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

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發展全域旅遊,就要做好“旅遊+”文章。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的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

  【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1】

近期,縣政協採取縣外考察和縣內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就全域旅遊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發展全域旅遊正當其時

(一)發展全域旅遊是推動綠色發展的迫切需要。前不久,省委書記李鴻忠在竹溪調研時強調,牢牢把握“綠色、市場、民生”三維綱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在扶貧開發工作上向更高要求努力、向更遠目標邁進,確保十堰秦巴山片區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不掉隊”,積極爭當“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範區”,在山區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省委、市委賦予了我縣建設山區綠色發展示範縣的新使命,要求竹溪在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整縣推進上探索路子,做好示範,竹溪擁有提速跨越的新優勢,區域競爭格局變化帶來了新挑戰。但是“跳出竹溪”看竹溪,推動綠色發展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偏小和整體質量薄弱的制約並存,統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難度較大,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任重道遠;二是產業佈局、人口布局、空間佈局還不能完全適應生態功能區定位的需要,城鄉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仍然較大,統籌城鄉發展的難度較大,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還有較大差距;三是三次產業之間融合度較低,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後,生態旅遊產業剛剛起步,在綠色發展中產業支撐不足。爲此,堅持以全域旅遊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全域旅遊爲引領,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實現旅遊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發展,是搶佔新一輪縣域經濟發展制高點的不二選擇。

(二)發展全域旅遊是實現綠色崛起的科學路徑。市委書記周霽在授予我縣“十堰綠色崛起示範縣”發展大旗之後,在南部鄉鎮考察時語重心長地指出:“堅持把生態文化旅遊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加快傳統文化、休閒養生與旅遊業相互融合的進程,主動對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塑造鄂西北原生態旅遊基地品牌形象,着力打造綠色生態文化旅遊聖地。”周霽書記的講話爲我縣生態旅遊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近年來,我縣圍繞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範縣”的總體目標,加快推進“綠色產業引領區”、“生態城鎮示範區”、“省際物流集散地”建設,綠色農業發展壯大,生態工業優勢凸現,“三廊”建設如火如荼,全域旅遊正在起航,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縣域經濟開始步入科學發展軌道,這爲竹溪發展全域旅遊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發展全域旅遊是適應旅遊轉型的現實選擇。前不久,省政府下發了《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牢固樹立大旅遊、大產業的觀念,大力推進旅遊全域化、現代化、國際化和信息化,加快項目建設和品牌培育,制定和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目前,全國各地旅遊業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轉型:一是由觀光旅遊向度假旅遊轉型;二是由旅遊資源開發向旅遊產品開發轉型;三是由打造旅遊要素向打造旅遊產業鏈轉型;四是由“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五是由大城市遊向小鄉村遊轉型。旅遊業發展的轉型,對於我縣剛剛起步的旅遊產業來說是一個大好機遇,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實現直線超越,在新一輪全域旅遊發展中搶佔先機。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引領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帶動竹溪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二、我縣發展全域旅遊面臨的主要短板

我縣發展旅遊產業具有其它地區難以複製的獨特優勢。一是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我縣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範縣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項目縣,也是全國500個資源富之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爲“動植物的基因庫,生物的百科全書”,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範縣”。現已建成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湖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和八卦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二是生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我縣境內有我國中東部切割最深的峽谷“十八里長峽”,古長城遺址“關埡子古長城”,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採皇木遺址、甘氏宗祠。古寺廟、古鹽道、古民居、古山寨、古館驛遍佈各地,溶洞、天坑、峽谷數不勝數。三是生態旅遊文化歷史悠久。我縣茶文化、古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古鹽道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漢民族文化之母的向壩民歌,全國唯一的山二黃劇種被列入國家非文化物質遺產名錄。四是竹溪特色美食獨樹一幟。竹溪飲食風味南北兼蓄、東西共融,形成了辣而不烈、麻而不劇、酸辣可口、香鮮適度的“特色風味”。“竹溪蒸盆”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溪泡菜、豆腐乳、豆瓣醬、神仙豆腐,以及碗兒糕、糖酥餅等,都是極具竹溪特色的美食。五是旅遊發展基礎比較厚實。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政策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旅遊宣傳推介成效明顯,生態旅遊資源優勢逐步彰顯,旅遊招商引資、宣傳推介、行業管理、重點工程等力度加大,發展全域旅遊已成爲全縣上下的共識。尤其是“三廊”建設,爲發展竹溪旅遊迎來了新的春天。

