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推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8K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婉轉着悠揚的旋律,視線又移到了戰火紛飛的當年,三足鼎立,刀光劍影。烽火連天。在這明爭暗鬥,分分合合之中,總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留戀。其實,這難以忘懷的歷史,融會貫通進生活,你會發現它格外發人深省,格外耀眼。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漢朝末年,曹操謀私,“挾天子以令諸侯”,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袁紹“獨佔鰲頭”,於是天下雄才輩出,百花爭豔,成羣雄割據的.形勢。後天下英豪平定四分五裂的中原,三國先主脫穎而出,三分天下,勢均力敵。分久必合,魏國一統江山,一枝獨秀,三國歸晉。

再回首“煮酒論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可否認,三國英豪不論是逐鹿中原、大氣磅礴;還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或是空有一身武藝與才幹,沒有遇到意氣相投的“伯樂”而悔恨終生,他們都值得我們懷念與尊敬。融入生活,最令我念念不忘、晝思夜想的還是粗中有細、大智若愚的張飛。記得一次行軍,大哥劉備決定讓張飛帶兵出征。出發前,大哥、二哥再三囑咐張飛切記不能飲酒。他也就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在與敵人劍拔弩張之時,張飛整天憂心忡忡。怎樣才能既殲滅敵人又減少自己的損失呢?坐立不安之時,他想起自己保證過不再飲酒。頓時靈光一閃,便要手下準備一壺水,裝在酒罐裏,將計就計,假戲真做。營內的密探立即將張飛“醉裏挑燈看劍”的假消息彙報給敵人。敵軍統領仰天大笑,對張飛掉以輕心,做好了活捉張飛的準備。誰知他們已被張飛“請君入甕”,張飛從而大獲全勝。

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當你走入了死衚衕,想想張飛,不去與一觸即發的危險硬碰硬,處變不驚,學會從容不迫地變通,試着走另一條路,或許那裏就通往勝利,通往榮耀。

生活就像這名垂青史的三國,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去品味。讓我們用心琢磨,去學、去看、去感受,讀懂生活中的三國。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當然我並不是着迷於書的內容,而是有一種感覺讓我難以忘懷。坐在陽臺上軟軟的椅子中,將書本平攤在雙膝上,再沏上一杯咖啡,那醉人的香氣讓我無法忘懷,然後看着書,便被那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三國演義》,剛看不久就欲罷不能了,我的父親說男孩子一般都喜歡看三國,可我這個女孩子也對三國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其實只有我知道是那一個個鮮明的故事情節讓我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在作品《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喜歡的無非是那幾個情節。首先是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我不得不承認曹操很聰明,他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就是他曹操和劉備,能說出這話,說明曹操這個人不簡單,未卜先知,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才。曹操是如此的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備日後定會成爲他的大敵,但他也不忍心殺良才之士,這才稱得上爲一代梟雄,一世偉才。三國年間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從張角叛亂起就不得安寧,後來更是英雄輩出,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在那個年代中沒有一個男人是沒有野心的,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一統天下,成爲天下之主。鬥來鬥去,到最後只剩下了最強大的三方勢力,最大的勢力是一曹操爲首的朝廷,其次是以孫權爲首的東吳,再其次是以劉備爲首的蜀漢。顯然,當年曹孟德說得沒有錯,劉備從沒有勢力到現在的稱霸一方,可以跟曹操、孫權抗衡,劉備確實不簡單啊!由於當時曹操的勢力是這三方勢力中最強的,所以魯肅和諸葛亮主張孫劉聯盟抗曹,這樣東吳和蜀漢纔不會在祖國的土地上消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於是這三國鼎立的局面就一直持續了好多年,後來三國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統一,建立了西晉王朝。那浩浩蕩蕩的三國史才得以劇終。對於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不盡人情和出乎意料,曹、孫、劉爭了一輩子的天下卻被司馬氏給統一了,這讓讀者們多少會有一些詫異。但這就是歷史,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我把那本厚厚的作品《三國演義》看完後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我愛書,我愛三國。也許只有在讀書時,我纔會得到一個真正的我,認識到一個真正並且純粹的我!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有一本書,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有一本書,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是文學界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一本書,伴隨着我成長,它,就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閱讀拼音版的《三國演義》了。不過,是在媽媽的逼迫下讀的,那時,我總是偷懶,只是一目十行,草草瀏覽,對書中的插圖,我卻很感興趣,畢竟是男孩子嘛,總喜歡舞刀弄槍。書中那威武的人物圖像,各樣的兵器,吸引着我。就在這不經意間,我對這本書已經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十歲那年,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那時我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不知不覺中,我又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開始了刻苦的攻讀,睡覺前看,上廁所看,閒暇時看……書中忠義的關羽,勇猛的趙雲,雄才大略的曹操,都成爲了我心中的偶像,我對《三國演義》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看的電視劇是《三國演義》、看的動畫片是《三國演義》,就連玩的玩具都是有關《三國演義。》。

