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1000字(精選8篇)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1000字(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1000字(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1000字(精選8篇)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1

石縫間夾生的野草,有着最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條件怎樣艱苦,它都要努力成長,迎接陽光的照耀,迎接雨露的滋潤,迎接風兒的安慰,這句話用在作家趙美萍身上再恰當不過。

我在塔讀文學書城裏隨意瀏覽,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我沒上過大學,想着大學裏的文化氛圍,書香校園,人文環境都很好,對大學一直都充滿着憧憬,怎麼上過大學的人會說它是苦難,帶着疑問,帶着好奇,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自傳,而是作家趙美萍挑戰苦難人生的真實故事。她出身卑微,家境貧窮,自幼喪父,當過童養媳,遭受過村霸惡魔的欺負,親人的冷落,迫不得已跟着母親逃到安徽,過着寄人籬下的日子,十四歲便退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挑起生活的重擔,供妹妹讀書,供年老體邁的生病母親和繼父。繼父家裏一貧如洗,就這也要遭受他家人的橫眉冷對,怕她爭奪繼父的家產。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裏,她依然對生活懷着無限的憧憬與希翼,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做着頑強不屈的抗爭。十九歲,在上海打工,做過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服裝廠技術員……吃盡千辛萬苦,但她仍然懷着堅強地信念,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在打工之餘,堅持寫作,筆耕不輟,最後成了一位知音雜誌社的編輯,終於破繭成蝶。真的是“吃的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當我看完這本書,淚流滿面。自己也出生在農村,年齡跟趙老師相仿,她所吃的那種苦,我能想象到、體會到。我被趙老師這種頑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動。回想自己生活的那種苦,跟趙老師比起來那就不叫苦。我們比趙老師幸運,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找到自己的追求,更要努力地奮鬥。

面對生活的挫折,抱怨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逃避是懦弱的表現,脆弱更不是放棄的理由。我們要有自己的追求,人生很短,我們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對於苦難,它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是災難和挫折,也可以是挑戰和機遇,不同的態度造就不同的人生。在前進人生的道路上,無論經歷了多少苦難,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像趙老師一樣,活出自己靈魂的重量,這樣才能完善我們的人格,接受社會的洗禮,找到豐富的內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通過這本書,我也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教育方式要發生改變,因爲有些溺愛孩子,生怕她吃一丁點兒苦,現在意識到錯了,我不讓她現在苦,以後世界會讓她更苦。亡羊補牢爲之不晚,讓孩子在這本書中感悟苦難的力量,明白苦難也是一種財富,如果生活沒有苦難,就像一覽無餘的平地,既沒有挑戰,又沒有好奇!戰勝苦難,苦難是財富,被苦難戰勝,苦難是災難。願我的女兒幸福地生活,如果不能,讓她在苦難中學會勇敢和堅強!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2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是時在《知音》雜誌編輯趙美萍老師寫的自傳類型的文章。她從一個小學畢業生成爲《知音》的編輯,這一路來,期間的奮鬥與挫折,數不勝數。

她在失去父親後,經過千萬的波折,她和母親妹妹從蘇北的農村來到安徽的繼父家裏,但生活卻沒有絲毫的好轉,生在他鄉處處受人排擠和欺負,母親和繼父的婚姻也並不幸福,小學畢業的她不得已離開學校到山上當起了採石女,拼命賺錢養家。聽到同存一個在上海打工的人講起外面精彩的世界。不敢人生就此下去的她去了上海。她最早在一家餐館做幫工,因爲老本的騷擾憤然辭去。之後她進了童裝廠,她在周圍人的質疑和不屑中一步步做出自己成績。在介紹與童裝廠的合約之後。趙美萍決然的跳槽進了廣告公司,開始了與文字有關的工作。在這家公司,她創造了最短時間拉到業務的記錄。後來,他在強烈的競爭下成爲《知音》的編輯,進入雜誌社後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編輯和寫作中去。如今,她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成了衆人羨慕的成功者。

