是什麼。他即將開始的是一種永遠也沒有光亮的生活,他即將在這個黑暗的夜裏開始他漫長而沒有前路的人生。

黑暗,無邊無際的黑暗從此將他籠罩。希望和夢想從現在起都將離他而去了。他只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內斂男人,所以他永遠失去了不知道如何向她表達情感的妻子,所以他在妻子出軌之後將她趕出了家門。對他來說,這一切構成了他心安理得地生活在牢獄裏的心理基礎,他在贖罪,對他來說他並沒有殺害妻子可是他的行爲間接或者直接地導致了妻子的死亡。沉重的負罪感包裹着他。不再有希望和光明。我看到的是一種沉重的黑暗。

有影子的地點就有光亮。這部小說有黑暗也有救贖。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監獄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監獄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同樣感覺和“被制度化”感覺的瑞德卻沒有走布魯克斯的老路,因爲瑞德知道,還有樣東西再等着他,所以他離開了假釋後所工作的南波特蘭的超市,去齊華坦尼荷尋找安迪,我覺得這就是救贖。

事實上肖申克就存在於我們現實的生活中。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扮演着肖申克中囚徒或者獄方的角色。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將淪爲老布那樣的命運,逐漸地被體制化,直到嚴重地依賴體制,終其一生不曾越規逾矩。任何一種組織、制度、社會都可以視爲肖申克的縮影。體制對人的侵蝕也一刻沒有停止過,社會歷史就是在體制化和反抗體制化的循環中不斷前進的,然而救贖卻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正如安迪的選擇一樣,再強大的體制也永遠無法剝奪我們選擇救贖的權利,因爲,救贖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那是任何強權也無法到達的地方。to be,or not to be,選擇救贖還是選擇絕望,選擇英雄還是選擇大衆,選擇上帝還是選擇撒旦,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篇三: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纔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裏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爲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着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纔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爲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爲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着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