漸漸地,光是閱讀少年版的已經不足以滿足我的胃口,我開始閱讀原著了,其中全是文言文,必須一句一句地啃,但是憑着滿腔的熱愛,我終於讀完了原著。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熟記在心。《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多多,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他先後算魯肅,算曹操,算天氣,算環境,憑着超凡的智慧,成功借箭!在閱讀原著的時候,我對一個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雖然曹操足智多謀,但因寡不敵衆一直處於劣勢。曹操求賢若渴,收留了被袁紹趕出來的`徐庶,並聽從了徐庶的妙計,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真不愧是一代梟雄!諸葛亮的故事讓我懂得智對生活,而曹操的故事又讓我明白沉穩與冷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國有句話:平生不讀三國,便稱書生也枉然!《三國演義》成爲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它教給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它是我最喜歡的古典名著!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說,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說以漢末靈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曆史時期爲背景,再現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紛繁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塑造了劉備、關羽長沙建築企業、張飛、曹操、孫權、諸葛亮等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羅貫中對這些人物形象刻長沙建築企業畫得都極爲細緻,我在讀書時彷彿真的見到了他們。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最令我難忘。那是208年七月到208年十一月,號稱八十萬而其實只有二十餘萬的曹軍和只有五萬的蜀、吳聯軍對陣在長江赤壁。兩軍人員和兵械數量相差懸殊,但諸葛亮不畏強敵,發揮了自己的才智,利用草船在大霧漫天時向曹操“借”箭十萬支。諸葛亮在天文方面一定很有研究,而且還摸透了對方將領的長沙建築企業心理,他在東南風到來之際,讓黃蓋詐降,藉助東南風把曹軍連起來的船都燒了,這就是“長沙建築企業火燒赤壁”,“火燒赤壁”讓曹軍死傷不計其數,大敗而歸,於是赤壁之戰成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赤壁之戰時因爲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導致最終戰敗;而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地長沙建築企業分析形勢,而不是胡亂指揮,他們合作結盟抗戰,運用諸葛亮的計謀,揚水戰之長,用火攻巧妙擊敗了看似非常強大的對手。

我認爲在平時學習中也是這樣,書本上的知識一定要學好,學習方法要正確,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和同學一起討論,聽取別人的想法,靈活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而不是畏難和抱怨。遇他人不會的題目,自己會做,就應該去教他,而不是在旁炫耀,看不起別人,這樣互相幫助也會攻克很多學習中的難題。

我還很喜歡《三國演義》裏的劉備,他給了我有禮貌、會用人才的好印象,諸葛亮則留給我辨識人心、才智過人的印象。我喜歡《三國演義》,不僅因爲故事內容好看,不枯燥、很生動,還可以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作者:五年級徐未未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滾滾常見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兩千年前三國爭分的傳奇,多少英雄豪傑撲出一曲曲英雄的讚歌、歷史的壯歌。

《三國演義》成功的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被譽爲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一代奸雄--生性多疑的曹操,忠肝義膽的能將--關羽,忠厚老實、顧全大局的謀士--魯肅。

讀《張飛怒打督郵吏》有感

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怒打督郵吏》一回後,使我知道了好好學習有多麼重要。

在這一回中,主要講述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迎戰黃巾軍時立下赫赫戰功,劉備卻僅僅被封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還被一個督郵欺負,劉備一直忍讓,張飛可看不慣了,狠狠的教訓了督郵一番。

讀過這一回後,我真爲當時的朝廷而生氣,劉備他們立下了戰功,才當上一個小小的縣尉,還被督郵欺負,誰都會看不慣的。唉,誰讓當時的社會就那樣呀!

