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通用6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通用6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 篇1

本學期,我校推薦了鄭英老師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鄭老師把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生活匯成經驗,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於這本書中,用自己的細緻到位和大家分享。我感受到了,她是一位睿智的老師,以細膩、包容的情懷,將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做得有條不紊,書中字裏行間流淌着教育的回甘之味,教育的有滋有味。

鄭英是如何把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通過她的書,可以找到答案。“在細微處用心。”正如鄭老師所說,優秀教師第一條是“記住學生的名字”。在她眼裏,一個個平淡無奇的名字都充滿了生機,一個名字是一首歌,一個名字是一段情,一個名字是一個故事,因爲它寄託着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她用學生的名字做藏頭詩,她爲學生量身定做謎語,她將學生的名字編入習題,她以學生的名字命名備品,她把學生的名字作爲專利稱號,她還爲每位學生製作了精美的書籤,她把學生的名字用到了極致,成爲了教育藝術。這是老師走進了學生心靈的第一步,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是教師贏在起跑線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多麼細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師啊!極其簡單的細心,卻有着不簡單的內涵,從中透射出人文關懷。

不僅要學會在細微處用心,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而且在必要時要學會懲戒學生,當然善用、慎用這把雙刃劍。鄭英老師書中提到懲戒的規則需要明確,“醜話”說在前,給學生一個“可視”的標準,從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錯誤的機率。同時懲戒也需要留有空間,給學生自選性的懲戒方式。這有利於學生靈活機動地選擇自身能夠的方式承認並改正錯誤,而且能儘量地確保學生一旦犯錯,就早有思想準備,起不到懲戒的效果。在實際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效仿這種做法,學生在出現錯誤,進行懲戒的時候,這種可選性的方式的確讓孩子更樂於去接受,同時也竭力維護規則的權威。

我非常欣賞書中這樣的一段話:“用你對生活的態度去對待你的學生,你會發現另一片場景。學生也許會不盡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會回報多少。我們也許要的不是回報,但那種酸甜苦辣之後滿滿成長的喜悅,這將是一種過程中最幸福的事。作爲班主任體味的就是這樣一種有着涅槃的成長幸福,你和學生一起,不會孤獨。”

鄭老師她所做的事情也是我們很多班主任都在做的,只是她在常規工作中多了一份細心、一份用心,並注重積累。書中介紹的鄭老師班主任妙招,真可謂“一線班主任的實用寶典”,班主任開展班級常規工作時,可經常翻翻這本書,對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 篇2

最近學校舉辦讀書活動,提供了一部分參考書目,當看到書名《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的時候就立刻吸引了我。說實話第一吸引我的是書的名字,因爲我的角色就是班主任,初爲人師的我,班主任工作不但沒有讓我感到有滋有味,而是五味雜陳。當班主任真的有滋有味嗎?她又是如何做到有滋有味的呢?看看我身邊的做班主任的同事們,只見他們個個神情憔悴,形如枯槁,像一個個隨時待命的消防隊員一樣,哪裏起火了,就往哪裏狂奔,不管三七二十一,操起水槍或者滅火器就是一陣掃射。很多時候,不僅沒有成功滅火,反而引火燒身,被學生氣哭了,被家長投訴了,被領導批評了。每天早上進入辦公室看到的是一個個精神煥發的形象,經過一天的工作,每一個人都是滿臉的倦容,不想說話,疲倦中帶有了一絲絲的厭煩。坦率的講,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小學、初中、高中,簡單來說學生比較有想法比較有個性,很難做到循規蹈矩,再加上班主任老師除了日常的管理之外還會有不少於十節課的專科課程,班主任工作很難做,所以很多人都不想當班主任,不用說做到有滋有味,就算能和學生相處的相安無事那就算相當不錯的了。

起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帶着十分的興趣,看完自序,不禁感嘆這是一位小細緻、大智慧的班主任,原以爲只是簡單的說教,可是還是懷着好奇心讀了下去,不想書中的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一個個小案例深深吸引了我,頓時發現,原來班主任工作真的可以做到有滋有味,也不難看出班主任生活在鄭老師眼裏真的是有滋有味的。

