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薦)《活着》讀後感

(薦)《活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活着》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1

《活着》讀後感

現在我還沉浸在這情感內,《活着》演奏了一首悲苦命運的交響曲。我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着作的《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悲苦命運。《活着》也是以福貴爲主角講述了這個家族幾代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一個產於南美洲,一個產於中國,但都給我帶來對人生悲苦命運冷靜的沉思。

我內心渴望這樣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禮》、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作品能將人帶到內心的深處,給你帶來一種冷靜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靜、我的心靈需要沉思

此時我感謝餘華,感謝他寫出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很吻合的滿足了我內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讓我與書籍之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默語,而這樣一種沉默的交流讓我的心靈獲得了一份踏實。

《活着》讀後感2

人總是不能從心底接納無常。目睹他人興盛時,輕謔以對,自詡看破世事;自己繁華時,卻癡想世事永恆,人事亙古。我們總是洞悉了別人的無常,又蔑視了自身的幻滅。福貴,是你讓我繁複的心激不起雜亂的漣漪,是你讓我不再控訴人世的不公、命途的不平,是你讓我開始學會簡單地爲自己活着。

福貴,我不禁幻想你在破屋前逝去的.模樣,你的內心深處一定會被曾經霸道地佔據,曾經的荒謬莞爾後倏然長逝,瀰漫心田的是不可磨滅的華生枯寂的苦難,那是你一生最寶貴、最真實的記憶。包含一生歷經的晶瑩淚滴滑眶而出,隨即被塵世的無常所淹沒。滿帶笑容的你闔目而去,任由我憑弔罷。

《活着》讀後感3

圓滿的家庭只剩福貴、苦根祖孫倆孤苦相依。日子雖清貧但簡單,而簡單便是一種幸福。

在羣山被月眸傾瀉下的皎潔白衣籠罩的深夜,一滴淚滑過蒼老的'臉頰,幻化爲滄海遺珠。“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糊塗。”他守着老月獨自懺悔——外孫苦根因他的疏忽多食豆子而離去。

但是,懺悔亦是虛妄,村西的六座墳塋有多了一個陪伴者——苦根。從此,他便自己活着,也只能自己活着,在“福貴”這隻老牛的陪伴下孤獨地活着。

“今天有慶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福貴用蒼老的沙音跟“福貴”說着,更是與自己說着——自己所愛的人都會永久地陪伴他,藏在他的心裏永久地陪伴他。

黃昏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福貴守着時光如常般活着,然後無懼地老去。

《活着》讀後感4

《活着》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極爲深刻,它講了福貴是有錢公子哥的時候,嫖賭一樣不落,最後把家底輸完後,他回家膽戰心驚的跟母親說後,雖然他的父母很生氣,但是並沒有要打福貴,而是變賣房子和土地,把欠下的債還回去後教導福貴以後放下驕傲,努力幹活養家餬口。我覺得,這是福貴轉變的重要因素,父母的理解與寬容,終使浪子回了頭。

結尾“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簡潔有力,直抵人心,讓人身臨其境,彷彿看見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只留下孤寂的背影……

《活着》讀後感5

在自己的放蕩不羈之下,闊家少爺一夜之間變成了一貧如洗的農民,他的命運又是如此坎坷,接連而至的災難帶走了身邊的一位又一位親人,但他並沒有埋怨命運的不濟,而是仍然追尋活着的意義,清晰地記得自己一生中的每一個故事,而不是選擇去銷燬、去逃避,他是一位真正有故事的老人家;同時,上天也是眷顧他的,雖然一生過得很勞苦,但他卻收穫了世間上幾乎所有情誼,在他心中,他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陪伴他晚年的老牛,曾經一起的戰友?他苦難的經歷裏充滿着幸福與歡樂,這不正是活着的意義嗎?

《活着》讀後感6

《活着》這本書是我從初中開始就很喜歡的一本書,那時的我曾經夢想過做一名作家。

作者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爲內心寫作,只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爲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散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纔會突然來到。”我自己創作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感受,寫作時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這本書剛剛開始看的時候非常吸引我,我發現它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辭藻不華麗,語言很接地氣,比喻也恰到好處,行文舒服,不得不讓人讚歎。再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最後落得只有富貴活着,緩緩透出人生道理。

《活着》讀後感7

這本小說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冰冷、淒涼。大概是因爲那些動盪的年月,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

他用冰冷的筆寫盡了人生的悲哀,於是太多的`蒼涼過後反而有種徹底的平靜了。他在青灰色的描述中不時又給些光亮,讓我們以爲峯迴路轉,熬過去就是天堂,然後又很快的打破我們的幻想,連療傷的機會都沒有。

