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孔融讓梨讀後感【經典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經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融讓梨讀後感【經典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

說到讀書感想,讓我想起了以前讀過的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說:東漢時代有個聰明的孩子叫孔融,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爸爸讓孔融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就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起有一回:爸爸正在看新聞聯播,我愛看的《機甲獸神》動畫片開始了,我就和爸爸爭了起來。當然是爸爸就到了其他房間去看,我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長輩。還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的大娘做了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我和哥哥都想第一個先嚐,結果他壓着我的筷子,我壓着他的筷子,都不肯相讓。現在想起,我應該學孔融那樣讓哥哥先嚐。我們應該象孔融一樣,做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我們做什麼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生活纔可以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2

想必大家對《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不陌生吧。我雖然幾年前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可今天卻把這本書翻出來,有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因爲我覺得禮貌謙讓是當今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現代社會,就是缺少想孔融一樣謙讓有禮貌的'人。我和妹妹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一天爸爸從外地回來,帶了一大堆禮物。我看上了琳琅滿目的飾品,妹妹盯上了異常可愛的毛絨玩具。挑選一番後,我和妹妹同時發現了一盒糖果上面寫着“雪&彩”。我打開盒蓋,哇!40只小鴨子分別穿着海軍陸軍空軍和冠軍的衣服齊刷刷地看着我(其實是軟糖啦),我頓時呆住了。一會兒我蓋上了蓋子,打算帶走。這時妹妹一把抓住盒子說:“我要吃糖糖!”她才三歲,畢竟不是我的對手。我順手一拉,盒子便重新回到我的手中。妹妹一看大事已敗,便使出決計-鬧。只見她躺在地上,四肢亂舞,像個瘋子。我轉身即將離去,她有使出第二計-哭。兩種結合,沒有人能不乖乖投降。我剛要投降,眼前忽然閃過一道白光,我立即說:“想要糖,沒門!”說着就走了。這時媽媽過來了,妹妹撲來上去,告訴媽媽事情經過,媽媽火了,搶過盒子說:“誰也別想吃。”我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說難聽點,我和妹妹的故事跟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天壤之別。讀完故事,我深深受到啓發,覺得以後不再對妹妹。

孔融讓梨讀後感3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羣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

“妹妹難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爲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着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爲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讀後感4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羣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妹妹難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爲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着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爲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讀後感5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讀了《孔融讓梨》一章節,讓我深受啓發。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的媽媽買回來了一些大大的、甜津津的、水淋淋的黃梨,洗得一乾二淨後,讓孔融來分發給他的五個哥哥和他的姐妹們,而卻留下了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白:"孔融,你爲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極了。"孔融笑了一笑說:"老師說過,要尊老愛幼,所以大的你們吃吧!"媽媽聽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是一個禮讓的.好孩子。"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尊老愛幼,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小孩子被父母稱爲心肝寶貝,十分地溺愛,所以孩子們把懂禮貌這三個字忘記得一乾二淨,認爲自己吃的、穿的是最好的,只以我爲中心。 仔細想一想,其實我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次,在過年的時候,我明知媽媽剛下班回家,已經口乾舌燥了;雖然家中還有一瓶果汁,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果汁就一飲而盡了,完全不理爸爸、媽媽,喝完還要他們再去買。想想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不由慚愧了。

這個故事,使我深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希望,像我一樣的孩子們能改正自己自私的缺點,多向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讀後感6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當然很幸運我的孩子能夠擁有趙老師這樣負責並且有親和力的班主任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有責任陪同和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每天晚上陪同女兒一起閱讀課外書的工作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樂趣,我覺得孩子的成長讓我明白了從小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些更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

20xx年3月27號我與張鑫悅共同閱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這個故事是寫的是古時候一位四歲的小朋友叫孔融,小小年紀的他就明白先禮讓別人,這種有禮貌的精神是值得現在的孩子去學習的。我相信這麼小的孔融能夠明白付出、明白禮讓的人長大一定也會有很好的成就。俗話說的好,想要得到什麼先要去付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今天孔融讓出的也許是隻是一個梨,而他日後得到的也許是屬於他的整片天空。

讀完這篇文章,悅悅給對我說,我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讓給爸爸媽媽先吃。可能7歲的她還不瞭解孔融讓梨的真諦,但是,通過我細細的解說,她似乎更能瞭解孔融讓梨的真正含義。

讀文章不僅能夠讓孩子在詞彙增加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做人的一些道理,在以後我會更積極的輔導孩子學習課外知識,希望她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更上一層樓。

孔融讓梨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深受啓發。

孔融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孔融是這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一個。孔融四歲時,母親買了一些梨,梨有大有小,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開始吃了起來。父親好奇就問:“孔融,你爲什麼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因爲我的哥哥們比我大,我比他們小,所以我要拿一個最小的梨吃。”孔融回答道。父親有好奇地問:“你還有一個弟弟,最小的因該是他吃纔對呀?你爲什麼要吃最小的梨?”“因爲弟弟比我小,我要讓着他,所以我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恩”父親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故事讓我得到了一個啓示:孔融四歲的時候時就學會了讓梨,而我們現在還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四歲的孔融把最大梨給他哥哥們和他的弟弟。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拿來就吃,可是孔融卻把梨給了自己的`哥哥,說自己小要吃小的。現在時代是變了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我們先祖們的美德,我們要在發展的同時也要保留一些祖先們傳下的東西,美德是藏在心裏的我們要發掘它們把它們用到生活中去,那才能讓它體現出它那寶貴的價值。

所以我們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要老是斤斤計較,這樣的日子會很無趣。如果你懂得謙讓,你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歡樂。我們還要向孔融學習,尊老愛幼,尊長的好習慣。

