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童年》讀後感合集(14篇)

《童年》讀後感合集(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後感合集(14篇)

《童年》讀後感 篇1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完美,可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異常的悲慘。

《童年》這本書向我們再次講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事件”。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但此刻的我卻連簡單的洗衣服都做不好。我曾嘗試過洗衣服,卻實在做不到。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貌,髒的地方還是髒,最終只能丟進洗衣機。我們和高爾基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

看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僅讓我明白了這完美的童年需要我去珍惜,還讓我懂得了此刻就應當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爲了實現遠大的夢想而努力奮鬥。讀書閱讀總能讓我像《祖父的園子》裏的蕭紅一樣感到無比的自由;總能讓我隨心所欲的暢想感到愜意;總能讓我有感於生活的幸福與滿足……

《童年》讀後感 篇2

我們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我對他的經歷充滿了同情,心中也有了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在這本書中,我瞭解到高爾基的勵志故事。他從3歲就沒有爸爸,只能跟媽媽和年邁的外婆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並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地讀書,準備用自己的能力孝敬辛苦的媽媽。

這本書還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因爲他家庭貧苦,所以一直被老師歧視。直到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考考班上的同學,題是1+2+3+4+5+……+100=?這可難住了大家,他們一個個都很着急,卻想不到巧妙的辦法。就在焦頭爛額的時候,高爾作文基站了出來,並說出了正確答案:5050。從此,老師不再因爲他家窮而瞧不起他,而是覺得他的腦子非常靈活。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長大後成爲一個優秀的`作家,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

看看高爾基,再想想我們,我不禁覺得羞愧。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都非常幸福,爸爸媽媽寵着,爺爺奶奶慣着,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了學校,有老師精心講解知識,教室裏還有各種高科技的儀器,可即便這樣,還有很多同學不想學習,總是想着玩遊戲、上課做小動作。如果我們一直這樣,怎麼能取得好的成績呢?

我們要向高爾基學習,做一個勤於動腦的好學生。他雖然家裏很窮,但是他卻一點也不懶惰,而是勤奮學習,用自己的力量實現了人生目標。

《童年》讀後感 篇3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廖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了後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嗎?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 篇4

童年是“童話裏魔法的城堡,有夢幻的味道,四溢的魔力,全宇宙都蔓延得到。傳說中魔法的城堡,守護每個微笑,發動結界,讓憧憬都快快長高……”而《童年》裏阿廖沙的童年卻恰恰相反。

父親在阿廖沙年幼的時候就去世了,這讓懵懂天真的阿廖沙第一次經歷了生死離別。父親的兄弟爲了分家而吵架鬥毆,甚至爲了一己私利不惜讓手足頭破血流;外祖父對外祖母家暴,也只是因爲外祖父一時心情不愉悅;阿廖沙的米哈爾舅舅爲了找尋一絲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惡作劇捉弄老匠人;母親卑微地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一怒之下踢了母親;老匠人對外公忠心耿耿,外公卻不顧往日情分將雙目失明的老匠人趕出了染房……這一切讓人感到可惡的事都發生在阿廖沙的身邊,僅剩下外祖母像彩色的陽光般灑滿阿廖沙的的心牆。溫柔、樂觀的外祖母爲這一幕幕悲劇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

阿廖沙在外祖母的教育下,慢慢懂得了善惡,擁有了剛強的意志。古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阿廖沙在艱苦、殘酷、屈辱的生活中奮力成長,用自己的堅強意志和心靈的善良衝破了不幸生活的壓制,用樂觀主義精神探索新生活。

小說演繹了多重的悲劇,阿廖沙承受了本不該在原有年紀時承受的悲劇,但令人慶幸的是阿廖沙的內心純淨如雪,意志堅如鋼鐵。阿廖沙在那樣醜惡的.環境中爲自己做了一個屏障,讓自己能夠在黑暗中看到一絲光明,在邪惡中感受一點善良,在人性扭曲中看到一點人性的光芒,在道德淪喪的情景劇中尋找道德倫理觀念。或者就是在黑暗之中,阿廖沙用自己的心點亮了生活。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醜惡,生活如何艱難,總會有一些美好的人,願意去相信美好和奇蹟,渴望光明的世界,懷着一顆永不退縮的、積極向上的心,去擁抱明天的日出。

如果不能在魔法的城堡裏去守護每一個微笑,那就用每一個微笑築成魔法的城堡,讓四溢的魔力蔓延到全宇宙。

《童年》讀後感 篇5

童年,是彩虹,七色的絢爛組成的幸福;童年,是陽光,一縷金色的溫暖照亮冰冷的心間;童年,是白雲,每次都純淨而自然。童年就是最幸福的季節,永遠停留在三月懷抱中……

有人說,童年中,最多的是歡笑與幸福。

是的。兒時的名字是幸福,兒時,就好比自在的雛鷹!