書中敘述的故事如書名一般,下面我節選一個小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有一次班會課,她和那個差班的學生探討自信心的問題。她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本來是很正常的交流,這時候有一個很天真的孩子舉手發問了,她心裏就在暗自轉了一百個圈,估計要問什麼意想不到的問題了。果然,那孩子問:“那我們學習不好,不是金子,是沙子,是不是就沒有前途了?”誰知,鄭老師這個人,思維快得不是一點點,她直接接到,沙子也可以用來蓋樓房啊,再好一些的話,你可以鑽進貝殼,成爲珍珠,不也是在發光嗎?“這時,又有一個孩子問:”那假如我們連沙子都不是,是爛泥咧?“這時候,鄭老師發現,這些孩子的自信心嚴重不足,就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劉春霖是誰嗎?“孩子們搖頭。她又問:”那你們知道崇綺是誰嗎?“孩子們又搖頭。她說到:”他們都是清朝的狀元。“緊接着,她又問:”那你們知道王維是誰嘛?“孩子們高喊:”知道!“她接着說:”那你們知道杜甫又是誰嗎?“孩子們又興奮地高喊:”知道。“”他們都是在考試中落第的人。所以,成績好不代表一定的成功。反之亦然,成績不好,不一定代表你一無是處。哪怕是爛泥,只要你肯花苦功夫,肯經受烈火的炙烤,你一樣可以成爲一件名貴的瓷器,流芳百世。鄭老師就是這樣去鼓勵孩子的。在細微處用心,着眼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將班主任工作變得生活化,而生活不是戰場,沒有冷漠的硝煙,沒有無謂的犧牲,沒有一開始就決定好的結果。生活是順其自然,充滿着神奇的。她講到,用你對生活的態度去對待你的學生,你會發現另一片場景。學生也許會不盡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會回報多少。我們也許要的不是回報,但那種酸甜苦辣之後滿滿成長的喜悅,這將是一種過程中最幸福的事。作爲班主任體味的就是這樣一種有着涅盤的成長幸福,你和學生一起,不會孤獨。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她所面對的所謂“差班”,其實面對的是學生沒有自信的問題。

我們中職學校班主任更會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孩子小學、初中學習成績不好,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同學的嘲笑甚至是在追求高升學率面前老師也對他們放棄了,家長的放棄導致這些孩子嚴重的不自信,這樣大多數學生都會自暴自棄,通過讀這則小故事,我想了很多,我知道作爲班主任應該幫助這些孩子重新樹立自信,作爲班主任,有時候角色和家長差不多,有時候學生的錯誤會放大很多倍,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融入在裏面,對他們提出批評,這樣時間長了,自己會變得不耐煩,結果是兩敗俱傷,從此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會有一個心結,只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相反換種溫柔的方式,效果不會立竿見影,甚至是過於溫柔,老師在學生眼裏就成了一隻紙老虎,這樣原來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很有可能還會出現新的問題。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鄭老師的做法是通過簡單而有效的道理故事。不多言,卻能在無形中給學生很多空間去理解和體會。在今天做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孤獨的教學,與學生更加有效的交流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唯有交流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他們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帶着好奇,帶着激情的心,走近。有時候語言就是釀一滴神奇的蜜,學生會聞香而來。當交流變得不再是障礙,學生可以懂得你的想法,班主任的工作將不再只剩下煩躁,更多的是彼此間建立的信任,師生之間的對立面也將瓦然崩解,站在一條線的我們,還有什麼不能解決呢?作爲一箇中職學校的班主任,衡量學生的標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績的高低,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來到這裏除了學習必要的文化課之外,最主要的是學習一門專業的技術,掌握一技之長,不能用單一的眼光看待學生,要綜合看待每一個孩子,你給了他鼓勵,多給予他肯定,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樹立,就會做的越來越好。