從趙美萍的親身經歷中我深刻的感覺到一個人如果真的想成功,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的,而且我們所謂的苦難想對她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在爲自己找藉口,總是抱怨別人不給我們機會,或家裏條件太差,從小沒經過培養,甚至還會認爲是別人影響了自己。我們總是喜歡逃避責任,遇到一點小錯則就不敢面對。或許是因爲我們的生活條件太好了,從小就沒受過什麼苦,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不會想到以後我們的人生該怎麼辦。由此,我想現在的我也因該是真個樣子吧。

剛開始來到大學,我就對自己說我要怎樣怎樣,鬥志昂揚。可是在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之後,就開始不自信了,很多事都不敢嘗試,怕自己會被別人笑話。雖然自己知道,只要努力去做了,根本就沒人嘲笑你,但是一直都走不出自己的那個圈圈。曾有過幾次嘗試,但是結果都不怎好。也就因爲這樣,自己就越來越不相信自己了,總是在沒開始時就否定自己。因此,以致現在的自己什麼能力都沒得到提高。但看了這本書後,我真的覺得我不能就此下去,趙美萍她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雖然苦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在她身上,但她並沒有屈服於命運,憑着堅強的毅力和執着的信念戰勝了它們。而我的那些苦難算得了什麼呀,還有我現在又有什麼資本不前進呢?

大一快過去了,過去浪費的時間已不能挽回了。我現只想好好珍惜現在的,努力爲我的夢想奮鬥。我想,從現在起,我不可以再做一個膽小鬼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堅強的面對。我相信,任何苦難都不能讓一個爲夢想執着的人倒下。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3

很久沒寫什麼讀後感了,也很少去看書了。昨天朋友推薦我看《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今天看完了。感想甚多,雖然我們並沒有作者那麼多的苦難,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而且她的奮鬥史很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同時也感覺到了我在對於自己工作中一些錯誤的看法。

我們很慶幸自己沒有那樣的經歷,看過的人都會想“我也是經歷那邊,會是怎樣的結果”。但是從文章中得知那些經歷對她以後的成長他堅忍認真的性格是有很大關聯的,所以作者自己說“那段不堪回首的砸石經歷已經成了我生命中的烙印,它時刻提醒着我:不要懈怠,不要停止,不要在寧靜而富足的現實生活面前停滯不前,也不要被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煩惱所擊垮。那麼苦難和艱辛的人生我都在少年時便經歷過了,還有什麼能夠摧毀我呢?”。其實這都是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得出的不同的結果。當你經歷過的時候它纔會在你生命中變得深刻而有意義,所以我們面對苦難的時候是可以選擇直接面對,直接挑戰的,困苦總會像紙老虎一樣的。讀完這本小說以下幾點是我非常深刻和學習的。

一,工作中,認真、刻苦、敬業的精神;工作後我們不乏有許許多多的抱怨,認爲老闆是在吸咱們的“血”認爲老闆摳。其實別人之所以創業就是爲了掙錢,節省開支,把金錢看的寶貴是每個老闆的天職。而且做老闆是準備賺錢的不是準備虧錢的。工作中我們應該首先想到的是我給公司帶來了多少的效益,給公司做了多少的貢獻。沒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而且要想到做好工作不是爲公司,而是爲自己。

二,明確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夢想在那裏,自己的目標在那裏,以後要成爲怎麼樣的人,要做怎麼樣的事這是需要明確好的。不管差距有多大,夢想有多難實現。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的去爭取。

三,做出選擇前需要準備工作;比如你自己要想成爲一個作家,那麼你就必須準備,準備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我認可的過程,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就盲目的過去,選擇一行之前沒有任何準備有的甚至不瞭解那一行,這樣怎麼會成功呢?首先自己都說服不了的話,更別談說說服那些“聰明人”

四,別安於現狀;有野心,有夢想不是壞事情。人總是要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

五,決定要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只要自己認爲是對的,認爲自己能做到的,就要堅決一些,也就是說人要有果斷而明智的執行力。

