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通用15篇)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書籍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通用15篇)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

讀過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第11條"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條實際是說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才能把知識理解透,掌握好。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每一位教師都到過的現象:昨天上課時,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規則(定義、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還舉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課時,你瞧,班上大半的學生對學過的東西就有些模糊了,個別的竟把教材全忘了。還發現,許多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而在昨天上課時,並沒有察覺到這些困難呀。

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爲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怎樣進行思考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什麼呢這裏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質是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知識的因果關係,新舊知識的聯繫等。這裏是說不管教材是怎樣的純理論性材料,都要佈置一些實際作業。我對"實際作業"的理解是實踐性的作業,操作性的作業,知識運用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操作中、運用中思考知識,掌握知識。

這條建議就是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學生可以用這些空白來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這樣看來一堂塞得滿滿的課,也許不是好課。要張弛有度。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2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爲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着名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爲,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綜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語言的、邏輯的、數學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的和內省的。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些人對視覺反應極敏銳有些人對語言比較敏感,有些人則敏於觸覺。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3

國慶假來臨了,我閱讀了些的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1.讀書一生,以寫促思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現在也依然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說過的這句話,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拋卻了這些意識,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這次不是校方讓我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書籍的讀後感,我也不知道是否還會記得這句話。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後也還是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2.慎獨養身,伸展個性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可以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爲我們爲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3.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爲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4

《讀懂心靈》是一本以各種小故事構成的心理書籍。書中分有八個小主題,其中最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題一一在失意與缺憾中修復自己,其中的一句話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過旱地爲未來擔憂,那僅僅是徒勞,不於事無補,還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生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實實的今天。生活中往往就是這樣,我們常常會好高騖遠,內心幻想這美好的未來,卻從未努力去靠近它。與其迷茫未來自己該做什麼,不如踏踏實實過好現在,沒有人會一生下來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該是做什麼的,未來都是掌握在現在一點一點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學可能都和我一樣,進入大學,對自己的未來都是無知迷茫的,很多人在這種迷茫中慢慢鬆懈自己,沒有目標的過着每一天,看着宿舍其他的同學積極的參加着各種組織或者協會,每天都很充實,心裏是羨慕的,比起每天懶在宿舍的自己,雖然會聽到舍友說:“好累,好羨慕你什麼都沒參加啊!”但其實自己心裏是難受的,雖然也有爲自己的未來考慮過許多,但每次定下的小目標,第二天就會被扼殺在了被子中,就如書中說得:生活不是在昨天,也不是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實實的今天。與其每天后悔昨天不努力的自己,然後再對明天設下目標,不如好好充實過好今天,不後悔昨天,不多慮明天,相信在一天天充實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慢慢的找到符合自己未來的目標,並一步步靠近它。

大學生活說久也不久,說短也不短,足夠你思考自己的未來,但希望在畢業之時,別還是停留在思考中,而一點也未付出行動。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5

《人性的弱點》一書作者是被譽爲“成人教育之父”的來自美國的卡耐基,正如書中作者簡介介紹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正是這篇簡介,使我產生濃厚興趣想要了解,這裏面究竟寫了什麼,竟會有如此大的力量。這段時間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樣深夜,讀這樣的書,像是在品嚐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要將這種感覺說出來,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爲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讓我在看清來路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面對怎樣的未來。

《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思想與事業的精髓,全書通過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則,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體內的60大弱點,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纔能有所長進,直至成功!卡耐基寫得並不是很深奧的,寫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書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藝術靈魂。他對這些小事作出的反應,是我從未想到過的,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己是那麼渺小。世界並不會因爲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轉動,卻因爲有了他而轉得更好。卡

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着我們後人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功。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6

心理問題已成爲現在學校教育最棘手的問題,不良心理會對現代教學帶來極大的危害。

我在寒假期間閱讀了有關學生心理學的一些著作,其中對我影響最深,而又有很強針對性的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這本書試圖通過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來解決或消除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促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讓教學始終運行在良性軌道上。

