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通用9篇)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導語:《一個人的村莊》書中的“我”,即全書的貫穿者和敘述者,一直以一個孤獨者的形象出現,試圖真正融入自然卻從未成功。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一個人的孤獨》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通用9篇)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新書,名叫《一個人的村莊》。它是一本具有80篇美文的散文集。作者劉亮程通過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他兒時生活在黃沙樑的許多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村裏的人和牲口,花草樹木,甚至幾隻小蟲與老鼠間,也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儼然一個多彩的鄉村大世界。

劉亮程的那麼文章,並不那麼華麗,也沒有過多的修飾,散發着濃濃的鄉土氣息。簡簡單單的文字裏還透着各種各樣的人生哲理。我的心彷彿也跟着作者,來到了黃沙樑,隨他一起看那裏的生老病死、春耕秋收;隨他一起聽鳥的耳語、蟲的呢喃。他告訴我們,懷着感激之心看這萬物,你會發現這世界的美麗。

《一個人的村莊》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句:“靠近我的兩朵(花),一朵面朝我張開薄薄的粉紅花瓣,似有吟吟笑聲入耳。另一朵則扭頭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顏。我也禁不住笑了起來,先是微笑,繼而哈哈大笑。”是啊,對一朵花露出笑容,爲一片新葉歡欣激動,這是多麼美好的事。

《一個人的村莊》沒有華麗的綵衣,沒有絢爛的外表,只有樸素的語言和濃濃的戀鄉情緒,卻打動了我的心靈。雙手捧着這本書,心情享受它。彷彿有一抹麥香,由遠而近緩緩送來。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2

一個人的村莊,一個人的城,走在屬於他的路上,不急不忙,不慌不亂,經過這村也好,那村也罷,沒有目的地,心卻總是記掛着那歸屬的村莊。他說,對於黃沙樑,我或許看不深也看不透徹,我的一生侷限了我,久居鄉野的孤陋生活又侷限了我的一生。又道,當這個村莊侷限我的一生時,小小的地球正在侷限着整個人類。

過年時,發現街道能悄悄告訴我日子。晚上六、七點有着平日凌晨也見不到的安靜,潮溼的地面沒有忙碌的車輪匆匆濺起的水花,昏黃的路燈投下的光少了人影緩緩駐足的遮蓋。街邊的店鋪停下了喧鬧的嘴,用整齊劃一的面貌面對匆匆經過卻不會再停留的一心回家的歸人,除下了笑臉逢迎,鐵拉門關住了一切喧囂。街道在輕聲說着:噓,快回家吧。除夕了。隨着耳邊畢畢剝剝聲此起彼伏,腳下鞭炮絢爛後的紅色殘骸愈來愈多,街道悄聲說:年的腳步遠了。但我卻想念起除夕的寧靜,即使有走在路上的人,也是歸心似箭,從沒有哪個時刻人們身上有如此深刻的家的標記。我想,這家的標記卻如此輕而易舉的銘刻在劉亮程的小小村莊裏每個小小人物身上,馮四韓三,每個名字都有村莊的痕跡,每個故事都帶着村莊的純樸味道。

他給我呈現了一種不同的活法,一種不敢想的活法。沒有閱讀完全本,但僅僅是第一部分,所呈現的生活狀態都足以讓人羨慕。沒有紛爭,沒有漂泊,只有腳下踏踏實實的路,擡頭坦坦蕩蕩的光,固執愛着村莊的他。行走在他的文字中,他如一個導遊,向你娓娓道來這村莊的每一點每一滴,他不暇思索就能道出這個村莊的每一樣事物背後故事,他用他的一生深入這個村莊,與這個村莊融爲一體。或者說,他不只是一個瞭解這個村莊的人,而是這個村莊的一部分。可是後來之人又會記得誰,記得有你來過,這一樣事物曾有你的參與纔到瞭如今這模樣,就如他說:你們走了。現在沒一個人認得你們,他們沒動任何干戈便佔有了一切。他們是後人,哭喊着送走你們,把所有悲痛送給你們帶走。留下財富和歡樂,他們享用。/這已是別人的村莊。