以上幾點第一點是我感受特別深的!同時也感覺是作者成功實現自己夢想的關鍵。

都是大山走出來的孩子,雖然夢想不一樣,但是她行我一定也行,即使旁邊同意的人安於天命了。我們然要與各種苦難搏鬥,戰勝了那是屬於你的財富。沒戰勝那也是屬於你的經驗,唯有放棄你就什麼都沒了。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4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的作者是趙美萍,在這本書裏,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了講述那象牙塔裏的帶着不羈,迷茫與痛苦的青春,因爲經受了生活太多不公平待遇而自卑,怯弱的小女孩形象,他最親愛的爸爸,因爲麻風去世,這個家在瞬間崩塌,而母女三人也從此步入了永無止境的黑暗。她和妹妹還有媽媽三人相依爲命,即使這樣,命運的天平也不會向他們傾斜一點點,因爲被村上的惡霸纏上,在那個法制還不健全的時代,他們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

“成長是痛苦的,而生活並未停止成長。”這是本書開始的第一句話。而奠定這痛苦基調、過早而又徹底地摧毀了縈繞於作者懵懂幼年的平靜與溫馨的,是一場不期而至,猝不及防的災難—父親的病變。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的作者趙美萍從未踏進過大學,但有着很多大學生不可及的睿智。其實苦難纔是最好的大學,他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小女孩的成長史痛苦卻又振奮人心,就像破繭的蝴蝶,那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趙美萍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就像一顆被壓在大石下的野草,不管遇到怎樣的壓力,都不要停止生長。用野草一樣的生命力,直面我們的工作中任何挑戰。

閱讀,讓她明白了:苦難是一筆財富。所以她在後來的生活中將她的自信,堅忍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樣的堅忍,讓她在進入那個廣告公司後創下了用最短時間拉到業務的記錄。而對於文學的堅持,則成就了她的編輯工作。

雖然只是小學畢業,但她憑着對文學的熱忱與堅持,四處投稿,因此與《知音》結下不解之緣。在參加《知音》筆友會時,她無意間聽說《知音》要面向全國應徵編輯,雖然三個應徵要求中有兩項與她無緣:一是大學本科學歷;一是三年的編輯工作經驗。但不服輸的她決定冒險一試。她將發過的作品全部複製寄給雜誌社,期望打動考官。最終她成功了,用她的苦難財富!

此書中,作者這樣描述自己:“如果用植物來比喻那時的我,狗尾草應該是最恰當的——它在農村隨處可見,任何動物都不喜歡它,但它總是倔強而卑微地生長着。任何雪雨風暴都不能使它徹底苦味和滅絕。”是啊,風雨無法摧殘,野火無法燒盡,霜雪無法凍殘,這就是生命和意志的了力量。

看完本書,我的心態變得很好了。面對一些會讓自己難過的事,不會讓自己無厘頭的亂想,自己發呆,自己痛苦,我也看得很開了,生活應該是鍛鍊,創造自我,而不是糾結毫無意義的事。面對生活,抱怨不是應有的態度,逃避不是合適的方法,脆弱不是放棄的理由。只有泰然迎上去,走過崎嶇和荊棘,才能達到更遠的目標和更廣的高度。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5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當我讀完《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時,我深深地舒了口氣,淚水再次溢滿眼眶,悄然滑落,這已不知是第幾次因趙美萍的遭遇觸動內心那根小小心絃。我不知該如何講述趙美萍傳奇的人生經歷,也許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的那首冰心的小詩,最適合不過了吧。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勵志之書,是一本挑戰苦難人生的紀實佳作,講述了作者對命運的頑強抗爭,最後夢想成真的故事。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人生要盡力的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輕言放棄。作者趙美萍做到了,她不僅沒放棄,而且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出身卑微、家境貧窮、年幼喪父,這些沒能阻礙他的茁壯成長。砸石頭、服務員、服裝流水線女工,這些沒能壓垮她的頑強意志。她一步步的前進,懷着“一定要出人頭地的”堅定信念,終於在大上海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處在那樣困難的環境,我們很難想象作者趙美萍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執着,怎樣的堅強面對所處的困境。作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遇到一丁點困難,又是抱怨,又是哭訴,當我們真的面對這種困境時,又會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是放棄?是逃避?是頹廢?還是匆匆了結自己的生命。因此,這就是趙美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頑強不屈。

