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朝花夕拾讀後感(優秀)

朝花夕拾讀後感(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讀後感(優秀)

朝花夕拾讀後感1

朝花夕拾,字面意義就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內在含義是朝年的事被暮年回憶。

與舊事重提這個名字相比,朝花夕拾更加生動,有趣,魯迅先生稱之爲帶露拆花。這是魯迅先生他特意改的名字。

朝花夕拾的前十篇是魯迅童年和少年時的事,以年少時自己的故事爲背景,用犀利的文筆批判着封建社會的各種陰暗面。從迂腐的規矩到中醫的無能,最後到24孝的負面,教育的愚昧和見外。中國的封建社會給魯迅留下了一道道傷痕,這也許是魯迅一直站在革命前線的.原因之一吧。

先說說迂腐的規矩吧,懂得最多“麻煩”規矩的自然是阿長了,阿長懂得許多過年時的規矩:包括一起牀就說:“恭喜恭喜!”然後再塞上一塊冰冷的福橘……看得出,魯迅從小就對這類規矩表現出反感和討厭。那個時候,魯迅也許會想着改變這個一成不變,死板的世界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父親的病一定堅定了魯迅的決心。

魯迅的父親得病後,換了幾個愚醫輪番“醫治”,魯迅的父親終於不治身亡,於是魯迅下定決心要“醫人”。在魯迅下定決心之後,他從百草堂學到三味書屋。後因特殊原因來到南京,進入了比較開放的雷電學堂,然後陰差陽錯的得到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

在魯迅去仙台留學時,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他的出現,改變了魯迅的一生。

這位導師交給了魯迅很多東西,就像馮卡門與錢學森一樣,他也教會了魯迅很多學習以外的,對待知識的態度,批判別人的勇氣,等等等等。同樣與馮卡門在黑板上寫出再回二字一樣,他——藤野先生在魯迅過世後寫出了《謹憶周樹人君》這篇文章。

就這樣,魯迅在這位導師的幫助下,學習了很長時間,直到坐在全是中國人的教室裏觀看一次日俄戰爭的錄像,錄像中,身爲間諜的中國人被日軍抓住,然後槍斃。臺下的中國人卻高喊着萬歲。這是魯迅明白了,中國現在比起“醫人”,更需要“醫心”。

這是魯迅決定回國,棄醫從文,用言語醫治了新一代中國人的心。而這一切都被記錄在朝花夕拾的十章故事裏。

朝花夕拾讀後感2

翻開《朝花夕拾》,在墨的幽香裏,發現另一個魯迅,拾起花之記憶。——題記

1926年,在北京大學正春風得意的魯迅收到了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爲自己對學生運動的支持和各種對當局所不利的文章發表,遭到了當局的通緝。無奈之下,魯迅只能跑到南方避難。然而,他不得不遠離在廣州工作的妻子,在廈門大學工作,還要受到大學裏一羣反對自己的人的排擠。這令他情緒萬分低落。魯迅想,那就回憶往事吧,讓自己開心一點。於是他寫下了《朝花夕拾》。

文章都在追憶往事,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卻常夾着辛辣的批判。於是我記憶最深的'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是因爲它收入了課本,極好分析,又或許也爲其中的因素——但我愛的,是那語言流露出來的發自內心的歡樂與童真。

童年魯迅,活潑有趣,似乎一草一木都是生動的,有趣的。靠近泥牆的一大片野草,他都能觀察上一天,從中找出一堆生物,抓蟲拔草不亦樂乎。聽長媽媽講故事,能聽到它的“重點”——別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應——還是千萬。都跑到書屋裏去了,在課間也找蟬蛻抓蒼蠅。如此心大又沙雕的玩法也只有孩童能看到。

但是這朝花,再也拾不起了。父親生病,庸醫亂治,一夜間天真少年郎立下學醫志向,拯救千萬生病中國人;外出留學,電影,匿名信讓魯迅發現中國弱到可悲。他棄醫從文以筆爲武,向敵人們發出犀利的攻擊,望那個捉蟲拔草,爛漫少年變成了尖銳無情,在爾虞我詐中頑強鬥爭的戰士,昔日美好,在黑暗社會中消散了。

若魯迅先生生於這個時代,他或許就會像冰心一般吧!他會寫出千萬美好,但絕不會如當今這般偉大——那個時代造就了他,而那個時代也需要他;需要他爲美好發聲;需要他爲美好戰鬥,爲之付出,爲之犧牲。

只願魯迅在那個世界,能拾起朝之花,拾起美好。

那個世界,你依舊是昔日那個少年郎!

