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爲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再說關羽,一個黑臉,大胡,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大將之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關羽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說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但有謀權篡位之心。不過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並不是很壞,畢竟他還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

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爲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爲人處世之道。

《三國演義》讀後感2

這樣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N次了。

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

《三國演義》開頭以天下大勢,“魏蜀吳”三國展開的鬥爭進行描寫,隨着時光的流逝,三國也是人才輩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絕代智謀的諸葛亮,又在公孫瓚帳下得到了忠勇雙全的趙雲;曹操憑藉着自己的名聲找來了英勇大將夏侯惇;孫權認識了周瑜,見他很有才華,請他做了軍師。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讚不絕口的:周瑜和諸葛亮一樣有才華,可是周瑜心胸狹窄,在江東處處爲難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軍隊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發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還讓諸葛亮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夜觀天象,趁着霧天,胸有成竹地把綁好稻草人的小船開到了曹營,曹操聽到聲音,便派士兵放箭,萬箭齊發,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經無縫可入,諸葛亮調頭就返,箭已經達到了十萬餘,讓周瑜大吃一驚。諸葛亮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書中的.曹操和劉備帶給我一些啓示,曹操是一個奸詐狡猾的人,與他截然相反的劉備卻以仁義爲先,他經常幫助百姓,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爲了百姓安全,士兵們也是大減。但是奸詐的曹操和仁義的劉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惜人才。曹操的大將典韋死了,他在祭奠時,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韋。而劉備呢?他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因爲自己被曹操所騙,所以不得已告別劉備。雖然劉備捨不得,但是也爲徐庶砍下所有擋路的竹子送別,他用仁義換來了“臥龍鳳雛”。我學到了爲人處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爲博學多才與品學兼優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在寒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明朝著名作家羅貫中的作品,這本書深深地吸引着我。三國演義裏的人物有虎背熊腰的張飛,寬厚仁愛的劉備,和神態英武、魁梧非凡的關羽等人物。書中每個人物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看了這本書,我感悟到和朋友同心同德,纔可以成爲人生贏家。

我覺得最精彩的.是第一回——《桃園結義》。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公元3世紀,朝廷腐敗無能,朝廷爲了挽救危局,不得不貼出皇榜,招攬人才。劉備和他認識的張飛、關羽,到了張飛家後院的桃花林,結拜成異姓兄弟,一起報效國家。劉備、張飛和關羽帶着軍隊打敗了張寶、張樑和張角,劉備當了官。幾個月後,朝廷派了一個督郵前來觀察,但他要罷免劉備的官。張飛打了那個督郵。劉備只好帶着兩兄弟到伐州劉恢那去了,劉恢又把他們舉推到了幽州劉虞那邊。劉備立了大功,朝廷就任命劉備爲別部司馬駐守平原縣。從此以後,劉備也正式擁有了自己的軍隊。我真羨慕他們可以結拜成異姓兄弟,一起打江山。

在人生道路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朋友,但要選擇同心同德的人做朋友。有一句名言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講出了,只要兄弟同心同德,就算是黃金也可以弄斷;兄弟齊心協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鋒利的刀,能斬斷金屬;智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齊心合力的力量就會很大,就可以幹大事。所以我們和朋友也要像劉備、張飛、關羽一樣同心同德,一起去幹大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朋友是在你失敗的時候來安慰你的人,是你跌進深淵的時候,會將你推到出口的人。對朋友要真情,而對國家也要忠誠,朋友之間要同心同德,這樣你的未來纔會前途無限。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曲臨江仙,古今英雄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說書人一拍案,聽書人宛若故事中人。

仁中有僞的劉備,驕傲坦率的項羽,勇而莽撞的張飛……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如此細膩,深入骨髓。眼前晃過一幕幕,策馬嘯西風,寬厚高大的背影……然而我最愛的,還是那個手持羽扇,鎮定自若的人。

