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精選8篇)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狗鞦韆架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精選8篇)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1

莫言寫了很多小說,我最愛的還是《白狗鞦韆架》,曾經給了我無數的感動。

小說以講述了一個叫暖的女人的故事,原本擁有令人羨慕的花容月貌,卻因爲盪鞦韆摔跤破了相,便不得不接受命運嫁給一個啞巴過着和所以普通農家婦女過的日子,甚至比一般女人更辛苦。故事開頭以條白狗爲線索,描寫了作者在回鄉路上的一座橋頭看到的景象。將狗以擬人手法描寫的細緻入微。它似乎在等人,顯出一副喝水並非因爲口渴的消閒樣子。河水中映出狗臉上那種漠然的表情,水底的游魚不斷從狗臉上穿過。接着,它等的人出現了,便是作者年少時的好玩伴,也是自己曾經喜歡的女孩子,他叫的小姑暖。但是她的一身裝扮身着牛仔褲的自己那麼格格不入。當作者與她問候時她態度卻絲毫沒有溫和可言,使我十分不解,在這裏,作者便以倒敘手法講述了他們的過去,也解開了我的疑惑。

年少的他們,一個會吹笛子,一個會唱歌,爲了迎接遠道而來的解放軍,一起合奏,並被首長表揚。那時情竇初開的暖喜歡上了一同來的年輕英俊的蔡隊長,並且對他說過要來招她當兵的話深信不疑。就像作者說的,要是暖沒有破相,也不比那些歌星差,但世事弄人,作者叫上暖去盪鞦韆會出意外,暖永遠失去了右眼。後來的故事便自然的發展,作者大學畢業留校教書,暖也沒等到她的蔡隊長,而是嫁給了鄰村的啞巴。其實到這裏,故事已經很清晰,作者過着知識分子的高檔生活,暖過着普通農民的低檔生活,原本兩個要好的兒時玩伴已經不像從前,橫亙在他們中間的差距已把他兩向反方向拉的千里遠。當作者來到暖的家,首先迎接他的是一個滿腮黃鬍子兩隻黃眼珠的剽悍男子,便是暖的啞巴丈夫,他與他瘋狂的爭執着;接着,是三個同樣相貌、同樣裝束的光頭小男孩,想接作者給得糖卻因懼怕父親而躲在一旁;最後纔是剛剛換了衣服的暖,向啞巴解釋了以後啞巴卻又像個孩子一般。故事的最後,作者被白狗指引來到高粱地,看到了原本說要去裁布的暖,她說她只想要個會說話的孩子。

看完小說,我回味了很久,其實我們都明白,暖不恨他,不恨他把自己帶去盪鞦韆而失去右眼,她只是不甘命運的安排,她沒等到她的蔡隊長,也沒嫁給作者,而是嫁給了一個啞巴,又當了三個啞巴兒子的媽,她已不再是那個漂亮的女孩子了,而他卻是過着城市生活的城市人。我們感嘆世界的不公,但是這樣的不公卻讓我們手無縛雞之力,我們唯有接受,唯有相信事情壞到一定程度便會好起來,因爲它壞不下去了。也許我們會對一個女人與其他男人做出不該有的事而憤慨,但在這裏卻怎麼也憤慨不起來,我們無從知道最後作者有沒有答應暖的要求,但請允許我的自私,我只希望暖的故事不要那麼悲慘,我希望作者給她一個會說話的孩子,那樣她就不用面對四個啞巴過一輩子了,也許那樣的日子會過得更輕鬆一點。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上想,如果當時的醫學技術再發達一點,像現在一樣,那麼暖也許不會失去右眼,也許她會有不同的生活,或者蔡隊長來帶她走了,她當了解放軍嫂;或者她也當了歌星,唱着自己的生活;也或者,她嫁給了作者,與他一起過城市人的生活?然而,如果只能是如果,我們沒有時光機,無法還給她一隻右眼,更無法改變她的生活。唯有的,就是給她最美的祝福!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2

《白狗鞦韆架》是莫言文集之一,最近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佩服作家的觀察生活的能力,這本書講的都是五、六年代實實在在的農村生活,書中的人和事,以及他們的生活場景,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可就是這樣平凡的生活,卻成爲了作家的創作源泉。

