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文章導讀】 苦難將一位本該柔弱的鄉間姑娘造就成了一位風霜傲骨的女中豪傑。趙美萍感恩於苦難,將苦難喻爲是財富、是金礦、是人生的大學。 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有感

  【篇一】《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有志者,事竟成,那無志者呢?今天,我讀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篇小說,使我對“志”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主人公趙麗萍從一個農村小丫頭,立志要打拼,結果步步高昇,成爲打工妹,技術員,編輯,記者,最後小有名氣。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那麼苦難便是這條路上的坎;如果說人生是一袋面,那麼苦難便是一個篩子;如果說人生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那麼苦難就是通向成功路的奠基石、

到這裏,我不由想起了模範共青團員劉玲。劉玲是北京五十五中的學生,七年前,她患了骨癌,左腿脛骨被烤成“木炭”,鑽心的疼痛是她夜不成寐,但她仍樂觀向上。她趁同學們不在時爲大家做貢獻。老師同學心疼她,但她仍然這樣去做。住院時,她碰到一個病友,因無藥可救而亂叫。她走過去,爲那阿姨唱了支歌,歌聲感動了不少的人,其中就包括那位阿姨。她自知自己已無法扭轉病勢,但仍手不離書,生怕丟了功課。

劉玲的事給我們大家都點亮了思維,難道窮人,鄉下人。相貌不好的人就幹不得大事業嗎?比如我,臉上有粉刺,相貌不佳,可相貌不佳又怎樣?我還不是活了XX年,何況學習成績也不錯。從我小時候,心中就埋下了這樣一顆種子:提升實力,讓別人看得起自己,用實力挽回自己丟失的尊嚴。而如今,我實現了,我在初一(2)班立足了,也成功挽回了自己在以前丟失的尊嚴。可見,人有了志向,無論在哪,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強者,可以忍辱負重,但就對不能忘記。你在苦難中前進,就是在磨礪中前行。難怪,作者會把苦難比作大學!

  【篇二】《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能讀到這本書,我想說我是倍感幸運的。

又是一年暑假匆匆來到,還沒做好準備迎接的我弄得我現在的生活亂七八糟,過着三點一線平淡無奇沒有際遇的大學生活,奔走在宿舍食堂圖書館是這個假期的常態。一直等待老師通知去做實驗的消息,但從未接觸過電子對電子方面一竅不通的我在實驗前期根本幫不上什麼忙,身爲這個項目負責人的我頓時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看到組員在每天忙碌看文獻如何駕馭寫程序和畫電路圖、接電路從早到晚直盯電腦時,心中感到深深的慚愧和心疼,愧疚自己不能幫上什麼忙。

空閒的時間我是堅決不會白白浪費掉的,我用來補充我如飢似渴的頭腦,書便成了是我的精神糧食。

以此,在百度知道上輸入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大學生暑假怎麼過”,於是出現幾頁有關這類內容的答案,其中,我閒散的打開第一個,裏邊列舉了很多大學生暑假怎樣度過的答案,推薦的幾本書就這樣映入了我的眼簾,其中有一本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按字面上來猜測,應該寫一個小女生在大學期間經歷過的種種苦難,我相信看到這本書還沒翻開的讀者都這樣認爲吧,可這幾個略帶有些憂傷和感傷的字欺騙了我們的眼睛,其實,裏面的內容更深沉可貴,更深動感人。我大言不慚的說我是含着飽滿的`眼淚把這本書讀完的,過程中不知流過多少次淚,這是我至今以來第一本讓我感動至極的書,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我看了一位農村女孩從小喪父之後受過的痛苦和爲生活奔波忍受的各種磨礪,母親爲了能夠養活兩個女兒,嫁給安徽一個礦工,而主人公當做童養媳送到名義上的養父家生活,與其說是生活,還不如說是壓榨,她想盡辦法逃脫這個“家”,逃離這個充滿世俗冷眼的農村,主人公從小愛讀書,看着全家人生活拮据,已收到錄取重點中學她,決定放棄讀初中,挑起整個家的一半擔子,後面的奇聞一個小學畢業生、打工妹、採石女到一個著名期刊的編輯、記者,背後經歷的苦難是常人無法體會到了,從中我看到了小時候一向背後好強,前人軟弱的我自認爲經歷的痛苦已不再是痛苦,委屈不再是委屈,我感到了我是幸福的,有家人陪伴,有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我感到很滿足,因此,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抱怨生活,而應該把經歷的一切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當做生活的一種磨練,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堅強起來,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堅強走下去,遇到挫折我想我已經知道答案如何去面對,加油!

  【篇三】《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

"生命中的痛苦是鹽,缺少了它,生命就會變的蒼白無味".這是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痛苦的事情,只是程度不同。可能是涉世不深,可能是一直在家人,朋友,老師的呵護,陪伴下,對於"痛苦"這兩個字我沒有太深的感觸。然而,在讀完這本書後,真的讓我對這兩個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作者所經歷的痛,所經歷的的苦,真的讓人爲之心痛。好多次,都讓我眼眶溼潤。災難的降臨真的是不期而至,猝不及防,徹底的毀滅了縈繞在那個六歲小女孩身旁的平靜與溫馨。

年輕英俊且才華橫溢的父親突然得了麻風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接着三歲的妹妹掉進火盆,燒傷極其嚴重,整整哭了三個月。父親剛剛去世後,母親以前離異的那人又從監獄中出來,開始向這孤兒寡母報復,爲了逃避這惡魔的殘害,母女幾人被迫離家,由於經濟負擔,六歲的孩子被賣做童養媳,嚐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然而,這一切的苦難並沒有壓垮這個女孩,更是造就了她堅韌不拔的性格,她知道流淚是軟弱的表現,更換不來別人的同情與幫助。在她十四歲那年,她決定外出打工,作爲一個外來的打工妹,在服裝廠做職員,受人的歧視與嘲諷,但她憑着敬業的精神,抓住一切的機會不斷鍛鍊自己,一個沒有學歷,背景的她卻成了廠裏的高級技術人員。雖然苦難一直圍繞着她,但她從未放棄自己的愛好,不論再苦再累,她都堅持寫作,後來竟成了《知音》的編輯。這真的讓我感到夢想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只要堅持,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

人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命運,但能選擇生存的命運,不能選擇降臨在我們身上的苦難,卻可以憑藉苦難一步步的前進,攀向人生的頂峯。苦難,是財富,是金礦,是一所重要的人生大學,我們不必爲之恐懼,而要勇敢的接受,跨過一條條苦難之河。

看完這本書,首先我的心態變好了,面對一些痛苦的事情,不會讓自己無厘頭的亂想,生活應該是鍛鍊,創造自我的,而不是糾結毫無意義的事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的生活還沒有經歷真正的苦難,生命還沒有煥發出應有的光彩,我要不斷磨礪自己去開創生活篇章,不斷創造新的歷程,積極面對生活給予我的一切,包括苦難,挫折,痛苦。生活應積極拼搏,用青春灑下熱血,播種理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