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導語:《肖申克的救贖》是部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傑作,它需要你細心的體驗,它禁得起長久的感受。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Red 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裏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說。因爲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說過,“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除了他能弄來的香菸和印着裸女的撲克牌,任何其他異動在這個黑暗的高牆之內似乎都無法生長。

然而 Andy 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於是 Andy 能夠用二十年挖開 Red 認爲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 Andy 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

庸常生活裏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先說“那不可能”,習慣了沒有奇蹟,習慣了,習慣了。可是正如《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說的那樣,“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試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們喪失殆盡之前。它們也許無法最終實現,也許無法讓我們更有意義的活着——甚至對於我自己而言,它們只會愈加帶給我來更多的虛無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這樣的虛僞與自欺,因爲你可以說我在做夢,但我不會是僅有的一個。

——我們已經看到監獄長打開藏有 Andy 鑿石錘的《聖經》時,翻至那頁正是《出埃及記》。這個章節詳細描述了猶太教徒逃離埃及的過程。

我到今天也始終不明白,這兩個意大利女人在唱什麼。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說更好。我想,那是非筆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卻令你如此心傷。

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當 Andy 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裏放《Le Nozze di 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這才明白 Andy 的用意。修屋頂的時候,他爲大家爭取來啤酒,事實上是爲大家爭取到那種像在修繕自家的屋頂一般自在的感覺,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卻帶着巨大的幸福;放費加羅的婚禮,也是要喚醒他們已快喪失的自由感。

然而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 Brooks,爲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很奇怪嗎?自由、平等、博愛,本來應該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們卻早已經被監獄的規則之下規則了自己,他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假 Red 之口,Darabont 直指卑微。

Brooks 得到了身體的自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他終於沒有能夠擺脫對自由無法適應的困境,懸樑自盡。而睿智如 Red,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然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他也考慮如何違規以便回到監獄,甚至考慮與 Brooks 一樣離開。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習慣於服從規則的人們將付出巨大代價來習慣本來屬於每一個個體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纔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裏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爲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着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纔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爲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爲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着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週末看了一部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

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目前無力改變現狀的我,看完這部影片後最深的感受就是:才華、毅力兩樣,是任何人在任何境況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

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着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爲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爲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爲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週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週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

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備這兩樣的--過人的才華、堅韌的毅力。

我也終於悟出爲什麼我目前還在鬱悶的原因:

第一: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華

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但長大後專心讀聖賢書,高考,畫筆再也沒有提起過。

大學時學醫,但是學醫的日子被我用來學吉他、讀閒書。工作之後,吉他沒有時間去練,自然荒廢。

一直以來,也斷斷續續、打漁曬網地練習過書法、篆刻、素描、漫畫、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園藝……等等感興趣的事,可是,無論哪個,都是典型地淺嘗輒止,中途放棄的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說起來,最後都是沒能堅持。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那種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拿不出手來的人。

第二:沒有堅韌的毅力

其實從上面就可以看出來了,那麼多愛好,那麼多嘗試,最後都止於我的半途而廢。假使有一樣能堅持半年,那結果都很不一樣了。

我是那種典型的“無志人常立志”。我有一個筆記簿,專門用來寫計劃的。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一個本子,我是不得不專門闢一個這樣的小簿子,因爲每過一段時間,我訂的那計劃都會更新一下。

其實每次訂計劃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下去的,但是,……

知道自己沒常性,所以最近的一次計劃訂了之後,我在計劃後面鄭重寫下:“希望能堅持三個月”--結果,一個月後,這幾個字讓我寫新計劃的時候沒勇氣去看前面。

在豆瓣上看到人家爲《肖申克的救贖》寫的影評,對影片情節、表演、內涵等分析之精闢,令我慚愧。可是,我還是躲在一邊偷偷寫下了這篇文字。縱使我文字功底很差,縱使我思想膚淺得可以,但是每個小人物對任何事物都有權利擁有她的感受--況且是如此美好的事物。這部影片對我觸動之大,在於,第一次,我曉得了自己一直那麼努力、卻一直在鬱悶的原因。也許,有人和我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