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熱】朝花夕拾讀後感

【熱】朝花夕拾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手捧着膾炙人口的鉅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久矣的塵埃,輕輕翻閱起來。這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年少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輕的滋味了吧?魯迅先生的童年也並不乏味,他雖是鄉下人,卻可以隨城裏人一同上學;它有趣味橫生的百草園;他在雪地捕鳥;他在上課時偷偷畫畫。似乎魯迅的.童年是在一首圓舞曲中結束的。“枯燥,乏味”則是魯迅先生對書屋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就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

從這本《朝花夕拾》裏散透出真爛漫,似乎感染了我,讓我看到自己童年的光輝事蹟。小時候,我經常坐在外婆家的河岸邊,看見古老的大橋下邊,向着我游來一隻只小鴨,歪着腦袋,掰着手指數“一隻,兩隻,三隻,......

喜歡把外婆洗好的衣服丟進髒水盆,想到這兒,心中有些竊喜,似乎是一個小陰謀得逞了。魯迅先生的童年趣味橫生,而魯迅先生的中年更是爲國奉獻。他非常具有戰鬥精神,他用他的一支筆與敵人進行戰鬥,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如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還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家的作品,如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說《毀滅》,還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寫咄了舊中國的弊端。如今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發努力。獨酌花酒釋胸竹寒衣不勝暑,朝花夕拾誰歸屬甜酸鹹辣苦看過的回憶錄,大都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閒情逸緻,倒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一樣豔。

朝花夕拾讀後感2

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的笑頻是最美的色彩,無需剪裁;

夕拾的樂趣是拾一片心海,靜賞花開。

春花·童趣·絢爛

我看見一個孩子,笑如陽光般明快,一蹦一跳地向我走來。

他急匆匆地拉着我的手,把我拉到那仙境般的“百草園”:那長吟的蟬、彈琴的蟲、沖天炮似的叫天子,挨擠着脹滿眼簾。笑着去找阿長談天說地,心裏卻打起《山海經》的'主意。剛把書捂得半熱,“五猖會”的喧鬧又磁鐵般把心吸了去……

魯迅先生,您的童年多麼快樂單純!朝花夕拾,拾起的不正是這一片繽爛童趣,好在如流歲月的匆匆中掃盡倦意、會心一笑嗎?

心海花開。綻放間,大地回春。

秋花·離別·溫柔

我看見一個少年,緩緩掩了門扉,沉默文靜地向我走來。

他剛剛失去了父親,他最愛的人。他早失去了那可愛的小鼠,幾年後又將作別長媽媽,愛他的、他愛的,都離他而去。

我問:“你一直失去,不傷心嗎?”

“傷心啊。”他背過身了,“但我將見到那善良的藤野先生和正直的愛農:生命總充滿失與得,不是嗎?”

他記得他們所有的點滴,它們被他拾起珍藏,朝花夕拾,拾起的是一縷溫柔的回憶,它們永遠於心海盛放。

心海花開。綻放間,秋亦如春。

冬花·傲骨·清雅

我看見一個戰士,炯炯目光刺破那昏沉的暗夜,自信堅定地向我走來。

他的筆尖如劍一樣鋒利,字字硬如鋼鐵、正義不屈。他敢罵,罵媚態可憎的俗貓,罵草營人命的毒醫;敢諷,諷封建教育的腐,諷禮樂教條的迂;敢抨擊,抨擊那人世間的無常,抨擊國人崇洋忘本的奴相……每朵凌寒之花皆爲鬥士!

夕花弱而媚,朝花硬而強;因此夕花會敗,而朝花不改,芳華永存。朝花夕拾,拾得一身錚錚傲骨,何必爭春!

心海花開——綻放間,風華勝春!

朝花夕拾,變了時日,不變本真:

朝花的笑顏是最美的色彩,綻放回憶澎湃;

夕擡的樂趣是拾一片心海,範開春風自來。

朝花夕拾讀後感4

但是,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年少的他,被父母送到了私塾去,是因爲什麼魯迅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有他將跟他那些可愛的花鳥魚蟲說“Ade!”

