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邊城》讀後感15篇(經典)

《邊城》讀後感15篇(經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邊城》讀後感15篇(經典)

《邊城》讀後感1

捧讀沈從文的《邊城》一書,從頭至尾,一抹淡淡的愁雲因繞於心。恍然間,似來原始山野的清風輕拂面頰,如夢如幻。作家以真摯的感情,優美的語言,詩意的情緒,把我們帶入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唯美時空裏,讓我們陶醉於一曲清新悠遠的牧歌聲中。

在工業昌盛的今天,《邊城》所帶來的不僅是一種自然質樸的意境......

小說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翠翠在蔓延蔥蘢的山林中不知不覺的長到了十五歲,她的'世界裏除了爺爺、黃狗、渡船、如今心中竟涌出了“薄薄的淒涼”翠翠和二老間朦朧無結局的愛情爲作家娓娓道來,點染這清風白月浸透着流水潺潺。青春的夢如一般晶瑩剔透的玻璃球.......

作家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寧靜古樸的湘西鄉間景緻,展現出小說人物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近似原始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憨厚的本性,與那善良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脆竹白日喧囂夜晚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像詩、想畫、更像音樂的夢境......

我要說最幸運的人是《邊城》的讀者,因爲這些人在心底存了一個夢,他駐留在湘西的一個邊城......

《邊城》讀後感2

讀完沈從文的《邊城》後,我被書中描繪的美麗湘西及那裏的淳樸人情深深的打動了。

《邊城》敘述的是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爲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文中比喻句甚多,而且比喻地格外恰當,頗耐人尋味!作者在文中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儘量展現他們與自然和鄉人的和諧關係,構成了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美意境。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給我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優美也有人在命運的變數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翠翠那悲慘的婚姻以及爺爺那木訥和猶疑,源於人在根本上無法溝通的。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樸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美好的人性光輝!

《邊城》讀後感3

初次看到這部作品我便被封面的圖畫所吸引了。

《邊城》的作者是沈從文,我們學過他的文章。從照片上看他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老爺爺。但讀完一本書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整本數瀰漫了一股恐怖的氣息,彷彿讓我感覺到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無奈與辛酸,有一個片段讓我驚悚好久,盡然在那個年代裏會有人賣人肉,歷史書裏並沒有交代這些。並非沒有正義溫暖的片段。第一幕《漁》中哥哥與弟弟的.感情深深的打動了我。雖然兩人調皮不懂事,但是在關鍵時刻哥哥拼了命的也要保護弟弟,作者在字裏行間裏彷彿是想讓讀者體會,就算是在黑暗的年代裏,也是會有人性的光輝的。

在《題記》中曾經提到一個問題,用過去與現實作比較,民族品德的消失已經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人們很自私,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喪失道德。妻子命的也成了用來交換的物品,這不光是道德的問題,更是人性的喪失,我們不能改變時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不做骯髒圖利的小人,正是沈從文想表達給我們讀者的。

《邊城》讀後感4

假如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者餬口仍將在平庸中繼承。那方纔萌發的戀愛的動機,或者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獨一的親人——祖父。或者他就是爲這裏的渡船而存在吧,以是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以了他們倆溝通的運氣。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滅亡,也總會有繼承。一如老船伕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呈現。正如擔任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如故在做着擺渡人的工作。

沒有大張旗鼓的古蹟,沒有浩瀚光鮮的人物,乃至單純的戀愛壹貝僨方纔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庸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舒適的餬口畫面。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委婉,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餬口的真諦。這就是我所讀到的《邊城》。

在這內裏還潛匿着一段戀愛的悲劇故事,就是翠翠的怙恃。固然沒有正面報告,但仍能給人震撼。故事的末了是悲劇性的,只剩下這個孑立的小女孩,守着孤傲的渡船。然而悲劇更能傳染人的心靈。由於悲劇意識是任何一個成熟的民族,任何一種成熟的文化中所必需具有的。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情形,在這一篇中依我看是情形形貌最爲樂成,並且它爲情節的成長,人物的刻畫起了重要浸染。

《邊城》讀後感5

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選入中學教材,我在讀、在教的過程中,有一些感受。

《邊城》是否在寫“桃花源”?作者說不是,有人說不是,有人說是。首先《邊城》中的人物都是那個地方曾有過的`,這便不是桃花源;另外,《邊城》的悲劇性結局也不是桃花源應該有的。所以,我認爲不是桃花源。

《邊城》在寫什麼?故事?人物?環境?作者說他在寫一種純樸而可貴的人性,並不拘限於環境、故事和人物。其實,不論換一種什麼環境、什麼故事和人物,這種純樸而可貴的人生都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也就是《邊城》的價值所在。