我們就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是含在嘴裏怕化,捧在手裏怕摔的心肝寶貝。但是,他卻不一樣。他生活在一個黑暗又殘忍的世界裏,生活沒有一點光明。他,叫阿廖沙。

阿廖沙從小失去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得殘暴、貪婪,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兩個舅舅也是自私、粗野的,整日爲了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經常虐待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瀰漫這暴力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黑暗與醜惡,在他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儘管生活的黑暗,讓幼小的.他感到恐懼。但是他卻體會到了人間的溫暖與光明。外祖母給予他的愛,讓他重見光明。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孤獨的心靈。雖然,生活的殘忍,壓得讓他喘不過氣,但是他對美好的渴望並沒有被因此而退縮。他堅信黑暗總能熬過,未來的幸福在向他招手。就是在這樣黑暗又沉重的社會裏,阿廖沙過早的成熟,過早的自立,讓他成爲勇敢,富有愛心的人。

我們都是生活在陽光、溫暖的世界裏。我們的童年是金色的秋天,是用綵線編織成的世界。童年,是最美好的回憶,是最值得留念的花季。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匆匆離去。他在尋找自己的愛,發現自己的痛。在黑暗的世界裏品味光明……

在這時,我才體會到什麼叫做幸福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 篇6

合上馬克西姆·高爾基寫的《童年》,我陷入了沉思中。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暴戾的外祖父家,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和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以及樸實的“小茨岡”。後來,阿廖沙和外祖父、外祖母搬進了新房子,認識了另一些人,他從他們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18世紀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了爭奪財產常常因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同時也有堅強、勤勞、善良在其中隱藏着——阿廖沙的外祖母總是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像醜惡現象屈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我想,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更是陽光的。我們沒有真正見過家人之間的毆鬥,也沒有親身體驗過被鞭子抽打的感覺,更不會看到有人被活生生地折磨死。我們沐浴在親人、朋友、老師賦予我們的愛之下,卻不懂得發現和回報愛,理所當然地認爲這些本來就應該有。

看到好吃的零食,我們本能地向父母伸手要錢買,如果父母不允許,告訴我們吃太多零食對身體百害而無一益,有些孩子非但不聽,還哭鬧着說父母不愛自己。做錯事了,朋友誠心幫助我們改正錯誤,有的人不僅不虛心改正,反而覺得朋友囉嗦。考試失敗了,我們沮喪地嘆氣,老師加班加點爲我們補課不求一絲回報,有些同學不但不認真聽講,反倒認爲老師有意給我們增加負擔。

我們實在太不懂得“理解”二字的含義了!我們是如此任性地認爲自己總是對的,以自我爲中心,從未替別人着想,一刻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請珍惜吧!我們不能永恆擁有這些,所以,就趁着我們還擁有的時候好好體味、好好珍惜吧!

學會知足,學會珍惜,學會體諒,《童年》與我前行。

《童年》讀後感 篇7

當我讀完《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篇書時,我感到高爾基小時候的生活並不是非常快樂,但他卻交到了許多朋友。

因爲我從書中知道了高爾基在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善良的母親因爲沒有錢去養活他,所以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的'家裏。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在他的外祖父家走了。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去幹各種各樣的雜活,比如說:學徒工,洗碗工,麪包工,守夜人等等。

有一天,高爾基去了“善良號”的輪船上,在那裏,他認識了一個全身穿着白衣服,每個手指上都長着毛,兩隻大耳朵裏也豎着毛,他的名字叫:斯穆雷。他經常讓高爾基給他念書聽,斯穆雷的那隻黑鐵皮箱裏藏着許多書,比如:《奧米爾訓練》、《炮兵記事》、《論臭蟲之危害及消滅方法》等。高爾基在那,是一個洗碗工,每次斯穆雷都讓高爾基放下手中的活,給他念書聽。光替高爾基幹活的人叫做:馬克西姆。

等高爾基又回到家裏時,高爾基已經改變了許多,比如說:他竟然喜歡上了吸菸!他的外祖父見到這樣,就給高爾基的外祖母說,外祖母就陰陽怪氣的說高爾基:“你怎麼抽菸!”還裝模作樣的打了高爾基一下。高爾基就非常生氣,跑到了一個角落裏,他的外祖母悄悄地對高爾基說:“我只是做給你外祖父看的,他現在跟小孩子一樣。”高爾基扭過頭一看,他的外祖父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幸災樂禍。

在高爾基上大學的時候,他已經長大了,他又認識了一個名字叫做:霍霍爾。霍霍爾是一個有鬍子的一個老頭。在那裏,高爾基和霍霍爾發生了許多事情。我就不一一說了。最後,高爾基到了另一個漁場裏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童年》讀後感 篇8