這使我想到了自己,現在我還在上學,還沒有爲國家效力,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只有學習好,有知識,有文化,纔不會被別人瞧不起,纔不會被欺負,所以我更要好好學習。

同學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

讀《曹操獻刀刺董卓》有感

今天,我讀了《曹操獻刀刺董卓》一回,略得啓示。在這一回中,主要講述了朝中大亂,董卓掌握大權,橫行霸道,許多官員決定殺掉董卓。王允讓曹操帶一把七星寶刀去刺殺董卓,誰知反被董卓發現,曹操以獻刀爲名在未被發現時逃跑了。

唉,我真爲曹操而嘆息,多好的刺殺機會啊!不過,這也有曹操自身的原因:做事不細心觀察,沒發現屋內的大銅鏡,不僅刺殺失敗,還丟了一把寶刀,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羅丹說過這樣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他鼓勵人們關注生活,不斷髮現生活中的美。而我,希望大家能夠觀察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無論是美,還是不足,大家都應細心觀察。

有一句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生活,認真觀察社會,我們就一定會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歷史,以蜀漢興亡爲主線,寫了東漢末年羣雄並戰、三足鼎立直到司馬氏統一三國的故事。讀完這本書,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浮現在我的眼前:奸詐狡猾的曹操、赤膽忠心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嫉賢妒能的周瑜。

周瑜見諸葛亮處處略勝一籌,心生嫌疑。在準備攻打曹操時,便以軍中缺箭爲由,限諸葛亮十天時間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想借此害死諸葛亮。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淡定表示“只用三天”,令在坐的大臣們都爲之咋舌,覺得十萬支箭不要說十天,就是三個月也造出來。而諸葛亮不僅通天文,識地理,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佈陣和兵勢,在三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並在第三天清晨順利向曹操“借”來了十萬只箭。當魯肅向周瑜說明諸葛亮取箭之事。周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我不如他”。由此看出,周瑜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容不下有能之人。

現實社會中不乏像周瑜這樣的人,究其原因是妒忌心理在作怪。當別人不斷努力奮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大家的敬佩和愛戴時,嫉妒心強的人卻不向他們看齊,不願努力爭取,不去拼搏奮鬥,而是想坐享其成。甚至有的人暗地裏嘲笑、破壞,陷害別人。這是一種多麼不健康的心理啊,小則危害自己,大則貽誤國家。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也不是時常會妒忌別人嗎?當我們考試成績下降時,不是尋找自身的不足之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忐忑不安,侷促憂愁,希望那些成績好的同學以後考試也出錯。面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成績好的同學不是想方設法幫助別人,而是置之不理,顧若罔聞,甚至冷語熱諷。難道我們也要像周瑜那樣,被嫉妒心害得口吐鮮血而亡嗎?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做人不能懷有妒忌心,要做一個心胸坦蕩、神定氣安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在老師的推薦下,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名的章回體小說。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全書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富含的道理有深有淺,人物刻畫描寫細緻,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烙印般印在了我的心裏,拿起這本書,讓人慾罷不能。

蜀國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他的足智多謀真是讓我讚歎不已。他輔佐劉備,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大擺空城計,七擒七縱孟獲……無不彰顯着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諸葛亮的冷靜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草船借箭中,他明知周瑜要陷害他,卻冷靜地“進了”周瑜的套,最後讓周瑜的陰險計謀泡湯,他那機智多謀、沉着冷靜、永遠胸有成竹的樣子,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海。