此書首先解釋了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因爲只有對心理問題的正確界定才能實施對心理問題的探究。然後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證:首先介紹當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幾種傾向,其次分析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後提出相應的措施。

該書的第一部分闡述了當前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是該書立論的動因和出發點,也是從事研究的前提。我通過兩年的從教發現不少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厭學、執拗、自我爲中心、孤寂等幾種。

該書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原因。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是該書的核心部分,這是要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必須首先剖析的。作者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以及做了針對性的社會調查,認爲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有內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觀世界的影響兩個方面。內部主要是由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隨之出現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其中家庭是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溫牀,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都來自家庭,家庭的氛圍和家庭經濟以及家庭成員的素質、態度是其產生的直接原因,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來自於學習的壓力。此外社會的冷漠和殘酷促成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該書的第三部分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是該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所在。作者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後,根據實際,提出相應的措施。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學校教學,這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的主渠道。以班主任爲核心,多角度進行輔助教育和薰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教學。

從現象羅列到揭示本質,最後展現具體措施這是本書的特色。由於書中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和相應的操作方法,因此有很強的教育性和指導性,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支持。以前自己對生活和教學中的現象只停留在表面,一般只是就事論事,缺少對隱含在表面之下問題的深入分析。每天與學生相處,可對學生還是不甚瞭解。每天都在處理一些沒完沒了的瑣碎事情,許多事情的處理都比較的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剪不斷理還亂,花了大量時間,做了大量工作,但卻把握不住中心。此書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並接觸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使自己的教學工作能夠置身於一種新的高度,得益匪淺。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7

情緒轉移

先簡單來介紹一下情緒平衡的作用,然後我會列出本書的目錄,它簡明概括了每章節的內容。

借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的格式:“看或不看,它都在那裏,不離不棄;學或不學,選擇權在你,不着不急。”如果,對你有所幫助,你不用謝我,謝謝你自己吧,因爲是你自己想改變;如果你有經驗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說出來吧,用你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推薦(是PUSH,不是PULL,就是僅僅宣傳,但不要強迫別人來學);如果,你感覺沒什麼用,那就當個“打醬油的”吧!

不同心情

“病由心生,境隨心轉”,每種情緒會對心情造成不同的影響,還會對對應的心、肝、脾、肺等器官造成直接的影響。而情緒平衡,就是通過一種情緒平衡技巧(腹式深呼吸療法+中醫經絡穴道敲擊或按壓+自我肯定陳述等)來釋放各種不好的情緒,諸如仇恨、憎惡、痛苦、罪惡感與羞恥感等具有毀滅性的情緒;還有恐懼、憤怒、創傷、擔憂、哀傷、壓力、過度興奮等程度較輕的情緒,從而預防由這些情緒造成的不適,或治療由這些情緒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

保持身、心、靈的健康,追求內心的愛、喜悅、和平。這種情緒平衡技巧可以靠自己來進行,不需要別人的協助。你在任何地點都可以運用它。使用它,你將發現自己在哪裏受了傷以及該如何治療自己。你不需要心理分析,你的潛意識心知道如何治癒你的創傷(不用擔心祕密會泄露)。本書無意取代專業治療,只是教你一種方法,學習化解痛苦。

寶貴

書的主要意圖在於教人們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這樣一本書,對於一個剛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自己來說是相當有用的。情緒的誘因是內心世界的反映:不愉快的反映是來自潛意識的線索和信號,提醒我們尚有未解決的情緒問題。如果,我們忽略它,或許會失去解決生活中重大問題的寶貴機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是我們身邊人的生活都有重大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自我排拒和自我接納來管理內心的亂流…平衡情緒的重點就是要認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來自於內在,這是通往內心和諧的第一個線索。

同樣我們也需要接納自己,接納生命是艱苦的,接納人生中將會有重大的阻礙,接納我們將會犯下許多錯誤,以及接納許多人會認爲我們就是他們苦難的源泉。只有接受,才能談到去解決它。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8