其次,作者對書中人物、動作、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令人折服,如對《白狗鞦韆架》這一短篇中主人公“個眼暖”揹着一大捆高粱葉從高粱地出來時的動作描寫簡直惟妙惟肖,對白狗與主人寸步不離的感情描寫,更驗證了一句俗語“狗通人性”,狗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善待它們。

第三,通過讀作品,是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反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要求寫論文時卻感到無啥可寫,這是爲什麼?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認真觀察生活,或者有時觀察到了,卻懶於動筆,以至於寫文章時由於沒有材料積累、沒有案例,寫起文章來特別費勁。

基於以上幾點認識,呼籲老師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慧眼,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勤於動筆,多積累素材。長此以往,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3

今年十月,中國作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獲獎前,莫言其實已經在中國大陸上掀起了陣陣波瀾。藉着學校舉辦讀書月活動的東風,在輿論對莫言的讚美的推波助瀾下,我踏上了探索莫言文學的道路。過程中,我結識了《紅高粱》《白狗鞦韆架》。莫言寫了很多書,這只是冰山一角!

莫言的《白狗鞦韆架》裏關於新中國成立初期主人公悲悽的一生的故事並不是讓我最感觸的。90後的我,愛情可能是情感催化劑,能有心靈的碰撞,產生共鳴!而由《白狗鞦韆架》改編成的《暖》引起了大衆的關注,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我的情感催化劑讓我頗有感觸!或許是《暖》被編排成了電影,成了更能吸引讀者或觀衆眼睛的功利武器;或者是現代人的科技發展使人們魅惑於熒屏,遠離了書香;也許人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可能我是屬於這一類!

兩本書類似的當然是作者莫言的主要背景在中國成立早期時代,人民過着清貧生活,主人公暖一生悲悽,卻也算幸福。在作者筆下暖因與青梅竹馬的井河一起盪鞦韆而摔斷了腿,曾經承諾過她要接她到省城演戲的小武生,在她等待的眼睛中消逝;曾經承諾過她考上大學就會接她到縣城的井河,在她看他寫的信,他買的鞋時如眼淚滴落般淹沒池塘。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她嫁給了啞巴,一個淳樸很傻氣整天趕着鴨子的內心血性的男人。或許這是悲劇,如果理解愛是平凡的,真誠的,這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十年後,井河結了婚,是一個可愛女兒的父親,決定回家看看,看那物是人非的黑瓦白牆錯落佈置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子。偶遇了一瘸一拐的農村婦人暖。他也已有了孩子,五六歲,這使她成了地道的農村婦人。井河心中感嘆:這是我想回來看看,卻又不敢回來的原因。

也許,是那兩個男人辜負了暖,但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特別是男人)是身不由己的,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是會逐漸成熟的,此書在結尾處作者也從另一個角度看了這一個問題,或者是作者賦予井河的自我安慰,可能也是作者本人的由社會所迫所造成的一種糾結情緒,運用巧妙的心理描寫結合本身的思想或者社會經驗,將暖的結局看作是一種幸福。

結合自身笨拙的認知談了我對於故事的感受,不管是小說還是被拍在熒屏裏的畫面,文學是都是它們的基石,沒有作者傳神的描寫與述說,再完美的詞語也只是一堆亂石,唯有作者飄灑的筆墨才能建起文學大廈!本書讓我覺得驚歎的是作者的語言藝術和心理,動作描寫的細緻傳神,如身臨其境般真切!比如在描寫暖的每一個細節動作時,都會使讀者聯想到主人公當時的神情和心理活動;描寫啞巴時,更是巧妙的運用側面描寫將啞巴的樸實憨厚展現的淋漓盡致;文章開頭是龍頭,很多作者或許會用很多文字描寫背景,枯燥乏味,沒有讀下去的慾望,此文作者輕描淡寫勾勒出新中國初期農村的風景,很快將讀者拉入時空隧道,給人以新奇,煥然一新的感受進入下文。