書中關於班幹部的建設的方面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今年我作爲13會計大專班的班主任,有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感受,以前的班級是美髮班,新生班,都是相對來說比較活潑的,比較有個性比較難管的孩子,今年的學生由於大部分都是女生還是學會計的女生,所以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比較懂規矩,自開學開始我就轉變了以往的事無鉅細的管理模式,從班級中找出有能力有擔當的班幹部隊伍,在班級之中樹立班幹部的威信,形成以班幹部爲主體,班主任老師配合的局面。雖然沒有出過什麼大的紕漏,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存在一些困惑,鄭老師的“三處着力,給力班幹部”通過三點來加以介紹,給了我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講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合理設置崗位這方面,鄭老師的做法是設置班代會,非班委陣營集中設置相應崗位,每人認領一個崗位,最後班主任統籌安排,既民主又集中,做到事事有人幹,人人有事幹,讓每位同學有一展身手的平臺,通過這個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了哪裏,看來以後在班級管理方面應該讓每一個同學都發揮積極性,參與到班級管理建設中來,而不是隻靠那少部分的班幹部,這也就是以前班長找自己抱怨事情太多,副班長抱怨沒事幹的原因,既然作爲班級的一份子,讓每一名同學都有主人翁的意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班級管理最狐妖的內容。

二、評選班幹部方面,我一向採用的是民主集中制,可能有些方面還是不夠細緻,還會出現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專制吧,能會出現學生臨陣甩包袱,會告訴你這又不是我想幹的是你讓我乾的局面,民主吧可能又會出現那些號召力強但是品行不端的人擔任班幹部,如果認命吧,會形成不健康的班級氛圍,不認命吧,可能會被學生認爲班主任說話不算數,出爾反爾。鄭老師的做法讓我找到了出現問題的原因,給了我醍醐灌頂的感覺,在班幹部任命方面主要採用三點,首先,班幹部的任命要體現班主任的意志,班主任需要提前介入,以木匠的眼光看學生,班主任要適時觀察用心點播。其次,要深入羣衆,明察暗訪,察人於微,通過細微之處尋找學生更多的優良品質,並不斷地把這種優良品質反饋給學生。最後要儘可能的體現學生自己的意願。

三、幫班委樹立威信,不可否認,一個得力的班幹部是班級的幸事,他既能紮實有效的開展工作,又深得人心,可問題是一個班委不可能集所有英才於一身,這就依靠班主任的指導與培養,書中通過孔子分粥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故事中說的是孔子的一個學生在煮粥的時候,發現有髒東西掉進鍋裏,連忙用湯匙撈起,正想把髒東西倒掉的時候,忽然想到一鍋之飯來之不易,於是把那勺粥吃了,剛巧孔子走進來以爲他偷吃批評了他。經解釋孔子才恍然大悟。作爲班主任也是如此,我們平時看到的並不一定是全部,也許我們有時候會急躁的看到片面就去批評學生,最後導致的是學生不開心老師不滿意,班幹部生活在學生之中,他們看到的比老師要看到的要全面,所以說一個得力的班幹部隊伍可以幫助老師幹很多事情,可以更好的管理好這個班級,要想讓班幹部當好自己的的得力助手,那就要幫助班幹部樹立威信,爲班委樹立威信,同時也是提升班主任的執行力,而班委樹立起威信後,最終能反哺班級。

通過班幹部隊伍的建設,全班同學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於是班主任可以脫身出來,又可以多幾分悠閒自得。二班級也可以朝着蘇霍姆林斯基縮倡導的“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的方向穩步邁進。

