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1篇)

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1篇)

狗貓鼠讀後感 篇1

著名的作家——魯迅先生,他對外自稱是仇貓的。光從《狗。貓。鼠》就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魯迅仇貓,被嘲笑是狗。然後分析一些關於貓狗結構的傳聞,最後是說貓和老鼠的淵源。

相較於狗,貓,鼠,我認識最多的當屬貓了。不曾想到仇貓的原因竟可以有這麼多,相比之下,我對貓是不怎麼排斥的。魯迅仇貓的原因之一,貓有人們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折磨弱者,我是堅決反對的,但對於貓食鼠我也不抱憤恨的感情,畢竟這是貓的生存獵食。況且我對那些黑不溜秋地老鼠是以厭惡的心態看待,想起老鼠那對暗紅的眼睛,我就又看到吸血鬼的恐懼,也因如此,我從不買紅眼的兔子。對於一些漂亮的珍珠寵物鼠,我是不會厭惡的,畢竟種類不同,我不是會牽仇的人。若是魯迅仇貓,那麼愛貓的人必定大有人在。如鄭振鐸,他可是萬千寵愛於貓啊。他並不像魯迅認爲貓是虛僞的,媚態的。他眼裏的貓美麗,活潑,可愛,神氣……貓的優點也盡在他的心中和文章裏。

貓不像狗那樣大,它嬌小,乾淨,不似狗的那身味道。而且抱着貓睡覺也是非常幸福的,他睡覺是的打呼嚕也是動人心絃的。若說貓是生活中的人的話,那麼必定是聰明機智的。狗是忠誠,老實的人。若想得到主人的青睞就必定要展示自己的本領。就像武將,聰明需躺在主人懷裏就奪走了主人所有的青睞,就像文臣,按歷史潮流來說,武力不能解決一切,而智慧纔是勝敗的關鍵勝敗的。所以愛貓者比比皆是。但有一點能歸納出來,性情溫和的人必定愛貓多一些,而那些豪爽剛烈,以事業本領爲重的人會更愛狗。嚴肅與溫柔的人也就是像狗與貓的性格一樣。

狗,貓,鼠因人而異,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但不論何時,正直,勇敢,敢作敢當,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不做逆於自己的行爲,能力的事。必定不遭嘲諷。狗,貓,鼠皆有他們動人的地方。

狗貓鼠讀後感 篇2

最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觸頗深,夕拾的朝花、童年的回憶,夾雜着酸、甜、苦、辣。我不得不承認魯迅先生的罵功真的很一流,以致於他的罵貓也搞得人心惶惶,生怕是什麼暗諷。

魯迅先生的筆從來都被人們比作“匕首”,現在一看,果不其然,連這麼一本小小的散文集都充斥着憤怒的火焰,使我在看的時候也存着一絲嚴肅與謹慎。我不得不說: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些晦澀難懂,以致於《狗、貓、鼠》我讀了兩三遍也沒有搞明白。魯迅先生的風格真是奇怪,一會兒又讚揚貓、一會兒又仇恨貓。但是實際上他是熱愛動物、熱愛自由的,他在萬生園中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會破顏一笑,但也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悲哀,這種多餘的聰明還是沒有的好。

魯迅先生不喜歡貓,原因也是很多的,他不喜歡貓,是因爲貓傷害了他的隱鼠,可是後來知道真相後,他還不喜歡貓,對貓還有種憎惡,可見幼小的時候,埋下的一些東西,習慣是一輩子也揮之不去的。其實,魯迅先生喜歡隱鼠也是由於父親的緣故,他一直記得父親講的故事爸爸墨猴當成隱鼠,隱鼠一些惹人煩的行爲,也會讓年幼的魯迅感到有趣,不難看出魯迅天真且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童年的魯迅,還沒經歷滄桑與磨練,還顯得活潑可愛。

魯迅先生寫到“其實人禽之辨,本不是這樣嚴”。“他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其實人本身也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是你魯迅先生說的,一步一步進步後,就開始墮落了,說空話還不知道自己說的違心之論。人類這些小聰明,其實還不如沒有,有了也倒是多事,被造物主視爲多餘的聰明。也表達出了魯迅先生對小聰明極其不屑的一面。

至於魯迅先生讀的《自然史底國民童話》裏貓和狗結仇的事情,自是有些不講情理,我認爲我們對那個故事也不必去理會。恰正是那個故事,說明了狗小心眼兒這件事,可是現實生活中狗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有童年,只是童年的過法不一樣。魯迅先生的童年自然比我們要坎坷的多,經歷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觀點也就不同。實際上其中魯迅先生的觀點一些我並不贊同,多少還夾雜着一些童年的經歷和長大後的世故帶來的偏見。其實這點也並不奇怪。

總之,我認爲《狗、貓、鼠》是我讀的最有趣的一篇文章。我讀過很多回憶錄,《朝花夕拾》是其中最與衆不同的一本。夕拾的朝花也一樣紅!

