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紅樓夢觀後感3篇

紅樓夢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紅樓夢》是一部精彩的優秀著作,是我國文壇上一顆閃亮耀眼的恆星。它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紅樓夢觀後感3篇,歡迎閱讀。

紅樓夢觀後感3篇

  紅樓夢觀後感一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賺取了我太多的眼淚,可是她清靈秀麗而又多疑多妒的氣質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說黛玉的一生是個悲劇,而她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戀愛也註定是個悲劇。黛玉病弱的身體、孤傲的個性與自定終身的行爲都不是賈母所喜歡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註定無人可以依賴。於是,她懷着純潔的愛可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塵世間,實現了她:“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紀,父母便先後離世,過着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她常聽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用率真與鋒芒去抵禦、抗拒侵害勢力。

黛玉的淚所表達的是世間最貞潔的情感,是對“異端”的崇敬,更是對自身的憐憫。黛玉葬花便是她這一性格的真實寫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她追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於是她用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淨土掩風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我感受頗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從小便在榮國府長大,可是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對她並無影響,黛玉仍保持着純真的天性從不顧及後果得失,所以很難融入到大觀園裏去,而且她從不勸寶玉追功求名,也不會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這種性格在賈府這樣聲勢顯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沒有好人緣兒。

  紅樓夢觀後感二

賈寶玉是這個大家族當中的寶貝,老祖宗最爲寵愛,林黛玉是一個溫柔漂亮的小姐,但是她的身體卻弱不驚風,就因爲這樣,賈寶玉和林黛玉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因爲這樣,林黛玉一病不起,抑鬱而終。看了他倆的真摯愛情,我爲之長嘆,哎。

我還覺得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也很精彩。尤二姐貪慕虛榮,嫁與賈璉做二房,卻被狡猾奸詐,心狠手辣的王熙鳳逼死了,甚至連死都沒有墓碑。尤三姐爲了愛情,願意用珍貴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二個鮮明的對比,把故事襯托的更加精彩。

不過在這部小說裏我最喜歡的是晴雯,她才貌出衆、敢愛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惡如仇,真乃一女中豪傑,但卻因此引起了賈府主子的不滿、惱恨,最後被逐出大觀園,病死家中,不禁讓我轉黯然淚下。

自從看了《紅樓夢》我對古代封建社會大家庭有了一定的瞭解,對生活在古代封建社會大家庭的人員感到悲哀與無耐。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87版的紅樓夢,只隱約記得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纏綿悱惻,其他人基本沒什麼印象了。看網評,都說新版《紅樓夢》是部爛片,本不太想看,可終究衝着對劇中角色復古中透着時尚的裝束去看了一遭。心中滋味,五味雜陳……

依稀記得,87版中最悲的一段莫過於黛玉葬花了,新版中,黛玉葬花不過是利用花絮、寶玉深情的眼神、黛玉悲傷的表情來給人一個悲的信號。真正能讓人悲的卻是黛玉香消玉殞的一瞬,涼風吹着青紗帳狂亂的舞着,一縷暗暗的光打在青紗賬吹起時露出的黛玉齊整、毫無血色的臉上、晶瑩剔透的面容白得象是要融化了一般。虛弱的眼睛似睜似閉着,青紗帳更比先前要舞得凌厲些,黛玉在似有似無的鼓樂聲中,用足氣力對着上空弱弱的說了最後一句:“寶玉,你好…好……”,最終含淚死去!貼身丫環紫鵑褪去黛玉的衣衫,雪白如脂的肌膚用青紗掩着,仍掛着淚痕的臉在凌亂的發暨中顯得格外蒼白,裸露着的一隻胳膊如玉帶般無力的搭在牀沿下……青紗帳漸漸不再舞動,花絮在暗角的一束光中飄飛……低低的吟唱聲讓人不覺潸然落淚。

我想,我此刻是能體會黛玉的悲了吧,父母早逝、寄住外婆家,生來多病,本想着與寶玉結成連理,卻因無父母爲她主持,最終含憾而終。一直以來,世人把黛玉想象成“好哭鬼”“多愁善感”的代言人,殊不知,在那樣一個名門望族內生存,父母早逝、對其他姐妹兄弟體會家庭溫暖的同時,自己卻只有羨慕、悲痛的份兒。再者,黛玉生來多病,從小與寶玉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漸漸大些,就算心中有意,卻無人替她提及,又急又怕,急,寶玉漸大,家裏開始爲他張羅婚事;怕,外婆、舅母爲她擇一婿,從此遠嫁他方,無依無靠、受人欺凌,卻無人可知。另外,黛玉體弱多病,又並不是賈家直系子女,吃、住、行、藥等都依賴賈家,自然感覺不大方便,時間一長,便自卑起來。幾種原因加在一起,免不了憂鬱重重。

  紅樓夢觀後感三

一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寫出了作者的辛苦與心酸,也表達出了知音難尋的無奈何苦悶。而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就是出自曹雪芹先生筆下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從而使一個繁榮的榮國府走向衰敗。曹雪芹先生歷時十年完成這部著作,用細膩和巧妙的文筆敘述了一個繁榮一時的榮國府。

當我看完了《紅樓夢》後,我感到無比的心酸,我甚至有點怨恨作者爲什麼把這《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麼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那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有不符合。但後來我漸漸的明白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麼黑暗,這只不過就是社會的演變過程罷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的爲她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

賈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後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爲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後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的成熟了,更何況在這種“指腹爲婚”的時代,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水深火熱。同時他又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的寫道:“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它讓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筆下,體會作者的心酸。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停的輪轉,但又有誰能讀懂這曹雪芹的夢中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