雖然我縣發展全域旅遊前景十分廣闊,但發展現狀仍不容樂觀,存在與良好的旅遊資源稟賦比反差明顯,與“綠色崛起”不相對稱,與全縣人民的期盼不相對應。一是旅遊規劃缺乏系統性,總體規劃與修建性詳規之間對接不夠,旅遊開發存在各自爲陣的不好苗頭;二是地域文化挖掘不夠,發展全域旅遊缺乏文化支撐,旅遊資源與文化融合有待加強;三是基礎薄弱短板尚未根本改觀,尤其是旅遊道路建設和生態水系建設任務艱鉅,生態城鎮建設水平不高,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後;四是對發展旅遊產業來帶動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重要性認識不足,發展氛圍不濃,鄉鎮與鄉鎮、部門與鄉鎮、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協作配合不夠,旅遊開發沒有形成合力;五是旅遊品牌創建乏力,對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強,景區(景點)建設起點較低、規模普遍偏小,重大旅遊項目推進困難,旅遊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旅遊商品研發深度不夠,綜合效益和帶動發展優勢尚未凸顯,加快發展全域旅遊的任務還相當艱鉅。

三、加快發展全域旅遊的建議意見

(一)堅持以全新理念發展全域旅遊。利用黨校、黨委中心學習組等學習陣地,採取專家輔導、集中學習、專題討論、思想交流等方式,對全縣黨員幹部開展綠色發展大培訓、大教育、大討論,以此推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發展理念大更新。一是牢固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十堰綠色崛起示範縣”戰略目標,牢固樹立“大生態、大旅遊、大產業”的理念不動搖,把全域旅遊作爲推動綠色發展和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揚生態之長,顯森林之優,走旅遊之路,建富民之業,實現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的統一,推動資源開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由一二產業主導向三產聯動轉變,經濟發展由封閉型向外向型轉變,讓全民共享更多的綠色福利;二是牢固樹立發展旅遊就是發展經濟的理念。堅持用發展全域旅遊的理念來謀劃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交通、現代商業、現代農村,以旅遊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圍繞旅遊發展觀光農業、新型工業、現代物流,圍繞旅遊發展綠色交通、生態城鎮和美麗農村,推動三次產業融合,走旅產一體、旅城共生之路;三是牢固樹立全域化大旅遊的理念。要摒棄抓旅遊就是大投入、大開發、大搞景區建設的傳統觀念,摒棄抓旅遊經濟就是發展“門票經濟”的陳舊觀念,圍繞“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爲景觀,讓每一個村莊都成爲景區”的理念,把全縣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謀劃經營,讓各項建設與全域景區化建設統籌推進、協調發展,着力把家園變成花園,把小景點連成大景區,從而激發鄉村旅遊活力,帶動全域旅遊發展,實現“全縣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人人是導遊”的目標;四是牢固樹立發展全域旅遊要優先發展鄉村旅遊的理念。把鄉村旅遊發展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高度,依據“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整體謀劃、系統思考,通過鄉村旅遊的綜合發展,全面推進農業經濟轉型升級、農村社會和諧構建、鄉村文化系統傳承、生態環境全面優化,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富裕美麗家園。