是有怎樣的沉穩,才能掩住一身才氣,甘爲布衣,躬耕於南陽。是有怎樣的清高傲骨,才能以管仲、樂毅自比。是有怎樣的智慧,才能留下赤壁之戰等諸多傳奇。又是有怎樣的忠貞,才能含着淚寫下“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這就是諸葛亮,蒼白的文字寫不出他的'絕色。

永遠也忘不了,他站在江陵的船上,雙手負在背上,望着那遼闊的水域,思考着如何對付曹操的大軍。他想,曹操兵馬雖多,但從北方遠道而來,經過長途跋涉,本來就很疲勞,在追擊劉豫州時,一天一夜行軍三百多裏,這就好比強弩射出去的箭,到了盡頭,連一層薄薄的綢子也穿不透了,還有什麼力量呢?於是纔有了千古傳頌的赤壁之戰。那些被鎖鏈連起的戰船化爲一片火海,火光照亮了他泰然的臉。

永遠也忘不了,他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他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爲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象牀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藏在三國這段歷史裏的,究竟是怎樣一個臥龍先生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只見此君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身着西川紅錦百花袍,披掛着獸面吞頭連環鎧甲,腰上繫着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騎着嘶風赤兔馬。不禁喟嘆真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呀!

——題記

營帳中,呂布雙手抱成拳狀,端坐在帥位上,怔怔地思考着……

呂布素有“三國第一猛將”之稱,極善騎馬弓射。想當年,三英破關戰呂布。劉、關、張三兄弟與呂布僵戰數百回合,仍不分勝負。

黃煙四起,風沙走石。轉瞬間,呂布已駕赤兔馬,持着畫戟趕到虎牢關。公孫瓚揮槍親戰,沒幾個回合便招架不住,張飛圓目怒瞪,絡腮鬍上翹,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呂布,燕人張飛在此!”兩人便開始酣戰。關羽把馬一拍,舞動青龍偃月刀,配合張飛夾攻。劉備哪還坐得住?抽出雙股劍,催動黃鬃馬,上前助戰。走馬燈似的廝殺,引得觀戰士兵眼花繚亂,嘖嘖稱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國色貂蟬,自然引得風流倜儻的呂布爲之傾倒。雖中王允的美人計,但也爲呂布不惜刺殺上級董卓,背上忤逆天命的罪名,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果敢、爽快而感到痛快。惡人董卓,若非呂布那方天畫戟的背後一刺,又不知該犯下多重的滔天罪行。

陳壽曾評呂布道:“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呂布獨立獨行的個性和多舛的命運,不幸果真被陳壽言中。但若說呂布只是一介魯夫,毫無智謀可言,我看非然。

呂奉先轅門折戟,平息三路兵馬,保得徐州百姓安寧。

回眸轅門外,呂布挽起戰袍袖口,搭上箭,拉滿弓,叫了一聲“着”,那箭像流星似的飛去,正中畫戟小枝,衆將齊聲喝彩。

此刻,呂布已從剛纔的`分神中回過神來,曹操已瀕臨鄴城,以守軍的能力根本無法與曹操對抗,嘆了口氣,召衆首領進帳,討論殊死一搏具體事宜。呂布首級後被曹操取,孟德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

一驍勇善戰的剽悍就此長眠。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根據有關史話和民間流傳故事與自己的想象經過高度熔炬後創作而成的。故事從漢代末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公元169年)開始至三國歸晉(公元280年)而終。全面體現了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它具有無法估量的藝術價值,在人民中廣泛流傳,成爲一座不朽的豐碑。

《三國演義》七成真三成假,其中塑造了許多帶一點虛幻色彩的英雄——有高風亮節的諸葛亮,英俊瀟灑的周瑜,奸詐殘酷的曹操,年少有爲的孫權等等。

而我最喜歡的是英勇善戰的趙雲,他戰功數不勝數,一句“常山趙子龍”令無數勇將望而卻步。

歷史上的趙雲其實不如小說,並不受劉備信任,也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他很委屈——至高也就做到鎮東將軍,箕谷一敗更讓他降至鎮軍將軍……然而小說中的他仍是無數人的偶像,他自從公孫瓚轉到劉備帳下後,立下功勞,其中很多都是典故,其中他兩救後主劉禪更廣爲流傳。

