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品】孔融讓梨讀後感

【精品】孔融讓梨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孔融讓梨讀後感

孔融讓梨讀後感1

今天,我做完作業後,閒得無聊,便拿起《美德故事》讀了起來。不一會兒,《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篇文章贏記敘了孔融從小就尊敬兄長的美德,讚揚了孔融是個好孩子。

這個故事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孔融兄弟七個,他排行第六。有一次,全家人圍座在一起品嚐鄰居送來的梨。母親從中挑選了一個最大的梨,遞給孔融,孔融卻沒有接受,而是挑了一個最小的梨吃了起來。父親非常好奇地問孔融:“你爲什麼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呢?”孔融一本正經的.回答道:“我年紀小,應當吃小的。哥哥們年紀大,理所當然吃大的。”衆人聽了,都連連稱讚,沒想到他這麼小便懂得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

看看孔融,想想我自己,我感到臉上一陣發熱。心裏很慚愧。平時,媽媽或爸爸買了好東西,我都吃大的,想多吃點,怕別人吃的多,我就快點吃。

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要尊敬兄長、友愛謙讓,這種美德應該從小就培養。我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謙讓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2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讀了《孔融讓梨》一章節,讓我深受啓發。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的媽媽買回來了一些大大的、甜津津的、水淋淋的`黃梨,洗得一乾二淨後,讓孔融來分發給他的五個哥哥和他的姐妹們,而卻留下了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白:"孔融,你爲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極了。"孔融笑了一笑說:"老師說過,要尊老愛幼,所以大的你們吃吧!"媽媽聽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是一個禮讓的好孩子。"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尊老愛幼,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小孩子被父母稱爲心肝寶貝,十分地溺愛,所以孩子們把懂禮貌這三個字忘記得一乾二淨,認爲自己吃的、穿的是最好的,只以我爲中心。 仔細想一想,其實我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次,在過年的時候,我明知媽媽剛下班回家,已經口乾舌燥了;雖然家中還有一瓶果汁,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果汁就一飲而盡了,完全不理爸爸、媽媽,喝完還要他們再去買。想想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不由慚愧了。

這個故事,使我深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希望,像我一樣的孩子們能改正自己自私的缺點,多向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最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我媽媽放假,這天中午的時候,爸爸不在家,我媽媽來做午飯,媽媽說:“兒子,今天我燒蛋炒飯給你吃,好嗎?”我說:“好啊。”過了十分鐘,我迫不及待得去盛蛋炒飯,可媽媽說:“等等,我來考考你,孔融三歲就會讓梨,不知道我們邵模偉十二歲會不會讓飯。”說完媽媽就拿出兩隻碗,一隻大地,一隻小的。媽媽讓我選一個,我選小的,我還以爲小的可以盛幾碗,可媽媽一盛,飯都分光了。我不知所措,到了下午,我肚子很餓了,可我不想驚動媽媽,於是就下去找湯晨旭玩了,到了三點,我回來了,媽媽叫我來吃點心,我又選了小的。晚上,我媽媽去大統華。我沒去,媽媽幫我買了一件玩具,媽媽說是我今天讓飯和讓點心的報酬,我看了看商標,啊,要兩百多塊錢。我不經想起了一句諺語:好心有好報。我在今天學習到了一種知識,也學習到了一種品德: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並且回報的東西會貴好幾十倍。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淺。

孔融讓梨讀後感4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發現這個章節裏,有一段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十分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當給哥哥吃。”

讀完之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孔融是最小的一個,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劇。我看了看錶,快七點了。糟糕!我最愛看的歷史記錄片快開始了,於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臺,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的跑回了房間。此刻想想真是不應當呀,怎樣能這樣呢?