正是有作者如此的文學功底與思想積澱,纔有了一個悽美的故事。

東西更是不易得到。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4

《白狗鞦韆架》講述了離開小鄉村在外出讀書工作的“我”,十年後回到家鄉,遇到青年時的夥伴暖。從而回憶起年輕時,暖和“我”都喜歡音樂,懷揣夢想但參軍未果。後來暖在和“我”盪鞦韆時意外弄瞎了左眼,從此人生髮生了重大改變。後來“我”離開家鄉,一路求學。最後“我”和暖便成爲了兩個世界完全不同的人。這一次的相遇震撼着我,原本美麗純潔又在唱歌方面頗有天賦的女子,如今成了彎着腰揹着大捆高粱葉子,跟着白狗艱難的走着的貧困婦女。因身有殘疾只能嫁給一個粗魯蠻橫的啞巴,生下三個不能說話的兒子。暖的艱辛生活,還有她那粗暴的丈夫,心理的失落讓“我”始料不及。而這一切也讓“始作俑者”的“我”感到十分痛苦與自責,但又無法做出彌補。最後當暖提出想要一個會說話的孩子時,更是讓文中的`“我”和所有的人都難以抉擇。不禁感慨命運弄人,人生真是無法預料。

暖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她命運的悲劇是小說表達的重點。一次貪玩,一次意外,就斷送了這美麗女子的人生。和她日日相伴的白狗算得上漂亮但不是純粹的白狗,兩個小黑腳算是瑕疵吧,就像作者眼中的暖一樣。暖的確是一個漂亮的女人,就算衣着打扮得是個農家貧困的婦女,但仍然“鼻樑挺秀如一管蔥。臉色黝黑。牙齒潔白。”而“十幾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雙目皎皎如星”。彷佛長得美麗的女人破了相才能成爲更加悲傷的事。而在暖身上所看到的事實也正是這樣。十幾年前,暖的美貌單純吸引了蔡隊長,當時暖天真的想要參軍做文藝兵嫁給蔡隊長。這與後來嫁給蠻狠無知的啞巴也形成了對比。所有的夢想,願望都隨着那意外而消失了。左眼的傷痛留在暖的臉上,悲慘的命運也流進暖的生活中。文中的“我”看見暖辛苦的背高粱葉子時,心裏不忍,沒想到暖的家庭更讓人揪心。啞巴丈夫無知,行爲粗暴,喜怒無常,粗魯的管教孩子。文中一細節:“啞巴吃完第二塊糖,略一想,把手中那塊糖遞到暖的面前。暖閉眼,“嗷——”啞巴吼了一聲。我心裏抖着,見他又把手往暖眼前伸,暖閉眼,搖了搖頭。“嗷——嗷——”啞巴憤怒地吼叫着,左手揪住暖的頭髮,往後扯着,使她的臉仰起來,右手把那塊糖送到自己嘴邊,用牙齒撕掉糖紙,兩個手指捏着那塊沾着他粘粘口涎的糖,硬塞進她的嘴裏去。她的嘴不算小,但被他那兩根小黃瓜一樣的手指比得很小。他烏黑的粗手指使她的雙脣顯得玲瓏嬌嫩。在他的大手下,那張臉變得單薄脆弱。”啞巴丈夫想要分糖給她吃時,也許出於愛護,但那行爲已經讓看見的人產生不適。以這一細節爲典型突出了暖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無奈。而她的孩子也是啞巴,文中描寫到“三個同樣相貌、同樣裝束的光頭小男孩從屋裏滾出來,站在門口用同樣的土黃色小眼珠瞅着我,頭一律往右傾,像三隻羽毛未豐、性情暴躁的小公雞。孩子的臉顯得很老相,額上都有擡頭紋,下齶骨闊大結實,全都微微地顫抖着。”三個孩子是他們父親的翻版,粗魯又無知。這樣的生活看不到一點希望。最後暖想要個會說話的孩子也許也只是想要爲她的生活尋求一絲希望。想到根源,暖的人生的改變僅僅只是因爲失去了左眼,失去了美貌。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5