話說張飛吼斷長板橋後,劉備拋下兒子、妻子狼狽逃走,魏兵進攻時,他獨自一人在亂軍中斬敵無數,救回被奄奄一息主母抱着的後主救回,並擺脫衛兵追殺。

好一個趙子龍單騎救主,對劉備忠心耿耿,怪不得劉備要摔孩子來感謝趙雲呢。趙雲的`膽量,武功也可見一斑,而且他也很講道理,且看“趙雲劫江奪阿斗”。

諸葛亮三氣周瑜後,東吳無可奈何,只好出損招,騙孫尚香吳國太病重,讓她把兒子帶來,讓劉備用荊州換兒子。可趙雲硬是單騎上船,以槍抵箭,跟主母講道理,直至張飛搶回阿斗。

趙雲的英雄氣概和俠骨柔腸是我最欣賞的,此外智取貴陽體現了他兵法上也有過人之處,另外他年近七十仍斬五將立新功的氣魄也令人佩服……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英雄就是趙雲,他令我崇敬。而你對三國英雄如何評價呢?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喔!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茫茫宇宙,千萬顆星星,細心尋找,便能找到閃亮一顆;五彩花圃,有無數鮮花,細細聞聞,就能發現清香一株。我已讀過許多名著,在腦海中仔細搜尋,讓我最難以忘懷的還是要數《三國演義》。

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我就已初讀《三國演義》,不過那時還很小,總搞不明白爲什麼老是要打打殺殺,要麼戰勝就仰天長笑,要麼戰敗就跪地哭泣,這對於我一個小小女孩來說,未免太過於血腥、太過於恐怖。

但自從五年級我們學了《草船借箭》,就被諸葛亮的聰明睿智、魯肅的忠誠老實、周瑜的奸詐狡猾所吸引,所折服。於是,我又再次捧起了《三國演義》,從中讀到了正義、奸邪、忠誠、睿智、狡詐……讀到了從未有過的感受和意義。

寬厚仁德、謙虛謹慎的蜀國之主劉備;聲似巨雷、勢若奔馬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挾天子而令諸侯”,奸詐狡猾的曹操;矯勇善戰、有勇無謀的呂布;心胸狹窄、生性多疑的周瑜;內忌而外寬、猜忌而多變的司馬懿;智勇雙全、寧死不屈的姜維……

三國中,那無休止的.戰爭無時不在進行着,長矛揮動、亂箭飛舞,時刻都要精心防備,時刻都要竭力進攻,時刻都要變幻戰略,戰火硝煙,無處不在,不管高山、平地、江邊、城外,不論是將領、軍師、士兵,都在浴血拼搏、奮鬥之中。那一派戰前擂鼓聲勢浩大,戰中怒吼氣壯山河,戰後場面蕭條破敗的景象,永遠都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之中。“一統山河大地”,這簡單的六個字,道來雖似容易,但其中之理,又有誰能真正知曉?爲了統一山河大地,我們的先輩生活在戰亂紛飛的時代中;爲了統一山河大地,我們的先輩付出了血的代價;爲了統一山河大地,我們的先輩將冰冷的淚水灑在具具戰死的屍體上……

三國中,無數英雄盡顯英勇才智,風騷軒昂,讓其後無數英雄競折腰。《三國演義》,真是壯志豪情,氣吞山河的千古絕作。

其實,讀過《三國演義》,讓我更多的懂得了正義、忠誠、睿智,讓我更多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8

小時候,我並不喜歡讀書,像四大名著這類圖書,更是讀不懂的,只知道他們是一本本極好的書,很著名的那種。直到現在,我才喜歡讀書,沒想到以前讀都讀不懂的名著,竟然成了我最喜歡的'書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合稱“四大名著”。