此刻想起這些事來,心裏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當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當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傳統美德。

養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纔會受益終身。

孔融讓梨讀後感5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纔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說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讀後感6

在我小時,我經常聽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爲,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纔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我聽了十分感動,孔融這麼小都會讓利給別人吃,爲什麼我們還要斤斤計較。我沒應該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把祖國建設發展的更加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7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看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沒讀懂意思。這天,我最後把這個故事深一層的意思讀懂了。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在他四歲時,就已經很有教養了。一天,鄰居給孔融家送來了一盤梨,孔融的兄弟姐妹們一哄而上,爭搶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卻站在一旁,沒有去搶。那裏寫出了孔融很懂事,會謙讓兄弟姐妹,讓他們先挑選,自我纔拿剩下來的吃。

父親見到亂哄哄的場面,十分生氣,讓站在一旁的孔融給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兩個大的分給了父親,母親,然後把好的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個留給自我。父親問孔融爲什麼把最小的留給自我,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就應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就應讓着他,所以我就挑了個最小的`。”父親很滿意,還誇獎孔融謙恭禮讓呢。那裏,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長大後,做了北海太守。他爲人寬厚仁慈,廣交朋友,善待有學問的人,成爲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讓梨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還爲世人做出了榜樣。從孔融的成長,我也懂得了小時候不但要學習文化,還要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長大才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材。

這一遍看完後,我懂得了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學會謙讓,我們之間就不會產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們的社會就會和諧;社會和諧,我們的社會就是禮貌社會;社會禮貌了,經濟就會騰飛,我們的生活也就會更加完美。

孔融讓梨讀後感8

20xx年01月03日 《孔融讓梨》讀後感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們都知道,就是一位客人來串門,帶來了一藍鴨梨,讓孔融先拿一個,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鴨梨,客人問孔融:“爲什麼不拿大的?”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應該讓着他。”爸爸回來後,連誇他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我們可不可以做像孔融一樣懂得謙讓的人呢?我們也要做像孔融一樣的好孩子,這樣,在以後搏擊商海時懂的謙讓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兩家同類大企業,都是有能力一些承受打擊的那種,這兩家企業是拼個你死我活好呢?還是各掙各的錢好呢?當然是各掙各的錢好。如果兩家企業選擇拼個你死我活,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但是,你要看對方在你讓他之後是否得寸進尺,要是他得了便宜賣乖你就要打擊他了,謙讓也是要有限度的。

我們要做一個會謙讓的好孩子,但是不能謙讓過頭。

我自己感覺這篇作文寫得有點遠。媽媽說有點不好說,看老師怎麼評吧。

老師的評語: 如果是你自己寫的,那就很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做《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有了許多的想法。

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個小孩叫做孔融,一天,一個親戚送來了一筐梨,媽媽挑了一個大的給了孔融,可孔融不願意接受,便把大的給了爸爸,而自己卻挑了一個小的。當時,孔融才四歲。讀完以後,我頓時明白了許多。孔融四歲讓梨,可是我現在都十四歲了,還不知道要把大的、好的留給自己的父母,我真是覺得我連一個四歲的小朋友都不如啊!我真是世間最最最不孝的.孩子。我什麼事情光想着自己,而完全不顧及別人,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一個人獨吞,真是太不懂事了。現在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只想着自己而不顧及其他人,這怎麼對得起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從此之後,我要進行深刻的檢討。我以後不能把大的好的東西留給自己,我要把它們給爸爸媽媽,因爲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所以我以後以i的那個要好好孝順爸媽。因爲孔融一個四歲的孩子都知道孝順,而我比大了那麼多,所以更應該加倍孝順我的父母。

如果一個人連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都沒有,那麼他就不會是一個人,長大以後也肯定不是一個好人,連烏鴉都知道反哺之事,而你卻不知道報答自己的父母。所以,從現在開始我不再做那樣的人。 《孔融讓梨》這真是一篇好文章,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一定要把這篇文章收好,隨時提醒自己一定以孝爲先。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發現這個章節裏,有一段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

讀完之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孔融是最小的一個,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劇。我看了看錶,快七點了。糟糕!我最愛看的.歷史記錄片快開始了,於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臺,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的跑回了房間。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呀,怎麼能這樣呢?

現在想起這些事來,心裏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該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該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傳統美德。

養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纔會受益終身。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今日,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從中明白了我們中國許多具有優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媽媽買回來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靈靈的梨,洗的乾乾淨淨後讓孔融分給他的哥哥和姐妹們,而孔融卻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我,媽媽十分不明,“孔融,你爲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我呢?”孔融笑了笑說:“夫子說過,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應當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我,所以大的就留給他們吃吧!”媽媽聽了之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真爲你感到驕傲。”