通過讀鄭老師的這本書使我的思路逐漸清晰,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感悟有了一次平靜的梳理。鄭老師的一些做法給了我很大的啓示,這讓一個工作尚不滿三年的年輕教師收穫了何等的勇氣和信心,這本書使我在班主任工作面臨瓶頸時期,困頓和迷茫的時候,感受到了鼓舞和勉勵,看來在以後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更關心日常教育,放慢自己的腳步,用心體會和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同學生一起成長,看來在以後開展日常管理過程之中經常翻看一下鄭老師的這本書,會得到很多的啓示,將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做法帶到班級中去,相信班主任過的是比較煩惱還是比較有滋味完全取決於班主任自己,班主任當的有滋味了,相信學生過的也會比較有滋味,班級管理也會呈現淨淨有條的局面,既然這是自己不能擺脫的工作,被動接受還不如主動的去面對,所以說還是讓班主任當的有滋有味起來吧,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有滋有味的生活之中!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 篇3

這本書總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細微處用心,第二部分:不走尋常路。這本書不僅教會老師們怎麼在細微處用心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同時也教會老師們如何用另一種方式輕鬆而有滋味地當一名班主任。

來到高嵐中心學校已經快兩年了,同時也當了快兩年的班主任,這兩年裏酸甜苦辣都有。剛當班主任有着許多的困惑,當班主任的路途是艱辛的,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兩年裏不斷地在書中,在班主任工作室裏,也在自己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努力讓自己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要樂於班主任工作,也要智慧於班主任工作。看了鄭老師的書瞭解到,鄭老師臨危受命,連續七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剛看書的自序部分,看到鄭老師七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當過班主任的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很艱辛也很繁瑣,當了一個班的班主任我們偶爾會有埋怨。可是鄭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卻做得有滋有味,帶着好奇和敬佩我認真地讀完了這本書。每遍讀完似乎都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體會。這次體會最深的就是班主任如何與家長合作。

書中有一節是贏得家長,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與家長合作確實是一門藝術,很多時候我們與家長合作都存在許多誤區。誤區一或卑或亢,姿態不當。剛當班主任那會兒,對“尊重家長”這着不恰當的理解,每次對家長基本都是有求必應,從諫如流。慢慢發現,有些家長會不斷提出一些難以實現甚至有些過分的要求。這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多困惱,其實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應該要建立一個平等的關係,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合作,共同幫助孩子進步。誤區二疏密失度,尺度不佳。與家長的聯繫,並不是越近越好,也不是越遠越好。不能事無鉅細,逐一彙報,也不能讓家長對孩子的在校表現一無所知。誤區三片面關注,厚此薄彼。班主任不能“重兩頭輕中間”,很多時候班主任會對成績突出的學生關照有加,對那些成績居後或行爲不良的學生也會格外上心,而那些成績一般,聽話又沉默寡言的學生似乎很容易被老師忽視。這樣家長也會被理所當然的忽視,所以不能片面關注。要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愛的陽光下如向日葵般茁壯成長。老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和每一位學生家長。班主任工作中,還存在許多的誤區,要我們不斷地克服。和家長良好關係的建立,靠的不是技巧和圓滑,而是班主任發自內心地對家長尊重和關懷。班主任要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凝聚班級。

鄭老師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讓我學到了很多:要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發現其中的樂趣,要用智慧通盤謀劃,從細微處着手,活到老,學到老,成就班主任的智慧,讓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有滋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 篇4

參加了培訓後,深深折服於鄭英老師的教學態度,我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她管理班級的一些方式方法,也是經驗尚淺的我迫切在工作中成長的需要,我買了鄭英老師出版的這本《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完這本書,一些班級管理借鑑來用,確實效果是不錯的。

首先,講的是學生名字的藝術,她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以前,我教的班級很多,除了自己做班主任的班級會記住學生名字,其他班級,教了一年下來,能叫出名字的也就只有5、6個,想讓學生回答問題就只能點座號,有時想要叫某個同學,但是名字記不住也只能作罷。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名字的重要性,最起碼,我現在學會了記住學生的名字,也許一開始比較費力,但是記住學生名字的效果還是顯而易見的,我能隨心所欲的叫出學生的名字,學生也能從課堂中感覺老師對他的尊重,上課也會更給力。

