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朝花夕拾讀後感【必備】

朝花夕拾讀後感【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必備】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圍繞着阿長寫了幾件事,記錄了他喜歡切切察察以及限制魯迅的行動,懂得許多規矩以及麻煩的禮節,在告假回家期間卻給魯迅買了一部《山海經》,但是要知道,阿長並不識字,讀音也不標準,可知她爲了買到《山海經》有多艱難,這也讓魯迅對她感到崇高的感激之情。

文章的主人公阿長,是魯迅幼年的.保姆,她沒有什麼文化,睡相難看,曾“謀害”魯迅的隱鼠。但她擁有這些缺點的同時,也有很多有點,如:勤勞、善良樸實、關愛孩子等。也正是因爲這些性格特點,魯迅纔會對她從產生敬意到逐漸淡薄,再到產生敬意。

魯迅通過對自己幼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回憶,記敘了他所接觸到的阿長,塑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表達了對阿長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爲阿長平時雖然切切察察,要求他人做到一些繁瑣禮節,但她在這些禮節中更多的是關心,正如辭歲一事中,阿長的願望是樸素而美好的,只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在那個年代,或許神靈纔是她唯一的寄託,所以她纔會如此信神。

這本書記錄了關於魯迅的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很推薦大家好好的讀一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2

傍晚天際的白光漸漸褪去,泛出一抹酡紅,夕陽餘輝灑向草坪上的鮮花,魯迅漫步着,夢想、回憶、浮躁、厭惡、迷茫涌上了心頭。沉默着,他邁步回家,劃掉了紙上的《舊事重提》,添上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童年追憶,乾乾淨淨的,簡潔的言語韻味深長,時而尖銳辛辣,時而溫暖柔和。他有一個保姆叫長媽媽,愚昧迷信但樸實善良;他有一個老師叫藤野先生,平等待人,樸素偉大。他不喜貓,卻喜鼠。他討厭《二十四孝圖》,但喜歡《山海經》。他愛看五猖會,更愛看無常。他曾後悔於父親的病,又曾迷茫於瑣記。他還有一個樂園,是百草園。

那兒草木叢生,百草豐茂,有各種花草樹木,各種奇珍異獸,各種魯迅兒時的'記憶。我想,那兒一定很美,因爲魯迅童年是那麼無憂無慮,開心快樂。也正是因爲魯迅有如此的童年,如此啓蒙,纔會有今日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啊!那棄醫從文,用筆在戰鬥的魯迅啊!

魯迅的一生轟轟烈烈,而我們的一生纔剛剛開始,願會如魯迅一樣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3

近期,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吶喊》,裏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書中寫了魯迅先生小時候與年輕時的所見所聞。我喜歡的其中兩篇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故鄉》。兩篇都寫了魯迅先生對童年時的回憶,有喜有憂,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很好,讓我們見到原來世界的腐.敗:阿Q的愚昧,童年的回憶,祥林嫂的`可憐。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他原本是在日本做醫生的,他想爲人們治療疾病,但有一天他從電影上看到中國人被俄國兵抓去做探路人,被日本人抓去並刺殺,而一旁的中國人卻袖手旁觀時,他才明白過來學醫雖然能治病,但改變不了人的思想。於是他放棄學醫,開始寫作。他敢罵,罵那黑暗的舊社會是多麼的腐.敗讓我們看到魯迅先生的愛憎分明。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以往的恥辱:被敵寇逼着在條約上簽字;讓他們燒殺掠搶,還留下了慘不忍睹的大屠殺!"康梁"的反抗被可恥的清政府攔住,一個個像綁在樹上的人一樣無法回擊。這就是我們的恥辱啊!魯迅先生以筆做劍,刺穿了黑暗的舊社會讓人們感受到光明。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中年以後回憶年少往事而寫下的一本散文集。拋開魯迅先生的種種頭銜和光環,走進魯迅先生的世界,你會發現,他和我們所有人一樣,都曾是一個頑皮的`小孩,都擁有一個五彩的童年,也都擁有最質樸的愛。

在整本書中,最能引發我共鳴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兒時的遊戲寫起,再到後來的讀書學習,都與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無異,容易產生共鳴。曾經,我們也都還是在草坪、田野之間打鬧的孩童,卻在七歲那年,背上書包,走進學校,去學習知識。學習生活雖然將我們框進去學校中,有時會有些乏味,但是,學習知識可以增長見識,可以開闊眼界,也是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童年的方式一模不一樣,又都能從彼此身上看見曾經自己的影子。