作者爲什麼要寫《邊城》?作者說有感於大都市的反差,那麼邊城就是和大都市相對應的生活。其實,我們知道邊城之人也有悲歡離合,這一點和大都市是一樣的,作者並沒有把邊城寫成完美。但,我們寧願承受自然的痛苦,也不願過着扭曲的幸福。這也正是《邊城》吸引人的地方。

翠翠在等什麼?是二佬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翠翠的等待是一種象徵,代表着無論過去如何,無論將來怎樣,我們的人性不變,愛不變,我們要堅持活着,讓我們純樸而高貴的人性永存,讓自然之愛永存。作文

《邊城》讀後感6

放棄碾坊,而要繼承一個渡口,在這種物慾橫流的年代,算是清新的超俗;她長得很好看,就像是觀音,這是千年英雄難過美人關的定律,那樣血濃於水的手足也沒能打破。

每一個女子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歌聲託着靈魂在巖邊採摘虎耳葉,每一個女子心中都裝過夾着鹽巴的蜜糖,澀澀地甜;多少男子都想天真的想走回浪漫的馬路,在月亮升起的初夏,爲心上人在山頭上放聲歌唱……

不是每種放棄都要選擇生命的完結,會水的鴨子溺死在水裏,誰都有理由去懷疑!不是單純善良就可以逃離生老病死,再親的親人,不論我們怎樣的依戀,仍就會在生活的軼跡裏越走越遠,直到我們陰陽兩邊,所以,要會學給自己一些空間。

那個人或許永遠都不會回來,或許明天就會回來。生活總是這樣模凌兩可的給人希望,可是,我們真的需要,不是嗎?

我關上燈,藏在被子裏,瑟瑟的抽泣,爲了生命中一切無法挽回的遠離……

《邊城》讀後感7

沈從文的《邊城》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讀完這部書,我受到了許多啓發。

邊城茶峒位於湘川黔三省交界處。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鄉土氣息很重,今年五一,我有幸去鄉村遊玩,參觀了原始森林,體驗了農家的樂趣。河流,山川,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都是大自然的尤物,它們平凡,寧靜,毫不張揚的散發着它們獨特的美。這使我看到了邊城的影子,看到了它質樸的村莊。而這座質樸的邊城,在作者筆下宛若世外桃源,散發着迷人的'氣息。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小城的景色,那就是——“境”。這座小城的意境,像詩一般柔美,這清新脫俗的境界,令人心馳神往,魂牽夢縈。

作者用很多的筆墨來描寫小城的自然風景,爲小城營造了一個和諧寧靜的氣氛,這優美的環境,烘托出了小城中的人們質樸、熱情的性格。在這裏,沒有名利場的硝煙,沒有商場的變化莫測,有的只是淡泊名利,誠懇敦厚的人性光輝。這裏的小城平靜,人的心情更加平靜,所以用一個“靜”字來形容這裏的人,這個字,讚頌小城的人們美麗得心靈,他們並不像城市中的人那樣,喧囂,吵鬧,而是少有的脫俗,一個“靜”字,送給《邊城》中美麗的人物,美麗的人格。

《邊城》讀後感8

《邊城》以樸素流暢的文筆描寫了世外桃源一樣的邊城。這裏自然風景秀麗,民風淳樸,人們不分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而沈從文先生卻並沒有以爲我們展現這樣的場景爲目的,而是以此來對比襯托他對金錢主義浮誇奢侈和現實的腐敗墮落的不屑,希望以這部書來重塑人們已經消失的人格與道德。

來來回回讀了好幾遍,最後真切地感受到了沈從文先生說的“《邊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熱情,雖然已經成爲過去了,應當還保留些本質在年輕人的血裏或夢裏,相應環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輕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邊城》不僅表達了對鄉下人的`關注,也延伸到了對民族生存方式的關注。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蘊藏了對民族品德,民族文化重造的思考,值得我們一讀。沈從文的很多書都值得一讀。

《邊城》讀後感9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先生將這麼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麼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着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治,又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裏,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羣衆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後,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樸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爲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總在想,取名邊城,在先生心裏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也許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城以隨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尋我的邊城,尋心靈的那份寧靜,我想我是會有一座邊城的。

《邊城》讀後感10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爲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邊城讀後感500。對於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着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邊城》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文章以悲劇告終。《邊城》是一個關於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用人物象徵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衝突的思考與隱憂。

