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活着》讀後感【實用】

《活着》讀後感【實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後感【實用】

《活着》讀後感 篇1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部小說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爲了活着而受。這個看似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在慢慢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的姿態,就像女人着她們的兒女,土地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都會成長爲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

活着,就要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2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小學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3

剛剛噼裏啪啦的打了一大段關於小說內容介紹,但是想了想還是不要劇透了,把完整的閱讀體驗留給您。這邊我只用幾個關鍵詞組去描述這部優秀小說:只有前十幾年富貴的徐福貴,被設置各種假想條件的牛,善良到讓人心疼的陳家珍,獻血的有慶,勝有聲的鳳霞,命真苦的苦根…

這部小說大約是在7月開始閱讀,那段時間手頭上的工作也比較集中,只能抽空看-早上沒睡醒的地鐵,午休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晚上10點左右,從虹橋足球站回徐彙區,在地鐵上本來已經疲憊不堪,拿出包裏的電子書時,正好講到有慶每天都要去人民公社看曾經是他家的羊,心裏一下開出了小花:“怎麼會有這麼可愛的'人啊,原來羊也可以做寵物。”

《活着》的結尾令我難忘,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貴給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貴。敘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這本小說之所以能讓我感動,很大一部分不在於主人公富貴的命運多舛,而是在於他在描述這段命運時的平靜,讓人驚詫的平靜,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才能做到平靜的描述至親一個接着一個離自己而去,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想那就是忍受。

《活着》讀後感 篇4

最近看了很多書可是感觸最深的還是餘華老師的《活着》。一個老人平靜的講述着自己的故事。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的離開,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牛,如果當初富貴沒有賭博。如果他沒有遇到家珍”他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

福貴一輩子,最後只有一個牛陪着他,可家珍確遇到了年輕時瘋狂的福貴,不過卻沒遇到了老年時沉穩的福貴,家珍也的`確是個好女人,遇到家珍是富貴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走。”有慶死的時候我哭了,整本書都是在很壓抑很心酸的心理下看完的,到後面的人一個個死去我已經變得麻木了。

上天對福貴最大的懲罰不過於親眼看着自己的血肉至親一個個死去離開他,福貴是堅強的,若是換做自己恐怕早已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活着》讓我明白了原來活在這個世界上,已是幸運。

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你沒經歷過根本不會體會致愛親人的離開,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活着的人。我不能理解那個時代的冷血和腐敗,我只知道有慶一個活生生善良懂事的孩子被抽血抽乾了,這本書最心疼的就是有慶。

福貴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女婿二喜,外孫苦根,每一個的離開都讓富貴更加深沉,其實富貴真的很堅強,如果換做是我我恐怕已經不知道回是什麼樣子了,當然我希望永遠不要發生在我身上。

越長大離家越遠,才覺得家人健康平安比什麼都重要。《活着》處處是感動,很愛的一本書。

《活着》讀後感 篇5

一本從頭到尾都在死人的書,居然取名叫活着。這跟青春疼痛系列--郭敬明小說中翻到最後一章突然全軍覆沒的死亡不同。餘華寫的死亡,是耗。耗盡最後一滴血,還有一絲微妙的希望。福貴和一支老牛,在田埂上唱着歌,繼續熬着。

苦的連嘆息都沒有,卻還有寬慰的.理由。

不知道一夜暴富是什麼感覺,當然也不知道一夜落魄是什麼滋味。20xx年長沙的街頭有個拉小提琴的賣藝者,只會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看起來最多40歲,中等身材,頭髮已經全白。總是站在步行街的哈根達斯門口,拉着他的小提琴。不知爲何,每次路過都會傷神。

過了不久見報,他曾富商。08年股市大跌,財產散盡,妻離子散。在富時唯獨學了小提琴,練了一段時間,只會這一首。如今住在下河街那片破舊的房子裏,和其他同樣落魄的人一起。

他的琴,拉的很動人。後來被哈根達斯趕走,又挪到悅方門口。總是一件乾淨的白襯衣,球鞋。站在他旁邊幾米,會感覺整個坡子街安靜了下來。心中想起許久不見的那個人,想起自己曾經美好過又失去的東西,在眼眶溼潤之前,畢恭畢敬的在琴盒裏放上五塊錢,然後離開。

