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好久沒有這樣一口氣把書看完了。尤瓦爾赫拉利,從上帝的角度,沒有國別民族的區分,沒有宗教意識形態的桎梏,從十萬年前談到現在,在全球範圍內成功地呼應了當下人們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慮。讀完《人類簡史》,主要有幾點感想:

1.人類的存在是無數競爭的結果。十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由東非大裂谷出發,在地球發展數萬分之一的時代裏,佔領了生命的高峯,同時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藍田人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智人消滅。

2.動物行爲的動力都是由其基因驅動,人和生物只要有利於生存和繁衍的行爲,生物的神經系統就會悄悄地用愉悅的感覺來回應,種族競爭的本質是物種數量的競爭,計劃生育不應該只是減量的計劃,也需要增量的計劃。

3.三種力量推動全球一體化,金錢、帝國和宗教。而金錢可能是目前最廣泛、最深入的社會關係的紐帶,市場經濟配置資源追求金錢最大化的方式成爲大多數政府的選擇。單純意識形態的宗教正在最後的掙扎,如伊斯蘭的ISIS們。

4.人類社會關係正在變革,家庭和地方社羣崩潰,改由國家和市場替代,我們成了相互疏遠的個體,個人的生存不再依賴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信息技術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社會,對公司而言信息革命勢不可擋。

5.社會主義在未來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科學使人獲得了神的能力,當基因改造使得長生不老、智力增長成爲現實時,人類社會階層的永久固化將會來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減少這個差異,保證人類萬民生物學特徵的永續。

  《人類簡史》讀後感2

讀完《人類簡史》這本書感覺不錯,分享給大家。

作者通過4部分分析了人類的過去和未來。

第一部分 認知革命,說了人類的起源,以此告訴人們,人類只是很普通的一種生物。來源於大自然的基因突變和篩選。

第二部分 農業革命,講述了農業的產生導致智人數量大增,並且導致其他物種減少,人類成爲大自然主宰。並且因爲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導致出現階級。

第三部分 人類的融合統一講述了金錢的產生,帝國的影響和宗教的本質。尤其講了宗教很多種,而且相互之間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部分宗教發揚光大是因爲這些宗教屬性帶有擴張氣息而已。

第四部分 科學革命 講述了科學的重要性,而且科學大大加速了人類前進的速度,未來成爲不可預測的,變化極快的。

本書重點講述了歷史的上的幾個帝國,講述了人類犯下的罪,側面證實好壞真假都是相對的,所有意識形態都是想象出來的,並且受到後來者的極力維護。本書客戶的闡述了,世界沒有神,物種是進化的後果,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科技的厲害之處在於極快的改變了人類世界,未來難以預測。過分的貪婪和不節制將導致人類的毀滅,必須從意識和科技上改變這種後果。

  《人類簡史》讀後感3

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聽說有一段時間了。本來今年計劃的是讀他的第二部《未來簡史》,買書的時候發現需要兩本一起買,就買來先讀了《人類簡史》。這一讀可不得了,簡直顛覆了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傳統上,我們對於歷史的理解,在中國都是從三皇五帝開始,世界史一般也就是兩河文明、埃及文明這些開始。對於更遠古的類人猿、元謀人、北京猿人等,一般通史都是一筆帶過,很少會認真講述和思考這裏面的門道。

《人類簡史》則不同,作者從人類的起源開始探討,對於智人如何發展,如何站到了食物鏈頂端,提出了自己很獨到的見解。智人之所以能夠站到食物鏈頂端,最重要的突破在於能夠有衆多的人團結協作。作者最重要的,最震撼我的發現,就是認爲智人之所以能夠團結如此多的人,是因爲具備了語言,最重要的是具備了虛構故事的能力。八卦和虛構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突破。有了虛構故事,大家共同相信一個集體有共同的守護神,包括一個國家大家有共同的利益,一個公司大家有共同的使命,等等這些,直到今天都是億萬民衆共同努力共同創造財富的重要基礎。這一部分,是人類的第一個重大變革,認知革命。