朝花夕拾讀後感3

翻開《朝花夕拾》,呼吸着濃郁的墨香,品味着字裏行間的年少輕狂,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個屬於我的快活日子,神仙般地自在和逍遙。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膾炙人口的著作之一,雖然回憶的是兒時的往事,卻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所寫下的。是啊,老了、累了,再回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心裏還是會有當時的滋味,想必也帶着些許的感動吧。清晨的花朵帶着露珠採下,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傍晚纔去採摘,雖失去了怒放時的.絢麗與芳菲,卻在夕陽映襯下,別有一番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在空氣中瀰漫着,使人浮想聯翩。

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但他的童年生活仍然無比美好與快活。當然快活了,他整日在百草園嬉戲,採摘紫紅的桑葚、覆盆子,品嚐着野果的酸甜,與小蟲爲伴,聆聽油蛉的歌唱、蟋蟀的琴聲,在這首大自然的圓舞曲中悄然成長。在這裏,我看到了兒童的天真浪漫和無盡的活力,以及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

到了三味書屋,枯燥乏味似乎成了生活的代名詞。但即使這樣,有一個古怪的先生和許多難懂的功課,也擋不住孩子們折梅、尋蟬蛻的樂趣,壓抑不了孩子童年遊戲的天性。還有《五猖會》、《無常》,描述了魯迅幼時對看戲的渴望與興奮,以及它所帶來的滿足於樂趣。

在這本書裏,作者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語氣講故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清新,引起我心中的共鳴,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溫馨。曾幾何時,我也曾擁有過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魯迅或者說所有作家的作品,經常會將我們帶回那個快樂的世界。在此,我也十分敬佩魯迅先生,他用那樸實無華的語句,寫出了他炙熱的心靈,他渴望擁抱自然、擁抱生命、擁抱愛與陽光。

不經意間,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只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於是讀讀《朝花夕拾》,走入魯迅的童年,體會那幸福的味道。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嗬,可真是讓人留戀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4

著名作家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剛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細品這本書,就像品一杯名茶,既苦澀,回味時卻又十分香醇。

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這是魯迅先生唯一本散文集。它記述了魯迅先生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經歷,也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往日親友的懷念之情和對恩師的尊敬之情。從一個個故事裏,我重溫着魯迅先生的成長故事,眼前也不知不覺出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藤野先生》這篇小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老師,他是一個日本人,他穿衣不拘小節,但對待工作卻一絲不苟,而且他並沒有因爲魯迅先生是中國人而歧視他。藤野先生在教導學生時一視同仁,他還希望魯迅能將他所教的醫術傳到中國去,爲中國人治病。他對魯迅的影響非常大,藤野先生也是魯迅先生成長過程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而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有一位對我影響十分大的人。她就是我的老師,每當我陷入困境沮喪時,她就會鼓勵我,將我拉出困境。即使她現在已經不再教我了,但我永遠都將她的'諄諄教導銘記於心。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往事,也看到了舊中國的弊端。魯迅先生在抨擊舊社會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一些勞動人民的惋惜與同情。憂國憂民的魯迅先生立志要改變這種現狀,他先是東渡日本學習,可是後來發現再高的醫術也醫治不了愚昧的中國人,所以他果斷棄醫從文,以筆爲武器。他像一位戰士在中國黑暗的大地上吶喊着,戰鬥着,用自己的文章來喚醒無數愚昧麻木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是中國人永遠值得驕傲和讚頌的一個民族戰士,他的光輝形象永遠代代相傳。

這本書語言親切感人,而且色彩紛呈。有的尖銳辛辣,有的質樸清新,有的精闢,有的機警……讀它,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律動,親臨了魯迅先生成長的地方,感受了真摯感人的悲情氣氛,意識到了身爲革命者肩上的重任,激發了我的愛國之情。

朝花夕拾讀後感5

夕陽灌醉天空,天空紅着臉,如同秋天灼灼的楓葉。想要用手觸碰紅得發熱的天空,可是無論手伸多長,天空仍離我有千里之外。以爲伸手可觸的天空讓我的思緒在脈絡中慢慢延伸……

手捧綠茶,品味茶香;細品好書,感受文學。手上的《朝花夕拾》讓我難以自拔,使我深深陷入了文學的沼澤。滿屋散發的文學氣息比綠茶的茶香更濃郁,以至於人都在此中陶醉不已。書中每個短暫的'故事都使我有萬千感慨,其中最惹人深思的還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記敘了魯迅在仙台的日子。最引我深思的是魯迅在回憶學習黴菌學時看電影的回憶:“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裏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着看的也是一羣中國人;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