孔融小小年紀就明白關心別人,令我萬分敬佩。此刻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當做心肝寶貝,十分的寵愛,所以孩子根本不明白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什麼只想到自我,以自我爲中心。其實我也犯過這樣的錯。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冰箱裏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開,“咕嚕,咕嚕”地把果汁全喝完了。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打開冰箱看見果汁沒有了就問我,我說“全喝完了!”爸爸媽媽沒說什麼,可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從孔融身上學到了關心別人的優秀品質,我也認識到自我以前犯了好多的.錯誤,我必須要改正這些錯誤,

我真的很期望所用像我一樣犯過這種錯誤的同學,都能像我一樣,知錯就改,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12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當然很幸運我的孩子能夠擁有趙老師這樣負責並且有親和力的班主任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有責任陪同和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每天晚上陪同女兒一起閱讀課外書的工作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樂趣,我覺得孩子的成長讓我明白了從小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些更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

20xx年3月27號我與張鑫悅共同閱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這個故事是寫的是古時候一位四歲的小朋友叫孔融,小小年紀的他就明白先禮讓別人,這種有禮貌的精神是值得現在的孩子去學習的。我相信這麼小的孔融能夠明白付出、明白禮讓的人長大一定也會有很好的成就。俗話說的好,想要得到什麼先要去付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今天孔融讓出的也許是隻是一個梨,而他日後得到的也許是屬於他的整片天空。

讀完這篇文章,悅悅給對我說,我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讓給爸爸媽媽先吃。可能7歲的她還不瞭解孔融讓梨的真諦,但是,通過我細細的解說,她似乎更能瞭解孔融讓梨的真正含義。

讀文章不僅能夠讓孩子在詞彙增加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做人的一些道理,在以後我會更積極的輔導孩子學習課外知識,希望她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更上一層樓。

孔融讓梨讀後感13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果孔融自我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爲什麼你自我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當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當讓他。”

之後,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說孔融四歲就明白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我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我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後,會怎樣做呢?

我以往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夥子佔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後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校發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我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爲都是不謙讓的行爲。所以,讓我們學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爲幫忙別人是一種歡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歡樂!讓我們一齊盡情享受歡樂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14

有一天,我看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看完覺得。故事主要講的是魯春秋時期一個很懂事很聰明的四歲小孩孔融。有一次我媽拿來一盤梨,讓孔融先拿。孔融帶了最小的,父親問他爲什麼這麼做。孔融道:“哥哥比我大,大梨該給他。”

看完之後,心裏升起一種敬佩之情。一個四歲的孩子如此懂事,他的一舉一動和巧妙的回答深深地迷住了我,真的讓人印象深刻。簡單句洋溢着尊老愛幼的珍貴品質,蘊含着謙遜的'美德。).孔融和我的童年相比,是天壤之別,一件可恥的事情浮上心頭。事情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哥哥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我看了看鐘。太可怕了!電視劇大結局。我馬上拿起遙控器換頻道。哥哥突然變了眼神,跑過來和我爭辯。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奶奶從一樓走了過來。瞭解情況後,她說:“傑仔,作爲哥哥,讓弟弟先看看。也可以在一樓看看。爲什麼一定要看這裏?”我說:“沒有!”“聽話!”奶奶說。我盯着奶奶,氣沖沖地回到我的房間。晚上奶奶看電視的時候,我故意在電視機前左右搖晃,又踢又踢。奶奶叫我讓開,我裝作沒聽見。奶奶最後也沒說什麼,出去了。

看了短篇《孔融讓梨》,明白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15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大家都應該讀過吧!這個故事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之一。這個故事發生在孔融還是個小小毛孩的時候,那年她才四歲。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他的爸爸帶來了一袋梨。他的哥哥們都爭先恐後地去搶最大的梨。最後,到了孔融來選,他選了最小的梨,他的家人問他,爲什麼要選最小的梨。他回答:“我的年齡小,食量也小,按常理來說,應該拿最小的。”他的哥哥們聽到這句話都慚愧地低下了頭,把他們手中的大梨給了自己的長輩。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凡是都應該懂得謙讓,也告訴我們自己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着讓自己好,不想這個別人。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坐公交車時應該給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吃飯時遇到很好吃的菜應該適量地吃,不該全夾到自己的碗裏,在圖書館裏,不該大吵大鬧,應該安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書,這些事告訴我們:不要去影響他人,要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

中國還有許多像這樣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故事,比如:孟母三遷,子路借米,蘆衣順母等等故事,告訴我們要孝順,善良,仁慈,謙虛,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