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已經結束,我的心中卻不能平靜,這句話一直縈繞在心頭,無法散去。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1

多年來,關於教師的文學書寫,有着太多先入爲主的“標籤”。比如,清貧、守望與奉獻。種種固化的審美定勢,越來越讓教師成爲宣傳品裏的一個“符號”,成爲媒體與社會合謀的公共“畫像”。於是,教師之年齡、性別乃至其人生際遇,皆如黑板和講臺、檯燈與眼鏡一樣,往往成了一種消彌了個性的形象“標配”。換言之,教師作爲“人”的獨立、豐富與完整,往往被那些“宏大揹負”所忽略,所固化,所給定。唯其如此,對演講稿裏那些高山仰止的煽情和千篇一律的人生,我們從來就耳熟能詳。

印度電影《嗝嗝教師》幾乎讓所有以教師生活爲題材的國產影片黯然失色。當我得知《一生只爲一事來》作爲第35個教師節的獻禮片演出時,心裏便不曾有絲毫期待,以爲只是一種圖解和應景。然而,這一次大大出乎意料,這部根據中國鄉村教師支月英真實生活改編的電影,竟然給了我深深的感動和強烈的震撼。

支月英,一個自小在城市長大的青春女子。她以支教者的身份,拎着樸素的衣箱,揣着清純的理想,邁過蓑衣斗笠般的田疇,小心爬過雜草叢生、亂石滿地的山坡,彷彿歷盡千難萬險,纔將她的憧憬和行李輕輕放到了泥洋小學破敗不堪的現實裏。

迎接支月英的,除了晚風殘照,叢生衰草,斷壁殘垣,和毀損的桌椅外,更有那窗外暗夜裏無邊的鬼魅,和那令人汗毛倒豎的山間恐怖。

羣山深處的泥洋村,彷彿棲落在時間之外,卻絲毫見不到桃源的溪水。那黑夜裏孤島一樣存在的泥磚土房裏,到底上演過多少午夜驚魂,又到底有多少未曾閤眼的長夜,只有支月英的青春記得,只有那未曾污染的晨風與霧嵐記得。

在常人看來,如此一個怯生生、水靈靈的城市姑娘,能在泥洋那樣的村莊裏呆下十天半月,將是一個奇蹟。沒有人相信支月英會留在那裏。然而,她不僅留下來了,而且一生都留在那裏——由明眸皓齒的“支姐姐”到鬢已星星的“支奶奶”。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2

《一生只爲一事來》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停留於道德昇華,也沒有走向俗濫的教育苦情戲,而以那縱貫一生的生命回望穿越時空,並從中開掘出並非止於教師職業的價值追問。這種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展望和回眸的時空張力,使得支月英的故事不只是道德意義下的清貧堅守和無私奉獻,而是哲學意義下的人生成全與未來開啓。

命運總在未知裏神祕蜿蜒,生命的價值卻在回眸裏更加清晰。

世間職業千萬種,有哪一種職業會如此深刻地關切着個體與民族的命運?又有哪一種能聽見歷史與未來在羣山之巔蒼茫應答?

在我看來,支月英之於泥洋村,就像是每個人心中的“那一條路”。她在,學校就在,那種通往世界和未來的可能性就在,成全生命的莊嚴性就在。

影片中,土生土長的“大山姐姐”以結婚的方式改變命運,下山之後便不再回頭。正如她父親所說,“心中裝着一條下山的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作爲女性,她以愛情和婚姻的方式去逃離大山的閉塞,這是人性之本然,無人可以對此作出道德的褒貶。因爲,她所懷抱的,不過是最起碼的文明期待。

在城市出生、長大的支月英,當她以支教的方式抵達泥洋,生活的選擇讓她看見了一條“上山的路”。憑什麼她會讓花朵一樣的年華綻放在大山深處?她生命裏那種超越苦難的篤定、執念和信仰來自哪裏?我以爲,正是無數苦難的生命境遇和超越苦難的深切期許,轟然開啓了她關於生命價值的幽微思索,那是一種很可能被城市繁華所遮蔽的思索燭光。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爲,人的最大價值在於其自我實現。環視人間百態,金錢、權勢、地位以及種種繁華與榮耀,永遠在誘惑蠅營狗苟、利令智昏。人們與世界所建立的聯繫,大多取決於功利的深淺,而一時一事的得失計較又時時拘囿着人生的格局。人們習慣於共時性的橫向比照,而缺乏歷時性的縱向思索,而所謂“人生價值”,亦多流於言辭,而非信仰的抉擇。