“空城退魏兵”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同時,也是讓我受益最深的一段。諸葛亮爲實現劉備夙願,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但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些文官和兩千五百名士兵,處境十分危險。諸葛亮命令藏起旗幟,打開所有城門,讓士兵們裝成百姓,在城門前灑水掃街。而他自己則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樓頂上悠閒彈起琴來。

司馬懿見狀,知道諸葛亮平生謹慎,怕上了當,連忙退走。

諸葛亮只用空城計,將15萬大軍嚇退,他的從容鎮定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如今,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誰能像諸葛亮一樣臨危不懼呢?很多突如其來的事情會讓人一時慌亂,不知如何應對。而諸葛亮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想到了空城計應付司馬懿的15萬大軍,保住了文官與士兵的性命和小城,不得不讓人欽佩,讓人叫絕。

這段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在任何困難前,絕不能低下高貴的頭,要勇敢地去應付,鎮定地思考,才能渡過難關。

《三國演義》讀後感9

藉着寒假時間我又一次品讀了三國演義,收穫頗多。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斷代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三國演義》里人物衆多,書中描述了昏庸的劉禪,無能之輩呂布、羣雄袁紹、袁術、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儲、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右的蔣幹,這部書主要塑造了三個人物:劉備、曹操、孫權。劉備性格仁慈,隨機應變,劉備愛才出了名,爲了諸葛亮他三顧茅廬,後來他便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使人民代代相傳。當曹操識破他英雄時他隨機應變騙過曹操。曹操奸詐,有謀略,機智。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但他也有寬大的胸襟,在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使劉備心驚膽戰,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他也有熱血,也曾愛國。他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他十分殘暴,因爲父親被殺大開殺戒使無數無辜百姓受到災害。孫權尤其相比則描寫較少,但不免可以看到他的雄才大略,從曹操與孫權大戰時不禁發自肺腑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不免看出他的威風和氣魄。後人蘇東坡也曾借劉備曹操來誇讚孫策。孫策能在三國是保衛自己的土地,奪回荊州。也突出他知人善用,敢於鬥爭。

輕輕合上這本《三國演義》,腦海中卻不時浮現出書中三國時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一幕幕。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是我在今年暑假閱讀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描寫戰爭爲主,主體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個部分。書中塑造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的曹操,有才華橫溢的周瑜,還有忠心耿耿的.魯肅等。在書中還有許多流傳千古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草船巧借箭”等。其中,“草船巧借箭”是我最喜歡的精彩片段,令人對三國英雄的智慧風采大開眼界。

話說曹操想奪取長江以南的地區,叫周瑜的同窗好友——蔣幹去當說客。因疑心蔡瑁、張允,曹操將兩人斬首。周瑜十分高興,便讓魯肅去試探諸葛亮,覺得諸葛亮太聰明,是個禍害。便對諸葛亮說:“請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說只要三天,如完不成甘願死。周瑜還命軍匠不準提供材料,並派魯肅盯着諸葛亮。諸葛亮對魯肅說:“你借我20只船,士兵30人,用青布爲幔,草人千餘,分佈船兩邊,不可讓周瑜知道。”魯肅對周瑜說:“諸葛亮說他自有辦法。”周瑜非常疑惑。這天夜裏霧氣濃密,諸葛亮讓船隻前進,當船隻接近曹操水寨,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曹操命弓箭手向江上放箭。士兵高喊:“謝丞相送箭。”士兵卸下箭有十萬多支。

“草船借箭”本是個陰謀,卻成了一段佳話。

諸葛亮神機妙算,並利用了曹操的多疑,用草船借箭讓周瑜心悅誠服。諸葛亮能如此神通,跟他勤奮好學是有關係的,假如他不勤奮,又怎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通曉兵法。這個故事使我懂得在學習上要學會使用智慧,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識,遇到問題善於思考,以智取勝。記得去年的全國少兒組棋王象棋賽,可謂是高手如雲,在一局比賽中對手馬上就要贏了,急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了爺爺的“連環炮”,在最後時刻反敗爲勝,讓我嚐到了“智慧”的甜頭。

