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1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雖然只有短短的十篇文章,但是卻將魯迅先生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系列生活縮影真實而生動地再現在我的眼前。讀完這本書後,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雖是追憶“往事”,卻不忘現實,引人深思。

十篇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病》。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魯迅先生的父親不幸患上了嚴重的水腫病,於是魯迅家裏請來了兩位傳說中的“神醫”。所謂“神醫”,不僅醫術造假,而且收費高昂。他們胡亂給父親開了一通奇奇怪怪的藥,最終醫治無效,父親去世。這個故事雖是魯迅回憶父親生病時延醫治病的.情景,卻通過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等故事情節揭示了在黑暗的舊中國庸醫誤人的現象。而其中的衍太太一類的人物形象更是讓人痛恨。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她會慫恿小孩在冬天吃冰,還在一旁鼓勵說:“好,再吃一塊。我記着,看誰吃的多。”孩子們頭上碰腫了一大塊,她便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孩子的傷口上。每當讀到關於衍太太的內容,我都彷彿置身其中,將她醜惡做作的嘴臉看得一清二楚。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無論是批判所謂“正人君子”的《狗·貓·鼠》,還是揭露虛僞孝道的《二十四孝圖》,或者是諷刺清國留學生昏庸無恥醜態的《藤野先生》,這一篇篇文章都蘊含着魯迅先生鮮明的批判精神和戰鬥精神!《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讓我對魯迅先生深深折服!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2

剛讀這篇文章時,只覺得晦澀難懂,只看清了浮面淺顯的書面意思,沒悟透裏面深奧的爲人之道。

緊接着我又讀第二遍、第三遍,猛然間覺得心頭敞亮了,忍不住嘆了一句“好文!”真的是拿起筆絕不亞於拿把槍。

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用詞犀利,以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這篇文章用貓這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之中用極少的語言來描述“狗”,暗諷了目光短淺而又自以爲是的'人。文章用大量筆墨來描述貓和鼠,貓性情殘忍,喜歡捉弄折磨弱者,雖與獅虎同類,卻又帶着讓人噁心的媚態,貓要是身材再高大些,還不知道怎樣的自命不凡、狂妄不羈、以大欺小呢?呵呵,看來老天還是開眼的,唉!這些人的醜惡嘴臉真的是不忍直視!

魯迅先生最先養有一隻小隱鼠,後來被貓吃掉了,他就真的恨上了貓。說仇貓其實更多是仇視一些自以爲是的人。小隱鼠乖巧可愛、小巧玲瓏、十分討喜,就好比現實社會中的部分弱小者,他們雖然力量微薄,人微言輕,但仍據理力爭。他們抗爭着、奮鬥着、努力着,真的比那些虛張聲勢、欺凌弱小的人要強上百倍!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爲人性的醜惡而感到心痛、悲哀,又爲更多人性美的一面而喝彩!光明終將戰勝黑暗!我們終將迎來曙光!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3

初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齒脣間都是餘香。初讀時,你也許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細想來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諦,然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這本《朝花夕拾》,使我感受到的是一種信念。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我體會不到的滋味吧。

站在這樣的`一個和平年代去看戰爭年代的魯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覺得這書中滿含着無奈。一場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卻有些人醒了,他們希望讓周圍的人都能清醒然後一起逃出去,可週圍的人卻怎麼也無法喊醒。魯迅無疑是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們清醒,但這卻收效甚微。

雖然在書塾讀書很煩悶,但是我覺得魯迅的小時候還是很快樂的,看到這,總是能回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在現在看來,總覺得小時候無憂無慮,我多麼想再回到小時候,在體驗一下那小時候的事情,雖說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的,感到無聊,沒趣。但在小時候,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事啊。

在沉悶的生活裏,送你一本《朝花夕拾》,願你的心情變得平靜而正如書名

“朝花夕拾”,這本書就是在長大以後,把自己小時候的瑣屑一點點拼湊起來,這很簡單,但誰又像魯迅先生這樣呢?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4

當我們翻開《朝花夕拾》,通過魯迅先生生動的文字、熾熱的感情,彷彿能夠看到他創作時的神態;時而沉靜,時而激昂,時而悲憤,時而憂傷。文中的人物也魯迅先生的描寫下栩栩如生,善惡分明,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老好人”——衍太太了。

衍太太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鄰居。她可“好”了,無論鬧出什麼亂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孩子們冬天吃冰,她笑着記誰吃的冰多,比賽打旋子時慫恿着記數……魯迅寫她的“好”我看在眼裏,但其實我知道,這是典型的魯迅筆法——反諷手法。她挑逗孩子看不健康的畫,還教唆小魯迅去拿媽媽的錢,變賣自家的首飾,然後歪曲事實無中生有地散佈流言,當孩子們跌倒時,還用燒酒調了水粉塗在傷口上,其實,這樣做只會“火上燒油”罷了……這難道還看不出衍太太的心術不正嗎?