我開始發現,我閱讀所劃的字句,都太過總結,讀而有味,思而無趣,思考若只是複製他人的思緒,就少了真正的感動,它流動於他文字間的麥香、蟲鳴、風呼,流動於他走過的路。我想,讀罷他的文章,會想起好好背起行囊,踏上他曾經過的路,可能他的腳步已如他所說:“我的腳印不會比一頭牛的蹄印更深更長久地留在大地上,很快我將從我走過的路上徹底失蹤。一旦我走出去幾十裏地,誰也別想找到我。”但行在路上,走在體悟的道上,呼吸着像他那樣自由空氣,隨手記下此時生活和感受,哪怕不能如他那樣從此紮根在這村莊,也能一感自然的幸福。若人生能有此幸,也已無憾。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3

當你感到內心有怨、有憎、有怒、有憂,且揮之不去時,不如坐下來讀一讀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那素樸、深沉的文字,會讓你漸漸平靜。

在許多人眼中,鄉村是貧窮落後、髒亂不堪的,而劉亮程筆下的村莊,彰顯着勃勃生機,洋溢着平和與閒適之美。

“我”是一個平常的人,住在一個小村莊裏,一輩子註定沒有什麼大事可做,只能閒逛。那不如拎一把鐵鍬吧,在村外的野地上轉悠,看哪不順眼就挖兩杴。誰家玉米地的草長這麼茂盛,鑽進去胡亂地鏟上一會兒。到了秋天,就會有一兩株玉米,鶴立雞羣般聳立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我”沾沾自喜,只因改變了兩株玉米的長勢。

有時候,“我”漫無目的'地向前走,相中哪個村莊,就找個無人的院子住下來。在夕陽的餘暉中,點一支菸,猜想自己棄下的房屋,有沒有新的主人?那紅磚下壓着的鑰匙,是否會被放回原處?

“我”無事可做,整日閒逛,像一個永遠在路上的流浪者。

“我”與蟲共眠,對一朵花微笑,猜想驢和狗的心事,收拾好院落恭迎第一場雪,在寂靜中體悟一個村莊的生長……“我”體察萬物的情緒,視萬物爲朋友,與萬物和諧相處,“我”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與大自然合二爲一。

書中很少寫到人,偶有提及,也不過是旁觀而已,使得這份從容與和諧,因爲缺乏人的溫暖,而透着孤獨與荒涼。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4

看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是繼沈從文和汪曾祺之後,我第一次看到當今中國作家如此具有靈性和才華的文字。他就是劉亮程。

劉亮程文字的美在於他的純粹,他的文字歌頌大自然,帶有純淨的詩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戰火和硝煙,看不到歌舞和繁華,只有村莊和河流,似乎一個人走在大地上,太陽照着你,風永遠吹着。

我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當代最有才華的浪漫主義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時候,懷裏揣着《聖經》和《康拉德小說遜,還有一本就是《瓦爾登湖》,海子把它當成命運之書。梭羅說:一億人中只有一個人活的詩意而神聖。只有讀過《瓦爾登湖》的人才會了解瓦爾登湖是多麼的深邃純淨。我一直覺得,大師就象深邃純淨的湖泊。

一個優秀的抒情的詩人,他們的作品永遠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徵——永恆主題,那就是對某樣美好的事物的反覆歌頌,很多詩人飽含深情的反覆歌頌落葉和露珠。這一切來源於熱愛。

劉亮程作品的永恆主題就是村莊。他筆下的村莊,似乎賦予了生命,我想,身臨其境也不過如此吧。他文字敘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村莊本身。

村莊生活是很苦的,我去過很多村莊,一般都是看到他們的貧窮和落後,還有漫天飛揚的黃土。我到達村莊之後想念城市的精緻物質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莊的安靜和安寧,還有清新空氣。

如果讓我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我是不會去的。我寧願在城市之中當個平庸的小職員,隨波逐流。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缺乏的,是一顆感恩的心,是一顆詩意的,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劉亮程作品中所表達的。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5

匆匆歲月,事態人遷。早不知生我長我的故土,如今已變了一個嶄新又令我心疼的模樣。在《一個人的村莊》中主人公兒時對螞蟻的興趣,捉弄他們以來取樂。一個人獨自玩着自己的小天地,有時還忘了時間。

我想到了我可愛的家鄉,兒時的我也如主人公一樣,頑皮活潑,像對一切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嬰兒,都想要去摸一摸,看一看,我時常和弟弟去門前堆起高高的小泥土山上玩,上面種滿了蔬菜,我便帶好小工具開始我的小天地,用車鈴半殼當小鍋,上面加點水,放點米,開始煮飯,火點燃了,發光的爍爍火花,便把我童真小小的心靈點燃了,開心的大笑起來,還不時的加火草,耐心的等待着,有時煙霧像頑皮的娃娃,揮索着我的雙眼想探個究竟。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就是不肯掉下來,可隨而來的是一陣陣地笑聲,嘴裏還不自覺地喃喃自語道:“你這煙,竟敢欺負我,真可惡。”可是仍在期待着快點煮熟好吃呀!可是,每每都失敗。可能是純真的心像沒有被污染的玻璃瓶,總是倔強的很,一定要成功不可。要是現在的大多數同我一樣的花季年齡的人,肯定經不起雨打風吹,早早就放棄了,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了,呵呵!真有點可笑!

