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美國往事的觀後感

美國往事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美國往事講述了主人公麪條的成長曆程。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美國往事的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美國往事的觀後感

  美國往事影評精選(一):

《美國往事》看了心裏很難過很甜蜜。即使往事是場笑話,即使一向是被愚弄的,即使但是如此,“我”都無法放下。因爲我在裏面,從二十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四十多年的浸潤,我已不想剝離。

販私酒、盜鑽石……樣樣都需要智慧、投入、勇氣和合作,不要看不起,任何的行當都有它存在的好處和理由。我們所在的寫字樓裏就沒有危害他人他公司的事情在醞釀嗎?我們所作的工作就都是正義的說得過去的嗎?對於自身和周邊是,對於他人和他邊的影響,我們能左右得了或者修補得了嗎?我們能夠在看到事情的正面時想一想它的背面嗎?

麪條是一個隨性的人,沒有多大的理想和追求。至多在某一個環節上設計一個構思(設計鹽袋,待查驗者走後,溶化,浮標出,酒箱現),是一個比較好的執行者。對於要做什麼,反而沒有什麼策劃。麥克斯從一開始就確定了獨立成幫,確立發展基金,確定行動目標。仔細想想,麥克斯最後把所有的錢私吞也是有道理的,董事長就就應拿大部分(小部分他們三個平日也花了),老大承擔的風險、前瞻的視野難道都白付出了?不說另外那兩個在我們心裏就沒有留下印象,只是傻乎乎地跟着幹,不明白爲什麼幹,更不明白乾了會怎樣。只說麪條吧,該撤的時候不撤——兄弟多米明克被槍殺了,你捨不得,勇敢地殺了霸王,就應。那就趕快撤吧,竟然殺紅了眼,警察來了,之後捅,行兇行到執法者身上了,結果白白搭上自我的青春年華到監獄呆着去了。這種賠本、不計後果的方式,不欣賞不提倡。耽誤大事大時間了。

還有想休假就休假。麪條進監獄許多年,兄弟三個浴血奮戰的錢給他照發不誤,雖停職照常拿薪。但是出獄後的麪條,並沒有拿出全部的熱情和幹勁,一會兒追黛博拉去了,正事說撂就撂了,兄弟三個還衝鋒在一線上,他在那邊飲酒調情不亦樂乎。被黛博拉甩後,麪條回到兄弟們中間,獨自攪着咖啡,氣氛尷尬緊張,蘊含着麥克斯的恨鐵不成鋼。麪條狡辯說:“你不是也和卡蘿在一齊嗎?”麥克斯憤然駁斥:“我對她根本就不在乎,叫她滾她就得滾。”麥克斯們從來不爲任何人任何事所幹擾,一心撲在共同的事業和追求上,只有麪條時不時地發情,突然就沒影兒沒神了。心思恍惚,完全不關心團體的進步和完善。

與其說麥克斯最後動議搶聯邦銀行是狗膽包天之舉,還不如說是麥克斯對面條們深感失望,不成器的東西、不合格的產品,還不如拿起張瑞敏的錘頭一下子砸毀它呢。再在一齊幹,麪條還是這麼面,那兩個兄弟還是那麼蠢,老是麥克斯一個人耗腦筋乾着急,實在是累了。路不一樣不相爲謀,到了兄弟們說分手道再見的時候了。之前,麥克斯不只一次說過:“也許我就應把你(麪條)甩了。”影片中的甩其實是最顧全面條面子的一種甩法,讓他心裏面留着對兄弟們最完美的情誼。試想如果幹脆地分手說明,反而不容易說得清分得明。

麥克斯是個忠誠於事業的人,他去給麪條分錢並商議下一步行動的時候,麪條正與黛博拉初吻;麥克斯安排接洽鑽石盜竊主題時,麪條正與黛博拉依依;麥克斯正在進行鑽石搜繳時,麪條正與卡蘿性交……自始至終,高瞻遠矚(出場時就坐在高高的馬車貨廂上)、胸懷遠大(有發展有儲備、該掃射時就掃射)的麥克斯,就沒有遇上一個檔次的合作伙伴。對於得過且過的麪條們,麥克斯真是傷透了心,決心與他們分道揚鑣、另闢蹊徑。反正即使喊他們一塊來衝擊政壇,他們三個也沒有那個頭腦,走不遠多少路。