《三國演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歷史,更是智慧雲集的大餐。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書籍典藏更是舉不勝舉。我喜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常閱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詩宋詞”,尤其對情節生動、底蘊深度的“四大名著”愛不釋手,一本《三國演義》總能讓我回到那戰火紛飛、羣雄逐鹿的亂世戰場。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勇雙全的關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他們都爲自己的夢想而浴血奮戰,他們在魏、蜀、吳三國爭霸中上演着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頭戴綸巾的諸葛亮輕搖扇在隆中爲劉備“三分劉下”;“草船借箭”氣周瑜;一袋錦囊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借東風、苦肉計、赤壁一把大火,燒的魏國丟盔棄甲,燒出蜀國半壁江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揮淚斬馬謖,也難免救不了蜀國,最終節節敗退,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更讓諸葛亮一生才華付之東流,英雄末路,讓人無限傷感!

紅臉的關羽,手捋長鬢,跨赤兔,舉長刀,“過五關,斬六將”只爲桃園那忠肝義膽的一拜,頂天立地男子漢!華容道上艱難抉擇,放“曹”歸“魏”,只爲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義,始終而取義,有情有義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氣短,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遭呂蒙捉殺,身首異處,令人惋惜!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這個旌旗獵獵的`亂世,戰爭誰對誰錯,又有誰都說的明白!他用詩歌與戰火抒發自己革新政治、統一中華的報復,讓人民不再遭受戰爭的疾苦。然而一代梟雄也難料身後世事,“三國歸晉”,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長嘆!

品味《三國演義》,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裏,一個又一個的英雄站起,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倒下,只留下遠去的背影讓我們思考,讓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講的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期間的故事。書裏的人物衆多,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呂布,王允,曹操,諸葛亮,周瑜,阿斗,孫權,黃蓋,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歡的有三個故事;關羽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和諸葛亮草船借箭。刮骨療毒讓我見識了關羽的堅強,過五關斬六將讓我懂得了忠義和英勇,而草船借箭讓我明白了智謀的重要。

讀了三國,讓我有這樣一個感想;如果一個人,他象劉備一樣謙遜,象諸葛亮一樣好謀,象周公謹一樣英武,象關雲長一樣忠勇,那這個人就太完美了。

國演義第八回讀後感300字4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知道三國演義裏有很多英雄俠士,做了很多事。有的事讓我悲傷,有的事讓我歡喜……所以,我把各個英雄的外貌、性格做了以下分析。

我覺得劉備長得很醜。雙耳過肩,雙手過膝。而且他還很自私自利,我們老師還常說劉備是長跑加短跑健將呢。

我覺得張飛五大三粗、大手大腳的。長得滿臉橫肉,說話粗聲粗氣,對手下很暴躁。鬍子長得滿臉都是,滿臉都是,像一個長毛怪。

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頭腦聰明,四肢部發達的人,諸葛亮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比如在渡瀘水的時候孟獲要殺人頭祭河神,河水纔會退下來,諸葛亮不要殺人,於是就把揉的面裏包肉,在外刻上人頭的樣子。

我覺得生活在戰爭時期的人命很苦,我太同情他們了,當然打仗的人更苦。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題記

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勾心鬥角,爭奪權力的戰爭;風花雪月的愛情和情意深長的友情成就了千古佳話,這就是——《三國演義》。

書尚未翻啓,思緒已飛回到三國時期,那飄飛的煙火,滾滾的塵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千年的風雨滄桑,盪滌着我的思緒……

初讀《三國》時,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讀來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知道性格各異的三國英雄,各個武藝高強,智勇雙全,但尚不知他們的真正魅力所在。

