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繁榮羣衆文藝調研報告

2016繁榮羣衆文藝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2K 次

羣衆文化,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繁榮羣衆文藝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參考價值!

2016繁榮羣衆文藝調研報告

  【2016繁榮羣衆文藝調研報告1】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羣衆文化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積極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羣衆文化活動,極大的滿足了廣大城鄉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文廣新局專門成立調研組,對我縣羣衆文化生活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城鄉羣衆文化生活基本情況

(一)抓設施,建設載體,創造環境。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縣、鄉、村三級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先後建設了總投資1300餘萬元、面積48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樓,樓內集圖書館、劇場、青少年活動中心、文管所於一體,實現了文化設施集中聯動運作、充分發揮效益的目的,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了文化活動陣地;投資200萬元改造了原文工團辦公樓,通過維修改造,縣文化館已具備優越的演出舞臺、排練場地、辦公場所和文化接待中心;建設了總投資550萬元,面積251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體育館;投資800餘萬元,改造了縣人民體育場。

爲了給農民羣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積極促進文化體育“五項惠民工程”建設。在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上,新建總投資300餘萬元的8個達標鄉鎮綜合文化站,爲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條件,搭建了良好的平臺。2010年,石門鎮文化站被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合授予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在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工程上,目前全縣共創辦農村文化大院148個,覆蓋9個鄉鎮近60%的農村人口。萬寶鎮紅旗民俗村文化大院、石門鎮茶條村、榆樹川村文化大院和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文化大院被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爲省級“農村文化大院”建設示範點。在農家書屋建設工程上,從省州爭取資金建設農家書屋176家,實現一村一書屋,農家書屋全覆蓋,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羣衆“看書難”、“求知難”的問題。2010年獲全州“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上,建立總投資130餘萬元的全縣優秀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網絡縣支中心1個、鄉鎮共享工程服務室9個和村基層服務點129個,基本形成了貫通全縣各鄉鎮村屯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絡。2008年被省文化廳評爲“共享工程先進單位”。在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上,現已投資80餘萬元修建農民健身場地49個,改變了農民“以勞帶健”的傳統健身模式。基本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全面覆蓋。

(二)抓活動,營造氛圍,激發熱情。

幾年來,我們通過開展羣衆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積極弘揚主流人文精神,營造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先後被評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州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州文化工作標兵單位。

一是以廣場爲陣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城鄉羣衆的業餘生活。充分利用長白山文化博覽城等廣場,每年組織30—40場廣場文化活動,爲羣衆生活增添了濃郁的文化色彩,其中“新、紅七月”社區黨員文化月、全民廣場健身舞大賽等活動深受各族羣衆的喜愛。

二是調動社區羣衆積極性,活躍社區文化活動。文化館積極協調幫助社區和老年組織,成立業餘活動隊伍。明月鎮兩個街道辦事處所屬的8個社區,均已組建文化活動隊伍,縣老年協會還成立了老年合唱團、老年交誼舞表演隊和朝鮮族舞蹈隊等。這些羣衆性文藝隊伍紮根於基層,活躍在社區,有效推動了羣衆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是農村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農村文化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縣農村文化月活動方案》和《縣農民文藝匯演方案》,每年都利用農閒季節和重要節日,由政府出資舉辦農村文化月和農民文藝匯演活動,通過開展這些活動,農村文化工作的整體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農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四是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平均每年演出達50場以上。幾年來,組織開展“三下鄉”系列活動,其中“惠農大集”已經成爲品牌,深受羣衆歡迎。

五是節慶文化活動凝聚人心。中國朝鮮族第一村民俗旅遊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四屆,集文化、體育、旅遊、商貿於一體,充分挖掘和弘揚了朝鮮族民俗文化。石門鎮茶條村原生態朝鮮族民俗風情園隆重開幕,致力於打造文化旅遊新品牌。

(三)抓特色,積極挖掘,打造精品。

長期以來,我縣加強對朝鮮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和普及。在民族文藝創作方面,《天堂聖水》、《奔向明天》、《牙拍舞》等節目,在全州文藝匯演中榮獲第一名。2007年,《奔向明天》和《牙拍舞》等節目,在全國迎春花卉展演中獲得金獎;2008年,朝鮮族民族打擊樂《喜慶農家》,在全州文藝匯演中獲得一等獎;2012年,《踩地神》榮獲首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大賽一等獎。在民族文化傳播方面,民間舞蹈《鶴舞》、《牙拍舞》和民俗遊戲《拔草龍比賽》、《龍頭遊戲》等爲代表的一批民俗節目,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電視臺、電臺等傳媒錄製播放。在民族文化保護方面,我縣已對5類2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和深入研究,其中《鶴舞》於2008年被列爲國家級保護名錄;《牙拍舞》、《拔草龍遊戲》、《龍頭遊戲》、《老白山張氏皮製作技藝》、《兩江口松花硯製作工藝》被列爲省保護名錄。萬寶鎮紅旗村被國家民委主任李德洙題詞:“中國朝鮮族第一村”,文藝工作者依此專門創作了《中國朝鮮族第一村》,現廣爲傳唱。2011年榮獲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二、當前我縣羣衆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近年來,我縣城鄉文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相對於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該項事業的長遠發展來說,仍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鄉鎮對文化工作重視不夠,設施利用率較低。

2、公益場館運營維修經費難以得到保障。

3、文化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系統人員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事業發展。

  三、進一步繁榮我縣羣衆文化生活的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和領導,明確責任,齊抓共管。要建立由縣政府牽頭,文化負責協調聯絡,相關部門參加的全縣文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使各部門之間建立起協作機制,以便溝通情況,交流工作,統一佈置,形成齊抓、共管、共建的局面,推動全縣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是政府要加大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縣、鄉鎮兩級財政部門要保證文化事業費的增長不低於當年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並逐年有所提高。要保證有影響的重大羣衆文化活動經費的投入,要對主要面向基層的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

三是保護、創新和發展文化遺產。加快建設集長白山歷史、抗聯、松花硯石、非遺展示的長白山文化博物館。保護各民族的名勝古蹟、珍貴文物、重要歷史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挖掘、繼承和發展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瀕危消亡的文化遺產實施保護性搶救,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申報工作,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更多熱門報告推薦閱讀:

1.2016關於家鄉的昨天和今天調研報告

2.2016下鄉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3.2016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4.2016年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5.2016貧困村扶貧調研報告

6.2016家鄉的昨天和今天調研報告

7.2016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8.2016年農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9.2016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