捧着心理諮詢師考試用書看,越來越有興趣,讀心理學書籍有感。以前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側重於測試自己是屬於何種類型以及判斷的對錯和補救措施等,片鱗只甲的瞭解。今想考心理諮詢師,先暫且不花大錢交培訓費,認真去看看書參透一番,再做打算。呵呵,表揚自己,這時間的學習狀態真棒,坐在瑜伽墊上,挺胸收腹,蠻深沉的。

摘錄了書本中的2個觀點,

1、 阿希的從衆研究:情境很模糊時,人們進行客觀判斷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選擇從衆。另方面,如果在羣體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試者,從衆的比例會明顯降低。說明,如果個體的判斷受到支持,哪怕是少數人的支持,他也會更好地抗拒羣體的壓力。

2、 關於青春期的理論觀點:“有的社會允許小孩看到成人的性活動,目睹嬰兒出生,接近臨終者,從事重要的工作表現出自信的甚至具有支配性的行爲,做性別遊戲,以及確切地知道成人做些什麼事情,在這種社會裏,青春期就相對沒有什麼區別。在有些類似我們自己的社會裏,人們認爲兒童和成人有很大的區別,對他們有完全不同的要求,使他們避開成人的生活免除他們許多責任,從童年期到成人期的轉變並不是連續的,結果就顯得緊張得多。” 班杜拉寫到“如果一個社會把十幾歲的少年稱爲青少年,並且期望他們在行動表現中具有反抗精神、變化莫測、草率從事及行動粗野,如果這種形象由宣傳工具反覆強化,那麼,這種文化對青少年的期望會迫使他們變成反抗的角色。這樣,一種錯誤的期望就可能起着唆使和保持某些角色行爲的作用,反過來,又加強了原來那種錯誤的信念。”

我絕對是一個從衆的人,我的判斷力弱,容易跟隨着自己輕信的人。老公經常說,你傻乎乎一個,被人賣了還幫人家數錢。幸好我遇人淑,沒有吃大虧。

暢每天晚上要爸媽吻他,擁抱,心貼心的。由原來的強制我們去做,變成我自覺自願去kiss他。這種美好確實難以形容,以至於老媽正在憂慮,這個黃金時代什麼時候結束,接下來又會是什麼情景呢?青春期就要到來,聽到初中生吸菸、打架鬥毆,貪婪的文化無孔不入.....

可能女孩子的母親更煩惱,“性”,古話說,女的得一陀,男的涮涮腳,讀後感《讀心理學書籍有感》。

如果你看過人性的弱點你就知道,這書是教你怎麼和人相處的.該書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你解決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 憂慮,以創造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的在生活中變得快樂當你通過本書解決好這一問題之後,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人際心理學就使你怎麼和人更加好的交流,交流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的交流.使你在交流上處於不敗之地.人際關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具體包括人際知覺、人際情感、人際行爲三個支系統。本書根據人際關係的內在結構,從心理學的視角,以具體、細膩、靈動、雋永的筆觸,詳盡地闡析了人際認知、人際印象、人際魅力、人際衝突、人際溝通、人際交往等原理與技能,融學理性、應用性、文化性和文學性於一體,不乏哲理與文采,耐人尋味。本書作爲高校輔修課教材,供各高校選用,亦適合社會各界同仁,尤其是青年學子、管理人員、社會活動人士及教育工作者閱讀、借鑑,爲人生快樂、事業成功、組織發展、社會和諧揚起一面風帆!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9