但是,朋友們再次,再不爭氣,再敗事有餘,畢竟與他奮鬥了多少年,麥克斯的恨與愛都糾纏在有限的幾個兄弟身上,甚至只在麪條一個人身上。儘管麪條的衝動沒有讓麥克斯的規劃和結果相一致,沒有讓事業的成效最大化,沒有讓團伙的實力素質隨時代的步伐更強勁,儘管麪條讓麥克斯無限懊惱,總能讓前進道路有所曲折,但是麪條們畢竟陪他一齊渡過了人生最完美的年華,最暢快的歷程。所以,即使有一天朋友們的友情不再,朋友們務必分開,他還是選取留在了原地,留在了麪條們一向生活的地方(麥克斯究竟從哪裏來不明白),留在了麪條一向追求不得的女人黛博拉身邊。麥克斯與麪條的一切在一齊,透過恨的方式讓麪條離開,透過完全進入的方式讓麪條附體共生,最後透過死在垃圾攪拌機的方式讓麪條至死難忘。麥克斯象麪條愛黛博拉一樣,一生無望地切切地愛着麪條,傷感而絞痛地愛着。

汽車裏,應對堅決離開的黛博拉,麪條張惶失措,以反向的方式強暴了她。應對一向不能好好合作,心猿意馬的麪條,麥克斯痛不欲生,設計讓麪條逃難出走、離鄉經年。他們真正想得到的東西,正是被自我推開的,他們用一生的恨和怨表達了至痛的愛。

配樂大師埃尼奧·莫尼康內,回憶故鄉,回憶初戀般地做着這部影片的音樂,那麼幹淨,那麼憂傷,那麼惋嘆。完美又骯髒,拒絕又接納,嚴酷又溫情的故事,從管簫中沉悶、喑啞、顫微地吹來,彷彿耄耋老人勉力抓握活力四射的以前夢幻,無限地感傷,無限地珍重,無限地不捨。再醜的以前也在他的拔弄中呈現十分的美麗,因爲那是逝去不可回的歲月。一場場刀光劍影的陰暗和邪惡,一處處死亡的血淋淋和恐怖,他輕車縱馬一躍而過。無論我們做錯過什麼,無論和我們在一齊的人有多麼不對,只因爲那是我們的青春年華,只因爲他們糾葛在我們的血肉裏,我們一一將它收藏,我們全部釋然,不留芥蒂。三十年後再看麥克斯的背叛,但是是一片扎心的玻璃片,帶出我們心血的溫度和味道,留給麪條一臉痛楚的笑容。

麪條也是愛麥克斯的,縱然放得開黛博拉,他也從來沒有放開過麥克斯,可惜老天沒有讓他們各自想一想,當面說出來。

  美國往事影評精選(二):

引子

世事皆無完美,電影亦然。如果只選一部趨近於完美的電影,以我粗陋的觀影量和品味來說,我選《美國往事》。雖然它沒有在奧斯卡、歐洲三大電影節上收穫炫耀的大獎,imdb的排行也不算顯眼,故事與技巧也沒有如何驚世駭俗。

但《美國往事》是一部與衆不一樣的電影,它的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意味深長的人物設置,讓它在20多年後的這天依然散發出歷久彌香的光彩,那是一種淡黃色的光暈,柔軟而鮮亮。

一、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

有人說過,《美國往事》裏有全部的人生,這是最簡潔也最準確的影評。人生的完美不在於完美本身,而是在完美與醜惡的混雜中,人們經歷過,體會過。

惡在每個人的心裏與身邊。麪條(Noodles)在搶劫鑽石時對卡蘿(Carol)惡毒的強暴,找不到任何爲他開脫的理由,在那一刻邪惡佔據了麪條的靈魂。邁克斯陰毒地害死自我的兄弟獨吞財產,只是人性骯髒的明證。

善亦如此。當面條懷裏的多米尼克(Dominic)說出“我滑倒了”後死去,年少的麪條不顧警察的到來刺死兇手,這是兄弟情義的指引,也是他善良本性的必然。卡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女人,卻對邁克斯付出了至情。

複雜的人原本就沒有本性上的好壞,如果強要區分,只能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亦或命運。邁克斯最後的懺悔不能抹煞他窮兇極惡的一生;多米尼克喪失了幼小的生命,卻成就了電影中最光輝的人性。在影片的結尾,想以告密的方式去拯救兄弟的麪條獨自躺在店裏開懷而笑,善與惡最後在人生的較量中相逢一笑,惡永遠需要救贖,這救贖就是善。

二、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

在我看來,還沒有一個導演敢像塞爾吉奧·萊昂內(SergioLeone)一般將電影如此徹底的詩化,它超越了導演自身的“賞金三部曲”等“通心粉”西部片代表作,也有別於以《教父》和西科塞斯電影爲代表的黑幫片的黃金套路。