一想到自己,我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生活學習中,我老是毛毛躁躁,總是這忘記那忘記。就拿幾個星期前來說吧!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大難題,不過我可沒有那麼冷靜哩!一會兒用手撓撓頭,抓抓臉。一會兒搖搖筆,敲敲頭。眼睛一會兒瞪得大大的,就像要把這道題盯穿似的;一會兒眉頭緊皺,一個大大的“川”字。最後沒轍啦,又在牀上滾來滾去,大聲叫嚷:“啊啊啊!好難!”在屋子裏走來走去,煩躁極了!最後把別的作業寫完了,再定睛一看,“好簡單!一點都不難誒!”真是令自己哭笑不得。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啓迪。我們雖然遠遠比不上諸葛亮,但我知道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來源於他的刻苦鑽研和勤奮學習。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沉着冷靜、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我想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吧,這本書裏許多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桃園結義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劇說張飛是賣肉的出身,他平時除了賣肉,就是習武練功。他不僅勇猛過人,而且武藝高強。平時他把豬肉放在門前的一眼井裏,井口上壓着一塊千斤重石。因爲沒人搬動石頭,所以肉也丟不了。他自以爲自己力氣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寫上兩行字:搬動石頭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紅臉膛、長鬍須、細眼濃眉的大漢,來到這裏販賣綠豆,這人就是關羽。關羽路過張飛門口,看了石頭上的兩行字,只見他兩膀一叫勁,“嘿”地一聲,搬開了大石頭。關羽也不客氣,“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豬肉,放到自己的.小車上,到集市上賣綠豆去了。店裏的夥計見一位紅臉大漢移石割肉,就趕緊報告給張飛。張飛一聽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關羽算帳。 張飛來到集市上,見關羽的小車上還搭放着那半扇豬肉,知道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話,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綠豆,一用勁把綠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關羽的綠豆都成了豆粉。關羽忍不住,問爲什麼把綠豆拈碎,張飛說這是糟綠豆,二人爭着爭着,就動手打了起來。這兩人力大無比,人們都不敢過來勸架。這時,只見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漢子,肩上挑着一擔草鞋過來,這就是劉備。劉備上前,一手一個地把二人分開。三人互相通報了姓名,越說越投機,於是就一同到張飛的店中飲酒。後來,劉備、關羽、張飛在店後桃園裏結拜成兄弟,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做人不能 像張飛一樣,說話不算話,他說搬動石頭者,能白割肉一刀,關羽搬動了石頭割了一刀肉,張飛卻去找關羽算賬。如果我們也像張飛這樣就不會幹成大事業。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爲司徒王允收留爲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爲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爲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爲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爲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纔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自從上學期學了《三顧茅廬》後,我便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暑假期間,我連着讀了兩遍。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口才又好。

諸葛亮的.妙計很多,很會“掐指一算”,懂天文地理。我最喜歡的要算“草船借箭”和“借東風”了。孫權他們故意爲難諸葛亮,要他在三日內製箭十萬枚,若不成功便斬首示衆。要知道,劉備是沒這個生產實力的。面對這個不可能任務,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應了下來。到了第三天,在大家的擔心中,一場大霧從天而降,諸葛亮命人“備船十餘艇,草人四十餘個”,開往曹營,並不停地擊鼓,假意進攻,曹操用了“三千弓弩軍”來迎敵,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十萬餘枚箭。原來,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後來的第四十九回中,《七星壇諸葛祭風》,周瑜想放火燒曹操的船,無奈老是刮西北風,會傷到自己,急出了病。諸葛亮答應幫他喚出東風。於是建祭壇,行法事,擺出了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陣,召喚出東南風,幫了周瑜。書中說這是諸葛亮善用“六丁六甲之術”,我想一定是他通曉天文地理,預先測出了天氣的變化。

諸葛亮的口才很好。當劉備陷入窘境,爲了能讓孫權出兵相幫,諸葛亮舌戰羣儒,曉以利害。他先說了劉備的仁慈,再拍了孫權的馬屁,說在江東不怕曹操,又說了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有三分之二的地盤也不得人心,最後說劉備被打敗後,吳國也會滅亡。最終說服了孫權和劉備聯手抗曹。在面對王朗時,諸葛亮說:“汝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王朗聽罷,“氣滿胸懷,大叫一聲,撞於馬下”。可謂是“兵馬出西秦,雄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後來,諸葛亮實現了他所說的“三分天下”,然而,蜀國還是被滅了。真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可真是“計”藝高超呀!在書中,孔明這一位像神一樣的軍師,常常做出一些讓人震驚的事。比如《草船借箭》,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竟然自己將十天的期限縮成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這不是自已往陷阱裏跳嗎?讓人看得心驚膽戰,迷霧團團,最後才豁然開朗,孔明成功地借到了十萬支箭,讓前來收箭的周瑜自嘆不如,輸得心服口服。

《華容道釋曹》中,孔明令將士在有兵的地方點上煙,這不是明擺着對曹軍說:“喂!別過來,這有重兵把守,來了你會吃不了兜着走的!”可生性多疑的曹操,認爲天上那一道煙是孔明虛張聲勢,於是就帶着他的殘兵敗將,進入了進而伏圈,要不是關羽放他一馬,他早就片甲不留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一條條妙計不僅獲得一次次勝利,把我也迷得團團轉,是什麼讓他有這麼大的.魔力呢?難道他天生就是聰明的,難道他的腦袋結構與別人不同的呢?