由於這學期修心理學這門課,對心理學逐漸有了興趣,所以在網上買了一本有關於心理學的書來讀,是美國作家約翰。桑特洛克寫的《心理調適:做自己心靈的CEO》這本書,裏面有很多心理上的自我測驗和調適策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還有什麼比自我調適、獲得幸福和有效應對生活當中的壓力和挑戰更爲重要的呢?所有人都希望能夠了解怎樣變得更快樂,如何更好地進行自我調適。詩人胡德說過“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面對着事物光明的一面。”通過自我測驗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同時也將會獲得有效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的知識、策略和資源。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充滿了現實世界的故事和案例,以及實施有效應對的自我測評和調適策略。在每一章中,都提供了幫助改進個人調適的“調適策略”。書中還強調了社會文化的多樣性,不同文化、種族、性別的內容被融於調適問題的討論中。在閱讀完之後,鼓勵幫助我依靠自己的智慧來改善生活中很多麻煩或者是不順心的事情。書中每一章討論內容的前面用

一個故事做引導,作者約翰·桑特洛克用了很多辦法來傳授主動心理調適的技巧,幫助讀者提升調適能力,其中每章都至少有兩個與該章內容相關的“調適策略”。而且他是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行爲與腦科學學院的教授,是作者這種深厚的專業背景和高超的寫作水準,讓他在駕馭心理學的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時顯得遊刃有餘。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講的那樣,這本書所介紹的調適是建立在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比如通,靈活地處理事情,會讓你跨越生命中的很多障礙,少走許多彎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理解別人的難處,從中能學會許多爲人處事之道。什麼事情,想通了,也就過了。換個角度看問題,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

“我們的生活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裏有着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許許多多的快樂,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發現,而要發現它,關鍵在自己。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樂觀的個性產生的。珍惜你所擁有的,相信自己,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書中點自信,你自己的事對別人來說,什麼都不是。面對選擇,順其自然就好,不是每個選擇都盡善盡美,缺憾總是有的,所以不必擔心後果。生活每天都在繼續,但有些東西不可能每天都在繼續。有的東西我們可以選擇永遠把握,但有的東西我們必須要學會放棄。有人說,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煎熬,那種取捨不定的掙扎是那麼的痛苦。對於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抓不住的情感,只能選擇放手,不能猶豫不決。放棄和堅持只在一念之間,果斷地做出決定,才能讓自己徹底斬斷痛苦,重新獲得一個全新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纔會活得更灑脫。書中時,我們失望痛苦。不管遭受了什麼磨難,我們都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學會做自己的心理調節師,給自己療傷,給自己解愁,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來化解一切的煩惱憂愁,是安慰自己最好的方法。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0

讀了《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文,雖然文章的內容我不只一次在網上看過,但是每次看關於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心理都會引起不少共鳴,同時也會更加關注自己孩子心理的健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文的結語: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對孩子最大的愛,最好教育,就是給孩子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就能感受到道路兩旁有五彩芬芳的花,感受到我們的天空上也有溫馨的陽光。自己也有深深的體會和感悟。下面結合自己這幾年在教育孩子上,有關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自己做的怎麼樣?對照《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哪些地方需要自己做的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己,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自我感覺做的比較好的方面。我是家裏的不大不小的孩子,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注,我上面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父母就希望我是個男孩,但是我卻不如他們所願是一個女孩。父親氣得不給我取名,半歲的時候,我母親帶我去外婆家,我三外公給我取的名。我雖然是姊妹中學歷最高的,但是我從上學開始一直到大二這段時間,心理一直是很鬱悶的,帶着鬱悶的心情上學,雖然我很努力,但是我的成績上高中以後就一直不好,每天都很壓抑,沒有一點快樂可言。上大學後,心理更壓抑了,每天心理都會有千百遍的自殺念頭,我也不敢去看心理醫生,心理壓抑的可怕,每天晚上都會失眠,我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鬱症,生活對我而言沒有一點是好的,每天都在不停的否定自己,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大一暑假我沒有回家,而是在學校的圖書館做兼職,我看了不少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自我感覺自己的心理好了一些,大二一年的時間裏,我經常到學校的圖書館裏去看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慢慢的我發覺自己變了,心情好了很多,大二結束放暑假的時候,我的心理問題徹底得到了解決。我感覺從未有過的輕鬆,學起東西來是那麼的容易,好像撥開雲霧見到陽光,好像久久在泥沼裏掙扎的我突然走上了平坦的大路,路邊全市五顏六色的鮮花,當時的心情真的沒有詞彙來形容,當時我給我的三姐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是關於自己這些年來的心情以及當時的心情。一段時間前看快樂大本營,張傑寫的歌《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的心情,就是我大二暑假的那種心情。

