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子的主題觀後感

孔子的主題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孔子大致講述了孔子治理中都、夾谷盟會、墮三都失敗、問道老子、被迫出走、流亡衛國、會見南子、陳蔡絕糧、齊魯決戰、歸國等故事。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孔子的主題觀後感,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孔子的主題觀後感

  孔子的主題觀後感一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裏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裏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我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曆史,題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我沒撈着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您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我看過的電影裏,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您們幫忙想想?興許有,我忘了?

周潤發不負衆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爲神奇,您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我這麼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裏可能還不服捏。

  孔子的主題觀後感二

電影《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因此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爲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隻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着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因此,得到魯國王的稱讚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徒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徒弟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電影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還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還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孔子的主題觀後感三

“孔子”——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想起了此刻正在熱映的電影——《孔子》,它沒有美國片那麼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麼虛假,它只是一部記載着春秋時期的亂世英雄歷史鉅作。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情節,一個故事,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

在我感覺中,《孔子》這部影片,就像讓兩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徒弟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眼前,讓我們來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當中孔子的聰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亂世中。讓敵人防不勝防。但是人畢竟也有好人,也有壞人,孔子被絕情地趕出魯國,艱難地周遊列國。這時,他的徒弟顏回,拋棄了自我的金錢、地位、名譽、背井離鄉與孔子一同流浪。沒想到的是他的徒弟們居然也效仿顏回的作法,跟隨孔子四處流落。徒弟們這種愛師甚於自身生命的精神讓觀衆讚歎不已。之後,他們整天飢腸轆轆,吃盡苦頭,受盡苦難,但是沒有一個人放下,沒有一個人說“不”。甚至只有一碗幾塊肉的湯,他們也互相推讓,他們的堅強和執着更打動了每一個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臨了,這一天他們需渡過一條冰封的江面,在江心處,突然間,冰面崩裂,正駕駛着馬車的顏回和一車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這時,善於游泳的顏回並沒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頭栽進冰冷的江水,拼命撈起老師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從水裏拋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徒弟們撕心裂肺地喊着顏回的名字,告訴他快上岸。但是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和同窗們的顏回,這一次沒有聽從。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顏回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緊緊抱住竹筒,用盡最後一

絲氣力,拋出水面。最鍾愛的徒弟永遠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他把打撈上岸的顏回緊緊地抱在懷裏,在幾個小時裏,徒勞地自我的體溫來溫暖着顏回冰冷的遺體……顏回用自我的生命演繹了儒家的“仁”和“愛”,詮釋着“忠”和“孝”。此情此景,觀衆無不爲之動容,心靈無不爲之震撼。顏回的壯舉,無時不刻的昭示着們,珍惜知識,崇尚文化。之後,孔子和徒弟們,理解魯公的懺悔,又回到了魯國。從此孔子與政治隔絕,成了教育家。孔子臨終前最後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在不一樣人的心裏必定會有不一樣的見解。

《孔子》這部片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一個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後的苦處。一箇中國人若不懂點孔子,即便不說是不合格的中國人,起碼是缺乏教育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