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文章導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厚積薄發有類似的意思,想投機取巧過一生是幾乎不可能的。 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在百度知道上看到《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也許是冥冥中註定,也許是我覺得我的大學是個苦難,所以下載了電子書來看。

之前有搜索關於這本書的介紹,都說看完這本書會讓人唏噓動容。昨晚熬夜看到一點多,終於看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心顫不已。

本書的前半部分,作者描述了她小時候的各種悲慘經歷。“悲慘”一詞用在此處也許並不準確,那些磨難,艱辛,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悲慘,但它也是一種財富。正如作者在文末所說,“我相信,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而我的苦難經歷,不僅是我的財富,我的金礦,更是一所大學,我的人生大學。”

作者小時候就經歷生離死別,顛沛流離。她砸過石頭,端過盤子,做過縫紉工,當過技術員......這短短几句,又如何描繪出她那灰色童年。

看完這本書,從內心沉重到淚流滿面。這是一本很沉重的書,不僅記錄着作者過去那些不可磨滅的記憶,更承載着作者內心的靈魂。讀這本書的幾天,我一直都胸口沉悶,內心巨大的悲傷總是徘徊不去,夜裏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對於作者的童年,最是讓人心酸落淚。這並不是對作者的同情,而是憐惜。一個年華似錦的歲月,一個本該笑語晏晏天真活潑的年歲,老天卻讓她過早的經歷了人間疾苦,世間滄桑。這樣的苦澀青春,誰能不爲之動容唏噓......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讓我認識了一個堅韌勇敢的人,她叫趙美萍。這個讓我發自肺腑崇敬的人。“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她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的意思。她是一個值得被大家尊重愛戴的人。

人終其一生也不過短短數十載,在這個浩如煙海的時間潮流裏,每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稍不留神,就被時間拋棄。正因爲如此,我們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無論經歷了多少黑暗,無論多麼迷茫,無論到最後自己是否滿目全非,我們都應該不拋棄,不放棄,像趙美萍一樣,活出自己靈魂的重量。

  【篇二】《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沒看之前,以爲這是一本描述大學艱苦但充實的生活的書;

看了之後,覺得最初自己的想法是多麼膚淺,多麼片面,它講述了主人公艱難的童年生活,打工生涯,自己不懈的努力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來不敢想象,生活還可以那樣的艱辛,家庭的不幸福,生活的不易,小小年紀就要承受那些不應該這個年紀要承受的種種。不過想想,也許這些很苦很累,甚至有讓主人公去死的想法,但她體會到了同齡人無法體會到的,這也許讓她不同於同齡人,不管是思想上,還是性格上。有時想自己生活的應是幸福的,儘管家境不是很富裕,但畢竟家庭和睦,自己讀上了大學,,所以我應更加要向她學習,她那樣都可以如此成功,爲什麼我不可以!

我都不知道生活那難,是什麼支撐着她不斷學習,不斷奮進,也許真的就是那種要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與勇氣,信念的力量還真是強大。窮人之所以窮,因爲他們沒有野心,他們也許認爲自己都這麼窮了,還要怎樣,所以他們一直是窮着的

在進入縫紉車間後,她勤勤懇懇,心眼好,也許有人說,在今天的職場中根本行不通,可這也是最基本的,不是嗎?很喜歡書上的一些話語,那些應是她對生活的總結吧。最喜歡那句,生活不相信眼淚,就算你把它流成淚珠,灰暗的天空也不會明朗。真的非常喜歡,讀第一遍是在高三,現在時隔幾年,讀第二遍時,仍然那麼愛不釋手。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樣的人生真的很有意義,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爲什麼其他同齡人仍生活在那個山溝,而她卻走出了,甚至坐上飛機去旅遊,這可是當地人想都不敢想的,可她做到了!

  【篇三】《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讀趙美萍的自傳,在讓我爲之憐憫爲之落淚的同時,也不禁思考,是什麼讓她功成名就,而與她的人生成長錯之千里的我,該怎樣實現自己生命的昇華。

“成長是痛苦的,但生活並未停止”,這是書中作者趙美萍對人生的一句深刻感悟,她痛苦地成長換來了逐漸升華了的生活,她的苦痛成了她成功的資本,成了她的文憑,她的大學,幼時的經歷教會了她堅持與奮鬥,也鑄就了她堅忍不拔的毅力與永不言輸的精神,沉重的付出終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如她所說,人有兩種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奈作者的物質世界承受了太多壓迫,只有在精神世界裏彌補,所以她的思想徜徉天際,自由成長。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會爲之開一扇窗,在我認爲,世上本沒有什麼是絕望的,哪怕再痛苦,哪怕再傷悲,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堅持着,總會有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與她的成長相比,我們大多數人的成長應該說算是一帆風順的,在父母與社會的呵護下,人們長得嬌嫩,長得易碎,哪裏還能經受得住狂風驟雨的擊打?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置精神文明於何地?我們無法接苦難的洗禮,但是一定要向苦難的精神學習!精神文明應於物質文明之上,引導物質文明的發展,引導社會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我們不行,往往不是我們真的不行,而是因爲別人說我們不行,如果我們堅信自己行,就一定行。”這是自信的力量。

“機會只准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咬着牙,拼了命而擷取成功後,她如是說,就只因着她努力過,她有說這話的資本。

“有夢不覺人生寒。”她的夢想與精神的力量給了她溫暖,推動她前進,有了目標,人生方纔活的有意義。

太多太多,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太多,關乎夢想,關乎奮鬥,關乎人格。那些我們看懂的讀懂的,那些苦難生命中流露出的,應被我們珍藏,成爲我們人生的養料,推動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