通過反反覆覆地細讀《三國演義》,我終於發現了孔明計計得逞的祕密,那就是: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的心理,這些過人智慧都是孔明隱居茅廬,通過不懈地學習而獲得的。我小時候經常惡作劇,每一次都以爲自己人的計劃點水不漏了,可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不是被人識破了,就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才發現孔明的四法寶是缺一不可啊!無論是誰,擁有這四寶,絕對可以成爲現代的孔明。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謀有略的人,碰到問題要想方設法去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只要有計謀,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的。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姿多彩,像孔明一樣用自己的謀略建設社會,創造社會,爲自己的祖國走向世界的頂端盡一份微薄之力。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就在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前,我以爲這裏面講的都是一些晦澀難懂的歷史,但翻開了這本書,我才意識到:我錯了。

這本書中的三國曆史,被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取代。這分明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傳奇!最後魏國被司馬氏一族滅掉,改爲晉國,並隨後滅掉了吳國與蜀國。這其中有讓人讚歎不已的巧妙計謀,像王允使的連環計、諸葛亮利用草船來借箭,再用這些曹軍的箭攻打曹軍等等。也有些好笑的情節,像這一段:“馬超帶領人馬直入中軍捉拿曹操,西涼兵大叫:‘穿紅袍的人是曹操!’曹操趕緊脫下紅袍。西涼兵又有人叫:‘長大鬍子的是曹操!’曹操一驚,忙用佩刀割掉長鬚。西涼兵又叫:‘短鬍子的是曹操!’曹操趕緊扯下旗角包着頭跑了。”這一段,特別有趣!我讀了好多遍,每次都能逗得我捧腹大笑。羅貫中寫得可真好!

這裏面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如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的劉備;陰險、多疑、奸詐,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創造自己的事業的.曹操;自視甚高的關羽;勇猛但是非常莽撞、粗暴的張飛;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等等。這些人物的形象都塑造得極好,善惡分明,使我對作者讚歎不已。

雖然這本書表面上看起來寫的是天下羣英爭霸,但我也能從中悟出不少道理。比如自我感覺挺好的關羽,他的結局也告訴了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此等等的例子,都在教育着我們:看見別人比自己好,就要去學習他(她)的優點,把他(她)作爲自己的目標。哪怕看見別人比自己差,也要好好地反省自己,自己若是有這個缺點,就及時改正;若是沒有這個缺點,就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學會了寫作方法,也懂得了許多道理。這就是我的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今天,我看了一本《三國演義》,書中精彩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

書中描繪了許多歷史人物,有無能之輩何進、董卓、袁術,有勇無謀的呂布,足智多謀但心胸狹窄的周瑜和神機妙算、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還有魯莽的張飛,重情重義的關羽,熱愛百姓的劉備。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能文善武、所向披靡、功勞無數,無人能敵。雖然被曹操捉住,但任然還想着劉備等人的'安慰。就連曹操也感嘆萬分呢!

還有一個人讓我很崇拜,他幫劉備奪取天下,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計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他即使死後也忠心耿耿,不用說大家就知道了,對了他就是令後人稱作謀策奇人的臥龍先生,謀略家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是最有名的戰役,先是孔明說服孫權與劉備一起打曹操;後說蔣幹,曹操中計痛失蔡瑁,張允;接着說孔明草船借箭大氣曹軍;再說孔明借東風,曹軍大敗;最後說曹操華容道被襲。其中我對周瑜的連環計很感興趣,因爲書上沒有介紹所以我只好自己去理解。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的:周瑜先讓自以爲是的蔣幹把假信送到曹操的手裏借刀殺人,隨後讓龐統獻計把大小戰船全連起來,以便火攻,最後用火攻把敵人一網打盡。

我還總結了一下曹操失敗的原因,一、不三思而後行。若是想想的話也就不會上週瑜的當,把蔡瑁和張允殺了。二、過度的當機立斷。諸葛亮草船借箭時也不想想,諸葛亮要是設下埋伏的話那他的士兵也看不見呀,那樣的話他不也虧了嗎?三、曹操太相信人。要是他不聽龐統的話也不會中周瑜的連環計了。四、曹操過度的自以爲是。如果他走大路也不會使自己大敗而歸。

