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秀]傅雷家書讀後感

[優秀]傅雷家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秀]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隨手翻開《傅雷家書》,熟悉的字體映入眼簾,一封封深情的家書裏蘊藏着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情,這一切不知不覺流入我的心間。

書中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跟國家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的、人格傑出的人。同時對兒子生活,傅雷也進行有利引導,對日常生活如何勞逸結合,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像良師益友提出見解倡導。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在兒子精神意志消沉的時候,傅雷張開懷抱,安慰傅聰:“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傾訴向誰訴說呢?”傅雷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鼓勵兒子勇敢面對挫折,學會堅強,“戰勝苦難纔是生活的強者”。在兒子在藝術成就達到高峯的時候,身爲父親的傅雷感到驕傲自豪,喜悅之情流露信中:“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傅雷也不忘提醒兒子保持謙卑,勇於攀登藝術頂峯。傅雷在書信中給兒子的每一段話,我彷彿看見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強烈的父愛。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不禁想到了父母,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很平凡,但他們給我的愛卻無私深沉,事事爲我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自己捨不得,什麼都先僅我;他們雖然講不出深奧的'道理,但平時小事中的教誨何嘗不做人的準則呢?當我不小心弄壞他人物品時,母親鼓勵我要勇於承擔責任;當我因朋友無意把墨水灑在我身上而氣憤時,母親開導我要懂得寬容大量;當我練習騎車想放棄時,父親教導我要明白凡事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當我因心情糟糕而撒氣在奶奶身上時,父親教育我要尊老······父愛似山高海深,母愛如細水綿長,給予我力量,激勵我前行。

合書,閉目,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嚴厲慈祥的傅雷——他帶着一副眼鏡坐在身前的桌子上奮筆疾書,桌上摞着一疊疊整齊的文稿與傅聰的回信,也許他正在寫着家書,也許正書寫着稿子,也許······歲月和苦難在傅雷身上留下痕跡,卻依舊阻當不了傅雷對兒子深切的愛。

一封封家書,一份份情,傳遞着傅雷對兒子的鼓勵、期望與那苦心孤詣的愛;一件件小事,一個個道理,傳遞着父母對我的教誨和那深藏不露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輕啓富有質感的書頁,淡淡墨香並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囑,在時空中氾濫出一種溫馨,若是時光倒流,在建國時期漂泊海外的遊子,最期待的便是從家中漂洋過海的家書了吧,夕陽斜下,手中執卷,我走進了傅雷的內心,隨着他的父愛,越過了千山萬水,彷彿手中的《傅雷家書》還有傅父的餘溫。

眺望書中的背景,傅聰少年出國學藝,帶着父母的厚望,隻身來到了波蘭。這是蒼白的求學時光,是煢煢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絕不是缺少親情陪伴的歲月,因爲父母的牽掛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筆墨,不斷地鼓勵着他,細細地滋潤着他,給予了他濃濃關愛,帶來了溫暖與欣慰,也指導着他的行事,糾正着他的錯誤。每一個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與擔心,包涵着對兒子的愛和望子成龍的願望,縱使時空隔絕了兒子的音容笑貌,卻隔絕不了父母的愛子情深啊!

回望書中,情意綿綿。除了一些寒暄與關懷,更多的便是對兒子勸說的箴言了,不論是傅聰想從波蘭轉去蘇聯,還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對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邊滔滔不絕地對其指導,但是除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講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強加思想,也不乏對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閱歷作爲兒子的產考,以一種希望助兒子一臂之力的語氣,不強求,也不責罵,也不否認兒子的看法,眺望人間,從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內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數了吧。