狗貓鼠讀後感 篇3

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動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有力地鞭撻了假,惡,醜;宣揚了真,善,美。體現出了他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情懷。《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裏的一篇佳作。

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算清了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先玩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總是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魯迅先生對貓仍然不會產生好感,何況貓後來真的吃了小兔子!

其時作者闡述的不喜歡貓的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爲,性格很相像。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殲笑!還有一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僞。就像貓一樣。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夾着尾巴”跑的無影無蹤。魯訊先生的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的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的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他追憶到童年時代,他救養的一隻可愛的小隱鼠的經歷和他的感受。其實魯訊先生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就像“壞人”“強者”被人追捧,而“好人”“弱者”卻被人批判,責罵,摧殘!同時也表現了魯訊先生對偌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魯訊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愛憎分明的胸懷,因此他才能毅然下筆,棄醫從文,他才懂得“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纔能有真進步!”由此看來,愛憎分明,可以說是立世之道,時代發展的源泉,是作爲當代中學生的我們學習的。

狗貓鼠讀後感 篇4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着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着正當理由的:一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後來才添加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爲什麼呢?因爲這裏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爲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爲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着一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爲什麼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說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麼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着玩的情形,而不至於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捨。然而人卻偏要說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着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展到其他生物上,指桑罵槐般戰鬥,未免有點放肆。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一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爲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鬥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一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一份尊重。

狗貓鼠讀後感 篇5

貓捉老鼠本是天經地義,然而不知是物竟盡擇還是別的什麼原因,貓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狗。狗拿耗子再不是多管閒事了。

貓是鼠的'天敵,貓從小就是吃鼠長大的,而就算是天命也有變數,總有向小貓挑釁過的碩鼠,也有被羣鼠欺凌過的病貓,但這些和貓吃過的鼠相比,遠可以被忽略。

不過病貓的個案會提高貓的警惕,至少成爲被鼠欺負的病貓是貓的一種擔心,這是貓的推理,而貓就是吃鼠的貓;碩鼠的事蹟放飛鼠類的夢想,每隻鼠都幻想成爲那隻鼠,這是鼠類的邏輯,但鼠就是鼠。

強勢的貓憂慮,弱勢的鼠夢想,而貓和鼠就在這種杞人憂天的緊迫和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中進化的,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誇大事實。旁觀者或覺本無可改變,而當事者卻活在自己的邏輯裏,總體的趨勢也並不影響個體的奇蹟,所以天真總會被印證。

狗爲什麼會喜歡捉那髒兮兮的耗子,我沒有像巴甫洛夫那樣做過實驗,所以並不清楚,但據目前的情況看,一些嬌貴品種例如獅子狗、哈八狗和一些長得像狐狸的不知名兒的狗大都捉不了耗子,能捉的只是那些並不怎麼惹人喜愛甚至有些讓人厭惡的劣種狗,黃狗就是其中的多數狗族。黃狗是何許狗也?就是本來是經常吃人類排泄廢渣,但隨着抽水馬桶的發明和禁止隨地大小便的明文規定便被砸了飯碗,因而經常耷拉着腦袋在街頭流浪的狗。因此可以說是黃狗取代了貓的地位。

黃狗搶了貓的飯碗,貓兒們自然心有不甘,於是他們便千方百計地去找黃狗的麻煩。若是一隻貓在街頭碰上了一隻黃狗,他便會受了靜電感應一般立即豎起全身的毛髮,翹起尾巴,蹬緊了後腿,準備與黃狗大幹一場,若是黛玉式的靦腆黃狗,自會繞道而行,算是萬事大吉;若是魯達型的粗暴黃狗,他便會湊上前去比試高低,要與那貓自然畏懼,便立馬大吸一口空氣,鼓大肚皮,撐起身子,然後小吼一聲,佯裝猛虎下山,試圖唬住黃狗;那狗卻不作絲毫退讓,硬是要與他幹到底。那貓兒早已被嚇得撒了一灘貓尿,終是沒轍地逃走,並言今天沒空,某年某月某日再好好幹一場云云。

那狗也倒黴,又在街上撞見了貓兒,這回可不是一隻,而是一羣。然而那狗照舊是泰山壓頂而聲色不動,先是露出幾顆犬牙,接着狂吠兩聲,甩動尾巴,白壁無瑕頭便溜,然後是一羣貓兒追殺一隻黃狗,再然後是漫天飛舞的狗毛。