“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我敬佩她的頑強拼搏的意志,永不服輸的性格,最敬佩的是她那好學求知的精神。在艱苦的打工生涯中,她沒有放棄求知的慾望,沒有放棄她的摯愛—讀書。打工生涯艱辛忙碌,但她仍擠出時間讀書考證,生活環境艱難困苦,但她仍執筆耕耘理想種子。作爲當代大學生,有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有傳道授業的老師陪伴,有書香四溢的寶庫——圖書館,有優美舒心的校園,有激動人心的各種競賽,這麼多的良好條件,本應看到的是積極向上的面孔,不斷進取的學生,如飢似渴的閱讀。然而,現在到處都是低頭族,電子書已經代替了紙質書。手機通信已經代替了面對面交流,人們開始浮躁,不再靜下心來認真做事。其實,當你迷失自己時,想想正在辛苦勞作的父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想想身邊所提供得良好環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使人善辯。”既然閱讀有那麼多好處,我們何樂而不爲呢?圖書館是個寶藏,其中珍品等待我們去發現。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好好把握現在,利用種種有利條件,去創造屬於我們的輝煌明天!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6

一位僅比我年長十歲的女作家趙美萍,將她三十五年的成長經歷寫成了一部自傳體的紀實文學——《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書中記錄的不是她的求學史,而是她的苦難史。家境貧寒,自幼喪父,隨母改嫁,14歲輟學上山砸石頭,一個柔弱的採石女靠着一錘一錘的砸石子養活着一家人,甚至還供妹妹上學;爲了償還因母親生病欠下的鉅債,19歲獨自闖蕩上海,先後做過餐館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服裝廠技術員、廣告公司業務員。憑藉從未放棄過的對文學寫作的熱愛與執著,打工之餘仍筆耕不輟,痛苦的成長換來了精神的昇華,最終成爲知名編輯、記者、旅美華人、作家,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作家。

讀完這本書,感慨良多。

苦難的經歷就是一筆財富。作者和我同爲七零後,但是她的成長過程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小小年紀就要去面對家庭的支離破碎,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去承受她這個年紀根本無法理解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苦難,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絆腳石,對於她,卻是一筆財富。正如趙美萍在書中對人生的一句感悟:“成長是痛苦的,但生活並未停止。”苦難的成長曆程激發了她奮鬥的精神與毅力,教會了她勇敢與堅持,並最終爲她帶來了成功的回報。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與苦難二字相去甚遠,擁有幸福的家庭、穩定的生活環境,四平八穩的上着學,小學、中學到大學,畢業後有了工作,有了事業,有了家庭,一路走來都是一帆風順的,而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即便如此,對於任何人來說,再順利的成長曆程也會有痛苦和挑戰。上學時升學考研的壓力、找工作的壓力,工作中競爭的壓力、評職稱的壓力,每個人都要面對,只是我們對這些痛苦和挑戰的理解和感悟不同罷了。那些需要我們去努力去奮鬥的事情,經歷過後,都會在心裏留下一道或深或淺的痕跡,會讓我們在多年後和別人提起時說到:“當年,我是怎麼樣熬過來的。”而這些,豐富了我們對人生經驗的積累,也構成了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趙美萍在如皋市體驗生活

苦難不是放棄奮鬥的藉口。苦難的折磨讓她的生活變成了灰色,艱難的境遇一度使她產生輕生的念頭,這是怎樣的痛苦,纔會讓人認爲死是一種解脫。在我看來,任何人處於她的境地,都有充足理由讓自己放棄努力,可是她沒有,反而一次次的去抗爭,去試圖改變命運。奮鬥的過程雖然艱難,但是成功的回報更加豐厚。她的奮鬥是爲了生存,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掙扎,是身處逆境卻仍然追求豐富的精神世界的樂觀與堅持,充滿苦難與傷痛的成長經歷更加襯托出她的這份堅韌與執著的可貴,這也是我每讀此書都會在唏噓動容的同時獲得更多精神動力的原因。

