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電影《孔子》講述了孔子治理中都、夾谷盟會、墮三都失敗、問道老子、被迫出走、流亡衛國、會見南子、陳蔡絕糧、齊魯決戰、歸國等故事。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篇一:《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黃石廣電影迷成員們在華夏電影城集合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這個時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着校服來的學生們,看來紛紛開始放假的學生羣體有可能成爲下一階段電影院的主力人羣。據觀察,影院裏《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衆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爲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衆們便在電影院裏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通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衆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爲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爲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爲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衆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爲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篇二:《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對於孔子,我們也已經對他的瞭解很少了,我想,我們這些後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這些中華民族上曾經的歷史。

影片中感觸最深的,是理想與現實的衝撞。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聯繫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完善,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裏,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不要只是替別人着急,看到自己應該做的,才最重要。這樣,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纔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篇三:《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孔子》這部電影是由周潤發等大陸一線影星出演的,並且表演的都比較到位。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聖人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任泉飾演的顏回,鏡頭不多,但是把顏回的那種謙卑、禮讓的樣子表演的也還算到位,當孔子在衛國要見南子的時候,子路的一句“那個女人,您一定不能見!”,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現出來。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周潤發 飾)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爲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權傾朝野,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其後,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鬥智鬥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

從此,孔子率顏回、子路等弟子開始遊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範。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電影就在優美而有意境的畫卷中結束。

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在這裏,《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衆門徒與孔子的關係”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衆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爲數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着重於講述“孔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篇四:《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衆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爲了理想率領衆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衆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爲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