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講述了我和暖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文革到八十年代。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爲敘述視角,講述了“我”作爲一個知識分子,留在大學任教,我離開家鄉十年,在父親的勸告下回鄉看看。這條離開十年的回鄉路也變成了我的贖罪之路。小說中“我”的核心情感是內疚和自責。小說在我回鄉的經歷和我的回憶中變換展開,這是小說的兩條敘事脈絡。我回鄉的經歷是小說中的明線,實線;而對我和暖的經歷的回憶則是小說的暗線和虛線。雙線並行的敘事結構向來是莫言的拿手好戲。

虛線故事發生在十年前,那時我19歲,暖17歲,我愛慕着暖,我稱它爲小姑,但這“小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應該是愛情的味道,那時的暖美麗動人,很有希望成爲大演員。解放軍來我們村子,我和暖都是宣傳隊的骨幹,我吹笛子,暖唱歌,我們的表現得到了蔡隊長的肯定,蔡隊長年輕英俊,成爲了“暖”的愛慕對象。蔡隊長答應我們會來招我們去當文藝兵,這成爲了我和暖的美好的夢。後來解放軍走了,但我們再也沒等到他們來招文藝兵,我們的夢想破滅。蔡隊長走時抱着暖的頭親了一下,對此我也曾耿耿於懷。

之後,因爲我叫暖深夜去盪鞦韆,繩子斷了,暖落入了荊棘叢,被刺瞎了一隻眼睛。從此,暖的人生髮生了徹底地轉折。而我則通過讀書進入城裏,成了大學了的講師。孤傲而倔強的她拒絕了給我回信,最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嫁給了鄰村的啞巴。

實線故事發生在現在(80年代),我作爲大學講師,回鄉途中,在橋頭遇到了當年的白狗和已經被生活摧殘得看不出是個女人的暖。我被眼前的她震驚,她的不幸再次激發了我的負疚和自責,我希望能夠贖罪,我希望能夠幫她,但我又幫不了她,我僅有的一點希望是幫她把一捆高粱葉扛回家,但這也無濟於事,她自己走了。此時的暖已經不再美麗善良,被貧窮、苦難的生活摧殘的她也喪失了曾經的單純善良,甚至讓她喪失了性別的意識,在我面前毫無顧忌的撩起衣襟擦汗,不修邊幅,滿嘴髒話,說話尖刻,充滿怨恨。甚至粗俗的自輕自賤,稱自己生孩子爲“下狗”,把男孩說成是“公的”,說她自己是“低級的”,而我是“高級的”,甚至用帶有侮辱性的“個眼暖”稱呼自己。在她的尖酸刻薄中可以看出對這苦難生活的控訴和不滿。

後來我回村見過八叔之後到鄰村找暖,八叔對我找暖充滿了不解和鄙薄,認爲我自降身份,但我並不理會。而村裏人又對我的牛仔褲充滿了鄙夷,嫌棄我穿的廉價。我在大雨中來到暖家,也因牛仔褲而讓啞巴看不起,對我充滿敵意。暖在精心打扮之後出來見我,在暖的解釋下,啞巴對我變得友好。在暖家了,我看到了啞巴對暖的粗暴和野蠻。他揪住暖的頭髮,將沾滿自己口涎的糖塞進暖的嘴裏,暖的表情只是麻木而平靜。後來我在暖家吃飯,暖在家中的地位很低,她沒有資格上桌吃飯。啞巴和我喝酒,暖拿着布說去城裏裁衣服。並囑咐我“不要喝醉”“過了晌午就走”。吃完飯,啞巴像野獸一樣沉沉睡去,我擡腕看錶,起身要走,他又給我炫耀他的電子錶。我在臨走時把傘送給他,他將一把鋒利的刀送給了我。回村的路上,我在橋頭又遇到了白狗,白狗帶着我進了高粱地,我看到暖在哪裏等我,她想讓我給她一個健康的孩子,這是她最後的希望。

暖遭遇了太多的人生苦難,但她並沒有因此而被生活打敗,她沒有徹底絕望。她永遠抱着希望,就像她當年抱着希望期盼着蔡隊長的到來,後來嫁給了啞巴又抱着希望期盼生出的孩子是會說話的健康孩子。再到現在,我的出現要讓她再次燃起希望,她希望有一個健康的孩子,這是何其原始的生命力,這是對她所經歷的苦難生活的反抗。