(二)堅持圍繞“五全”佈局發展全域旅遊。按照“全域、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總體佈局,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一是堅持全域化規劃。發揮旅遊規劃在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規劃中的引領作用和剛性約束,明確各行業、各領域發展都要按照旅遊標準,融入旅遊元素,突出旅遊內容,增強旅遊功能。二是堅持全景區建設。以“三廊”建設爲抓手,以“六城聯創”爲載體,把整個竹溪作爲一個大的生態公園來建設,把全域旅遊融入到縣城、集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各個領域,使竹溪的城市和鄉村、街道和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成爲生態公園的一部分,使整個竹溪成爲一道宜居宜遊的風景。三是堅持全行業融合。以旅遊業爲主導,進行產業縱向魚骨結構式延伸和橫向圈層結構式拓展,實現服務業的全業融合,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使旅遊業成爲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四是堅持全時空打造。通過全天候旅遊體驗和全感官項目設計,打造風格各異的休閒健身遊、地質景觀遊、科普觀光遊、冬季健身遊、文化觀光遊、工業觀光遊、農業觀光遊、田園風情遊等特色線路,開發少兒經濟、老人經濟、週末經濟、假日經濟及養生經濟,變“8小時經濟”爲“24小時經濟”,提升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體驗性,讓本地人體驗回老家的生活,讓城裏人體驗鄉村田園生活,讓外地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延長遊客逗留時間,拉長休閒養生旅遊的產業鏈,大力發展健康養生、休閒娛樂、自助採摘、溫泉療養、戶外拓展等新型業態,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五是堅持全民性參與。通過全域旅遊推動“萬衆創新、大衆創業”,推動精準扶貧,大力實施“全民共建+全民營銷+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發展模式,以發展家庭賓館、農家樂爲主體,形成鋪天蓋地的鄉村旅遊發展之勢,引導農民就地就業、農產就地增值,全面帶動特色種植業、鄉村手工業、餐飲服務業、鄉村運輸業、農村文化產業等業態發展,營造簡潔、樸實、休閒、實惠的“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看農家景、享農家樂”的旅遊氛圍,傾力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形成全域旅遊的消費鏈,實現旅遊惠民、旅遊便民、旅遊富民,以此推動全面小康建設。

(三)堅持以厚實的基礎發展全域旅遊。一是科學編制旅遊總體發展規劃。當前,應搶抓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的契機,從高端着手,聘請高規格的資深規劃機構,量身定做全域旅遊品牌,儘快編制出我縣旅遊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好3至5年內我縣應開發建設的重點旅遊景點詳細修建性規劃。二是搶救挖掘地域文化。當前,應從服務全域旅遊產業發展出發,以本縣文化人士爲主,借用名人、專家、教授的智力,組建地域文化研究協會,着重開展以十八里長峽、偏頭山森林公園、雞心嶺爲代表的山水文化研究工作,以關埡楚長城遺址、西關街爲代表的古建築文化研究和挖掘工作,以貢茶、貢米、貢木爲代表的貢產文化搶救和挖掘工作,以山二黃、向壩民歌、豐溪民間故事等爲代表的非物質文化搶救、整理工作,以竹溪風味小吃爲特色的飲食文化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出一批優秀地域文化成果。三是大力抓好旅遊路網建設。發揮交通在全域旅遊的“火車頭”作用,以建設全省現代農村交通示範縣爲目標,加強省道、縣道、鄉村道路建設,構建安全便捷、內外通達的交通網絡。同時,提升道路綠化水平,讓每條公路都成爲綠色走廊、亮麗風景。四是傾力打造全域旅遊名片。以“桃源畫廊、養生福地”爲旅遊主打文化品牌,以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湖國家溼地公園、八卦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龍王埡養生山莊爲主,通過包裝推介、景點建設、景區升級,使之成爲我縣5個靚麗的綠色旅遊名片。要採取“區域聯動、品牌共創、成果共享”的方式,大力實施“創A”工程。以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爲龍頭,聯合龍王埡、鄂坪,共同打造5A級景區;以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爲龍頭,聯合神農架大九湖、竹山堵河源、本縣自然國心,打造5A級景區。同時,以“三貢”文化爲內核,着力打造“水韻新洲、楠木故里”、“濱水新鎮、貢茶之鄉”、“千年貢米、魅力中峯”等文化旅遊品牌,並以此打造一批3A、4A級景區。五是進一步抓好生態建設。在全縣深入開展“保住青山、護住清水、守住藍天”行動,實施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相結合,大力實施荒山造林、鄉村綠化美化、生態景觀林帶等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中育林撫育、低產林改造、墳墓治理、礦區生態修復、修補“天窗”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持之以恆地推進綠廊、果廊、景廊建設,構建“點線相連、花果相映、人景相宜、生態和美”的生態廊道。大力抓好城鎮、農村環境治理,徹底根治面源污染、河道污染、粉塵污染、垃圾污染,全面營造“天藍、山清、水綠、地淨、氣爽”的優美環境,充分展現竹溪生態之美、環境之美、鄉村之美、和諧之美。