第一眼看到《童年》,是它的作者吸引了我,翻看後,是書的內容打動了我,使我完完全全的陷了進去,喜歡上了這本書與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

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他外祖父卡什林的家裏,因爲外祖父的家業不景氣,所以外祖父的性格變得有些暴躁,而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爲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裏沒有和平,只有爭吵、仇恨瀰漫了阿廖沙的世界,就連小孩子都受到了毒害。

甚至連阿廖沙的母親都不堪忍受這種生活,只好拋下阿廖沙而去。但是在這個污濁的`環境裏,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就是淳樸、樂觀、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裏。

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絃的曲調。外祖母跳着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爲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只有在外祖母的世界裏,阿廖沙才能感到有一絲絲的快樂。

在《童年》整部作品中,高爾基對外祖母的外貌描寫生動而形象,惟妙惟肖,如“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裏,快活的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鬆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兒給弄壞了。”看得出,高爾基對自己外祖母充滿愛意及敬意。

雖然他的童年並不快樂,但是他有了能夠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在讀完書的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時,我品味着黑暗中那星星點點的光明以及愛的力量……

《童年》讀後感 篇9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有些幸福美滿,陽光快樂;可有些卻瀰漫着悲慘可憐,暴力與無助,高爾基的童年正是如此。《童年》這本書中高爾基以自己爲原型,描繪了他陰暗的童年,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沙俄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織,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裏行間涌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童年》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貪婪殘暴,常毒打孩子們。外祖父家還有兩個舅舅,他們自私貪得無厭,不惜一切想得到家產,甚至將外祖母手臂打斷,把家裏砸的亂七八槽。一次,阿廖沙把白布放入染缸闖了禍,遭到外祖父的一頓毒打,隨後大病了一場。在養傷的日子裏,結識了家中善良樸實的小茨岡,成爲他第一個朋友。他常爲阿廖沙擋鞭子,但後來,兩個舅舅讓小茨岡去擡巨大的十字架,小岡不幸摔倒,被壓死了。這讓阿廖莎不幸的童年再次增添了一道陰霾。

在黑暗的童年,外祖母永遠是阿廖沙心中的光。外祖母爲人和善,勇敢樂觀,常給孩子們講故事。祖父家着火時外祖母衝進火海拿出礬油,多麼勇敢!外祖母給阿廖沙的疼愛,讓他在“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中度過童年。

阿廖沙的`童年嚐盡世間痛苦與醜惡,經歷一幕幕黑暗而又血淋淋的生活。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中也不缺溫暖光明:慈祥善良外祖母,樂觀純粹小茨岡,獻身科學的思想青年“好事情”,都使阿廖沙在這樣醜惡的環境中仍保持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應珍惜美滿生活,像阿廖沙一樣,即便逆風生長,也要向陽而生。

《童年》讀後感 篇10

每個人都有童年,有的是純潔天真的,有的是幸福美好的 ,有的是平淡無奇的 ,也有的是窮苦艱難的 。我認爲大部分人的童年一定是前兩種,可以無憂無慮的在家人的.愛中成長。有那麼一小部分人是第四種,挫折不斷,十分困難 ,生活在一個冰冷、沒有愛的世界裏 ,於是他們學會了在艱苦的環境中頑強的成長,如果不相信 那麼就和我一起去 《童年》這本書中尋找答案吧。

這本書講述了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從阿廖沙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社會混飯吃結束。他的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使他變得吝嗇、貪婪、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的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廖沙因爲染壞了一塊布,竟被他打暈了。我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儘管這令人悲憤的童年,以及身邊這些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的他喘不過氣來,但阿廖沙並沒有被這些黑暗的惡勢力所壓倒。他反而被錘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 。因爲在黑暗中那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又熱愛生活的外祖母,給他種下了善良,正直的種子,是外祖母讓阿廖沙看見了光明,看見了美好的希望。

而現在的我們遇到了一點挫折就放棄了,就停止了奮鬥和前進。網絡上有句笑話 :在哪裏跌倒了就在哪裏 多趴一會兒 。這句話其實是說現在的我們沒有理想、目標和追求,經不起大風大浪,還沒有開始就認爲自己不行。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雖然童年沒有像阿廖沙那樣艱苦,但我們要成爲像他一樣勇敢、正直和堅強的人。就算身處黑暗,依然要充滿陽光積極向上。

《童年》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爲命。外祖父因爲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了他的童年。

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着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着一顆寬容的心。

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爲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

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爲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

《童年》讀後感 篇12

我的童年像一本充滿陽光的書籍,翻動書頁,迎面是草長鶯飛、歡聲笑語。而在高爾基的《童年》中,主人翁阿廖沙的經歷沒有一般孩童應有的快樂與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沉重與辛酸。