小說的題目很有趣,白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所有的重要事件都有它的參與,蔡隊長喜歡白狗,我爸就要送給他;打鞦韆時暖抱着白狗;我回村時遇到白狗;我去暖家是白狗先迎接我;暖在高粱地等我是白狗給我引路。同時白狗也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如果不是這條十二年前的白狗,我可能會和暖擦肩而過,沒有小說開頭的相遇;如果沒有白狗給我引路,也不會有高粱地的對話。

同是白狗可能也是一種象徵,對我的象徵,那種溫馴、善良和體貼。但是不同的是我離開了暖,而白狗替代我一直陪伴在暖的身邊,陪伴她經歷了各種苦難。小說中還有一處用動物來暗示小說中的人物,即暖家裏的“驢和牛”,驢的特點是性情暴烈,“又踢又咬,生人不敢靠近”,這是典型的啞巴的形象。而那頭母牛極瘦,“肥滾滾的牛肚在撞擊着母牛的乳房吃奶,母牛痛苦的弓着背,眼睛裏閃着幽幽的藍光。”這不就是被生活和孩子摧殘下的暖嗎?在痛苦的掙扎在生活的邊緣。暖的三個孩子也是那麼的壯實,恰如小牛犢。在莫言的筆下,鄉村的人們以那樣一種原始而充滿生命力的姿態和命運抗爭着。(當然,驢和牛也可能都象徵着暖,驢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暖,而牛是那個被生活折磨和摧殘的暖。)

鞦韆架在小說中出現的不多,但卻是小說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對暖的命運的惋惜由此而起,我所揹負的內心的愧疚和罪過也由此而起。它是暖的命運的轉折點。暖因鞦韆架而失去了一個眼睛,又因失去一隻眼睛而只能嫁給一個啞巴,又因啞巴而生下三個啞巴,一切的苦難從這裏開始。鞦韆架可能就是命運偶然性的一個象徵。命運的偶然亦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小說的敘事在現實和回憶中來回跳躍,在現實的敘述中插敘了大量的往事回憶。因爲了解了過去,才能以更加悲憫的眼光看待現實中的人物。暖的人生是偶然命運摧殘下的悲劇,而我作爲對往事的逃避者終於下定決心來救贖自己的罪過。

小說的結尾,是一個開放的結局,暖在抓住一起的機會改變她的命運。我成爲了她此時唯一的希望。我的出現打破了她默默忍受數年的苦難生活,她要奮力一搏,她要與命運抗爭。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陽光。”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6

故事講述的是中國農村幾個青年間的愛情糾葛。

男主人公在闊別了家鄉十年後專程回去探望初戀情人,以表達內心的懺悔和對往日戀情的緬懷。

故事本身其實並不特別,可將戀人的重逢與彼此的關懷錶達得動人心魄。

正如霍建起常說,生活是無奈的但誠意十分重要,人在旅途中需要彼此理解與關懷,常懷懺悔或心存感激才能夠內安理得。

保留着同齡人已少有的天真與單純,這也是一份榮幸。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總是希望社會的變遷過程能少一些痛苦的傷害,而多一些希望和溫暖。

或許理想主義情懷根本無法改變嚴酷的現實,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夠打動心懷理想的人們和每一顆善良的心,讓今天的人在變動的時代裏留下一聲心靈的淨土。

所體現的誠意與溫暖應該說是中國特色的,它不僅可以感動日本人民,同時也將感動世界。

該故事來自中國的鄉村。

在“三農”問題困擾中國之際,對於那些仍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廣大中國農民來說應該說是一種精神撫慰,至少可以向他們證明我們這些城裏人還有良心;同時也請他們相信:真的不需太久,溫暖終將回到他們的身邊,中國的農村也一定不再是被愛遺忘的角落。

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在讀完這篇小說後,說“我們心裏都有最柔軟的部分期待着被觸摸”。