我的孩子是女孩,雖然令我的父母和公婆很失望,他們有封建思想,我不怪他們。但是對於我而言,我更喜歡女孩。孩子還沒出生前,我就想好了,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都會同樣的關注孩子的健康康,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我更加關注。從懷孕開始我就沒有上班了,我努力學習胎教知識,做好胎教教育。孩子出生後,孩子半歲的時候,家裏買了房,經濟相當的困難,欠了好多私人的的錢,我也沒有去上班掙錢,一直陪伴孩子成長。07年3月份孩子出生,08年爲了我能在家安心的在家帶孩子,老公爲了還私人的買房借的錢,不得不離開家來到江蘇找一家工資更高的公司來維持生計。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家人在一起更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沒有讓孩子成爲留守兒童,老公來江蘇一個月後,我帶着孩子來到江蘇,一家人又團聚了。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孩子離開我最長的時間就只有一週,我父親去世的時候,2010年3月底,我的父親去世了,我們奔喪回家,我把孩子讓孩子的小姑帶了一週,我不想讓孩子看到悲悲切切的場景,那時孩子只有3週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更喜歡跟孩子共情,記得幾天前的一天晚上,我的孩子樂樂自己畫畫,她畫了一個多小時畫了兩篇,她跟我說:“媽媽,我太累了,我畫不動了”。我對樂樂說:樂樂畫了那麼久了,我想也挺累的了,樂樂休息休息,不畫了。

我注重孩子身體的鍛鍊。鍛鍊身體,可以培養孩子的恆心和耐力,還可以結交朋友,爲孩子進入社會奠定基矗經常帶孩子到戶外運動,運動的時候,樂樂會一邊鍛鍊身體,一邊想起我教她的兒歌,唐詩,謎語之類的東西,特別是樂樂快滿三週歲的時候,她能獨自讀書了,有一些帶着孩子的父母,看到樂樂的表現,心理就急得不得了,回家後就買書來教他們的孩子讀書,孩子不跟他們讀,他們就動武打孩子,人家孩子學幾年的東西恨不得一兩月就學會,弄得孩子哭哭啼啼,他們根本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就只有父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去年夏天的時候,我帶孩子在外面玩,碰到一個年輕的女士帶着一個小我家樂樂半歲的孩子,我們一起玩,到超市玩了,我家孩子那時特別喜歡獨自讀書,於是她也拿了一本書教孩子讀,孩子不願意跟她讀,她就打孩子,孩子一邊哭一邊還得跟着她心不在焉的讀。可想而知她的孩子跟她讀書簡直就是受罪。我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想要讀書,喜歡讀書。

