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爲真學而教》的讀後感

《爲真學而教》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爲"真學"而教》這本書是馮衛東教授的新著,我很慶幸自己能第一時間讀到這本書,這本書中關於教學的理念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爲真學而教》的讀後感

學習無處不在,像呼吸一樣自然,學校或教室裏所進行的學習是一種特例,本書主要圍繞課堂上的"真學"展開,分爲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講了"確立三個重要"真學"理念。中篇主要討論了六種典型的"假學"情形。下篇提出了九種有效的"改課"措施。"真學",從兒童立場出發,在質量與效率的和諧共生中發生,依據一定的標準和學生獲得來衡量。它們分別是真學的起點問題、真學的發生生態或過程問題、真學的效果及其評價問題,有着從起點到終點的鮮明脈絡。告訴了我們學生學習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從教的視角看它,看教師如何促成學習的真正發生,並用實際課例來研究"真學"方法,有利於一線教師結合自己教學進行思考與改變。

"授人以漁,不如助人自漁",學科知識是有溫度的,教師要讓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情感,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奧祕,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識更重要。

我很幸運聽過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一節課,她講的是"平均數",她從一開始上課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再給出學生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你心目中的平均數是什麼樣子呢?"學生開始活躍起來,這個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興趣,然後就有學生說到了全班的考試成績,全班同學就圍繞着考試成績去探索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學生的每一個人的觀點都能讓吳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再引導學生去解決這個問題。整節課學生都在積極參與學習,學生完全沉浸在課堂中,都沒有注意到下課時間,"真學"就這樣發生了。正好我教的是四年級數學,當我講"平均數"這一節是,我就模仿吳正憲老師的課,由於個人原因,課堂效果沒有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效果那麼好,但是我能感覺到要比我以前的課堂效果好。曾經我只是在教知識,而現在我在教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教學生會學習。我個人認爲這就是馮衛東教授所說的"教方法比教知識更重要。"學會學習的方法纔會有"真學"。學生如果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麼。事實是,學生能學到很多很好的東西,除了得益於來自教師的"漁",也肯定得益於自悟自得的"漁"。知識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裏和怎樣獲取它。方法作爲一種知識也是如此,教師常常不必告訴學生"哪裏"和"怎樣",而要鼓勵他們去發現與建構。

三流教師教知識,二流教師教方法,一流教師教思想。我們作爲教師應該學會"用孩子的方法教孩子,用孩子的方法教方法",那就不僅僅是在教方法而是教思想了。這就需要教師要尊重兒童,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兒童的心靈做教學!從兒童立場出發,才能瞭解兒童,纔會有"真教",有了"真教"纔會有"真學"。

現在,每當我準備上課時,都要想想馮衛東老師所說的六種"假學"情景,觀察自己課上是否有"真學"發生,只有有了"真教"纔會有"真學"。"真學"是衡量教師"真教"的標準。我要爲"真教"而努力。本書讓我在教師的成長路上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