電影《暖》改編自莫言早期的一個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

熟悉了《紅高粱》風格的觀衆一時不會把這個山東漢子莫言和這部溫暖悠遠的電影《暖》聯繫到一起。

對莫言自己而言,時隔多年之後,他對當初小說中的人物也有些模糊了。

但是莫言堅定地說:“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是電影的基礎。

文學創作是兒子,改編的影視是孫子。

”而且也正是在這部小說中,莫言第一次提出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文學地理概念。

看完了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了,只覺得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冷暖人生讓我想起來還會微微一顫。

女主人公叫“暖”多好的一個名字啊,暖,是人生太多的無奈,太多的冷意,有太陽照着的愛-----暖!人生沒有如果如果小武生帶暖離開這總也望不到頭的山村;如果井河堅守着自己的承諾;如果暖沒有摔斷自己的右腿。

那麼,一切將是多麼美好,人生也必然會是另一番景象。

暖是全村最美的女孩兒,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想暖做自己的新娘。

包括井河,自然也包括那從小就愛欺負她的啞巴。

暖喜歡唱戲,在省城來的表演活動中結識了小武生,她對小武生的癡迷就像井河對她一樣。

可到底也沒有人能明白,那是不是真愛,只知道小武生能幫暖成爲城裏人。

結果呢?暖的夢碎了,小武生走了,只剩下一面鏡子,照出了暖的美麗,卻照不出她內心的苦楚。

如果那時的天是黑黑的,那麼井河的關愛就是黑暗中的一點光明,即便是意外的發生令暖不再像以前那麼自信,也不能阻止她毅然地丟掉了小武生送的鏡子,享受着井河給予的種種。

然而,井河的離開卻給了暖矛盾的心境,在漫長的等待中暖放棄了希望,將那些不知真僞的甜言蜜語撕得粉碎。

於是,天陰了,下雨了。

不知道雨是什麼時候停止的,只知道那時的啞巴是暖人生中的一絲晴空。

於是,她丟掉了那雙皮鞋,至少那時她毅然丟掉了,只是啞巴明白,這一次暖不能真的忘卻。

十年後的重歸故里對井河而言是一種真正的忘卻,“不回來就不能真的忘卻”,暖說出了井河多年想說而不敢說的,而對暖來說,那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生活不會再翻起絲毫漣漪。

如果你看到暖還會縷縷髮髻,整整衣裝,那些都只是對往事的尊重因爲人生沒如果,生命不堪回首。

詩意情節讀解人性

一.井河與暖盪鞦韆,暖問井沙:“你看到什麼?”井河說:“麥地和曬穀子的人。

你呢?”暖說:“我看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門。”

一句年少懵懂的玩笑話,就足以看出兩個人當時不同的心境,暖的心態代表了整個時代的一類將變成“城裏人”看成人生的終極目標的年輕人的心態。

而井河的質樸就更加突出了暖的這一點。

二.暖坐在鞦韆上,頂着井河送的紅頭巾,幸福的笑着。

紅頭巾在風中飄蕩着,很美,可也就這樣美麗的飄落。

三.空鏡頭:雨中掉落的鞦韆架。

明朗的天空下起了連綿的陰雨,斷損的鞦韆架在雨中搖曳,這一次破碎的不只是鞦韆架和暖的腿,也不是夢想與愛情,是生活、是生命、是追逐一生都不能達到的慾望、是看似溫暖而冷到絕望的命運歷程。

四.井河從城裏寄來的皮鞋。

這是暖曾經幾度要求父親給予,而不能達成的心願,當暖在失去一切,包括自己的右腿時,卻收到了這雙皮鞋,或許初識給讀者的是一種對過往的祭奠,對初戀的懷念。

然而,隱藏下的卻是莫大的人生諷刺,我們又怎能相信失去健康的雙腿,換來的卻是渴望已久的皮鞋,失去了曾經得海誓山盟,換來的卻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失去了夢鄉的追逐,換來的只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五.暖將自動傘還給了井河,說:“你不回來就永遠不能忘卻”。

的確,井河的還鄉是帶着悔意的,可不能原諒的是他從沒有企圖堅持或改變些什麼,而今的一切,對他而言,只是寬恕自己的藉口。

如果說《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追逐改變命運,犧牲愛情的典型,那麼至少他迷途知返,儘管事情也已就不能改變,但至少不會變得更糟。