跟孩子用心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心甘情願的把內心的想法告訴你。作爲父母,有時只做一個傾聽者就好了。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要讓孩子的不好情緒有個宣泄的途徑。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和樂樂唱樂樂喜歡的兒歌。唱上幾首兒歌,有時就會有好心情。每天睡覺前讀完故事,我都會在樂樂睡覺擁抱一下她,對她說:“樂樂,我愛你。”樂樂也會對我說一聲:“我的好媽媽,我愛你”。我和老公做錯說錯了的時候,都會放下身段,放下威嚴,真誠的想孩子道歉。還記得有一次,樂樂用吸管吹牛奶,我就把牛奶倒到馬桶裏去了,由於事先我跟樂樂說過,如果她吹牛奶我就要把牛奶倒到馬桶裏。後來,我覺的自己有些欠妥,處理這件事。事後,我問樂樂:爲什麼喜歡用吸管吹牛奶,樂樂告訴我:她喜歡牛奶冒出的泡泡。我告訴樂樂:那天,媽媽把她喝的牛奶,倒在馬桶裏,是媽媽不對,媽媽向樂樂道歉。以後樂樂想吹牛奶泡泡,先告訴媽媽,以免吹到桌子上,我就用大一點的碗盛牛奶,那樣的話,牛奶就不會撒在桌子上了。孩子難免會犯錯誤,有時我和老公做錯了,都會向孩子道歉,孩子也學着我們一樣誠懇向我們道歉。我經常說:力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我說說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有時自己心情不好時,極度憤怒的時候,對孩子大吼大叫,其結果,可想而知,孩子也很煩躁,也很不好帶。心情越不好,處理孩子的事情越糟糕,孩子越不懂事,惡性循環,我可是領教過的。我現在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偶爾自己還是不冷靜,還是會衝動。兩三個月前,有一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心情很不好,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我發現樂樂,越來越煩躁,越來越惹我生氣,這樣持續了一週,第八天,我和氣的跟樂樂說話,突然發現,樂樂是那麼的懂事,那麼的惹人喜愛。後來我就很少對孩子生氣。極度憤怒的時候,我就躺在牀上做深呼吸,讓樂樂自己玩,我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情,樂樂會很關心的來到我的身邊,問我:“媽媽,是什麼惹你那麼生氣,難道是我惹你生氣了嗎?媽媽,如果是我惹你生氣,對不起媽媽,請媽媽原諒!”。我的怒氣會頓時煙消雲散。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1

這段時間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讀這樣的書,像是在品嚐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要將這種感覺說出來,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爲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讓我在看清來路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面對怎樣的未來。

“真誠地欣賞與讚美他人”是我讀完此書最深的感觸。卡耐基說:“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別忘了爲人間留下一點讚美的溫馨,這友誼小火花會燃燒友誼的火焰。”是啊!在我們的教育之路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欣賞和讚美,學生更是需要鼓勵和掌聲。

我們在校園裏常看到這樣的場景:老師正在大聲訓斥學生而學生呢,一副低頭認罪的樣子。其實,我們在對待學生的時候往往處於居高臨下的位置,特別是對於一些成績差或調皮搗蛋的學生,常常是批評多於表揚,只重視了學生的缺點,忽視了他們的優點。當這些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我們又常常忽略了表揚,認爲學生做得好也是應該的。此時,作爲學生,他們的內心會多麼失望啊!

卡耐基說:“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也許這句話我們並不陌生,而且經常用到,只是我們將其作了少的改動而已,改動之後就變成了,“他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看似細微的差別,可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當你用一個手指指着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着你自己!卡耐基一語道破人了這一劣根性。我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談論別人的是非對錯,爲什麼就不能對照他們,審視一下自己呢?別人做的不好時,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無暇呢?當你認識到自己也會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會上升到一個高度,總結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究竟病源是因爲人們之間缺少理解和寬容。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次不經意的表揚,可激起學生千百次的希望”。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應該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真正做到熱愛孩子,包容孩子,允許他們犯錯誤,多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相信效果一定會更爲理想的。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2

對別人發生興趣。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生活中困難最大,對別人的損害也是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在這類人中發生。孔子也曾經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個人如果真誠對別人發生興趣,在兩個月的功夫內所交到的朋友,比使別人對你發生興趣,在兩年的功夫內所交到的朋友還多。有人終生錯誤的要使別人對自己發生興趣,所有的人都是對自己發生興趣。

真誠的微笑。行爲勝於言論,微笑着對別人說,“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喜歡見到你”,別人一定會喜歡你。行動好像是跟隨感覺,但實際上,行動與感覺是並行的。而如使直接受意志管理的行動有規律,我們能間接的使不直接受意志管理的情感有規律。