有的人從這本書裏只看到了生命的悲苦,而有人卻看到了生命的無常。幾個人看,不同的反應。我看完時卻在想一個作家要寫這樣一本書的目的。

《活着》告訴我的是,每個生命都值得尊敬和熱愛,每個生命都豐富多彩,每個普通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

感動我們的,是對生命的態度,是活着本身。這是中國文學給我的一次偉大的撼動。

《活着》讀後感8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後,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餘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着...... 這本書不同於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後,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纔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活着》讀後感9

昨天下午,我用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讀餘華的《活着》。讀後,說不出的感覺,傷感?殘酷?同情?無奈?似乎都有,但一切都歸於淡然,生活就是這樣。無論有多麼艱辛悽慘,依然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小說的結尾寫着,《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一個老人,年輕時放蕩不羈,待家道中落,挑起破落的家,生活苦難之極,再加上親人的'陸續離去,心中的悲苦,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那是悲的極致了。但是,他活着……坦然面對生活的苦難,也坦然面對自己的生命。

《活着》讀後感10

因果輪迴,別透支福報

開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福報。主人公揮霍了家庭的福報,接下來只有去還。因爲擁有的時候,沒有好好的'珍惜父親打拼下來的家業,沒有好好對待有孕的妻子家珍,沒有好好的陪伴孩子。所以在他揮霍了一家人努力得來的福,他開始失去了父母,失去了親人。當他想好好珍惜的時候,命運不再給他機會,連一次機會都不給。

沒有人無緣無故對你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前世有多珍惜,就有多少的享福。上輩子有多的不屑一顧,下輩子就有多少的代價付出。

因爲不珍惜,所以身邊的人一一離他而去,也一一的給他留下越來越多的悲痛。

《活着》讀後感11

把所有的“今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度過。

我覺得,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最缺乏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

劉偉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這種勇氣的一直在驅使着他。

在我們的世界裏,一天一天的度過,我們總是在不斷的提醒自己“算了,今天還是歇歇吧,還有明天呢”,周而復始,年復一年,我們的日子像是複製粘貼,第一天和第一百天的劇情幾乎雷同,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這是一件挺悲哀的事兒。

很榮幸的,在今年的年初能讀到這本書,受益匪淺。

值得閱讀!

《活着》讀後感12

福貴的媳婦家珍是個講情誼的,多年來的夫妻感情和她自己的好心眼兒使得她對自家丈夫不離不棄、始終如一。她是個好女人。

富貴的兒子有慶死了,是因爲醫生爲了給縣長的女人輸血,硬生生將這孩子的血液抽乾了。女兒也死了,是生孩子時產後大出血死的。女婿也死了,是在工地上做工時被兩塊水泥板活生生夾死的.。最後連孫子也死了,是給豆子噎死的。

福貴的命苦啊,父母在自己敗光家產後先後死去,剩下的和後來的親人也相繼離去,最後留下的只有一頭叫做福貴的牛了。

《活着》讀後感13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年少闊綽、家道敗落、戰爭離亂、賢妻早逝、兒女雙亡,最後只和一頭老牛相伴…這些苦難疊加於一個人的身上,的確顯得有一點戲劇化,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必執着於苦難本身的形式,於人而言,活着的.痛苦經常是一樣的,或殘陽如血,或黯然如塵,儘管苦難的形式會不同。

《活着》讀後感14

一個時代的饑荒,總會給人民生存帶來巨大的壓力

傅貴是那個時代不幸的大多數中國人的縮影。它有一種無法貼牆的混亂,卻需要他經歷無盡的逃避和失落,爲了活着一次次失去自己的底線。

他一路跑來似乎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過着豬狗不如的逃亡生活,不顧一切的`跑回家,他的形象讓人看着可笑又可悲。

最後他什麼都熬過來了,回家了,但是親人一個個離開了他。最後,他一個人生活,沒有人類的生活。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生命之所以無窮無盡,延續千年,是因爲有人能用牙活下來,活幾十年。

永不停息的生命就是,即使生命如此脆弱,經歷了那麼多滄桑,也要承受!

即使到了最後,當生活回到原來那個沒有親人,沒有理由的個體,也要帶着田間的麥稈,帶着不屈不撓的意志生活。

《活着》讀後感15

《活着》給人的感受是,哇,這個人好幸福,誰知下一頁劇情陡然轉變。讀這本書是一種把喜劇讀成悲劇,把悲劇讀成喜劇的感受,它不遺餘力的展示命運如何摧毀生活,到最後好像活着是一件無比心酸的事情卻又顯珍貴。

富貴這樣一個小人物,實際上折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底層人物,他的悲劇實際上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他們被時代的洪流激地無法喘息,那個時代有很多像他們那樣的悲劇人物,他們雖愚昧無知,但卻勇敢勤勞。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