關於校規班規方面,學生偶爾會犯錯,遲到、不交作業、不搞衛生等小問題會經常出現,以前我總是罵他們或叫他們家長來教育,很多時候他們也只是害怕我而攝於我的威嚴。現在,我會讓學生選擇措施來“懲罰”,也就是書中所介紹的“自助餐”,讓學生選擇,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所選擇,也不會讓學生覺得自尊心受挫。記得有個這樣的故事:有兩個買茶葉蛋的,其中一個會問進來的客人,“你要茶葉蛋嗎?”客人總是回答“不要”。而另一個生意卻很不錯,他問的第一句話是“請問你要一個茶葉蛋還是兩個”,這樣給客人形成一個概念就是在一個和兩個之間做出選擇,那他賣出去的茶葉蛋就比第一個人要多。其實,我們設計合理的套餐讓學生選擇也是如此,學生也會形成一個這樣的概念,他必須選擇一個來彌補自己犯的錯,而不是想要逃避。

書中還介紹很多值得我去借鑑的做法,我們不能全部照搬,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但是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自己沒想到過的新的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提高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 篇5

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的名班主任鄭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一書。這本書講的多是初中學生的管理經驗,但對一直擔任小學班主任的我啓發也頗多。

首先,班級管理要從細微處着手。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也是一個大家庭。班級管理既要從大處着眼,又要從小處着手。名字,在多數人看來是多麼普通,多麼不起眼的一種代號,可在鄭老師的眼裏,卻成了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從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機,通過作詩、猜謎、編題、命名、專刊、桌籤、暖色等形式,讓學生感覺自己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得到了老師的重視,從而也使老師在用心對待學生姓名的同時,也走進了學生的心靈。

這樣一個極其簡單的細節,如果沒有教師的用心採擷,也不能成爲教育的"維C ",另外,在與學生的對話,如何獎勵與懲罰學生,怎樣與科任教師合作,與家長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見慣的日常工作中,鄭老師也能從具體的事例反思、總結並逐步形成一種教育的藝術。通過衆多的案例,我們發現鄭老師在與學生對話時表現出的學識與智慧,這需要老師胸藏千秋腹有底蘊,如果沒有這些隱性的豐富來支撐,又怎能有那顯性的精煉。對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電的願望。

在獎勵學生的時候,我們多比較隨意或依靠習慣,獎勵兩個本子、筆之類的,或發張小獎狀了事;當學生犯了錯誤時,聲色俱厲地呵斥一番,甚至罰抄、罰站等粗暴地處理,而不去考慮這樣的獎懲是否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鄭老師在這方面發掘出了新活有趣、驅動內在、真情感人、得體適度的獎勵藝術和依"法"施罰、語言責罰、引導擔責、心靈責罰的懲戒藝術,讓獎勵平中見奇,使懲戒令人信服,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與家長合作時,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多管齊下,形成立體。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們常用的家訪、電話聯繫、家長會等以外,我最感興趣的是"聯繫本"的形式。通過聯繫本,教師、家長、學生之間隨時進行無聲的交流,十分便捷。每一種交流方式,鄭老師都能從細節考慮,在家校之間構築一架暢通的橋樑,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於創新,不走尋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級管理外,鄭老師還善於創新,她和同學們一起爲班級設計的"狄德羅睡袍"——班徽,換一種方式制定的班規,因勢利導整頓的儀表,公平有效的衛生安排等方面,獨闢蹊徑,開啓了班級文化的建設,爲我們展示了諸多班級管理的妙招,也讓我們分享了過程的甘甜與幸福。

令我最受啓發的有兩個地方,第一是"收作業講究技術含量",每天早上,當我踏進教室門口時,總有一種無力感:教室裏要麼亂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馬燈似的交各種作業,邊交邊大聲說話,不是組長喊"交作業了!"就是組員叫"組長,作業本!"要麼就是低着頭在書包裏翻來翻去找本子,還有的乾脆站着看着大家發呆。本來應是書聲琅琅的晨讀,卻變得像茶館似的。不說吧,這大好的時光浪費,太可惜了;說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幹——交家庭作業啊!每每這時,我就在想,這種現象必須得改變了。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進行"一日之計在於晨"的說服教育外,始終沒找到或者應該說根本沒有認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因此,這種現象已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了。看了鄭英老師如何阻止這一"破窗現象"的論述後,爲她採取的解決辦法而由衷地佩服,也爲自己遇到問題,只知嘆息而不求"解"的懶散慚愧和自責。