在《一個人的村莊》中,作者的家鄉山坡上,開滿五顏六色的花朵,像極了孩子的笑臉,可作者爲什麼說他活的太嚴肅了,這點我很不理解,這好不容易開一次的花朵,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對一個卑小生命的歡迎和鼓勵。就像青青芳草讓我看到一生中那還未到來的美好前景。我何時不正是如此地想着?但當看到故鄉美麗的風景,油油的黃菜花,漲紅臉的西紅柿,努力攀巖的薔薇花……我笑了,發自由心對故土自然令人平靜安詳的環境所感動。現在我每天匆匆上學,放學,忙碌着,每天都像復讀機,重複着,何時注意過,認真觀察過這些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好像覺得他們存不存在無所謂,對我也沒什麼影響。每每這樣想着,我的內心都感到很悲哀。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6

這本書寫的是詩化的鄉村生活,在如今這樣一個工業和城市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裏,作者依然固執地把鄉村作爲他靈魂和文筆的棲息之地。他懷着極大的熱情,以史官的姿態記錄下他的村莊和生活裏瑣細的點點滴滴。那樣人間煙火的樸素溫暖,被包裹在不事雕琢的平實語言裏在讀者面前流淌開來,不知不覺間已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包括這本書在內,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在構建着一個作爲世外桃源的鄉村。書中他竭力營建的黃沙樑村並非純淨無瑕的完美樂土,但是其純樸自然的美卻令人心驚。在那裏人與其他生物有着奇特的、近乎平等的和諧,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在陽光裏自由地揮灑,即使它們之間照樣要有曠日持久的爭奪,有對這個貧瘠世界不滿足的索求。作者筆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都是略顯原始的乾淨簡單,他並不諱言村莊生活中的陰暗與慾望,然而他的文字卻讓人依然有能力懷抱對溫暖的信仰。對於自然,作者的視角是謙卑的。他的文字彷彿就從中生長出來,還帶着陽光和泥土的味道。

但是在這些文字的平靜下掩藏着不着痕跡的悲傷,或許它源自作者內省的態度和安靜的孤獨。以《一個人的村莊》爲題,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孤獨瀰漫全書,然而正是這樣的孤獨,註定了這本書的深度。孤獨時人們往往耽於思考,同時,進行思考的必要條件就是遠離塵囂的孤獨。在如今這個城市化與工業化一往無前的時代,作者的鄉村就是這滾滾洪流中的微小孤島,守候着這種罕見的、空白而清醒的堅持。書中的“我”,即全書的貫穿者和敘述者,一直以一個孤獨者的形象出現,試圖真正融入自然卻從未成功。這也難怪,畢竟每個生命都有着屬於自己的、不可理解不可抵達的悲喜。全書中“我”始終是一個閒散的遊蕩者、村落生活的旁觀者,無爲而又無奈,無畏而又無聊……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7

我是在讀《一個人的村莊》的時候想起那個問題的。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某一個讀書日,報紙上發起一個討論:如果讓你在大海上漂流一年,只能帶一本書,你會選擇哪一本?

回答衆說紛紜,當時我的選擇早已不記得了。捧着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那個答案突兀地閃現:手上的這一本便不失爲一個好選擇。

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形容讀這本書的感受,我會選擇“靜”。這些樸實得有如黃土的文字裏,藏着一股寧靜的力量,靜到一低頭就能看見長長的過往,靜到能聽見天地之間最清晰的心跳聲。

我驚異於字裏行間的靈氣,而我得知作者只讀過五年書後,我感到了理所當然。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就像他腳下的土地,木訥無言卻寬厚溫存。那是寧靜到極致後具有的深沉的力量,它迫使我心中的喧囂沉寂,一寸寸壓低我的靈魂,直至趴伏在大地上感受風的私語和大地的呼吸。