這段文字令我十分感慨,不禁想起一句話:“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魯迅則是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瞭解到祖國的情況,棄醫寫作,他說,要回祖國。他是中國人。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人,我們不允許我們的國人或祖國受到侮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人才,一個國家的繁榮需要人才。如果我們不努力讀書,我們的國家還怎麼強大?還怎麼繁榮?所以,我們要守護我們的祖國就要努力讀書,將來成爲國家的棟樑。

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日本軍隊在南京進行大屠殺,30多萬人在以後的數天就喪失了。30多萬條生命啊!就這樣沒有了。日本軍人在那時侵略我國,並且在南京進行“殺人遊戲”,以殺中國人們爲遊戲。我們國民的生命給人如此玩弄,作爲中國人,我倍感痛心。而且,他們還將中國人推入坑內進行活埋,多少中國人到其中撕心裂肺地喊叫,希望他們能夠放自己一條生路。可是誰能幫他們呢?最令我痛心的還是一張照片所描述的場面,一位日本軍人把一箇中國嬰兒扔高,然後伸出軍刀刺死的場景。

以前,我們國家受人欺辱。可現在我們要以行動表明我們的國家並不弱小。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努力讀書,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要守護中國!

朝花夕拾讀後感6

在人的成長中,到一個亭亭玉立,才貌雙全,玉樹臨風時,總會有一個童年,也許是枯燥無味的,也許是豐富多彩的,總會讓人去體會人生中的喜怒哀樂,讓人去擁有複雜的感受,在這段時間裏,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我彷彿昨天去魯迅家看魯迅先生的童年到長大,在魯迅先生的童年,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喜怒哀樂,但是我認爲魯迅先生的童年更是快樂的。

首先,讓我我們來看一看《狗貓鼠》,我是從魯迅的“我所愛”和描寫隱鼠,這一部分中感受到了魯迅非常非常喜歡隱鼠,在這些隱鼠活動的時候,魯迅把隱鼠乾的“壞事”認爲沒什麼大不了的有時候還很開心,這就讓魯迅的童年中有隱鼠的出現算是一個美好童年的開始。

然後就是《阿長與山海經》雖然魯迅先生非常喜歡的隱鼠已死了還是被阿長一腳踩死的,這也雖然讓魯迅先生有了短時間的傷心,但是不久阿長買了《山海經》之後,魯迅先生口中的“心愛的寶書”中,我又彷彿看到了魯迅先生開心的拿着書在精讀着,接連着看着山海經開心了一段時間

在前面兩篇的情節中,我感受到魯迅先生的快樂,還有一個地方,我認爲是他最快樂的童年片段,就是《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魯迅先生描寫百草園的一等一風景和他東跑跑西轉轉中魯迅先生所向往自由自在,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語言中,我再次感受到了他的快樂。

這些片段都證明魯迅先生的.童年充滿了快樂,從隱鼠到《山海經》再到百草園,不都是魯迅先生的童年趣事嗎?還有一些小段,如:給沈四太太取外號叫“肚子疼”,還有他們吃冰,打旋子,不都是魯迅寫的快樂又充實的童年嗎?從每一件事,我總感覺從壞事慢慢變成好事,從開始魯迅先生的童年就有豐富多彩的經歷,所以總的來說,我就是認爲魯迅先生的童年是開心的,快樂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7

前幾天即將上中學的外甥女讓我給她找一本書《朝花夕拾》。從自己上小學,到中學,在上師範,直至走上工作崗位,魯迅的作品一直是老師推薦給學生的必讀書目。說實話,我只是在給兒子找這本書時大略地看了幾眼,平時還真沒看過這本書。外甥女一直沒來取,我就自己先讀了讀。

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原來叫 “舊事重提”,後來魯迅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說,這夕拾的朝花,已不僅僅是舊事,反倒是新事、喜事、傷心事。

《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麼味?