還有《阿長和山海經》一文,令我最爲難忘。全文通過作者與女僕阿長之間一件關於《山海經》的小事展開描寫。當沒有文化、粗俗的長媽媽爲作者買來一本他心心念唸的《山海經》時,我突然發現其實愛很簡單。愛就是小事的細節,雖然不驚天動地,卻是最純淨質樸的情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5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朝花夕拾》這本名著,今天我總算讀完了。最讓我有感而發的就要數《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了。

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寫了醫生救治他父親的事。可不幸的是他的父親總算是沒逃過這一劫走了。

“父親!!父親!!”魯迅在叫父親的聲音,依然迴盪在我的耳畔。這體現了他對父親的`愛,和每個人都應對父母的孝順。“孝”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重要的禮儀,傳承了幾百甚至幾千年。而我,卻又因爲一些小事讓爸媽煩透了心。“孝”在我的心裏藏了起來,埋在自己的深處。“父親”這鏗鏘的字眼,有力的聲音喚醒了我,明白了孝的含義。我們應在點點滴滴之中積累她,讓一粒粒微小的孝,滾入小溪,迴流成小段長河。

我受益匪淺,於是合上了書,去做我該的事,說該說的話。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朝花夕拾》的開篇之作《狗,貓,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魯迅先生用了比較與諷刺的手法,借物喻人。他的仇貓,理由,怎樣仇貓都寫得惟妙惟肖,趣味十足。還有魯迅先生無意中救的那隻小隱鼠,看了他的描述,我都想養一隻呢!小隱鼠不懼人,很可愛,像小墨猴一般也喜歡舔墨,滿足了魯迅先生一度想養一隻小墨猴的願望。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小時候的天真爛漫。也讓我感受到他對小動物的喜愛。最趣味的是當他明白心愛的隱鼠並不是被貓吃了,而是被長媽媽踏死時,發覺自我錯怪了貓,從而對貓頗爲客氣。

還有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表達出了兒時最真的想法: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地玩耍,與小蟲爲友,以冬天捕鳥爲樂,生活是多麼趣味,多麼自在啊!細緻的`描述讓我很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的日子。比起此刻相對緊張的生活,那簡直是樂園!可是魯迅先生被家裏人送到了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使他很懷念百草園的一切。私塾的千篇一律使他有些厭倦,可是他也會自我找樂,讓生活多些色彩……

朝花夕拾讀後感8

當我讀完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讓我百讀不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園》這一篇文章,文章把百草園的菜畦,石井欄,皁菜樹……描寫的`十分逼真,我讀起來好像身臨其境,長媽媽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使魯迅十分害怕,夏夜乘涼也不敢往牆上看。作者還描寫了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無味,但一下雪就有趣了。玩拍雪人的遊戲,捕鳥。捕鳥可得要技術,要等到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無處覓食的時候纔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個短棒支起竹篩,撒些穀子,繫上一條長繩,鳥下來啄食一拉繩子就把鳥罩住了。

文章的着墨不多,但寥寥數筆,卻刻畫出人物獨特的個性;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亥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作者常插入與內容相關的典故傳說,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有說服力,這點值得我們在寫作上運用。

讀過《朝花夕拾》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呀。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爲二看待的人。因爲社會的影響,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童年想必都是甜蜜的,而魯迅先生的童年卻像是多味的茶,浸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清晨的花,等到夕陽西下再拾來。魯迅先生就這樣,在最困難的時候回憶童年的難忘記憶,也算是心靈上的安慰吧。所以,《朝花夕拾》這清新脫俗的名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年的快樂就像蜜一樣甜。魯迅先生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與小花、小草、小蟲兒作伴,和朋友們一起捉弄老師。《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記得清清楚楚。

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也有比中藥更苦的。《父親的病》中,年僅十二三隨的小魯迅,獨自一人爲父親尋藥。雖然受到庸醫的欺騙,但他沒有對父親的病情不管不問,仍是四處奔波,嚐盡苦頭。

童年是美好的,令人回味悠長,但是沒有艱苦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所以,魯迅先生在四處逃亡的艱難時刻,寫出了舊時的這些事。不僅回憶了童年往事,又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勾起了讀者的童年回憶。

童年時光,別提多開心了!在奶奶家院子裏瘋跑,下雨天踩水坑,和小夥伴們一起遊戲,和爺爺在地裏種菜。

現在,整天被學習包圍着。但是,抽空看看《朝花夕拾》,細細品讀,在腦海中想象,就算是又一次和夥伴們在草地上打過滾了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朝花夕拾》不過是一本極薄的本子。它是有些文言文的好的味道。它的作者是魯迅。

我似乎很小的時候就聽聞魯迅的大名了,相比於巴金,果然知道的更早些。可相比與巴金,我也更喜歡和了解後者些。不過兩人的文筆,應該差不多,不過性格不同,時代相同的關係。