我們都不希望生活在苦難中,苦難也絕不是我們逐漸成長成熟的必備因素。但是當苦難來臨時,當面對挫折時,我們能夠以何種心態去看待,以何種精神去應對,以何種毅力去度過,這纔是我們應當深刻理解和感悟的。

生命中的痛苦是鹽,缺少了它,生命就會蒼白無味!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7

因爲有些準備,所以知道了最後的最後,作者並不沒有進入大學。開始時對於題目會感覺困惑,但隨着內容的深入,我知道了原來作者將自己人生中的苦難比喻成了大學。立意很新穎

作者全篇寫了自己各個年齡段的生活,文章語言樸素,卻表現出了作者對那一段苦難的記憶猶新。通過描寫許多的心靈波動,生動的展現了一個孩子的內心情感世界的前後變化。很難想象一個僅有十幾歲的孩子會將人情冷暖看得如此透徹。年幼的作者因爲爸爸的患病成了“過節的老鼠”沒有了玩伴,找人謾罵。或許重那時就已經註定了“萍”字的漂泊生活。命運的玩笑並沒有就此停止。半夜叩窗到家庭暴力,再到逃亡。期間展現的並不僅僅是法律的疏漏。還有趙家人的冷漠,文章對人走茶涼有了更好的詮釋。“美英”和“紅英”是這篇文章中衆多的對比之一。“美英”、父母領養的孩子。平時互不往來,只因爲嫁人的時候沒有得到麥箱而長生怨恨,最後更是幫楊東啓搶走麥箱。對於養父的靈牌被扔熟視無睹。又在養父辦喪事時痛哭。這前後的'反差就成了嘲諷中的嘲諷。而“紅英”並沒有因爲長時間的不往來使親情淡漠掉。雖然並沒有因此收留“美萍”卻還是再後來給了她很多照顧。還有“陌生人”和“親人”的對比,小小的孩子眼中噙滿着的淚水又有多少人能讀懂?

上天的惡趣味,還是沒有停留。時間一直在改變着所有。母親從溫柔賢淑到潑辣彪悍。“我”從柔弱學生女變成蠻橫的採石女。世態炎涼,有多少是可以預知的?過早的對外面世界產生嚮往。試問:一個青年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去揹負“私奔、離家”這個污名?

我很喜歡全文的第三大章,他以一個外來妹的眼光去剖析上海。包括了上海白領的鄙夷,飯店老闆的非禮,同機牀打工妹的德慘死等等。都激發了他的好勝心,自強心......

“萍”即使是已經落腳在了上海還同樣是輾轉於各處的房屋尋找住所。

在一切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之後。天使終於眷顧了這位女子。多年來的熱愛文學。使它擁有了高於常人的文學功底。又因爲身世的原因更使他擁有多於常人的經歷。文學、成了他事業的跳板。或許有人會覺得結果太過順利,與之前的種種坎坷並不相符。可是經歷了風雨後又怎麼能不是彩虹?沒有重重的偶然,又怎麼會有必然的結果?所以一切在我看來都很合理。

只是在第四大章中,我看到了太多感謝的話。或許是我太敏感了吧。我總是能體味出一種奉承的味道。感謝很多在進入“知音”之後給予她幫助的人或許並沒有錯,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呢?在本人結合當時作者發表該書的背景。此時仍在做編輯一職,並沒有達到那種晚年寫回憶錄的必要。很大一部分就是爲了表達這一意思吧|————奉承上級