狗,貓,鼠代表了魯許迅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我不知道應讀該用手中這杆筆去抨擊哪個讚頌哪個,心中只有一種同情,發自內心的同情,同情生於那個適者生存,而大多人都不是適者的年代的魯迅。記得有個老師說過:魯迅的文章,只適於瀏覽而不是品味,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爲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鬥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迴裏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也許,這就是魯迅,一個高於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

狗貓鼠讀後感 篇6

中國有很多作家,在繁多的作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先生了。讀他的文章就像品一杯清茶,剛開始有點生澀難懂,但是慢慢品嚐回味你便會品悟到許多。聽說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舊事重提》,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你還記的在七年級中我們學的《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麼?它就是出自《朝花夕拾的》

在《朝花夕拾》十則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狗貓鼠》。初看題目,以爲是三個動物的故事呢,正想着先生童年時怎會和它們結下淵源呢,細讀才知道是當時的“貓論”引起了先生的回憶,才讓我們有幸體會到先生幼年時就很喜歡保護弱小。讀着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罵人術。都說罵人的最高境界是罵人不帶髒字,可見魯迅先生已經到達了最高的境界了。先生就是先生啊,一隻貓讓先生如此地剖析得體無完膚,怎麼能不引起“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的痛恨呢?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裏,書訊先生闡述了他仇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爲,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奸笑。

狗貓鼠讀後感 篇7

翻開這位文學巨匠多少年前揮毫寫下的篇章,恍如穿梭了光年,來到了那個國人都不願回到的迂腐舊年代,這位文學巨匠就是衆所周知的愛國忠士——魯迅。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狗.貓.鼠》就震懾住了我。犀利直接的措辭筆鋒,話中有話。這小動物彷彿就是人一樣,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

欣賞先生的寫作手法,更欣賞他的獨到眼光。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爲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體現了一份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折磨弱者,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在書上看到一句話:魯迅的文章,只適於品味而不是瀏覽。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爲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鬥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迴裏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

對於我,可能我沒有足夠的資格與底蘊來鑽研這位高於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但我有一份崇敬的心來瞻仰這位革命英雄!

《狗貓鼠》一篇值得品讀的革命篇章!

狗貓鼠讀後感 篇8

隨着班級的閱讀步伐,初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從字裏行間似是感受到了什麼。

第一篇《狗·貓·鼠》大體是用三種動物敘述了那時社會階級之分與狗的愚昧,貓的諂媚,及鼠的弱小。也表達對當時所謂某些圖謀不軌的“正人君子”的攻擊性,直率地、正當地說出憎惡他們的原因,從不是一副拐彎抹角的姿態。但這種諷刺並無正面的指責和怒斥,而在文章中暗暗蘊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諷。雖只是暗諷,但卻能讓人感受到言語犀利與魯迅先生語言的無比直接,蘊藏着他憤慨的批判和達意的嘲諷意識

《狗·貓·鼠》是我大部分能看懂的一篇散文。他以動物喻人,以生動有趣的故事進行敘述,不時穿插一些議論在敘述中,抨擊那些評論者的言論,與此同時在文章裏揭露了這些“正人君子”的惡劣行徑。

魯迅先生善於以大見小,從細節入手,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通過他巧妙的寫作手法,完備地表達作者的內心感情。從他的一詞一字中,似乎都蘊含着不爲人知的情節。

有時讀魯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總有一種既像是在與魯迅交談,又像是在由他領着穿過童年的生活。在閱讀中,我時常會想:“這樣一部與其他名著風格迥然不同的《朝花夕拾》,爲什麼是公認的名著呢?”我思索,可能正是因爲它雖無刻意的、華麗的詞藻,但語言文字中卻透露着質樸。他不加修飾的真性情的文章,正是《朝花夕拾》這著作的魅力所在吧。他的情感,完全在簡樸風格中的寫作中一覽無餘地表露出來了。這種是不造作的坦誠。

“喜笑怒罵皆文章”,是非分明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以高亢深沉的感情來寫作,在字裏行間,總能感受到他蒼勁挺拔的生命力與不屈的靈魂,他給予讀者精神的動力。

這部“從回憶中抄來的”著作——《朝花夕拾》,有着簡樸的魅力。另我喜歡。

狗貓鼠讀後感 篇9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訊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夠正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爲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爲,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僞。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爲什麼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這篇帶有深刻寓薏的問張文章,雖說我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狗貓鼠讀後感 篇10

