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篇1

一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們就會不由自主想起諸葛亮來,諸葛亮的《出師表》更是表達了一對君臣之間的感恩圖報之情,《出師表》不知打動了多少志士的心,千百年來一直在他們中間傳誦,激勵着他們奮發有爲……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經艱難坎坷,終於建立了蜀國。兩年後,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十六歲。諸葛亮統率蜀軍北京,駐軍漢中,準備討伐曹魏,奪取中原,光復漢室。劉禪昏庸懦弱,諸葛亮頗有後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希望劉禪繼劉備遺志,振作精神,廣開言路,嚴明賞罰,盡心國事,匡扶漢室,統一天下。

文章中有兩句,說盡了諸葛亮的一生,“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是蜀國的頂樑柱,他的這番陳詞,慷慨而情深,大義而忠烈,表明自己對蜀漢的忠誠,既是報知遇之恩,也是盡爲臣之責,意在勸諫劉禪奮發有爲,勵精圖治,嚴明法紀,已完成劉備的未盡之業,統一中國,可謂用心良苦。

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更看出的是那份竭盡爲蜀漢效忠的心願,滿篇盡是治國之寶鑑,而情牽其文,感人肺腑,動之以深情,曉之其大意,而且反覆提到劉備的“遺德”、“遺詔”,陳述自己匡扶漢室的決。我想,諸葛亮能成爲我們婦孺皆知的人物,不僅是因他的智慧,更是因爲他的忠義啊。

“《出師表》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歷來以詩名世者甚衆,以表傳後者頗少,唯獨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存於歷史典冊,而且燦爛於文苑,煥發出精神的光芒。這裏面的君臣之間的忠義,感人肺腑之情,感染了千秋萬代的人民,讓這個名臣成爲智慧與忠義的化身。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篇2

《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漢後主劉禪的一封奏摺。說是奏摺也不太準確,它更像是諸葛亮對劉禪的期望。

當時的天下大勢,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曹魏國力最強,孫吳次之,劉漢的勢力可謂小之又小。諸葛亮請兵平定北方,意在一統中原。在臨出發前寫了這份奏摺,當時諸葛亮採取採用了“勞師以襲遠”這一兵家大忌的策略,能否平安歸來,還是個謎。

雖然劉禪昏庸無能,但諸葛亮仍盡其所能,將小人和賢人的名字。希望他遠小人、近賢者,重振漢室,以圖完成劉備的夙願。

我們可以想象,一位“孤兒”,早早就沒了父親,是一位位國家的賢臣,將他養大,並盡心輔佐。如果沒有這一位位的賢臣,恐怕漢室以後也無法振興。劉禪也會不再是一國之君。諸葛亮不求名利,一心輔佐皇帝,“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說明了他的忠誠。

此文是奏章,多以議論爲主。諸葛亮想讓後主明白先帝的艱難,想激勵他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間也說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他對劉氏父子披肝瀝膽,將所有情感都融入了這一段文中。因此,《出師表》也被譽爲天下第一表。

“報先帝”、“忠陛下”的線索貫通全文,處處不忘“遺德”、“遺詔”,期望後主劉禪完成“興復漢室”的重任。雖然最後事與願違,但諸葛亮的這份忠心,也值得後人去銘記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封帶有家書意味的.奏摺,滿含了君臣之間的真情,而這種真情,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回味……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篇3

今天讀的是九上的語文課文《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的名篇,我想:這既然是“神人”諸葛孔明先生寫的,那可真是要好好拜讀一番。便認真的讀了起來。

果然是一位大家啊,第一句話裏就有我不認識的字,汗……幸好哥哥的書上標有拼音,要不今天可真是要出醜了。

研究了一會兒後,屋裏便傳出了我朗朗的讀書聲,讀着讀着,我就陶醉在了這精煉、美妙的文字裏。

雖然這只是一次請戰書(請求後主同意他去把曹操的大本營包了餃子),但是卻寫得氣勢磅礴,諸葛亮爲人的大氣,豪邁之情不知不覺的便流露在字裏行間,使我王某人(嘿嘿,獻醜了)不禁深深佩服了一把。

這篇表裏還反映出了許多問題和道理,許多也是我們當代人很需要學習的。比如這一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意思就是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將於君子相交,與君子在一起時間長了,就能收到君子的感染,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了君子。我們應當遠離小人,和小人呆在一起時間長了,自己也會變的小人。這就和“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的道理是一樣的。

從這篇表中,也能充分看出諸葛亮的謙虛,如“庶竭駑鈍”一句中,駑鈍就是諸葛亮的謙辭。這裏也充分看出了諸葛亮的大家風範。

總之,讀《出師表》一文,感受頗多。

關於出師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篇4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天,在閱讀陸游的詩集時,我偶然發現了這句詩文。起初有些大惑不解,後來讀了《出師表》一文後,我逐漸明白了。

《出師表》的前五段主要講述了諸葛亮對後主劉禪提出的三條建議。第一段中諸葛亮分析了天下大事,提出了廣開言路這一政策;第二段中,諸葛亮爲後主分析對宮中府中賞罰不一,會使朝廷動搖,藉此又強調了嚴明賞法這一內部政策;三到五段中諸葛亮提出了最爲重要的建議——親賢遠佞。後部分中他講述了征戰史和對後主的勸諫,表明了自己對漢室復興的決心。

在此表中,我真正見識到了諸葛亮的才華橫溢,爲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認爲三條建議中最好的還是親賢遠佞,它是其他的基礎,也是關鍵部分。因爲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廣開言路,接聽善意之言;嚴明賞罰才能真正的做到。

其實,諸葛亮的這三條建議在實際生活中也十分實用。我們只有廣開言路,聽從多方面的建議,從中仔細的篩選,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而且如果賞罰不嚴明,那麼不同的人犯下同樣的錯,受不一樣的處罰,大家一定會有意見,弄得大家不和睦;再者說我們在社會上與一些小混混長期接觸,定然會去一些不良的場所,會學許多壞的習慣。

所以,這篇千古名文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味,好好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