《邊城》讀後感11

——也許明天那個人就會回來,也許他永遠不會回來。

閱讀《邊城》這本書已經是很多年以前,書中描繪的美麗圖景已隨着時間逝去而風化。唯一還印象深刻的只有文章最後這句話,也許明天那個人就會回來,也許他永遠不會回來。

通過沈從文先生的文章,你幾乎能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竹樓在煙雨朦朧的大背景下顯得更爲瞄下,而始終佔據這張畫布最重要的一個身影,一個女孩懷着希望憑欄遠眺,等着那個不知什麼時候回來的人平安歸來。

文章女主人公翠翠在遭受親人離開的痛苦後仍然在等待,等的東西是什麼,是她心愛的男孩子,亦或是一種希望。我更相信是後者。人生本就是一個漸漸習慣分別的過程,再親的.人,再愛的人,都會有和我們分手的一天。與其一直在低靡,不如嘗試着去等待。

等待遙遙無期,多年以後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當初的模樣?

《邊城》讀後感12

看完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在讚歎作品的精妙華美之餘,一直在想作者究竟想寫出什麼?就象描摹一個人除了他(她)外部的健康、美麗之外,靈魂又是怎樣的呢?作品中的翠翠,一個小女孩,她簡單、善良、孝順、乖巧、勤勞、樸實、執拗、堅強、追求。但這還不夠,作品似乎還有更多的承載,更大的容量。在行雲流水的字裏行間,在巧奪天工的山水畫面,在栩栩如生的衆人相中,在恰似一臺恢宏大氣的舞臺藝術劇裏無不流淌着“忠孝禮義廉恥”這中國儒學的魂。

小黃狗對主人的忠,翠翠對外祖尐父的孝,茶峒小城人的溫良恭儉讓之禮,翠翠外祖父去世後,小城鄉親幾乎傾城出來幫助女孩發喪,辦完喪事後且留下了老馬兵繼續照料翠翠和渡船的'義。

而廉恥便是:自尊、自信。翠翠拒絕了茶峒鄉親們的憐憫、同情,以爲外袓父守墳爲由,堅持繼續在茶峒小溪上一邊擺弄渡船爲鄉親們服務,一邊等待着她心上人的歸來,表現出一個山村鄉鎮女孩對人情、人性、愛情極其單純的執著的追求和極大的自尊與自信。

而這些,正是今天我們許多地方,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缺失掉的!

《邊城》讀後感13

讀罷《邊城》,心中久久無法平靜,那些平淡樸實而優美的文字,那純潔美麗卻不得不以悲劇結尾的愛情。

熱鬧的小鎮中,每個人都就是快樂的,他們淳樸善良地相處,樂於助人卻不求回報,甚至面對愛情,也要謙讓起來。三個端午節的故事,美麗單純的翠翠用行動和話語堅定了對愛的決心。可憐祖父始終擔心她走母親的老路,不肯告訴她事情的真相。世事無常,偶然的因素太多,我們既無法預測美好,也不能改變事實。每一次機緣巧合往往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陷入變化莫測的事端。

在感嘆邊城人們的人性美的同時,我也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渾濁。擺渡的老船伕過渡不收錢,翠翠的嬌憨與伶俐,儺送的善良淳樸,順順的`豪爽大方,在現代的社會就是何等少見。但就是,人性中也有卑劣自私的一面。順順和二老不願讓間接害死大老的翠翠嫁給二老而使老船伕死在雨夜,讓不知前因後果的翠翠孤單地守着渡船!

邊城的白塔邊,美麗的陽光守護着孤單地女孩。生活也許充滿了未知,而我們所能做的,就就是等待下去......

《邊城》讀後感14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裏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於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嚮往。

《邊城》裏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意象與味道。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悽婉的悲壯。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着做渡船伕。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迴轉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採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邊城》讀後感15

讀邊城,拖了很長的時間,因爲各種各樣的事情,打擾了看書的心境,亦或許是自己的懶惰導致。本以爲會是很長的故事,卻在今晚來了個突然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這個純純的的愛情故事,像一根針,輕輕的刺痛了我的心。我不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然而對於愛情,卻總是希望看到美麗的結局。也許是因爲曾經錯過的美好歲月,那些等待愛情的日子,那些青春的回憶,總是會讓人心中有些淡淡的痛,以至於讓我不忍心再看到這些。

是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曾被愛情留下淺淺的.傷痛。正因爲這淺淺的痛,和絢麗多彩的青春形成鮮明的對比,才讓我們更加懷念愛情的美好。故事中的翠翠,大老,二老,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我他的代表。

青春時期的愛情,總是會有淡淡的苦澀,但正是這淡淡的苦澀中,卻能品出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僅以此文紀念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並祝福我和慧慧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