(四)堅持以創新的機制推動全域旅遊。一是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堅持把生態旅遊業發展擺在全縣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明確專人具體抓,建立健全例會制度、重點項目協調會商制度,統籌協調解決全域旅遊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加強縣旅遊主管部門隊伍建設,調整精幹力量充實到旅遊部門工作,建設一支“素養高、能力強、業務精、作風硬”的旅遊幹部隊伍。二是建立科學管用的考評機制。建議把旅遊業發展目標任務納入鄉鎮和縣直單位的績效考覈範疇,切實加強對各鄉鎮、各部門全域旅遊產業發展指標、重點任務、政策落實和項目推進情況的檢查督導和任務落實。三是建立可持續的政策激勵機制。建議縣委縣政府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全域旅遊的決定》,出臺支持全域旅遊發展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創業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環保政策,縣政府設立全域旅遊發展基金,通過以獎代補的辦法,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更多的進入旅遊產業領域。同時,按照“政府主導、項目支撐、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運營模式,建立公開、透明的全域旅遊招商引資政策,對重大旅遊開發項目,景區外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政府負責投入和建設,業主負責景區、景點開發和建設。四是建立開放的區域合作機制。建議與周邊縣共同搞好雞心嶺、關埡古長城、十八里長峽等景區的開發,實行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流,信息互通,文化互融,節慶互動。

(五)堅持以務實的態度發展全域旅遊。一是注重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應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思想,對有技術支撐、有經濟支持、有市場需求的旅遊項目予以適時適度開發。對暫時不具備開發能力的景區,待時機成熟了再啓動,嚴禁低水平建設,低檔次開發,讓珍貴的生態旅遊資源造福子孫後代。二是注重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全域旅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應在梳理好旅遊目的地核心特色後整體佈局,圍繞統一的主題進行體系化建設,久久未功,善作善成,切勿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粗製濫造。當前應以“景廊”建設爲重點,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全域化推進,爲全縣發展全域旅遊做好示範。同時,以八大林場爲依託,量身打造生態遊、森林遊、鄉村遊、觀光遊、體驗遊等旅遊品牌,爲全域旅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三是注重處理好本地遊與外來遊的關係。繼續堅持“內外一起抓、大小一起抓、長短一起謀、城鄉一起推”的發展思路,克服貪大求洋、捨近求遠的思想,先將城區附近346國道和興界路沿線的景區景點進行打造和包裝,推出5條以上短線旅遊線路,由本地人遊帶動外地人遊,先起步、再做大、後做強。四是注重處理好內力與外力的關係。發展全域旅遊既要充分發揮縣內人士和民營業主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要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大力開展旅遊招商,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來我縣開發旅遊項目、參與旅遊建設、打造旅遊品牌、營銷旅遊產品。

  【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2】

根據《國家旅遊局關於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國家旅遊局關於公佈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通知》,麻城市被列爲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我市以“全面創品牌、全心抓標準、全域抓旅遊、全城搞服務、全力抓重點”爲目標,以“做強旅遊產品、做特旅遊商品、做優旅遊服務、做熱旅遊營銷”爲抓手,穩步推進創建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

(一)謀劃全域旅遊

1、全面完善規劃系統。在2016年完成全市旅遊發展規劃編制的基礎上,完成了孝感鄉文化園、浮橋河國家溼地公園、三節街村的規劃編制工作,邀請湖北大學教授爲龍騰生態體驗園編制旅遊發展規劃,逐步探索多規合一機制。

2、全力推進景區創A。龜峯山風景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5A景區。孝感鄉文化園建設迅速,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本週五將迎接國家4A級景區驗收。福田河林家灣福白菊觀光園即將迎接國家3A級景區驗收。此外,我局積極指導浮橋河國家溼地公園、獅子峯景區、嚮明紅葉、杏花村景區創建國家4A景區。


1.發展全域旅遊情況調研報告

2.全域旅遊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3.全域旅遊調研報告

4.2017旅遊廁所建設管理自查報告

5.2017旅遊廁所建設情況彙報

6.2017旅遊廁所自查自糾報告

7.2017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

8.2017鄉村旅遊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9.2017鄉鎮關於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10.2017發展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11.2017鄉村旅遊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