劉亮程是村莊的兒子。他寫狗。寫馬。寫蟲子,他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觀察螞蟻搬家。寫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對頭的。寫房子,他津津樂道着他曾荒廢了不少時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門、土牆、牆邊的樹、樹旁的煙囪和悠然的炊煙。寫煙、寫風景、寫木老頭;寫夢、寫死亡和新生。從冬天寫到下一個冬天,寫每一個人每一堵牆、每一塊土皮都將歸去的歲月,和天空。

他是整個村莊最閒的人,他也是整個村莊最忙的人。他蹲在田壟上研究風的心情,他爲一所房子擔憂能否曬到陽光,他聽見一朵野花吟吟的笑聲像個傻瓜似的一個人在荒野中笑出來, 他覺得屋後的那個榆木疙瘩是村莊的頭顱。

劉亮程以他孩童般的眼光注視着大地的一切,同時他又以先知般的悲愴預言了生命中吹徹的風和一年年累積的冬日。他是一個隨性的赤子,任由自己飄蕩在每一個司空見慣而不爲人知的角落,就像一陣風、一場夢。

那是他的幸運,也是我們的不幸。

拿起這本書,在浮躁的世界裏獲得暫時的澄澈 。我願意帶着這個美麗的妄想,一個人在無邊的海洋上流浪。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8

劉亮程素有農民作家之稱,前半生作爲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寫作也許只是他的副業。讀了他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之後》,鄉土氣息迎面撲來,彷彿在這浮躁的社會中看到一塊綠洲,讓人眼前一亮。

作者從各個角度來描寫村莊,寫作的對象包括村子裏的居民,牲畜,植物,野外的動物以及村子裏發生的各種事情。整本書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和高深的思想做包裝,僅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原始體驗和本質的迴歸。通過這些散文,作者打開了我們村莊的記憶,平淡而又單調的村莊生活,生命在其中慢慢的流逝,村莊的居民接受了這一切,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抱怨,沒有鄉愁,沒有苦難,沒有悲傷,只有一絲溫暖和無奈。換一個視角,也許我們更能體驗到生命的真諦。就像作者描寫的那樣:“他過着一生中又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擺在眼前的活,還和昨天一樣多、一樣重,也一樣輕鬆。生活就是這樣,並不因爲你生活了多少年日子就會變得好過。農活更是如此,不是你幹掉一件它就會少一件。活是幹不完的,你只有慢慢地幹着活把自己的一生消磨完。”

這本散文集是劉亮程一個人的史詩。他的成長記憶都濃縮在這一段段的文字裏。在描述狗馬蟲螞蟻牛人麥子風樹田這些村莊裏的組成部分時,透露着生命的對生命流逝的無奈和淡淡的憂傷。人總會老去,村子也終歸會荒蕪,村口的麥田,高高升起的炊煙,被風吹彎的老樹都會消失。但是作者留下的這段樸素的鄉土記憶,會保留在文字裏長存。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600字 篇9

喜歡新疆從劉亮程的文章裏開始,從《一個人的村莊》開始,《虛土》是劉亮程的第一個長篇,雖然不是那麼長,略微比中篇長一點,但是這也是劉亮程的作品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不過無論他怎麼寫,歸根結蒂都是散文,小說不過是一系列組織起來的散文。

讀劉亮程的鄉土散文,才感覺到農村和城市的區別,絕對不僅僅是生活方式上的區別,更是思維方式上的區別,甚至是文明的區別。城市裏生活的人總是感覺到城市的優勢,看不起農村,認爲農村沒文化,人類一切文明都是城市文明,鄉村的文明其實也是依賴着城市文明才能夠產生的。而劉亮程的鄉村,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巨大差異,那完全是我們沒見過,沒想過,沒經歷過,沒法想象出來的另一種文明,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而且隨時瀕臨着被我們強大的文明吞沒的危險!一旦消亡,就永遠不會再次產生。如果失去,我們將永遠也不會知道那種文明中蘊藏着什麼樣的智慧!

從《虛土》到《鑿空》劉亮程又前進了一大部,我覺得《鑿空》是劉亮程成熟的一個標誌,是劉亮程藝術的一個高峯,是新疆鄉土文化的一次全景式的展現,然而這是一次謝幕!一切都在中國城市化的洪流中,變得那麼不堪一擊。如果沒有劉亮程的收集整理和發掘,如果沒有劉亮程這麼一個鄉土中長出來的作家,也許這一切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