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爲指導,以課堂爲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操作行爲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校青年教師在市教研室組織的評優課活動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爲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即一個年級由一至兩位教師負責執教,便於穩定任課教師隊伍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小學思品、社會骨幹教師隊伍。

(三)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縣局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也可以採取教學沙龍、每月議題討論等形式加強研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嚴格教學常規,積極貫徹“五認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教學調研、教學工作檢查中,總能多多少少發現教學“五認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備課數量不足,品德與社會填圖冊作業的批改與反饋不夠認真。有的教師甚至在品德課上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完成學期教學內容。我們應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在品德學科的`專課專用、改進備課形式、認真批改作業等方面加強監督與檢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抓住機遇,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反思與總結,在新的學年裏,使我校小學品德、社會學科教學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十月份:

1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2一、二年級老師看《找長處》,寫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規則在哪裏》,進行評析。

2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經驗交流。

十二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不說話的朋友》,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3上交省、市、縣學會論文評比

元月份:

1學期工作總結。

2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契機,以新理念爲指導,以課堂爲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深化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

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

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這就需要教師與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協調好關係,共同擔負教育學生的重任。

(二)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爲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教研活動

(1)結合品德組的實際,繼續深入地對“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深化研究”課題的專題研究外,還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爲青年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鼓勵青年教師把握住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發揮同伴合作,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小學品德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努力實現“骨幹帶整體”的願望。

(2)建立幫學對子,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

本學期德育綜合課程教學要更好地發揮德育綜合課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園文明小分隊”,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化校園活動和環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良好行爲習慣!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3

一、工作思路

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努力發揮品德學科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爲中心,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堅持以推進課改爲核心,以轉變教學思想,接收、融合、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爲目標,着眼課堂教學,深化學科教研,努力使教師教學行爲、學生學習方式適應新的課改要求,使教師專業水平、課堂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素養得到良好培養,切實提高小學品德課程實施質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聯繫實際,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1、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通過大組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針對新課程標準各階段目標和各學段現行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專題性研究。組織教師參與傾聽專家講座,通過互動式的交流,進一步革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2、組織教師繼續認真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使每位教師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教學評價等。

3、認真及時開展校內培訓。反思當前小學品德教學的現狀,分析主客觀各方面因素,研討對策。

4、開展教師讀書活動,藉此提高老師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二)以實施課程標準爲中心,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1、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學科教學建議,並對其執行情況加強管理,落實到位,做到上足課。

2、加強思品教學的研究。重視品德教育與學生生活及社會的聯繫,聯繫實際展開實踐和探討。

3、組織教師研讀教材,主動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靈活地從學生生活中選取研究的話題,對教材進行恰當的增刪和重構,以學生爲主體,實行活動式、開放式的教學。

(三)採用多種方式,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

1、繼續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一對一的傳、幫、帶,讓青年教師繼承老教師原有的優秀傳統,認真、踏實、負責地對待教學工作。

2、搭建平臺,爲青年教師創設磨練和展示的機會。

3、加強與上級教研主管部門的聯繫,開展有效的教學研討活動促進發展。

四)發揮“心靈聊吧”的作用,架設師生橋樑,解決學生在生活、學習、課內課外的心理問題。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課程培訓。

2、制定並落實學校思品組教學計劃。

3、組織教研組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聯繫教學實踐開展研討。

4、第一次檢查思品備課本。

十月份:

1、教師進行新課程研究學習。

2、組織聽評課活動。

十一月份:

1、組織對外公開課,展示我校青年教師的風采。

2、組織期中測試

3、對教研活動進行階段性總結。

十二月份:

1、組織期末測試。

2、整理上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