十年了,不回鄉就不能忘卻,可回鄉了,眼前的物是人非又怎能忘卻,對於井河、對於暖。

一個滿懷傷感的追朔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不同的男人,一個是表面光鮮,一切都值得羨慕的,卻丟失了最珍貴的感情;一個是殘缺的,卻保全了最美的人生。

這個從一開始就不曾引起觀衆警覺的角色卻深深地震撼了我。

當暖戀着小武生時,他拼命的追趕暖,他表面上的惡意都只是爲了給暖送去新鮮的鴨蛋;當暖戀着井河,他每天癡癡的等待郵差,只是爲了暖臉上那一個爲了別人的微笑;當他把一切的一切都給了暖時,卻不曾自私地想完全的佔有她,無論自己有多麼的心痛,他都毅然要將暖和女兒還給井河。

看到這裏,即便是鐵打的人兒也會淚潸潸了。

或許而今世界太少這樣的真情了吧。

啞巴雖醜,可他的內心卻清澈的像一汪泉水;啞巴雖啞,卻用真誠的情感表達出了人生的全部美好;啞巴雖笨;卻用勤勞的雙手給暖了一個幸福的家。

上蒼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啞巴在他不能言語的缺憾人生裏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並如視珍寶。

他的勇敢、真誠喚起了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動。

小說雖然看完了,可人生的感悟還有太多太多說不清的零零總總。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7

寫道闊別高密東北鄉十年後的“我”回故鄉看看,在橋頭碰到了一條白狗,後從路邊高梁地裏艱難地走出了身背大捆高梁葉子的白狗主人,“我”認出了她原來是十幾年的故人暖。白狗也是和他們一塊長大的老夥伴。年輕的時候,兩個人喜歡音樂,想參軍未果。十幾年前,在一次盪鞦韆的時候,暖和白狗摔下鞦韆架,導致暖左眼失明。後嫁到王家丘子一啞巴家,一胎生了三個啞巴兒子,生活極其艱辛。“我”念及舊情,不顧叔叔的反對,到王家丘子去看望他們一家人,心情異常複雜。在回來的路上,白狗把“我”引到了高梁地,暖提出了一個讓“我”無法拒絕的要求,就是想要一個會說話的孩子。

女主人公叫“暖”多好的一個名字啊,暖,是人生太多的無奈,太多的冷意,有太陽照着的愛-----暖!人生沒有如果,如果那年暖硬要去部隊找蔡隊長;如果那年能去當兵;如果“我”追求暖,暖不自卑大膽的回信。那麼,一切將是多麼美好,人生也必然會是另一番景象。十幾年前暖是全村最美的女孩兒,婷婷如一枝花,雙目皎皎如星,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想暖做自己的新娘。如果不是破相沒準早成了大演員。

十幾年後的重歸故里暖問“我”:要是我當年提出要嫁給你,你會要我嗎?“我”感激地說:一定會要,一定會。讀了到這我的思緒回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家恢復高考後,有多少人考上大學或當兵提升後,與農村的戀愛對象斷絕關係,涌現出大批的“陳世美”,那是不要農村媳婦就像就像一陣風一樣,颳得找了對象的姑娘們人心惶惶,巴不得對方在家務農。沒有斷絕關係的,老百姓就說“沒忘本”。進入城市生活後領着城市的捲髮媳婦回老家顯擺,引來滿村人的鄙視和羨慕。

記得我上初中時的物理老師叫周斌,他本是代課教師,78年考上水利學校,他接到通知後的一天晚自習,臉漲得通紅,可能喝了點酒,在班裏興奮地胡拉八侃,同學們也瞪大了眼睛興高采烈地聽着,難得碰上有這樣的課,我的同位悄悄地對我說:“他找媳婦了,很可能不要,走着瞧。”。果然半年後他就提出了與未婚妻斷絕關係,女方不依不撓,男方族人拿上酒煙肉上門請罪,被女方趕出家門,把東西扔到大街上,大罵“陳世美”、“沒良心的”,最後還是散了。記得我們班的女同學都罵他是“陳世美”、“有什麼了不起,呸!”,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從天上跌倒地上。