就這樣開始了他乏味的私塾生活,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要他讀的書越來越多,對對子也從三言漸漸加到了七言,少年魯迅的心裏未免有些憤憤不平,本來我應該在樹蔭底下大口吃西瓜的,現在卻坐在這間大牢籠裏,讀那些長的細胳膊細腿,讓人一看就煩的課文?!於是,爲了填滿他自己的心裏不平,於是想方設法的鑽空子,找時機,以便能出去折臘梅、尋蟬蛻、玩甲套、描繡像,但玩不了多長時間,就被先生用眼睛給瞪回來了。然後在牢籠裏繼續唸書。

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把本應該玩耍的孩童送到牢籠裏去讀書,用那些陳詞濫調來消磨孩子們的天性!難道家長們都認爲家裏出來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是一件可喜可賀事嗎?難道家長們都認爲他們是學習的機器嗎?兒童時代已經遠去,留在他們心裏的只有深深的`遺憾,難道這種結果是做父母所想要的結果嗎?!

坐在那裏,看着頭頂上不知被縮小了多少倍的天空,孩子們心裏怎麼想?他們可能會嘲笑自己,“吶,我可真像只青蛙,井底之蛙。”也可能會憤怒“我不是呆在籠子裏的鳥!”可沒辦法,自古有道“父命難爲”或“母命難爲”就算是再不情願,也得硬着頭皮讀,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自由,過分的束縛,只能讓他們變得痛苦不堪,超過他們所能承受的負荷而已。

所以,請給他們點自由,然他們做回真正的自己。

當迷霧籠罩了這片土地,將本該正確的事情扭曲。

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

那一刻,我聽見了魯迅先生心裏的聲音,“中國,醒來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5

在這一次的閱覽之中,魯迅先生經過很多的側筆之中,反響出了他那一個時分的封建社會時,我國的萬分漆黑。

在《父親的病》之中,幼小的魯迅由於他的父親病了,也無可奈何的依據醫師的那非常稀罕的藥單,去尋覓這那些稀罕古怪的藥品。魯迅先生怕找錯了藥,受盡了人們的白眼。而世人們的那一份迷信,更是讓小魯迅感到非常的不解,也讓那些庸醫有了醫失利了之後而逃脫的理由了。這兒邊也寫出了封建社會時,人們荼毒生靈,只認錢,不認人的缺陷。那些人命好像草芥一般的'庸醫,卻也利用着那封建社會人們迷信的特點來解說自己的無能的醫術,讓人們信以爲真,隨意糊弄人。

在最終的那一個部分,人們都廢盡了產業,去買人蔘給自己那隻剩餘幾口氣的爸爸媽媽親,還抱屈的以爲自己給爸爸媽媽幾兩人蔘,才華盡了最大的孝了。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在逝世之前最想做的工作,卻是想要再看他們幾眼呀!從這兒可以得知道,那些只要封建思想的人們將會是多麼的無知迷信啊!

在我的父親臨死之前,那位“通曉禮節”的衍太太,過來把其時迷信宗教的全部禮儀用在了我的父親身上。還讓“我”在父親只剩餘幾口氣的時分大聲叫父親,讓父親走的不安心。魯迅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提醒了那時的世人,喚起了他們的精力出乎意料。多年之後,魯迅先生仍是非常懊悔自己在最初這麼的做,由於自己做了那件工作之後,卻審問無法補回去了。

在這那片漆黑的封建社會之中,人們的迷信已成災禍,魯迅先生遺言可以讓人們出乎意料,寫出了他對父親的愛,愈加的挖苦了這漆黑的社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散文精選集,原名《舊事重提》。顧名思義,這是一部講兒時回憶的散文集,但是裏面的故事新奇有趣,有悲有喜。

第一篇《狗·貓·鼠》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讀完之後,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狗·貓·鼠》主要講述了狗和貓之間的恩仇以及兒時魯迅仇貓的原因。魯迅兒時養了一隻可愛的隱鼠,對它寵愛有加。有一天,他沒有見到平日裏竄上竄下、活蹦亂跳的隱鼠,再三追問下,長媽媽告訴他,隱鼠被別人家的`貓吃掉了。魯迅生氣地跑出家門,見貓就打,從此跟貓結下了仇恨。後來,魯迅知道是長媽媽踢死了隱鼠,對貓的態度有所緩和,開始和平共處。這個敢愛敢恨的魯迅讓我很是喜愛。