對支月英來說,泥洋村就是她生命的舞臺,就是她足以安頓此生的全部世界。在那裏,她被需要,被尊重,被喚發,而不是被排斥,被壓抑,被漠視。相對於祖祖輩輩的泥洋村人來說,她是一個“外來者”。與那些散落在山前溪畔的人家並沒有血緣情感,但是,她又與每個家庭的祖祖輩輩的希望相連,與腳下那片土地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相連。

多年後,做了公司老總的學生大山回到了泥洋村。其時,學生眼裏那個亭亭玉立、眼眸清亮的“支姐姐”早被山居生活暗淡了青春的光澤,而一飲一食的簡陋和粗糙,將她塑造得更像一個泥洋大媽。然而,那只是生活的表象。她像一棵樹,將根深深埋進了泥洋的大地,而所吐露的芬芳卻被一代一代山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帶向了四面八方。

那芬芳,而是支撐支老師熬過山村暗夜的力量,是她“一生只爲一事”的生命選擇。多年以後,我更願意說支月英獲得不是顯赫的成功,而是一種真實的幸福。

支月英的幸福是什麼?是她在職業的起點看見了價值的終極,是她憑着樸素的信念,在“最小的天地”裏活出了“最大的自己”。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3

2019年9月10日教師節前後,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孝豐分院(以下簡稱孝豐成校)黨支部和工會小組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

初聞電影名字,猜想着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講述山村教師堅守農村一線,一輩子都沒有離開。看似簡單的平凡事蹟,卻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去堅持。

“即使你沒有獲得一份理想的生活,也不能失去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若是心裏存了條上山的道,那就什麼也擋不住。”“就像泥洋的竹子一樣,紮根在山裏。”“有學生的地方就得有老師,我就得去。”“困住我們的不是眼前的大山而是貧瘠的內心。”電影中的支月英老師,並不偉大但是卻很貼近生活。那個年代的無數鄉村教師就是這樣堅守下來的。她的平凡言語成爲無數學生前進的動力。

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支月英老師克服重重困難,陪着學生,開導學生:“再黑的夜,只要我們擡頭就能看到月亮,讓我們看到方向。”“不是有了希望才堅守,而是有了堅守纔有希望。”

從一個城裏長大的弱女子成長爲啥農活都會幹的女漢子,支月英老師的平凡事蹟就是因爲在鄉村的土地上堅守了一輩子而讓我們歎服。“一生只爲一事來。”向所有奮戰在鄉村教育一線的老前輩們致敬。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4

9月10日下午,**小學組織全體老師到奧斯卡影院集中觀影《一生只爲一事來》該影片根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支月英老師駐守大山38年、爲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整部電影溫暖人心、感人至深,同時由有着讓人忍俊不禁的笑點。

“我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纔有希望”,這是女主角的信仰和人生格言,在樸實的電影畫面裏,可以看到中處處都充滿了這種“韌勁兒”。這位不服輸的老師用自己的堅持,告訴董大山他們什麼叫作“希望”,而在當她失落迷茫時,孩子們又成爲了支撐她走下去的動力。影片有笑有淚,真情大愛,片中沒有刻意的煽情,只是以情節帶動情感層層遞進,滲透你的內心防線,點燃你的淚腺,整個放映廳被濃濃的真情大愛包圍着。

浮躁的社會,能守一生清貧並擇一生爲一事的人不多,我們被支老師的執著與韌勁深深地觸動着。支老師是2014年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給支老師的頒獎詞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她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辮。支老師的精神鼓舞着我們每一個昆吾人,如此優越的教學條件沒有理由不好好幹,鉚足勁爲學生的成長助力奠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