第二個重大變革,是農業革命。人類馴化了農作物和家禽家畜,因此可以定居下來,靠農業或者牧業生存,而不需要再像之前那樣依賴狩獵和採集來生活。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變化,農業社會可以支撐遠遠多於狩獵採集社會的人口,也讓人類社會的結構發生了很多變化,家的概念到這個時候纔出現,未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書中提到的另一個層面,也讓我很感興趣。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組織,我們能夠自動檢索出大量的信息,比如我出了地鐵就知道回家的路線,比如我請客的時候能想出來家人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等等這種大量的信息的存儲、檢索,都是靠人腦來處理的。但我們的大腦對於數字的精確儲存能力逐漸減弱,這是在農業革命時期出現的重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文字的出現。文字最早的用途就是記錄與數字有關的財經文件,之後逐漸發展和豐富。

在第三個部分,作者講了人類的融合的趨勢。這一點我也非常認可,在古代的時候,各地的人類很難了解整個地球的形勢,常常以爲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世界。隨着歷史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能夠涉足的區域越來越大,互相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到了今天,全球化已經深入人心。我的工作需要經常在中國和非洲之間往返,每當有重大新聞發生的時候,中國人和非洲人所討論的話題,都會圍繞同樣的重大事件。

在最後一個部分,科學革命中,作者討論了很多很有意思甚至是有關終極的問題。第一個是歐洲人之所以能夠成爲最近五百年來科學革命的領導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無知。幾乎所有的現代科學體系,都建立於這個基礎之上。在此之前,聖經的核心要義就是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通過聖經指導世人。人們只要相信上帝,自然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引。其他宗教也許有各種各樣的差別,但都承認有全知的神,因此人類不需要自己去努力發現世界的奧妙。當歐洲人發現了自己的無知,開始研究這個世界,他們獲得了巨大的知識,一度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

通觀全書,作者提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觀念,是我們爲之奮鬥的幾乎所有事項,都屬於“虛構故事”。國家的概念,公司的概念,人權的概念,等所有的概念,都是由於大家相信纔會存在的。如果沒有人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這些組織,那麼這些組織就不會是客觀存在的。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沒有因此而陷入悲觀棄世,作者也強調,只要大家都相信同樣的“虛構故事”,並共同爲之努力,那麼所有人都能因此而得利。“虛構故事”只是說明這個事情並不是客觀存在,絕不說明這些都是“謊言”或者毫無意義。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也希望讀書的人要全面看待書中觀點,不要斷章取義。

人類,或者用更準確的概念,“智人”,正處於非常好的時代。我們生活的時代,饑荒、瘟疫和戰爭幾乎已經被人類客服,營養過剩的人遠遠比營養不良的人多,但未來將向何處發展,需要更多的思考。

整本書,提出了非常前衛的想法,又不失對於實際問題的腳踏實地的思考,顛覆了很多的傳統觀念,細細想來又不無道理,確實是一本好書,大力推薦。

  《人類簡史》讀後感4

我知道感覺這種東西不可靠,比如去年看這本書,如果沒有這篇讀後感,我基本已經不記得書中許多內容了,時間可以將感覺變成沒有感覺,有時會完全失憶,還好有當時有寫讀後感,下文成文於20xx年年初。

星期六,下雨,沒有去上班,也沒有什麼緊急的任務,也沒有壓力和動力去做些什麼,或者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本質吧,其實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你去很焦慮,去太奮鬥的,似乎感覺這種觀點很消極和頹廢,但歷史經驗總結告訴我們,越亢奮越激情的觀點往往比較假也比較危險,反而比較灰色和平淡的思想越接近真實。作者從更長久時間,更宏大的空間來觀察人類,應該說比我平常看的角度更高更遠一些,得出來的結論應該相對更通透些。

他說暫時來看爲什麼人類會比其它動物會更強大,因爲人類可以組織大過150個體以上的團隊,但其它動物做不到,超過這個數目就沒有辦法協調。爲什麼呢?爲什麼我們人類可以做到呢?因爲人類可以想象,可以想象一個神話,一個上帝,一個黃金,一個共同理想,比如共產主義,美國夢,比如共同富裕等,在這樣一些想象的東西的引導一下,超過萬計,億計的陌生人一直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着。

這些想象並非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組織刻意去創造播散的,這是人類天然的需要,雖然我們現在去理性分析,這些所謂的想象,理想其實可能都只是一個騙局,但並非是那些上層人的故意,其實你也是製造這個騙局的一份子,你需要,如果沒有這些理想,我不知道,你爲什麼要活着?你的方向就是這些東西。比如阿旭說,他還想要生一個小孩,還想買一套房子,還想。生多一個小孩,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更多物質更多財富是現代社會的共同的理想,這些並沒有錯,是引導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