另一個就是關於"班隊課怎樣上纔有效",說實話,我的班隊課,正如鄭老師所說,已走形變樣,甚至淪爲擺設。隨着國家對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班會課應成爲常態化,讓它真正發揮作用。如何上好班隊課,鄭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趟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凡事預則立",讓班會主題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題分爲四大版塊:生日、節日、愛國、機動,同時制定德育日曆,將每月主題統籌安排,然後從"目標的唯實、環節的節約、活動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幾個方面具體設計班會課。告訴我們如何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好班會課,也爲我們即將開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於總結與反思,從熟悉的地方看風景。

這也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實鄭老師的這本書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只是從平時經歷或看到過的教育案例中,立足於班主任的常規工作,通過具體的教育言行承載厚重的師愛,反覆思考、總結,將實踐與思考對接,給我們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過程。

面對繁瑣的班主任工作,我們常常疲於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處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腳步、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還常常感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真的如此嗎?鄭老師回答得好:不是!是我們失去了一顆善感的心,故而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如果我們能培養起對教育細節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對家長裏短、常規瑣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常常遭遇一個個問題和困難,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個契機呢?只有我們有心,那些所謂的問題也許根本不是問題,所謂的困難也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難。熟悉的地方不缺風景,缺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鄭英老師就有着這樣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善感的心。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風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體會過的幸福。作爲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執着如一地守望着這片教育的農田,澆灌出豐碩甘美的果實!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 篇6

班主任都有這樣的感覺:補缺補差、追繳作業、調節糾紛,甚至“破案”……班主任可謂“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更可悲的是,班主任嘔心瀝血,猶如春蠶蠟燭,盡情地揮灑着青春。但期望值與收穫卻成反比:學生並沒有感恩戴德,甚至視“師”如仇。如此一個悲壯角色,滋味從何言之?

這本《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是將鄭英老師的班主任經驗以及她的大智慧集聚於此,鄭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通過她的書,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細微處用心。”正如鄭老師所說。優秀教師第一條是“記住學生的名字”。每個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個故事,因爲它寄託着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鄭英老師將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連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頓時有了生明,更顯示出在集體中的價值,增添了同學間的親密感。鄭老師還提出我們可以在記住孩子的名字時可爲孩子取暱稱,在課間談話時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帶進課堂。這是老師走進了學生心靈的第一步,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是教師贏在起跑線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多麼細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師啊!極其簡單的細心,卻有着不簡單的內涵,從中透射出人文關懷。

鄭英老師用自己的細緻用心,實實在在地告訴了我們面對繁雜的、千頭萬緒的班主任工作該如何去做。比如對學生的教育、與家長的合作藝術,這些還是比較大的方面;還有一些小的內容,比如:班規的制定、怎樣收作業、怎樣管理班級衛生、怎麼上班會課、怎樣開家長會等等,應該說大大小小,在班級的管理中確確實實會令我們頭痛的問題,這本書中都已經涉及到了,而且還提出了十分有效的、操作性較強的對策,對我們班主任來說,是非常實用的,也是更具有指導性的。

鄭英老師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責、訓斥、也很少嘮嘮叨叨、不着邊際,更不會來嘲笑譏諷。更多的時候她是用簡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來打動孩子們的,留給孩子們的是思考和沉靜,更是收穫感悟。

班主任開展班級常規工作時,經常翻翻這本書,大有益助。書中收錄了諸多班主任的管理妙招,的確是“一線班主任的寶典”。將適於自己班級的方法帶到實際工作中去,會讓人不知不覺地發現做班主任確實是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