我還很喜歡諸葛亮的暗渡陳倉。諸葛亮在危難之時,敵人運出的假糧食是一些易燃物,被諸葛亮識破,把它點燃。趁機佔領陳倉。又神不知鬼不覺的撤出,與司馬懿大戰時又用此招。打的司馬懿聞風喪膽,不敢動兵。

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一段古代歷史,還讓我認識了許多英雄和謀略。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讓我終生受益。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令我如癡如醉,讓我百讀不厭。

這一本書介紹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多疑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武功蓋世的呂布……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關羽。

關羽一生,只求“忠義”二字。如:華容道義釋曹操;爲曹操殺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危;過五關斬六將……可這樣的英雄,卻這麼早死於非命,這都是他心太軟造成的。他對劉封存有偏見,才落得被孫權殺害的下場。三國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正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你能幫助他就幫助,兩人總比一人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就是報他的恩,你若不忠義,到你需要幫助時,就無人助你,還是用忠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吧。關羽的忠義是把雙刃劍,幫助他人是他,不過幫多了,就會對不起主公,心裏壓力會很大,所以心不能太軟。關羽有着高強的武藝,天生就是塊當將軍的料,試問三國紛爭的亂世中,將軍能心慈手軟嗎?關羽本是一匹狼,卻又有着一副羊的.心腸,而那時的天下,是狼的天下,一匹“羊心狼”“獨狼”,能在亂世中站穩腳嗎?亂世中,人們早已被利慾矇蔽眼睛,對他太好只是徒勞,在他人急需你時,伸出援助之手,他纔會感到溫暖。我只想對關羽說:“大丈夫該斷則斷,心軟只能引禍上身。要想和主公打天下,斷了情義少心軟。關羽,太忠義只會要你命。”關羽忠義的精神值得子子孫孫學習。

而作爲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應該選擇忠義,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像排除萬難,爲國家效力的錢學森,用年輕生命譜寫忠於祖國熱愛人民壯歌的黃繼光,身爲中國人驕傲用自豪的吉鴻昌……他們用“忠義”充分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真誠,將永遠激勵着我們。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假期,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動凝練的語言藝術、結構宏大的敘事方式,令人拍案叫絕、歎爲觀止。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人心思亂,盜賊蜂起,黃巾大起義,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大破黃巾。後董卓造反,王允巧使連環計,讓董卓和他的心腹大將呂布反目成仇,最終被呂布殺死。董卓死後,呂布、曹操、袁紹、公孫瓚、袁術、劉備、劉表、孫策、張繡等人開始爭地盤,隨着時間的推移,許多分爭天下的英雄相繼死去,最後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成立了魏、蜀、吳三國。這三國又經過廝殺、爭霸,最終,三國歸晉,司馬炎統一了天下,應證了“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

看了這本書,我感悟頗深,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學到了許多知識:1、團結力量大。因爲蜀吳聯合,所以在赤壁大戰中,把曹操殺的大敗;2、對人要寬容。如果曹操對關羽沒有恩情,也沒有赦免他過五關、斬六將的罪,那麼關羽就不會在華容道義釋曹操;3、做人要講信義。呂布之所以在白門樓喪命,是因爲他先後殺死了自己的.義父丁原和董卓,曹操認爲呂布不義,就把他殺了;4、做事要有誠心。劉備爲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要知道,那時候可沒有汽車、火車、飛機,只能騎馬,並且當時天下大亂,很不太平。正是因爲劉備的誠心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才決定出山幫劉備,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5、不能驕傲。關羽會敗走麥城,是因爲他很驕傲,不聽王甫的忠告,中了敵人的奸計,最終被擒、被殺;6、不能意氣用事。劉備爲了給關羽和張飛報仇,興兵東征,結果被陸遜殺的大敗;7、做人要能進能退。劉備之前在後園種菜,裝出一副與世無爭的姿態,免除了曹操的懷疑,生存了下來;8、做事不能死板硬套。諸葛亮效仿虞詡的計謀,同時加以改變,最終瞞過了司馬懿。

這本書不愧爲四大名著之一,看完之後,我還想再看一遍,真是百看不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