魯迅先生以犀利的筆觸,描寫出了這樣一種動物:貓捕捉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纔將其吃掉。這樣的一語雙關,實則是暗喻了所謂的“正人君子”。

這類人如果抓住了他人的把柄,就像猛獸盯上了獵物,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他。折磨不夠,也絕不會罷休。他人若犯了什麼錯,那類人也定會在背地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這無疑是對那類人“看他好欺負”的秉性、行爲極大的諷刺,也是對弱小者的同情,對施暴者的憎恨。然而這只是黑暗腐敗的舊社會纔出現的劣性行爲嗎?不,以現代的目光來看,這也與當今社會的道德弊病相似。

所謂的善良,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部分,也是做任何有益社會的事情的出發點。“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心,是太陽,是照耀世界的光芒。但在這個人情世故錯綜複雜的社會,似乎一切都變了味......

對於“摔倒老人不敢扶”,再變成了“不能扶”,“無人扶”,究竟經歷了什麼?有事實證明,所謂的“受傷者”,那叫“碰瓷”,利用的是別人的善心在作惡,把善良的主動變成了一種被動,從而“警覺”了他人,麻痹,甚至封鎖了心中的善良,那麼這個社會將變得冷漠,沒有一點溫度。

人心是純淨的美好,但有時也會比惡魔更可怕。

曾看過這樣一條帖子:一個女孩累了一天沒有吃飯,乘坐公交車回家,實在頂不住了就打了一下盹。不一會她立即被一位中年人拍醒,那位中年人用一種極度冷漠的語氣說:起來!給讓一下座。然後指了指身邊的一位老人。女孩困的不行,沒有搭理他。中年人卻變本加厲,又使勁地拍了女孩的臉:“年輕人怎麼這麼沒素質?不識好歹!”女孩委屈,但還是毫不客氣地回罵了。幸虧有人及時出手替女孩解圍,整件事情的風波才就此平息。

真的特別心疼這個女孩。即使她不是唯一一個捲入此類事態的“受害者”,但也折射出了這個看似平靜祥和的社會仍有暗流涌動。壞人愈來愈精,竟然盯上了我們盲目的善良!甚至被利用了,也渾然不知......

所以,當今社會需要的不是盲目善良,而是真誠的善良。這樣的善良,不是假面笑臉,不是遷就迎合,不是“息事寧人好欺負”,而是一種彼此尊重,彼此包容,一種能看透、能感化劣行的力量!

如果每個人都學會了這樣,那麼真誠的善良將不再缺乏,社會就再也不會有所謂的“碰瓷”“道德綁架”,呈現出的會是一派和樂融融的祥和景象。

有人曾說,真誠的善良纔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而將此撕下“匱乏品”的標籤,這是任重道遠的任務。我堅信,它一定會早日完成。

狗貓鼠讀後感 篇11

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也帶給小小少年無窮的想象,及與弱者和平相處的滿足:作者想象它是傳說中的黑猴,對隱鼠的照料是他的精神寄託,而“當我失掉了所愛之時,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想這就是作者仇貓的原因吧!其實不以爲然,更多的與貓的本性相似,他總是捕食了雀鼠,卻又不肯一口咬死;不是和獅虎同族,卻有這麼一副媚態。想想看,難道這不是人們的真實寫照嗎?他頗如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頗與人們的拍馬屁相似,在弱者面前表現得如此傲嬌,可在強者面前瞬間鞠躬盡瘁,這樣的貓能不令人厭惡嗎?也許作者寫仇貓的緣由就是爲了讓有些人明白,產生羞愧之心,從而改正!

這樣一來,我們不得不說魯迅的文采極其高超!他沒有直接的說明人性的醜惡,而是以貓爲喻體,就好比小故事的諷刺手法寫的生動形象,讓人通俗易懂,從而讓某些人產生羞愧而改正。

我們還不得不說魯迅的方法十分精巧!凡是遇到貓們搗亂之時,魯迅便站出去,在門口大聲叱道:“噓,滾!”小小平靜即回書房,這樣他就長保着禦侮保家的資格。那爲什麼說是好呢?首先,知道貓的偷魚肉、拖小雞、深夜大叫的行爲,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而這憎惡是在貓身上。假如魯迅出而爲人們驅除這憎惡,打傷或傷害了它,它便立刻變爲可憐那憎惡便倒在魯迅身上了。對比後的懂得,我們便會發現、會覺得魯迅的悟性極強。其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不好用了,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爲這麼一來就要不被重視,甚至於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但是如果能將這方法推廣應用,魯迅大概也可也總渴望成爲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