影像的美輪美奐也映照了生活之美。當面條透過牆壁的磚縫看到黛博拉(Deborah)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時,影片的光影柔和中泛出光亮,一個少年的靈魂的覺醒由此完成。而當單純的派希(Patsy)拿着奶油蛋糕等待佩姬(Paggy),在性的萌動和美食的誘惑間,我們看到了一口口吃掉蛋糕的派希的純真和我們自我的童年往事。

就連醜也在鏡頭與光影的流連中被導演賦予了寬容的色彩。當黛博拉拒絕了麪條的求愛後,木訥的麪條用最粗俗的方式毀滅了自我生命的夢想,汽車後座那場氣氛逼仄的強暴與其說是對黛博拉的報復,不如說是麪條的自暴自棄。

萊昂內的御用配樂大師莫里康內(EnnioMorricone)爲影片注入了奇異曼妙的音樂。排簫、口琴、小號的運用令人驚豔,配合舒緩簡約的旋律,讓觀者沉醉在20世紀初始、30、60三個年代的美國紐約街頭的懷舊氛圍中,用平緩的、剋制的方式來張揚人性的律動與生命的浮沉,抒情意味緩緩流蕩。

三、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

《美國往事》的出色也表此刻敘述方式的靈動上,插敘的詩化運用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麪條與一干兄弟的成長曆程中,少年的稚澀、中年的淪喪、晚年的木然渾然疊交在一齊,生命的夢想與變異、失落與迴歸便在這交錯中展此刻觀者的面前,讓我們在時光穿梭中照見自我、恍如隔世。

就像讓麪條與邁克斯相識、相離的那隻懷錶,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在時間的輪迴裏——此刻是24時的幾時?——物是人非。又如開篇長達幾分鐘的電話鈴聲,它也穿越了時空,連線到兄弟們被害的現場、麪條身心俱疲的煙館、少年時的兄弟相惜、老年時的欲說還休,最後,才落到麪條善意地出賣消息給警察局長的電話上。

鏡頭的變幻也是一種意味的表達。當小兄弟們沉鹽的試驗成功時,水面上一片素淨中帶出一種朦朧的色彩,這種技巧很高的光影運用暗示了主人公們看似光明實則黑暗的未來。而當面條虔誠地在豪華酒店中約會黛博拉時,黛博拉選定的桌位的窗外正是冷色調的大海,也許在那一刻,等待麪條的就註定是冷酷和無奈。

四、意味深長的人物設置

兄弟反目的故事並不新鮮,黑幫題材更是有《教父》珠玉在前,但《美國往事》的六兄弟中,麪條與邁克斯的隱隱對立,派希與斜眼(Cockeye)的重情重義,還有肥摩(FatMoe)與多米尼克的單純赤誠,還是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戲劇張力。加上黛博拉、卡蘿、佩姬三位各具性格特點的女人,這幕關乎人生與成長的電影才變得完整而可信。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DeNiro)在這部影片中的表現到達了他的職業生涯的頂峯,這麼說不是否認他在《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好傢伙》《獵鹿人》《盜火線》等電影中的偉大表演,而是在1983這個年份裏,德尼羅的狀態就應是他從影生涯中真正的高峯。

這一年的德尼羅正好40歲,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峯值。他擁有最好的經驗、感受和狀態,遇到一部《美國往事》這樣的傑作,是一件相互成全的好事。他把麪條中年的木訥與淪喪、老年的悲憫與堅持詮釋得讓人信服,很難想像換成別人還會不會讓我們爲這個十足的混蛋傷感唏噓。

邁克斯謀害兄弟的陰鷙與內心所受的煎熬都在詹姆斯·伍茲(JamesWoods)那張刀刻般的臉上浮現出來。同樣,黛博拉的虛榮與脆弱、肥摩的怯懦與忠誠、卡蘿的放蕩與真摯,都在演員們靈魂附體般的表演下生動異常。

不能忘懷的,當然是多米尼克那張宛如天使的面容和過目難忘的街頭蹦跳,還有小派希一口一口吃下的奶油蛋糕。

結束

就像我們都無法看透複雜的人生一樣,《美國往事》裏也有太多的細節和感受只能是說的越多,遺漏的就更多。對這部影片的評論已經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關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誰能說盡一生呢——每一個人只是表達了摻雜着個人經歷的感受與情緒。

與其說麪條最終的命運是對人生夢想的破滅,不如說他在行走中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它超越了善惡的道德說教,走向了飽含深情的起點,在那一刻毀滅就是重生,沉默是最好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