總體看此書應該算是一篇勵志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話:“世界上有很多大學生出身的編輯、記者、作家。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只讀到小學畢業、砸過石頭、端過盤子、做過流水縫紉工的編輯、記者、以及作家呢?我要做那一個,做絕無僅有的那一個!文憑是別人的財富,而苦難就是我的財富,是我的大學。”我非常喜歡這段話,很有感染力。聽完後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所以我謹以此段話作爲該讀後感的結束語吧。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8

前幾天,讀完了《我的困難我的大學》這本書。其中很多感觸不是用語言可以表述的,真的,面對作者這般頑強的生命和對生活那種堅韌,我自己是徹底的擡不起頭來。作者的童年經歷那段,我有很認真地去閱讀,因爲我的童年也是在不幸中跌跌撞撞走過的。本以爲,那麼悲慘的童年會把她折磨的不能承受,最終也是倫爲生活的奴役。可是不管這艱難,困苦,不幸,怎樣去折磨她,最後她以自己超越常人的能耐完成自我的蛻變,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童年時期,本來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可是一切就在父親的離去後都變換了,毫不誇張地說在父親還沒生病的時候,作者的生活是在天堂般的生活,在父親離開人世後如墜入地獄。面對親人的無情,陌生人的好心,作者內心的痛楚是無法想象的。猶如我的童年時期父母離異時候承受的痛苦,面對破碎的家庭,面對媽媽的痛苦,面對一些親人的冷漠和欺凌,我的童年是在不安,痛苦中度過的,然而和作者的經驗卻讓我回想童年卻是那麼幸福,雖然爸媽離婚,可是他們還健在,雖然生活過的不好,可是姐弟在身邊,雖然有個後媽,可是親媽不離不棄,雖然受人欺凌,可是日子還是可以過的下去。最難能的是作者在經歷很多困難後依然保持着那份對學習的熱愛,即使是省吃儉用,即使是無書可讀的時候仍然可以保留那份對理想的追求。這是很多身處幸福卻不懂珍惜的人的鮮明對比,我自己也是,童年根本就沒有學習,求知很強的慾望,對學業的追求也是在認知慢慢積累後開始的。而且我在求學的慾望中絕對沒有作者的萬分之一。

人很多時候都必須堅強,自己去面對很多事情,即使是在最害怕的東西面前還是要想辦法去解決,絕對不能依偎別人。書中作者在一場暴風雨後回到出租的小屋看到滿屋的水,水面上還有一條巨大的蟒蛇時,內心得恐懼和不安,恐怕是語言無法描述的,那種悲哀那種無助我恐怕是無法想象的。然而作者在害怕,恐懼,不安絕望的時候,作者卻選擇勇敢用掃把輕輕的把這個讓她內心恐懼的生物指引出那水滴不停的陋屋。蛇是我最害怕最害怕的動物,當看完這個章節時,我自己也試着把自己置身於相同的環境中,來想象自己會是怎樣處理,怎樣面對,怎樣解脫。可是這樣的場面也是我無論怎麼樣都無法想象自己的反應,或者這是我的對這種處境不能承受的表現吧。

當作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時候,她所承受的辛酸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這種看似痛苦的煎熬其實是她不斷蛻變的過程,過程是萬般痛苦的,可是生活的不幸,無奈,逼迫,讓這個農村的女孩學會了忍耐。在打工的生涯中用汗水換取生活的物質,用筆去書寫耕耘理想的種子。由一名小學學歷的外來打工妹變成知音雜誌社的主編,其中的磨練,其中的曲折,其中的歷程,我都萬般佩服。

看完本書,首先我的心態變得很好了,面對一些會讓自己痛苦的事,不會讓自己無厘頭的亂想,自己發呆,自己痛苦,我也會看的很開了,生活應該是鍛鍊,創造自我的,不是在糾結在毫無意義的事,因爲這本書讓我意識我的生活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苦難,生命還沒有煥發出應有的光彩。我要用不斷磨礪自己去開創自己生活的篇章,不斷創造新的歷程,積極面對生活給予我的一切,包括苦難,挫折,痛苦。其次,生活應該積極拼搏,用青春撒下熱血,播種理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