這本文集裏的很多回憶都跟傳統節日有關,詳細地描述了魯迅故鄉的風土民情,不停地調動着我的胃口。這一個個普通的回憶卻並不普通,讓我聯想起兒時的點點滴滴……

有一年春節,我就跟魚結下了“深仇大恨”。過年要吃團圓飯,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可我那次的團圓飯,真的是什麼麻煩都“團圓”了。吃飯的時候,等爺爺奶奶動完筷子,我就像餓了十幾天的狼,狼吞虎嚥地吃起了魚。過了一會兒,我突然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彷彿時間靜止了一般。許久,我說出三個字,“醋在哪?”全家人都笑得前仰後合,眼淚都出來了。媽媽趕緊給我倒上一小碗醋,我咕嘟咕嘟全喝下去,卻沒有一點用。接着,我又吃了一大塊饅頭,卻還是沒有效果。由於一吃東西嗓子就疼,我的嘴被迫貼上了“封條”,直到初一拜完年才“解封”。

《朝花夕拾》勾觸起我許多兒時的回憶,有悲歡也有喜樂。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勾起自己的美好回憶。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有人說,魯迅寫的文章難以讓人理解,若無文言文,他的文章放在試卷裏便是最難的了,可我卻認爲他的一部作品是個例外。

這部作品便是魯迅先生唯一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連《小引》帶《後記》,一共有12篇文章,但每一篇都十分引人入勝,而且不用擔心讀不懂的問題,每一篇都通俗易懂。善良樸實而又有些愚昧的阿長、嚴厲而又古板的父親、和藹可親的教書先生……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爲魯迅先生印象最爲深刻的應該是在日本求學時遇見的藤野嚴九郎先生,這位友人在日本對當時“有時很任性”的'魯迅十分照顧,對於當時的國情,在日本的中國人受盡了屈辱,而這位藤野先生卻毫無鄙視之意,對我們中國人伸出援助之手,這在當時是多麼偉大胸懷啊。魯迅在日本學醫過程中發生一件對於魯迅影響巨大的一件事,先生課餘看到播放時事的片子,這都講的是日俄戰爭的事,可戰役卻大多是在我國境內進行,所以難免會有中國人遭殃。例如這一段,一個爲俄國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軍捕獲,行刑時,卻有一大羣中國人圍觀看熱鬧,親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槍斃,不是去阻止和營救。這一幕幕畫面讓魯迅先生驚呆了,他看到當時的中國民衆麻木、冷漠臉孔,他覺得他學醫只能救死護傷,卻拯救不了國人的思想及靈魂。他決定放下手手術刀拿起手中的筆爲自己的國家做點什麼,才能讓我們的民衆和國家強大起來,不受別人的欺凌和壓迫。

於是他毫不猶豫的退學回國,並寫下許多喚醒國人的文章。《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這是魯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佳作。有時間希望大家在閒暇之餘讀讀魯迅先生的大作,會有一定的收穫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8

一個人都有一次童年,它或平凡,或精彩,都多少的影響了現在的我們自己。這些天,我就走進了魯迅的童年生活,找尋他記憶中的童年所帶給他的,在寂寞中吶喊的力量。

對於魯迅來說,現實是沉重的打擊,而童年就定是理想的方舟。潺潺的流水,碧綠的豆麥田,清香的水汽,朦朧的月色……在到處都是江南元素的環境下,迅哥兒坐船去看戲。結合書上的插畫,我能想象到在搖曳飄蕩的小船裏,迅哥兒正在用好奇而又期待的眼神望向遠方戲臺上的“燈火通明”,這是渴望的戲,是家鄉的戲,是童年的戲。帶着不捨,“我”坐船回家,“回望戲臺,它又飄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是啊,我們總是能在童年的片段中體味到美好。回望童年,細細品味,原來自己還在江南水鄉自然美好的`風光中看過戲。這美好的、溫馨的記憶,滋潤着魯迅,讓他無比懷念自己的童年,也不禁讓我沉醉在這江南風光中。

童年的環境會影響我們,而那些摯友,也必定是記憶中最閃亮的點綴。雙喜、阿發、桂生和迅哥兒組成了偷羅漢豆四人組,他們在飢餓之時跑到六一公公的地中偷豆,驚險、刺激、很有挑戰性,在這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這些朋友們的聰明機靈,我相信這些品質一定會影響着魯迅的。當我讀到這時,想起了《追風箏的人》裏,阿米爾和哈桑情同手足的友誼。在阿米爾被欺負時,哈桑挺身而出保護他,完成僕人的使命,盡到朋友的情誼。不管是國內經典還是國外名著,這裏面的友誼都令人嚮往與感動。我也感謝一下朋友的出現吧,謝謝你們讓我的童年如此美好。

沒有人能把童年的拼圖拼完整,但正是這些碎片,才讓童年更加珍貴。童年的美好帶給魯迅吶喊的力量,讓他成爲一個堅毅的人。在這樣經歷的感化下,我也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文集生動地記錄了作者從童年到青年這段時期的讀書和生活經歷。《狗?貓?鼠》 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 敘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範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範愛農。

記得在看《藤野先生》一文時,我是弄不明白魯迅先生爲什麼似乎一直對日本人很友好。有本書上說,魯迅先生最後生病也請日本醫生給看病。我當時就犯糊塗,他就不怕日本醫生謀害他嗎?