看書,最重要的莫過於悟書,從傅雷嘔心瀝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沒有受益匪淺,“細水流長才是辦法。”這是傅雷對兒子爲了在外贏得口碑一個月頻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細水長流,重要的.並不是一時的光芒萬丈,更不要鋒芒畢露,若是良馬必有伯樂,若是蕭何必有韓信,超負荷的支出,能量必然會告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並不存在,畢竟人生不是夢,一時的輝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落落浮浮,日新月異,世代更迭,沒有不失色的綢緞,沒有不退隱於蒼穹的星辰,沒有持久不衰的新鮮感,只有不急不躁,曠日持久,不斷學習,不斷昇華纔是長久之計。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開花,一路閃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黃色的淡淡光華融入了黑白筆墨,書中沒有明豔動人的詞藻,沒有讓人爲之失色的語句,然而這淳樸的文風卻是白髮蒼蒼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見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傅雷家書》入選中學語文課本,被視爲家庭教育的成功範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作爲傅氏後裔,我們倍感親切之餘、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兩封家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從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過書信往來,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線,成爲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讀完兩封家書,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第一,“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而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通訊、網絡、媒體高度發達,但是衆多的爲人子、爲人女者,卻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聽不進父母意見。喜歡特立獨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實,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條件,更何況是與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做等待什麼禮物一般地等着。”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唐朝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物質生活貧乏,書信作爲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被視爲至寶。今天書信的功能隨着科技的進步而逐漸減弱,有了更爲方便的聯繫媒介——電話、網絡。可是有些遠離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平時很少給家長報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電話的時候,就是囊中羞澀、伸手向父母要錢之時,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三,“衆多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能做到“勝不驕”,面對鮮花和掌聲,而保持清醒的頭腦,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人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取得過驕人業績,就是因爲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擁抱和讚美,而功敗垂成,讓世人感嘆!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後,自立爲王,只顧享受、不思進取而遭遇失敗,即是明證。在現代化建設時期,許多爲國家、爲人民,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高級幹部,醉心於燈紅酒綠的環境中,忘乎所以,最終走向反面、悔恨終生!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形象地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良好的傳統:孟母三遷,成就儒學大家;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今天,我們作爲“爲人父母”者,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在快樂寬鬆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暑假期間,我對《傅雷家書》進行了粗略的閱讀。顧名思義,這批書信,只是父子之間——傅雷與傅聰之間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後彙編成冊,刊行成書。然而,它們又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這些家書字裏行間無不射出傅雷對兒子的苦心孤詣,傅聰對父母的掛念,對祖國的眷戀,對音樂創作之路的不斷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敗後的反思。

關於此書,我想從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討。傅聰——無異是當代年輕人的榜樣與模範,除了謙虛聽教,刻苦鑽研,勤於反思外,他還有當代青年所缺失的一個品質:孝。

因爲孝,傅聰的聰明才智纔會在每天12小時的工作學習壓力下,給父母投遞迴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這些信件,換來了父親的悉心指導,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體會到勞逸結合、正確理財等的重要性,少走彎路,更上一層樓。

對比現在許多子女,手機的通話記錄裏從來沒有家裏的電話,在社會上拼搏,總以“忙”爲由不願踏上故鄉的土地,實則愚昧無知!

下面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就當調侃。吃飯的時間就是被父母說教的時候,對此我也深有體會。但前一個星期經過了父母加班,自己在電腦前敲鍵盤、嚼泡麪的那個夜晚。我徹底改變了自身的想法。那時,一陣空虛莫名襲來,自身忽然像雲似的無依無靠,這種空落落的心彷彿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數秒後又忽然淡去,如煙霧被吹散。

來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雞,這種空虛感,是什麼?

靜心尋思,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天24小時,佔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學,父母去上班,早出晚歸。夜晚,我埋頭於作業堆,父母各有手頭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時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們在餐桌上呆久一點就不耐煩呢。

引用傅雷一句話:一個人往往對在乎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時候再去後悔,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們不能因爲是人之常情而寬恕自己得這種愚蠢,而不去改正。

從今天起,給我一餐飯的時間,讓我去詮釋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爲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的通信,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傅雷家書》一定有普通家信所不能及的魅力。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所培養的對象是傅聰——傅聰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終成長爲國際大師。他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僅僅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最要緊是‘人’。在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而所謂的“人”,它可以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可以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而他的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

傅雷夫婦二人作爲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孩子成材——傅聰成爲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爲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是用“人”字所結束。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但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的好友樓適夷就“不以爲然”,他覺得傅雷對兒子傅聰家教得過嚴,過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麼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吶。它像暗谷裏的指路燈,幫助我通向光明,讓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其實,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並不是每個父親在疼愛的同時,卻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這般偉大的父親,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着我的心。

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對傅雷先生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願望。它大到人類對世界的.貢獻,小到對事業的嚴謹,甚至於對兒子的言行舉止的教育也離不開“人”一字。它不僅在信中如此寫,在生活中他也實際做到了,並且把這思想、理念傳給下一代。

對他兒子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幸福對他來說莫過於此,與兒子成爲知己、朋友。父子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溝壑。因爲他從不以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或教育家出現在兒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對他說出自己的建議和他商議。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筆就怎麼寫,正因爲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僞。

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相處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他真誠深情地對兒子說:“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們的父親,他的話也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學習。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每一位父親、母親也是這樣深愛着我們,教導着我們。聽見他們的嘮叨,其實是我們的福氣呀!”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傅雷家書》記述了父親傅雷和母親朱梅馥以一封封飽含真情的家書給遠在歐洲求學的傅聰給予幫助和支持的。在這一封封的家書中,體現了父母對兒子的無微不至的關照和對兒子前途的指引。