隨着年齡增長,再讀《三國演義》,心頭涌現出一種滄桑的厚重感。翻動書頁,看到的是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想到的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又剛嫁給他,他豪氣滿懷地站在江上,身邊的小喬嬌柔地撫琴,纖細的`手指在一根根琴絃上緩緩滑動,只見他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同灰飛煙滅一般。

緩緩地合上書,我的心劃過一道碧痕:生命是短暫的,縱然一生爲國,充滿豪情蓋天之氣,百萬軍中勇奪將人之頭,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結果也常使英雄淚滿襟啊!生命是短暫的,三國英雄最後都不幸逝世,但消逝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消失的是歷史文明流傳下來的精神力量,它昭示着生命的價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這本書雖然我讀了很多遍,但每一遍我都有不同的感受。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起義,民不聊生的悲慘時代出現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有原來默默無聞的三個人:曹操,劉備,孫權:;憑着自己的信念佔下了大量的地盤,積累的強大的實力,創下了三國時代。再一直到三國統一,這一百多年的傳奇故事!我讀過《三國演義》之後有許多的感受:《三國演義》裏的人物的特點和品質十分吸引我,比如:曹操,他在人們口中一直是一反派人物,我以前也是如此,但我讀過三國演義之後就改變的`以前對曹操的看法,我覺得曹操有時候卻是很壞,但是,他有時候也是很正義的,比如在關羽要離開曹營的時候,曹操並沒有強留,而是爲他送行,等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曹操還給他“通行證”。還有關羽,他平時雖然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但他義薄雲天,“身在曹營心在漢”自己在曹操的地盤,還一心想着他的大哥,而且還知道報恩,不管敵人還是朋友只要對他有恩的必須報,就像華容道時義放曹操的那樣。諸葛亮也十分讓我佩服,在任何時候他都那麼沉着冷靜,在空城的時候他毫不懼怕,在城頭上安然自得彈琴,嚇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落荒而逃。在《三國演義》中最令我佩服的要數趙雲了,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了忠肝義膽,只爲了就主公的妻兒在曹軍的重圍中來回衝殺。《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奸中帶忠,關羽的義薄雲天,諸葛亮的沉着冷靜,趙雲的忠肝義膽……

都是值得我們學習,但現實中有些人就做了例子,比如有些人表面上說要遵紀守法,但背後就做一些違法的事;還有一些人和別人稱兄道弟,有福同享,但自己有麻煩時就把自己的哥們來下水,當朋友有麻煩時,他不但不幫忙,甚至火上澆油……他們難道不能學學三國中的人物的好品質嗎?大家也來讀讀《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今年我讀了很多書,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每個人都非常厲害,特別是劉關張三兄弟,曹操和孫權,每個人都是叱吒風雲的超級高手。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蜀國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在他的幫助下,蜀國變得強大起來。諸葛亮可以說是天才,是當時的智多星,他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彷彿所有的戰爭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諸葛亮舌戰羣儒,魯子敬力排衆議”這回中,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講諸葛亮被魯肅請到孫權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們看見諸葛亮,都認爲他只是軍師,沒什麼才能,都瞧不起他,就故意出一些難題讓諸葛亮出醜,先問的人是孫權的第一個謀士,諸葛亮就想,如果不先難道他的話,就說服不了孫權。他若無其事,他知道他們想問一些難題讓他答不出來,而且還想嘲笑她的國家。於是他就進行反駁,當然,這並不是一般的反駁,他在回答的.過程總,說出了吳國的笑話。讓那些文人招架不住。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沒有什麼能難得到他,他真的是神機妙算,有超出常人的頭腦。

諸葛亮可以說是我最佩服得人,無論在什麼方面,他都由於其他人。《三國演義》對我來說,是一位帶領我前往成功的導遊。如果他們還在的話,我想我們的智慧是可以超過他們的。我們應該回到那個時代學習,哪裏可以把我們丟失的東西找回來。《三國演義》是一本有靈性的書,它告訴了我們很多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