當然很快這些問題被媽媽破解了。她說日本人也有許多像藤野先生那樣對中國人民很友好的。況且魯迅先生是1936年去世的,那時候日本還沒有正式侵略中國呢。但我還是覺得不滿意。畢竟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是由來已久的呀。魯迅先生能連甲午海戰這麼大的戰事都不瞭解麼?就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國的圖 謀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那麼,魯迅先生爲什麼在文章中一直沒有反日的言論呢?反而向來對日本人流露出友好信賴的態度呢?這實在令人費解。

可我讀的魯迅的文章很有限呀,《社戲》與日本不沾邊,《孔乙已》更與日本無關聯。其它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有在以後的時間裏,多讀魯迅的文章了,瞭解魯迅文章中沒有明顯的反日言論的原因所在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上週,我讀了魯迅的著作——《朝花夕拾》,使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這本書中大多用凝練的筆法摘取那些深藏在記憶裏的難忘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並選擇具有象徵意義的情節和細節來描寫人物的神祕心態,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動人。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亥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都給了我深刻地印象,令我感慨萬千。

這本書主要講了魯迅童年的故事以及他出國留學(去日本留學)的事情,並刻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魯迅在日本的同學等,突出了魯迅的愛國情懷,在描寫他童年事情的時候,還描繪了許多人物的心理特徵及一些細微的舉動,突出了一些人物的內心品質。並且增添了一些趣味性在裏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用閏土教的方法捕鳥,捕了好長時間,才捕到三隻,而閏土卻捕了幾十只等,描述得生動形象,讓我覺得彷彿身臨其境,並且十分有趣,常常讓我忍俊不禁。

我覺得魯迅在寫《朝花夕拾》的時候,手法也十分獨特。集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與一體,筆鋒、辛辣和犀利入木三分,或平時柔和飽滿汗深情,與往事的回憶中見出魯迅對國事的`關懷。在行文中,作者經常插入一些與內容相關的典故傳說等,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議論更具有說服力。做這點語言清新自然,樸實厚重,並且真切、動人。

魯迅的寫作特點我一定要學習,並且要應用到我以後的作文中,並且爭取應用自如(有點不太現實,但是我會努力的)。這樣,我的寫作能力一定會直線上升,突飛猛進的,當然,我的反應能力和交際能力也會大幅度提高的。我以後一定要多讀魯迅的書,來提高我的寫作能力。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就是我從《朝花夕拾》中得到的感受,真的是受益匪淺呀!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小書蟲”張馨月同學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驚喜,因爲她遇到了一本有趣的書。

這個星期,我覓得了一本好書,是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吶喊》。這本書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完整篇文章,我對魯迅先生的幼時生活既羨慕又不羨慕。

我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中的生活,充滿了無限趣味。

百草園是魯迅先生老宅後的小園子,後來“同老屋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後人了”。我嘗試通過書中的句子來複原百草園的樣子:“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竄向雲霄裏去了……”能有這麼一個生機勃勃、鳥棲蟲居的精緻小園子,多麼令人羨慕啊!

不僅如此,到了冬天,百草園又給魯迅先生提供了一種特別的遊戲——“智鬥”小麻雀。下大雪後,掃一塊空地,用一根棍子支起一面篩子,在篩子下面撒上一些糧食,用繩子繫着棍子,自己躲到旁邊,拉着繩子的另一頭。等麻雀吃糧食時,拉繩子扯開棍子,讓篩子扣住麻雀。只可惜魯迅先生的技術實在太差,很難鬥過聰明的小麻雀呢。

我不羨慕的是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環境。當時的學校叫作私塾,在這裏學習的孩子得背一大堆拗口的古文,而且私塾的先生只教背誦,並不講解文章的真意。這是多麼枯燥的事情啊!還是我們現代的校園生活好,不用背誦那麼多拗口的古文,老師也會耐心給我們分析文章。

除了自己的幼時趣事,魯迅先生還在這本書中刻畫了很多人物,作爲“小書蟲”的我,會繼續去認識他們,尋覓更多的精彩。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這個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是一本主要回憶自己童年的一本書。朝花——早上的花;夕拾——傍晚時分時撿起;這麼一來就變成了在自己暮年的時候回憶童年時代的事情。