傅聰是鋼琴家,在信中必然少不了有關藝術的問題。傅雷在心中不僅指引傅聰找到合適的老師和合適的學習方向,還對一些藝術問題如是不是演奏時要哼唱,上身是不是不要大幅度晃動等,和他進行探討,通過探討告誡傅聰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注重培養心理健康,對傅聰上臺緊張的問題進行了三番五次的告誡,希望它能夠改正。在這些有關音樂的家書中,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對兒子進步的希望和欣喜,也包含了父親對一個身處他鄉的兒子的牽掛和懷念。

傅雷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甚至寫錯字也要糾正。傅雷在其中循循善誘,不僅把他的經驗傳授給傅聰,還告訴他爲什麼,這樣更有利於讓傅聰懂得生活到道理,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在今後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我認爲這種方法是非常好的`,現在都是注重某一個點的問題,單點突破,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傅雷在一封封家書裏訴說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服從改正,讓傅聰形成正確的習慣,在國外可以照顧好自己。這些教育,哪一點不是傅雷父愛的體現?正是有了傅雷這位大無私的愛,才讓傅聰成長爲舉世聞名的音樂家的。

我真爲傅雷對孩子的如此關愛而感動。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無不關懷。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敢於對自己的行爲進行批判,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在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和幾次重大安排上,可以讀出,傅雷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以國際關係爲重的,甚至自已可以做出一些犧牲;傅雷這種愛國之情也讓人動容。

傅雷家書中處處蘊含着爲人處世的道理,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使用,我們要向書中學習,學習爲人處世的方法;還要學會感恩,主動幫助父母,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爲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從古至今,孟母三遷,林伯渠取名教子……歷代名人全力以赴,踐行着這條名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可是,教育是一種複雜的事情:它是一種偉大的職業,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任何教育方式都會引起困難與衝突,很難讓孩子成爲一個在各方面真正優秀的人。然而,在千千萬萬個爲教育而竭盡全力的人中,傅雷做到了,一本《傅雷家書》讓他成爲了每個人人生的楷模。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真正的教育在於提升修養。

孔子對孩子的藝術修養要求很高,一句“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更是成爲了重要的哲理;司馬光注重孩子的品德修養,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慎節用,他的兒子司馬康從小懂得節儉的重要性,並以簡樸自律;居里夫人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培養孩子在實踐能力上的修養,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更錘鍊了他的性格。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優秀的人必然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

莊子雲:時勢爲天子,未必貴也;窮爲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於行之美惡。傅雷正是發現了修養的重要性,纔會在教育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動人以言,其感不深;動人以行,其應必速。真正的教育在於以身作則。

范仲淹節儉樸素,在兒子結婚的時候,既沒有購買貴重奢華的物品,也沒有舉辦隆重的婚禮,維護了他的家風;北平淪陷後,僞“新民會”邀請李苦禪“出山”,李苦禪不爲所動,凜然拒絕,爲孩子作出了最好的榜樣;梁啓超爲人正直,致力於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熱情,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梁啓超終於用他的行動換來了九個子女個個成才的碩果。教育不僅在於向孩子傳播道理,更需要傳播道理的人言行一致,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爲壯舉。

傅雷在信中寫道:“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過於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過於以身作則。”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動就是架在川上的橋樑。

學高爲師,正身爲範,提高修養才能成爲孩子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成爲孩子的楷模。傅雷之所以獲得成功,正是因爲做到了這兩點。他的修養決定了孩子人生的方向,他的行動體現了孩子人生的價值,正是因爲這樣,他才能讓孩子成爲他的心目中成功的人。

《傅雷家書》中體現的不僅是教育的哲理,更是每個人人生的哲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句話我已經太過熟悉了,這語句摘自傅雷老師寫的《傅雷家書》。每一個字眼都流露出了傅雷老師對兒子深切的愛。

《傅雷家書》充滿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和嚴格的要求,瀰漫着濃濃的父子情。其實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平安長大,卻不忍心讓孩子遠離自己。可是孩子長大後怎會一直躲在屋檐下,他們都有着自己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作爲父母,即會爲此高興,也會爲此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啊!作爲兒女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美好的未來報答父母。

合上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獨特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着較高造詣。也許便是因爲文學和藝術是有相同之處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一心爲我着想。其實,作爲孩子的我們是有必要仔細閱讀這本書的,因爲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尤其在爲人處世方面能給我們很多指導。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感情因爲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爲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嘔心瀝血的186封書信,是充滿父愛的教子篇,也是關於藝術修養的好的讀物。