可魯迅先生並沒有狠批痛罵,反而寫了好的“和藹”,寫孩子們“喜歡到她家去玩”,我佩服極了魯迅先生,他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語言着實令我着迷戀,不動聲色地諷刺了衍太太的`僞善,表裏不如一。讀者雖沒有看到筆墨間的半點髒字,卻能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她鄙視。先揚後抑,寓於褒的手法寫出了衍太太是個多嘴多舌,自私自利,喜歡使壞的婦人。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便莫過於她了。

好人?壞人?魯迅先生的筆觸前不見古人,後者也難以追去,他筆鋒的犀利,令我久久難忘,連那筆尖的韻味,也難以從心頭抹去。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5

旁邊的茉莉花茶正散發着它特有的清香,手上的《朝花夕拾》也散發着獨特的淡淡書香。我的思緒隨着吹過來的淡淡清風飄到了不知哪裏。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着嬌嫩的花瓣,喚發着淡淡的清香,陽光下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時光。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不幸的人。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遊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捕鳥……但同時他卻承擔着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放棄,抑制自己的慾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鑑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有着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在寧靜的月光下和家人一起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合上《朝花夕拾》,品嚐着那杯尚留餘溫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一個個輪迴。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6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經典散文著作,其中不乏有對封建舊制度理性的批判,同時也不缺少對兒時美好童年的回憶。溫馨的回憶: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回憶了兒時在百草園玩耍和在三味書屋裏學習的枯燥;理性的批判:如《瑣記》,作者批判了衍太太的行爲,表現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婦人。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阿長和》。這篇文章講的是:“阿長”是作者兒時的保姆,她迷信,又很樸實,得知作者想得到《山海經》,爲其尋購併將《山海經》贈送得作者的'故事。

在文中,我最喜歡“阿長”這個人物。她是一個迷信又淳樸的人,得知作者想得到《山海經》,爲其尋購併將《山海經》贈送得作者。先抑後揚,昇華了“阿長”的人性美。

文中是這樣描述《山海經》的:是作者“最初得到的,最喜愛的寶書”“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幾乎全部用直線湊合”。這說明《山海經》很破舊,但是作者依舊那麼喜愛它。側面描寫出“阿長”對作者的喜愛,作者喜歡“阿長”。

讀完這篇文章,我讀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與恨,但更多的是愛。在生活中,親人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嗎?你要什麼,他們就會給你什麼;如果做不到,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我們。這種濃濃的親情,難道我們不能爲之動容嗎?

《朝花夕拾》,一本好書,一本經典之作,推薦你去讀一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7

《朝花夕拾》是魯迅一部回憶散文集,較完整的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經歷,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展現了當年的事態人情、民族文化、流露了他對社會的深刻觀察。

作者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文筆深沉雋永。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其文體基本上是散文與雜感的結合,最典型的是《五猖會》、《無常》、《父親的病》、《瑣記》。每篇散文背後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例如第一章

《狗·貓·鼠》: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我認爲魯迅先生擅長用“興”這一手法。就是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又稱“雙關”。散文是最難寫的了,應爲首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非常難,所以我十分敬佩魯迅先生。

我覺得《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好書。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啓迪思想,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提高文學素養,成就完美人生!

《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8

進入小學之後,我知道的並讀過的名著不少,而在這些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先生筆下唯一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

在魯迅先生的彌留之際,回憶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回憶起自己身邊那些充滿溫暖與愛的人,心中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本應該是快樂的童年,卻被當時封建的思想所籠罩着,透露出腐朽的氣息。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用筆墨最多的一個人物,便是長媽媽了。在《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通過阿長與‘我’之間發生的幾件事,來寫‘我’對阿長的懷念並反映社會的黑暗。長媽媽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獨特而不平凡,通過對長媽媽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在這篇文章當中,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愛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學會去關懷身邊的每個人!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富有飽滿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着監獄般囚禁人們的舊社會。一切的感受,都是這麼天真,都是這麼的爛漫。最值得讚歎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讀起來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的童年是辛酸的,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也像他一樣,無論過得好壞,它都會給我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