他的自稱陳伯,許久沒回長沙了,不知還在不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活着》讀後感 篇6

“生活中其實沒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的活着”富貴就是這樣一個人,年少的他自私自利,因嗜賭而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因爲他的爲所欲爲,父親離他而去,不久母親也撒手人寰,使他與貧窮·痛苦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完這本書,我便一直糾結於作者爲什麼要給富貴安排如此悲慘的結局,不給讀者留下一絲喘息的機會,但細細想想,作者傳遞給了我們的確確實實是一種正能量,“人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富貴在命運的浮沉着不斷的掙扎,他活着僅僅是想自己和家人能平平淡淡地靜靜地活下去,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與他作對,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女兒,女婿,他的六位親人離開了他,最後甚至連他的.小外孫,他最後的希望也被剝奪了,當種種苦難一件件的加於他的身上,他仍然有好面對命運,樂觀的活着,

靜靜的活着。

活着無論經歷痛苦也好,快樂也罷,都是命運所賦予我們的,當我們無力去面對他的時候,不如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苦澀會給我們帶來堅韌,喜悅會贈與我們希望,無論如何,活着就是一種希望。

《活着》讀後感 篇7

“活着”這兩個字眼對常人來說平凡得很,但是對於《活着》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富貴”而言,卻意義深刻。

富貴原本是個富家子弟,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生活。他不把父母當回事,對妻子的辛苦勞累不屑一顧。最可惡的是他那吃、喝、嫖、賭的陋習,揮霍光了老一輩留下的所有家產。他的父親也被他氣死了。可是這時懺悔已經來不及了。從此,他只能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飽受着爲生計而奔波的勞累、苦楚。他怎麼也沒想到命運會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讓他的心靈遭受一次次與親人離別的痛苦,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家寡人苟活於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貴努力地重新生活,這位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將苦難消解於自己的忍耐和平靜之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師。是生活漸漸讓遊手好閒、薄情寡義的富貴變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百折不撓的家裏的頂樑柱。如果沒有經歷後面的變故,他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活着是多麼美好和幸運。

在每個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麼刻骨銘心,每一次都讓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雖然走起來非常辛苦,但是它卻通向我們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過那危峯兀立的高峯,越過那一條條一望無際的山谷,才能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

讓我們以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態度面對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活着》讀後感 篇8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爲如此,生者纔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爲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我欣賞活着,活着如此美好,活着如此快樂。我看過餘華作家寫的《活着》,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度。告訴我們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9

活着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富裕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是講述了一個人與命運間的友情。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當他站在生命的'邊緣才能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是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並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0

富貴的一生在命運的年輪中輾轉反側,每當生活安定下來,意外卻接踵而至,從父母到兒子,從女兒一家到妻子,命運的無常,一次次摧殘着他,也一次次震撼着讀者,苦淚和死亡伴隨,用逝去襯托出生命的珍貴。但富貴還是從土地改革到三年自然災害,再到文革,挺了下來,他代表着那些年中國人所受過的苦,比起富貴的一生,我們遇到的挫折又算什麼呢?富貴終究抗下了命運的無常,世上無絕境,唯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都說青年富貴爲貪慾而活,中年富貴爲了家庭而活,老年富貴是爲了自己而活。也正是如此,遲暮之年的富貴才能每日唱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概括自己一生的詞句,唱出的是富貴對自己過往的'坦然,他正視着自己。而我們在失意之時,在墮落之中,要好好想想,我們是否在爲了金錢俗欲而活?是否已經將自己的靈魂寄託於他人,任由別人擺佈?記住,要爲了自己而活。

夕陽西下,富貴的老牛在耕地劃下一道道溝痕,活着也不過如此。但就是因爲這樣,才能世代耕作出肥沃的土,彰顯出生活的價值。

《活着》讀後感 篇11

《活着》主要講了“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女校長血型相同,爲救女校長,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生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文中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認爲我們就應該學習老人堅韌的品質,不要被困難所壓倒。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