每每聽聞魯迅先生的偉大,便總念着要去讀一讀。

倒真的去看了,第一遍沒甚感覺,只覺平淡得出奇。倒不會跟其人去說魯迅先生如何偉大,文筆如此動人之類的話了。

不管如何,多讀讀總是好的。於是有讀了第二遍,或許是真的'對魯迅先生的作品涉獵不多,依舊認爲平平無奇,但掩卷一會,倒想出一些端倪來了。

本來是不懂《朝花夕拾》的題目,現在想來竟是魯迅先生慢慢回憶少時的事,時光淌過也就磨滅了輕狂,所謂文章平平淡淡倒是覺得魯迅先生其中還有一絲如有如無的惆悵。

不過還是不甚懂。但只覺得了原來能夠寫出這種文章也是不容易的了。若是自己在多少年後也這樣回憶往事,可也能寫出這番話來?

憶起第一次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害怕“美女蛇”倒真真是好笑了。是聯繫自己所浮想一下罷了。

這是略略對《朝花夕拾》有些回味,大概這些散文不過就無聊之作。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朝花夕拾》是著名文學家魯迅寫的,是魯迅所著的回憶散文集。

《朝花夕拾》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了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散文中有10篇作品,大多記述了魯迅兒童時在故鄉的生活經歷,寫出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讓讀者也瞭解到了過去。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片段。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那裏的樹木、果實、鳥類和昆蟲讓園子充滿生機。兒時的保姆那裏聽來的美女蛇的故事讓人膽寒,還有按照閏土父親教授的方法捕鳥。而被送進書塾“三味書屋”後,不能常在百草園遊玩,但童心未泯,作者和同窗們還總是忍不住到書屋後的園中嬉戲。在上課時,同學放聲朗讀,而老師也是到了入神的境界,同學就趁機做小動作。這個片段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朝花夕拾》文字簡約又不失內涵,作者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這幾種寫作手法糅合在一起,用嫺熟的文學手法寫成優美的文章,充滿詩情畫意,引人深思······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今天我讀了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書中主要內容是:

從去年起,彷彿聽的有人說我是愁貓的,那根據自認是我的那一篇《兔和貓》這是字畫招供,當然無話可說,但倒也好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有點擔心了,我是長不免於弄弄筆墨的,謝了下來,印了出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撓癢處的時候少,碰這痛楚的時候多,萬一不慎,甚至得罪名人或者更甚至於得罪了《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說。

讀了這篇文章,作者主要寫了自己與狗,貓,鼠之間的事情寫的很優美,文筆也很生動,耐人尋味,寫作手法很好,生動的寫出文章的主要思想。

雖然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眼行間透露出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讀起來讓人感到很親切,所以,作爲中學生的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要學習魯迅的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離我們的夢想更進一步!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星期四下午的閱讀課,老師讓我們去看一些名著,而我,自然而然地拿了一本《朝花夕拾》。

這本書寫了魯迅先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也從側面描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比如,在“父親的病”這一章節中,魯迅先生請了當時城裏“包治百病”的.醫生爲父親治病,可他收了診金之後,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醫治,就把這件事推給了另一位“名醫”。魯迅一家對醫生的推脫沒有辦法,但父親的病還是要醫治的,所以,就把這一位“名醫”也請了過來,這位“名醫”同前一位一樣,於是,魯迅先生的父親還是去世了。

醫者,正是因爲醫治他人才被世人所尊敬,但舉着“神醫”的牌子去欺騙他人,根本就不配去做醫生。這件事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慘不忍睹。

魯迅先生仇貓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是因爲“貓吃了魯迅先生的隱鼠”,但實際上,他的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雖說長媽媽看起來很自私,但是,她卻買了連她都不認識的山海經送給了魯迅先生,所以,魯迅先生纔會記住她。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魯迅先生在中年落魄時,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想必別有一番滋味吧!

正如小引裏所說:“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朝花夕拾》確實如其名,獨具一番色彩。

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有苦有甜,但不管如何,童年都會在心裏留下美好的回憶,就像被刀刻在心中一樣,難以忘懷。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小時候,頑皮可愛,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時鑽到百草園中去玩,整天與花兒、蟲兒作伴玩耍,甚至於爬到樹上去採野果兒吃。雖然他有時會背先生責備,但總免不了孩子氣。

就像少年魯迅一樣,我也總是到小區的樓下玩耍,與花草樹木爲伴,在原野中跟隨蝴蝶跑來跑去,不亦樂乎。

童年的時光,真是快樂。與自然相伴,無憂無慮。現在的我們長大了,再也不能享受從前的`那種快樂了。每天都是學習,只爲學習而煩惱。

童年逝去了,留下的是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