朝花夕拾,像是真正的回憶錄,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像長媽媽,私塾書屋、小院兒、藤野先生等等,無一不勾勒出了一個大時代中小人兒頑皮地度過童年的背景。讀完第一編,說是純粹的回憶錄也不對,倒也是帶了一點兒抨擊的意味。我看着看着也不禁想着:魯迅先生的童年和當時的處境真的是不一般的糟啊。被長媽媽限制着做這做那的'禮節,倒也不見抱怨,我們現在卻是擺脫了許許多多的麻煩,何必嘮嘮叨叨着自己的苦難呢?曾經的管束倒是比現在嚴,爲什麼現在的我們卻嚷嚷着不自在呢?魯迅先生小時候,從百草園被拉到私塾,比我們要苦得多,大家又何必埋怨呢?但是好在他都能接受。

如此一想,倒也像魯迅先生在埋怨自己童年的太多不幸和管教了——抨擊自己當時的處境。他或許認爲人們是要有自由的,不能行動被拘束,更不能思想被拘束。一切能在《藤野先生》中證明。這麼一想,當自己也受到拘束設身處地地想,彷彿也能理解爲何魯迅在平實的語調中也能寫出不滿的情緒了。像是窗外下着大雪,興沖沖地跑出去卻被家長攔住時的樣子。此時,我們也能爲魯迅感嘆一下幼小時的拘束,同樣爲當時那個比幼小時還要小心翼翼無法舒展的時代。 儘管是苦,但童年永遠是最爛漫的時代,其中描繪的斑斕也讓我神往。魯迅先生寫的文章也不免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從現在起,不如抓住時間,同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和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然這只是一部看似普通的散文集,卻蘊含着作者對童年的無限嚮往;雖然這本書只有短短10篇文章,卻也充斥着強烈的抒情和諷刺;雖然這本書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卻依然永垂不朽,令人回味??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在1926年完成的一部散文鉅作。整本散文集共有10篇,大多都描述了魯訊對童年時期和青少年求學時的回憶。其內容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着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同時也有強烈的感染力,總是能讓我陶醉其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整篇文章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魯迅也同時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而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作者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種種歡樂,以及冬天在雪地上盡情玩耍、抓鳥等無限樂趣。緊接着文章話鋒一轉,描寫了作者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來與作者快樂的童年做對比,寫出了三味書屋雖然無聊,卻依然能從中取得不少樂趣,揭示了作者渴望能夠盡情玩耍的心理,同時也體現出了他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

在魯迅先生的《瑣記》中,他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文章中作者着力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同時也諷刺了當時的洋務派文學。同時他也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他對於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整篇文章具有着強烈的抒情,卻也不乏對生活的幽默和諷刺,使我看得流連忘返。正如書評中所說的:"《朝花夕拾》在文體上別有創意,小說筆法與隨筆韻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別是一番境地。"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朝花夕拾》出自大作家魯迅之手,對於我們來說未免有些難懂。然而,不難看出,字裏行間都表達着魯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散透出魯迅童年的天真爛漫。我認爲,這部《朝花夕拾》裏不但文章寫得好,題目也很有趣。魯迅的童年彷彿是那“朝花”,絢爛美麗,魯迅先生到了中年,又去“拾”那些花了,細細回想,慢慢品味,別有滋味,夕陽的映照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這便是“夕拾”。縱然這花上有衆多的細刺,卻也敗不了魯迅先生“拾花”的興致:即使這“刺”讓人對“花”有了些不願靠近的想法。這“刺”也是魯迅先生在書中着力寫的、批判的,魯迅先生用諷刺的手法表達了對封建舊制度、舊道德的不滿與厭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這本書中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描寫了魯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既表現了兒時魯迅對知識的渴望,也寫出了兒童嚮往自由的`天性。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與小蟲子們爲伍的日子,這樣的童年值得身處城市的、難以接觸自然我們細細品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魯迅的童年像是一支大自然圓舞曲般絢麗多彩。魯迅先生用詩一樣的的筆觸,舒捲自如地爲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甜美歡樂的回憶,同樣也是是對自然的和知識的追求。

《朝花夕拾》通篇都是魯迅先生對童年的回憶。魯迅先生人到中年仍對童年的趣事念念不忘,也正告訴我們,我們正身處這美好的青春年華,時光一去不返,要好好珍惜,過出價值纔是。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