我的一個遠方親戚長得很漂亮,找了個當兵的,後來男的提幹,村裏就傳言不要她了。女的擔心被踹,顧慮重重,女的不識字,不會寫信,整天裝在悶葫蘆裏。我見過她腰裏栓着紅硃砂袋,聽說是避邪,思慮成疾成了抑鬱症,其實男的品質很好沒有那個意思,男的回家探家時問女的:“你怎麼了?愁眉苦臉的。”女的羞羞答答地回答說“聽人家說你不要俺了”,男的笑着說:“人家說,我說了嗎?沒那回事,我要對得起你。”女的聽了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哽咽着說:“早知這樣,我也不會得病。”結婚後女的病治了好幾年才治好。

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機,有個收音機聽就算富人家了。我記得我大娘家的哥哥在山西當兵買回一個收音機,收音機裏每天下午播放配樂小說《人生》,講的是一個農村青年高家林考上大學分配到城市工作,與青梅竹馬一齊長大的戀愛對象喬珍斷絕關係,找了城市媳婦,後來犯錯誤遣送回農村的故事。我每天下午放學後就躡手躡腳地到大娘家的後窗戶底下聽,大娘燒包不讓到她家去聽,到校後同學們就討論,都說“高家林活該。”我想這是時代的演變造就的。

誰家要是在農村沒找,從城市領回去媳婦,村裏人就說“真有出息,還找了個城市的”會投去羨慕的目光。我村本家的叔叔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20xx年,我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上的是郵電學校,畢業分配到淄博工作,也是村裏第一個領回城市媳婦的。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放學後叫了幾個同學就到他家看媳婦,其實還沒結婚。他熱情地拿出透明的錫紙包的糖給我們,我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城市糖,捨不得吃,見誰讓誰看,像領了大獎似的;第一次見到了捲髮,我小姑碰碰我說:“快看城市人的嘴脣是紅的”;第一次見到了裙子;第一次見到了高跟鞋,以前這些只能在電影裏見到。我們五六個人使勁往前擠,擠到城市媳婦的跟前聞到從來沒聞到的香味,我姐說“城市人真香”,我們欣喜若狂。叔叔還領着媳婦爬山,我們就在山下遠遠的望着,不敢跟在他們後面,看到叔叔拉着媳婦的手,我們就齊聲叫“真不害臊!”隨後是我們的狂笑不止。在地裏幹活的大嬸嬸笑着說“真是閒的,讓她刨上兩天地就沒閒心爬山了。”大爺見了媳婦的燙髮頭說“讓她去揚一天麥場,管叫她頭上的麥糠摘不下來。”

現在隨着城鄉差別的縮小,農村的青年男女基本都到城市安家,有的上大學在城市工作安家,有的掙了錢在城市買房子安家,農村的地基本上是50歲以上的人種着,回家過年時見到的媳婦大都是城市的,就是農村的也看不出來。

我讀了這篇小說感嘆道:命運弄人啊,留下的是無盡的感慨,人的一生真的無法預料。

白狗鞦韆架讀後感 篇8

《白狗鞦韆架》是莫言文集之一,最近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佩服作家的觀察生活的能力,這本書講的都是五、六年代實實在在的農村生活,書中的人和事,以及他們的生活場景,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可就是這樣平凡的生活,卻成爲了作家的創作源泉。

其次,作者對書中人物、動作、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令人折服,如對《白狗鞦韆架》這一短篇中主人公“個眼暖”揹着一大捆高粱葉從高粱地出來時的動作描寫簡直惟妙惟肖,對白狗與主人寸步不離的感情描寫,更驗證了一句俗語“狗通人性”,狗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善待它們。

第三,通過讀作品,是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反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要求寫論文時卻感到無啥可寫,這是爲什麼?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認真觀察生活,或者有時觀察到了,卻懶於動筆,以至於寫文章時由於沒有材料積累、沒有案例,寫起文章來特別費勁。

基於以上幾點認識,呼籲老師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慧眼,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勤於動筆,多積累素材。長此以往,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