記住別人的姓名。

注意傾聽。專心注意對你講話的人。專注對方講話的內容,並且保持誠於嘉許,寬於稱道。如果你要知道如何使人躲避你,背後笑你,甚至是輕視你,這是一個方法:永遠不傾聽別人長時間的談話,不斷的談論你自己。如果你在別人談話時,你有一個意思,別等他說完,他沒有你伶俐。爲什麼費你的時間去聽他的無謂的閒談?即刻插嘴,在一句話當中中止他。使人討厭的人,他們就是爲他們的自私心及他們的自重感所麻醉了的人。所以你希望成爲一個善於談話的人,要做一個主意傾聽的人。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談論他自己及他的成就。不要忘記在與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他的需要,他的問題,比對你及你的問題要感興趣100倍。

注重別人的興趣。找到使這人發生興趣的是什麼,什麼會引起他的熱心。

真誠的讚美。永遠使對方感覺重要,並加以真誠的讚美。你要得到你所接觸的人的贊同,你要得到對你真實價值的承認,你要得到你在小世界中重要的感覺,你不要聽卑賤不誠的諂媚,但你的卻渴求真誠的欣賞。所以我們要遵守那金科玉律,將你所願意別人給你的,給予別人。差不多你所遇見的人,都覺得在若干方面,比你優越。一種打動他心絃的確實方法,就是巧妙使他明瞭,你承認他在他小世界中的重要,真誠的承認。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3

暑假,在姐姐的推薦下,我讀完了《人性的弱點》一書。

《人性的弱點》是美國作家戴爾·卡耐基所著。書中,卡耐基一針見血地指明瞭人性中的弱點,是一本實用的人際關係著作。

卡耐基從人內心的角度,挖掘出了深埋在人性中醜陋、骯髒的角落,使人們更加充分、真正的認識自我,以幫助人們最大效率地去提升、完善自己,從而有所長進,取得成功。

書中那些真實的事例:自以爲造福社會的罪犯,以犯罪爲成就的青少年……無不讓我寒心。這就是弱點放大後的結果!我相信卡耐基也感到寒心,所以寫了這樣一本充滿哲理性的書,在那個時代,滿足了普遍人羣人性中的需求,觸動了讀者的神經,造福了廣大人羣、社會。在以前、現在、哪怕是將來,都有值得借鑑的價值!

在我看來,這本書就如同中國的論語一樣。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人性的弱點》也是這樣,讀一遍只能淺顯地明白字面上的意思,而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時,才能明白那種獨特的韻味,明白其真正的含義。

很少會有人去正視自己的弱點,甚至認爲自己是一個完美、沒有弱點的人。

普遍存在、最明顯的弱點之一——懦弱。

在馬路上、小巷子裏如果遇到了一個被車撞了、不慎摔倒了的老人,你會怎麼做?是會上前一步,把他們扶起來,還是當作沒看見一樣繞條路走或徑直走過去?

有人會說:“網上那麼多做好事反倒被訛了的事例,現在誰還敢扶老人啊!被訛上了可就倒了大黴了!”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這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張口就來的話,可是,關鍵時刻怎麼都忘了?更何況,一旁有那麼多人,都是證人啊!

所有人都只是會在寫作文時,寫自己怎樣怎樣幫助老爺爺過馬路,選擇題上毫不猶豫地選擇“扶起來”那個選項,卻不肯去實際行動!

還有很多身邊每天都在上演的事,都暴露了人性的弱點,很少有人去正視它們,選擇了略過、忽視。可是孰不知,越放任這些弱點不管不顧,產生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大。

當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把人性完全吞噬掉,成爲一個懦弱、殘忍、以犯罪爲樂的人,一個自己從心底裏討厭的人,再後悔也來不及了,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詞叫做後悔。

《人性的弱點》,值得所有人品味。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4

其實看完《人性的弱點》整本書,最喜歡的還是那句:“凡愛心,善行,應即刻兌現。不要遲疑,不要停留。光陰易逝,時不我待,人生只有一次。”