家書,曾經滿載着離家遊子的思念與溫情,在從前的慢時光裏穿梭,那份悠長的牽掛與等待,似乎讓親情更顯濃厚。而如今,家書卻成了一個遙遠的回憶,甚或成爲一個陌生的名詞。

家,多麼溫暖的一個字,不僅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心靈停靠的港灣。家書傳情,是父母和孩子溝通的紐帶,一字一詞間傳遞着殷殷舔犢情,拳拳慈父心。

全書以傅雷、傅聰的書信對話形式展開,談藝術,講道理,論文學,父親對兒子既有長輩式的諄諄教導,又有朋友間的談笑風生。

看似普普通通的家信,飽含着純真的父子之情,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彰顯出普世價值的無窮魅力。

這是一本涵蓋了人生方方面面哲理的書籍,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到微乎其微的小事,流露出了這位父親對兒子滿滿當當的愛意。

傅雷在書中無疑是一個渴望父子親情的慈父形象。從1954年到生命的結束,他與傅聰鴻雁傳書,談音樂,談文學,更談人生,談婚姻,談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句句話語沁人心田,彷彿甘泉一樣滋養着傅聰的藝術生命。

父愛如山,字裏行間流露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殷殷的期待,亦師亦友,令人羨慕!信中除了生活瑣事,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教導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諄諄教誨兒子了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愛如山,讀起來感人至深!字裏行間流露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滿滿期待,亦師亦友!

傅雷以他深厚的學養和廣博的視野,經年累月地,如春雨潤物般滋養和開化着傅聰的內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觀的建立,這是最基本也是最艱難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決定了視野的所及。這也是本書給讀者的啓示。

總之,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一本有關於做人,愛國情懷,藝術一體的好書,誠意推薦!值得每一個家庭認真去讀。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暢所欲言的家庭氛圍,願每個人都能在家庭中感受到理解與自我價值,願世界充滿這樣的和諧之家!

傅雷先生一生的智慧和愛都在這本家書裏。他透過書信這種方式,不斷地告訴孩子美是什麼,人生是什麼,什麼樣的人生值得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值得過活。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每個在父母膝下長大的孩子,大抵都會有這樣的時光:被父母以或溫和或嚴肅的目光望着,一字一句說着他們的人生哲學,並希望我們能認真傾聽、加以溫習。

成長的路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教育,來自長輩、老師、英雄甚至是優秀的同齡人,他們都有各自的智慧,也有着不同的長處。但最爲濃烈也最爲真切的教導,一定是來源於最親最近的那些人,而我將這些教育,都統稱爲愛。將自己的人生思考傳給下一代,其實也是愛的表達式,相對於那些暴躁的、耳提面命和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我更喜歡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的方式,正如同傅雷一樣,在我看來,他是一位極其優秀且合格的教育家。

寫給傅聰的諸多信件,容納成了我眼前的《傅雷家書》,翻開那些充滿溫情的文字,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溫和的嚴父,還有在背後默默關切孩子的母親,以及一直在努力追夢的孩子。毫無疑問,傅雷是個可愛的家長,他善於以最溫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比如在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一年寫給傅聰的.信裏,他對孩子不懂得表達感謝而有些不滿,但卻並沒有任何的批評語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率先誇獎他“並非是一個不知感恩的人”,而後再對他說“沉默很容易招人誤會,以爲我們冷漠忘恩”,最終讓我們看到傅家的教育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傅雷用心經營着自己的家庭,也從未放下作爲藝術家的修養,因此他對於傅聰的教育也是如此。他細細告知孩子自己曾如何經營生活,如何約束柴米油鹽上的開支,又認可傅聰在家庭關係上所做出的努力,然後再表達出他的核心思想:即便此生是要滿心追求藝術,“也不能不好好的安排物質生活”。這也符合了傅雷此前所說“先爲人”的理念。由此可見,傅雷對孩子的愛和教育,都是始終如一的,他保留着作爲父親的關愛之心,也不忘記對孩子的藝術事業加以支持和讚賞,同時更看重孩子對於人生和未來的規劃與安排。見此,我不由想到古趙國觸龍曾說過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父母各種教育的表達式,又何嘗不是源於最深沉的愛呢?

讀完《傅雷家書》,我彷彿也看到了一對溫和探討的父子,更看到了自己成長路上被父母關愛的種種縮影。讀懂《傅雷家書》,也讀懂了身邊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爲孩子包辦,而爲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爲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