孔融讓梨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讀到這裏,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而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

以後,我一定要像孔融那樣,尊老愛幼,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9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看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沒讀懂意思。這天,我最後把這個故事深一層的意思讀懂了。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在他四歲時,就已經很有教養了。一天,鄰居給孔融家送來了一盤梨,孔融的兄弟姐妹們一哄而上,爭搶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卻站在一旁,沒有去搶。那裏寫出了孔融很懂事,會謙讓兄弟姐妹,讓他們先挑選,自我纔拿剩下來的吃。

父親見到亂哄哄的場面,十分生氣,讓站在一旁的孔融給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兩個大的分給了父親,母親,然後把好的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個留給自我。父親問孔融爲什麼把最小的留給自我,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就應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就應讓着他,所以我就挑了個最小的。”父親很滿意,還誇獎孔融謙恭禮讓呢。那裏,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長大後,做了北海太守。他爲人寬厚仁慈,廣交朋友,善待有學問的人,成爲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讓梨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還爲世人做出了榜樣。從孔融的成長,我也懂得了小時候不但要學習文化,還要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長大才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材。

這一遍看完後,我懂得了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學會謙讓,我們之間就不會產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們的社會就會和諧;社會和諧,我們的社會就是禮貌社會;社會禮貌了,經濟就會騰飛,我們的生活也就會更加完美。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發現這個章節裏,有一段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

讀完之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孔融是最小的一個,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劇。我看了看錶,快七點了。糟糕!我最愛看的.歷史記錄片快開始了,於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臺,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的跑回了房間。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呀,怎麼能這樣呢?

現在想起這些事來,心裏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該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該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傳統美德。

養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纔會受益終身。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不管是吃飯、喝水,還是落座、行走,都應該謙虛,讓禮,長幼有序!懂得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的道理。

話說孔融四歲那年,家裏人在一塊兒吃梨。哥哥姐姐們都上前去拿大的,只有孔融站在一旁。父親看見了,說:“快把梨放下,讓站在一旁的孔融來分梨。”孔融先把兩個最大的分給父親和母親,其次,孔融又把兩個大梨好梨分給哥哥姐姐們,自己吃最小的。父親見了問:“融兒,爲什麼不把最大的.給自己,卻要最小的?”孔融說:“我年齡最小,所以該吃最小的。”哥哥姐姐們分別拿着自己手中的梨,慚愧的低下了頭。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就知道了孝順長輩的美德,我們要像孔融一樣,孝順長輩!

媽媽後記:孩子,孔融的確很懂事。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懂得。現在的小孩子,道理從嘴巴里能說出一串串,但是行動上真正做到的卻不多。我們要向孔融學習,用行動來傳承咱們的中華美德,做箇中華美德好少年!

孔融讓梨讀後感12

在我小時,我經常聽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爲,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纔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我聽了十分感動,孔融這麼小都會讓利給別人吃,爲什麼我們還要斤斤計較。我沒應該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把祖國建設發展的更加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13

媽媽給我講過很多過很多小故事,如《孟母三遷》、《聞雞起舞》等等,我最喜歡,感觸最深的是孔融讓梨的這則故事。這個故事小朋友們應該都聽過哈,今天我們一起重溫這個故事吧。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小朋友叫孔融,他才四歲就很懂得謙讓。有一天,孔融和哥哥弟弟一起分梨吃,他把大梨子都分給了哥哥弟弟,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孔融的父親看見了,問:“別人都挑大的,你爲什麼挑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因爲哥哥們比我大,大梨子應該給哥哥吃,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謙讓他們。”父親聽了孔融的父親讚許的.點點頭。

孔融這麼小就明白尊敬兄長,愛護幼小,是我們小學生的學習榜樣。我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孩子,平時在家裏,爸爸媽媽都寵着我,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我,我也慢慢習慣獨享。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我錯了,以後我一定與他們一起分享,而且孔融讓梨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好品質,這種謙讓的品質我覺得我們小學生也可以做的很好,比如說公交車上給老人讓位等。

《孔融讓梨》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應當學會謙讓,學會與別人分享。

孔融讓梨讀後感14

一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故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他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品質,蘊藏着那種謙讓的美德。孔融與童年的我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我看了看鐘,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呀。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臺。弟弟一下子變了眼色,跑過來與我爭吵。聞聲驚動了奶奶,奶奶從一樓上來,瞭解了情況後,就說:“傑仔,做哥哥的讓下弟弟,而且是弟弟先看的,你還可以下一樓看啊,幹嘛一定要在這看。”我說:“就不!”“聽話!”奶奶說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氣沖沖地回房間了。晚上,趁奶奶在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擺右擺,拳打腳踢,奶奶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後奶奶也沒說什麼,就出去了。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15

一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故事,《孔融讓梨》讀後感。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十分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就應給他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麼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迷住了我,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簡樸的語句中,洋溢着可貴的尊老愛幼品質,蘊藏着那種謙讓的美德。孔融與童年的我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又在腦海中飄蕩着。那事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我看了看鐘,糟糕!電視劇大結局呀。我立即拿起遙控器換了臺。弟弟一下子變了眼色,跑過來與我爭吵。聞聲驚動了奶奶,奶奶從一樓上來,瞭解了狀況後,就說:“傑仔,做哥哥的讓下弟弟,而且是弟弟先看的,你還能夠下一樓看啊,幹嘛必須要在這看。”我說:“就不!”“聽話!”奶奶說道。我瞪了奶奶一眼,就氣沖沖地回房間了。晚上,趁奶奶在看電視,我刻意在電視機前左擺右擺,,奶奶叫我別擋着,我假裝沒聽見。最後奶奶也沒說什麼,就出去了。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尊老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