我們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其實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爲什麼要與人相處?應該與人怎樣相處?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困擾着我們。小時候我們被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或許這就是我們與別人相處的首要潛意識。其實沒有錯,當我們抱着一個善良的心態與別人相處,我們用自己的真心,誠摯地讚美別人,用善良的心態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這樣的態度回報你吧~當然,態度很重要,當我們抱着一顆誠摯的心與他人相處,這個世界也會因此變得美好。我們確實要抱着善良的心態在世界上活着,雖然心與心總是相通的,但有時候心計與心計是相剋的。當我們誠心、善良,別人有時候不一定這樣想。古人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彼此用心,才能做到血肉相連,生死與共。

我覺得在現在的世界上活着,就應該抱着雙重心態,善良,誠實是很重要,但也應該有自己的底線,這樣世界才能更好地生活和發展~善良是一種善行,我們要抱着善良的心態對一切關愛自己的人,懷着感恩的心。我也相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當你抱着善良的心態與他人結交,懂得付出的對待別人,纔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懷善良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澤,心境自然安寧。善良地對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種福分,我就常常這樣想,我相信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也是一樣的,我們在世界上走這一遭,路上定會遇到那麼多的妖魔鬼怪,但是當我們抱着善良的心態,世界肯定是公平的,它不會虧待你的,當別人說是,肯定他人的看法,這是基本的尊重,這樣才能得到別人對你的肯定。我們都相信一個人的美是由內而外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是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每一個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不善良,因爲相由心生。善良的人總會透漏着別樣的光芒,就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有着它們的超凡脫俗。修心養性,溫暖和善,抱着一顆善良的心態對待他人,潤物細無聲的將善良與真誠對待他人,這樣個世界纔會公正的對待你吧。你給我一個擁抱,我還你一個微笑,你給我一滴水,我傾其一片大海,播種善良與誠信,這個世界纔會變得更好吧!

心理書籍的讀後感 篇15

上次回家,特意買了幾本書帶了出來,一年多過去了,直到最近,才把《人性的弱點》看完,略有感觸,就想要寫些什麼。

整部書分爲三個大部分和一個附加特輯,第一部分是受人歡迎的原則,第二部分是打動人心的原則,第三部分是要改變對方的方法。

第一部分受人歡迎的原則下又分爲若干部分,與別人交談時要付出自己的真心,給予對方自己的真心,給予對方真誠的關懷,與對方交談時不要忘記了帶上自己的笑容,等等,總的來說,就是要待人真誠,要由衷的讚美對方,無論是多久不見得朋友,都要記得對方的名字。

第二部分是打動人心的原則:也是分爲若干小節,我們要將心比心,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滿足他的自尊,滿足他的重要性,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很嚴厲的指出對方的錯誤,不能衝動,考慮對方的立場、困難。如果想要對方贊同一個方案,要讓他誤以爲這個方案是他自己提出來的,同時可以使用誇獎,讚美等方法。想要打動人心,就要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尊重對方,不要使對方難堪,給對方說話的機會,要清楚的瞭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東西,瞭解對方的立場,要經常性的誇對方,讚美對方。突然想起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當時,有個跟我一同進單位的校友,大家都是小白,都是什麼都不懂,他卻總是想要對我指手畫腳,我自認爲我還是一個很能聽進去別人意見的人,但是聽了他的話,卻總是踩到坑裏邊,然後再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對我指手畫腳的時候,我就直接回懟他。現在想想,自己還真是年輕氣盛。年輕人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意見,情理之中,畢竟,剛進入單位,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他說的對了,就聽着,照做就是,不對的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好了,何必回懟,讓他下不了臺。

第三部分是改變對方的方法,這個也是要顧及對方的顏面,尊重對方,如果要指出對方的錯誤,也要以讚美來開端,無論對方取得再小的進步也要讚美。如果自己錯了,要勇於承認。

貫穿整部書主線是尊重對方,將心比心,讚美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說起來好像都知道,但是要做到更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