正因爲有了這些共同的神話和理想,擁有這些共同的價值的人們,就會共同維護這些價值,溝通成本也大爲降低,衝突也大爲減少,也沒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些神話和理想是不是隻是一種想象,根本經不起推敲呢?就算有個別人提出反證,或者新的觀點,也會被視爲異類,很難在這個共同體中生存,比如布魯諾反對地心說維護“日心說”,就爲此丟命,這種例子很多。就象西方人基督教人都口口聲聲相信上帝,穆斯林都相信真主,很多中國相信佛教,就算內心不怎麼認同,也沒有幾個人會去公開對反對的。

這些共同的價值,也是人類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佛陀,沒有上帝,沒有真主,沒有金錢,這個世界可能大多數的人就沒有活着的意義了,那將一片虛無,人心將無處安放,行屍走肉般的生存。當代中國人,並沒有統一明確價值觀,有佛教,有儒教、有共產主義,主體應該還是金錢至上吧。經過科學教育的洗禮,出生在紅色時代的中國人,基本都是無神論的一代,質疑一切神靈,但金錢的資本主義一出現,卻幾乎都拜倒他的旗下。

經過人定勝天,經過無神無鬼,金錢萬能,經過傳統文化的迴歸,經過西方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影響(市場經濟,進化論等),學習和體驗了這麼多,有些相通,有些竟爲互爲相對。我們小時候就是一張白紙,被人畫來畫去,自己也想在上面畫幾個朵花,但白紙已經被搞得模糊不清,就象寫這篇東西的思路一樣,雜亂無章沒有邏輯。好吧,是不是就要流進那混沌的虛無中去呢?其實不想,是需要懷疑一切,但懷疑的基點在哪裏。如果一個人沒有價值的原點,他怎麼能作爲人的存在基礎呢,所謂瘋子可能就是這樣的產生的吧,那些所有事情都看透的神人,和瘋子其實區別也不大,看透的人可以什麼都不反對,所有都是合理的。

好吧,其實你也沒有必要研究這些東西,你現在的你就是由你生長的這個時代和你生長的這塊土地來決定的,你並不是天外來物,像絕大部分人一樣,你做好世俗中最低要求的好人的那個樣子就好了,這樣你會活得相對舒服,在現在的中國,比如你應該有一個家庭,最好有些恩愛的樣子,最好你有一兩個小孩,並且將他們送到相對好的中學,大學中去學習,最好你的父母都健在,你時不時給點錢孝敬一下,並和他們聊聊天,解決一下他們的寂寞的老人生活,你最好做一個好員工,對領導尊重,對下屬關愛,當然你最好多賺些錢,這樣有利於你做以上這事情,也有利於解決你的內心的焦慮,因爲現在的社會,金錢總量是這個時代社會地位的一種重要標準。當然你還應該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小理想,因爲外在的刺激會有一個效用邊際遞減的過程,所以你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內心豐盈和歡娛。

  《人類簡史》讀後感5

《人類簡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當我看到讀者的讀後感我不禁感嘆這本書在20xx年就已經流行開來了,我不禁感嘆讀書少的我又有所感觸。好了不多說書中的內容我只是說一下我的感受。

這本書使我腦洞大開,在之前還有一本書令我腦洞大開那就是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用金融的角度分析了從古到今的戰爭,令我看的如癡如醉。

相同的在這本書中第一個腦洞就是:書中寫到我們的社會都是在努力讓人相信編織的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網,我想這個很可怕,想想也是我們爲什麼是這種語言,怎麼會進化到現在的這種狀態,實際上智人(書中將人類進行了細化,最後延伸進化到最後的就是我們智人)在地球上也沒有生存很多年,我們卻在不斷的完善讓人們不斷的相信我們身邊都是真實可信的。