阿廖沙5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他提前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了在外祖父家寄居的生活。在那裏,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古板貪婪的外祖父、隨和實的格里戈利師傅、活潑樂觀的小茨岡等等。同時,他還目睹了兩個舅舅爲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外祖父和舅舅們爲各自利益針鋒相對,以及舅舅們對老師傅的惡意捉弄和他們對妻子的暴行。除了忍受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惡行,他還要忍受外祖父時常的鞭打,以及表兄們惡意的陷害和街上孩子們經常的嘲諷。在這惡劣的環境裏,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提前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幸與現實的殘酷,那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阿廖沙的童年並不只有苦難,還有外祖母等人像陽光一樣照耀着陰影下的他,使他不至於在陰霾中沉淪。外祖母的熱情給了阿廖沙堅持的希望,小茨岡的樂觀給了他積極的態度。在這些人的影響下,阿廖沙才能在“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生活中保持純潔的靈魂。

阿廖沙的苦難童年沒有結束就進入社會開始謀生。在他11歲時,他的母親去世,外祖父破產,他結束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開始了一個人在人間的旅程。

合上《童年》,它給我帶來的震驚和心酸卻久久不曾消去。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就是天堂,擁有足夠的陽光和快樂,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珍惜現在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13

這個假期我讀了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創作的自傳三部曲之一——《童年》。

高爾基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母親迫不得已帶着他去外祖父家生活。可這個家庭氣氛很不樂觀:高爾基的家人們爲了爭奪財產而大打出手,爭吵鬥毆,幾乎每天都不得安寧。高爾基只上過一年學,才十一二歲的他,就因外祖父破產,被迫獨立謀生。

我深深地同情高爾基悲慘的童年遭遇。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始終沉浸在悲傷之中,只有當他的外祖母出現的時候,我才感受到一絲絲暖意,書中我最喜歡也最敬佩的人物是高爾基的外祖母,她善良、慈祥、胸懷寬闊,她愛高爾基就像姥姥愛我一樣,總是無微不至。

記得我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天陰沉沉的,淅淅瀝瀝地下着雨,同學們一個接一個被家長接走了,只有我還留在教室裏。我焦急地在教室裏來回走動着,時而趴在窗邊,時而走到門口望一望,時而又看看時間……感覺度過的一分一秒都好似幾小時那麼漫長。窗外的風緊了,雨還在劈頭蓋臉地下着。我愈發焦急起來,每次門口傳來收傘的.聲音,我都會迎出去,可都不是來接我的。我在班級裏待了許久,走廊裏突然傳來了一陣欄杆碰撞的聲音,我好奇又疑惑,朝走廊一探頭,竟然是姥姥!姥姥有風溼病,平時走路都很吃力,她是怎麼來的?我吃驚的望着姥姥:她渾身上下都淋溼了,額頭上還冒着汗。我連忙跑出去,問:“姥姥,大雨天的,您腿腳不方便,怎麼還來接我了?”姥姥來不及擦滿頭大汗,慈愛地看着我說:“你爸媽今天有事,沒來得及接你,我怕你着急……”我看着姥姥,“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緊緊地抱着姥姥,淚水打在姥姥的衣服上,姥姥連忙給我擦眼淚:“傻孩子,快別哭了……”

我們生活在和平而美好的年代是多麼的幸運!在家人的關愛和呵護下成長又是多麼的幸福!我們要更加珍惜這份美好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 篇14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樣的,有酸甜苦辣,像一串五顏六色的珍珠,紅色代表活躍,灰色代表沉默,橙色代表快樂……而高爾基的童年,幾乎都是黑色的,他沒有我們這麼辛福。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他四歲喪父,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外祖母生活。其他小孩都有新衣服穿,而他卻只有幾件布丁衣,但他沒有責怪媽媽,而是更孝敬她。

那個時代是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社會,高爾基在家裏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使他過早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罪惡,還有飢餓。充滿殘酷、野蠻、令人不快了的家庭,高爾基的生活中,常常會聽到別人的諷刺、嘲笑,是他失望而傷心。高爾基學會堅強,便開始堅持自己的信念。在他遇到挫折時,善良的外祖母總是鼓勵他,安慰他。

不是所有高爾基身邊的人都關心他,他的外祖父脾氣很暴躁,十分的貪婪。他還有兩個舅舅都很自私自利,有時還冤枉他。

我們現在,世界變得和平,與高爾基的童年完全相反了,不他小時候那麼痛苦,那麼愚昧,條件也更好了。獨生子女都成了掌上明珠,家長都捨不得狠狠地打孩子,是他們沉浸在溺愛中了。

我們有着平穩的課桌,潔白的牆壁,寬廣的操場,明亮的燈光,還有高大挺拔的廣玉蘭陪伴着我們上課。

時代不斷的進步,人們卻變得懦弱,知難而退,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進。所以,我們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要好好讀書,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