酸。的確,看魯迅的文章有點酸,什麼酸?心酸。你看《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裏說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後的疲態,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裏卻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甜。不說阿長與魯迅過年時行禮的溫馨,也不說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體味的親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進了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敵是苦,阿長、父親的逝世是苦,永別的藤野先生是苦,跳進舊中國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脫,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魯迅,也苦出了這本在暴虐、陰暗、烏煙瘴氣中趟過的《朝花夕拾》。

辣。魯迅的本色。辛辣的筆風,自然會有其筆尖直指的人羣。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凜然一個頂天大漢的形象,對反對、守舊勢力的抨擊與嘲諷是毫不留情。譬如對陳、徐兩人犀利、刻薄的諷刺,入口微辣,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

鹹。淚水的味道。樸實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淚下。舊事的點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鹽分,染鹹的是回憶,濺起的是讀者深思的心靈。

朝花夕拾讀後感8

這個星期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書《朝花夕拾》。這本書是作者晚年是回憶自己5歲時的事情,猶如清早的鮮花到了天黑時採摘回來。

我喜歡在有空時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生活,我就覺得自己很快樂。覺得過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一個個收悉的面孔,一個個美麗的笑容,一個個生動的畫面,這是我永遠都無法忘記以前的事與人。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裏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

這個星期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書??朝花夕拾。這本書是作者晚年是回憶自己5歲時的事情,猶如清早的鮮花到了天黑時採摘回來。

我喜歡在有空時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生活,我就覺得自己很快樂。覺得過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一個個收悉的面孔,一個個美麗的笑容,一個個生動的畫面,這是我永遠都無法忘記以前的事與人。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學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爲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朝花夕拾讀後感9

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暑假期間,我看了一本魯迅的散文——《朝花夕拾》。

《鎖記》記述了回憶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作者在夾敘夾議中,表達了對封建思想的不滿、批判、嘲笑;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與嘲諷。其中,《瑣記》讓我記憶深刻。《瑣記》記敘作者家衰落後,飽受世人的冷眼而終於走上了與封建主義決絕的道路,魯迅爲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文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衆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瞭解、不認同,在思想上的保守。

作者筆下的衍太太是個背後經常慫恿孩子們幹不好的事,事後又充當“老好人”的一個角色。例如,冬天,大人不許孩子吃水缸裏的冰,會生病,衍太太則慫恿孩子們去吃水缸裏結的冰,還和藹地笑着說,“好,再吃一塊。我記着,看誰吃得多。”;她還鼓勵孩子們比賽“打旋子”,還從旁計着數,說道,“好,八十二個了!再旋一個,八十三!好,八十四!……”但當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來時,馬上就會變換口吻說道,“你看,不是跌倒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們不要旋,不要旋……”衍太太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喜歡她,實際蘊含着對衍太太的不滿,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人。

《朝花夕拾》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不同時代孩子不同的童年,我們的童年只留下一些散碎的記憶,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不一樣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我不由自主的讚歎,讚歎魯迅的文采,那如詩如畫的情景,使人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喜歡追光的人,充滿朝氣與蓬勃,在迷茫中給人光明的希望,魯迅便是其一。魯迅的童年生活奇趣繁多,少年時憤然棄醫從文,揮筆鑄文章,以期喚醒精神上蒙病之人。而《朝花夕拾》是最能詮釋魯迅心路歷程的作品,我尤爲喜愛。

《朝花夕拾》,此書原名爲《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前七篇主要寫了魯迅的紹興家庭與私塾生活,後三篇敘述了魯迅遷居南京、留學日本、回國從文這一過程的所見所聞與感悟。當然,本書不只是回憶往事那樣簡單,此書還飽含着魯迅對親友師長的懷念、揭露社會的醜惡現狀、愛國憂國的情懷……內容豐富,情感真摯。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篇章莫過於《藤野先生》了。平易近人、樸素偉大的藤野教授,魯迅心裏是十分敬佩他。還有魯迅棄醫從文轉折點的事件——幻燈片事件。此事爲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與同學看日俄戰爭的影片,其中有一位中國人給俄 國人當偵探,而被日本軍捕獲。正要槍斃時,在場的一些中國人與日本人,除了魯迅,都拍手叫好。此時,魯迅的心一陣刺痛,中國人的病其實不在身體而是在精神上,於是棄醫從文。

看到此,讓人焦慮萬分。身爲一名中國人,怎麼能爲自己同族的人被殺而感到快樂呢?真爲以前飽受欺辱的中國而感到悲傷。曾經的中國,是那樣的腐朽不堪,有戰爭,有封建舊俗,都壓迫着苦不堪言的人民。於是中國人也自暴自棄,麻木不仁。魯迅用文字,就似鋒利的刀刃,直擊人們的'靈魂;就似一盞濁夜的明燈,告訴新青年們光明的所在。我敬佩魯迅,敬佩他那“舉世渾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的超然境界。

手中的樹葉被風吹亂,我的思緒也翻轉不止,回想現今,中國已迅速發展成爲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人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再看《朝花夕拾》,不禁爲之感動。轉過頭來,望向前方,心裏想着魯迅的名言——青年應當有朝氣,敢作爲!向着光明奔跑,永不止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