第二個就是對先前宗教理論的顛覆,現今社會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在先前人們不斷的用宗教思想來奴役和感化人們(我說這句話是因爲我是一位無神論者),宗教可以說佔據了人們很大的思想空間和社會活動,在現在網絡的迅猛發展Twrite、Facebook、微博、微信等等都使我們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時間有了很大的縮短,宗教不在向以往那樣容易使人們變得很溫順很聽話,人們被各種思潮所充斥教化,使自己的內心不在那樣純淨而變得複雜多樣化。在書中寫到先是農業制約了人類的發展,我感覺不盡然,我感覺是農業給了智人穩定,給了智人的發展空間。在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到就是人類的偉大,第一次工業革命—農業革命我還沒有什麼太大感觸,因爲農業主要還是靠地球上的土地,靠天,人類只是改變了一些作物的高產高效,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的工業革命,智人進入了機械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智人的偉大,簡單的機構另當別論主要是複雜的機器設備。第三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更令人震驚,智人已經將虛擬的電和各種能量轉化爲使用,不得不說人類的偉大。有時候我就在不斷的反思,誰是第一個改變歷史進程和推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人,實在令人費解。

第三個就是短短半個世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速度實在太快,有些讓人邁不開步子。想一下在一百年之前我們還是民國,我們還處在舊社會,溫飽文明都不曾存在,在八九十年前我們全世界都在經歷全球範圍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今的發展使我們認識到了自我的渺小,相信很難再有全球性的戰爭,主要是人們都有了人權之後不知道在位什麼爲誰而戰。在四十年前我們剛剛進行了改革開放,可以說在四十年中我們的發展進步有目共睹,在之前給我感觸深的就是電視他使人類的生活進入了多元化,是智人的生活變得很精彩。

第四個就是在最後一個章節中寫到,人類正在努力通過自己改變全世界改變智人,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冰箱,沒有冰箱的時候我們食物沒有辦法長時間保存,在有了冰箱之後我們食物的保質期有了保證,還有空調,我們在讓環境適合我們,而不再是我們在不斷的適應亙古不變的環境。

第五就是現在人們有點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感覺了,人們在不斷的打破和改變原來人們不敢想象甚至不可能改變的一些規律。

總之,通過人類發展史使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人類簡史》讀後感6

《人類簡史》前一部分講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託於想象所建立的。

農業革命後人類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鎮,最後成爲都市。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農業革命之後短短的幾千年便出現了城市,王國,帝國,在時間上不足以讓人類發展出能夠大規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構建秩序建立大型羣體之間分工與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課題。

合作網絡的建立是建立在虛構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礎之上。書中講到,許多我們現在以爲合情合理的概念與事物都是依託想像建構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都是虛構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與人權等概念,也只不過是虛構出來的,這幾乎顛覆我以往的認知。但作者又從生物學和科學角度去論證了這一論點,只不過是由於多數人都正在相信這些虛構的故事是真實客觀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們身在其中而不覺然。

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是先相信纔看到,還是看到才相信?

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當有人給你建議一個從未想過的目標,你相信嗎?對於人生風險不可規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轉移風險造成財務的的損失,你相信嗎?對於足以改變世界新生事物誕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嗎?

先相信纔看到是智者,鬥士會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如《漢謨拉比法典》和《獨立宣言》的創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從者,永遠瞻仰別人的榮耀。

  《人類簡史》讀後感7

大歷史蘊含了極爲豐富的內容,涵蓋各行各業、各種族各國家,橫跨漫長的時間和廣闊的地域,更難的是要把看似毫無關係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從中分析出可能的因果。

《人類簡史》是關於人類整體的歷史,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到現代化文明的高度發展,前後歷經二三十萬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內,人類完成了一項項偉大的壯舉,由弱到強,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由原始到發達。

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宇宙史中不可磨滅的亮點。 而人類卻並非必然出現的智能,倘若沒有合適的環境,沒有突發的事件,沒有無數代的辛勤貢獻,如今佔據地球的恐怕是另外的物種。

瞭解歷史,尤其是去除細枝末節的主幹,去除血肉的骨骼,才能更好的辨明方向,凝聚力量,使偶然成爲必然,使人類更強大。

  《人類簡史》讀後感8

《人類簡史》這本書簡述了人類從動物通過不斷的進化演變,變成至今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級動物(上帝)的過程。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演繹出人類一步步的變化。其中,書中有幾個觀點,比較觸動人的思考:

1、 關於人類體格的進化。作者把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的體格與農業社會階段相比較。由於農業耕作的需要,人類的體型與採集狩獵時期相比相對沒有那麼健壯及靈敏。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的科幻片中的畫面,試想隨着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體力等粗重活都由機器人所代勞,繁瑣的事情都由計算機來處理。人類只需開發和創造更多的程序及機器人即可。由此推導,將來人類的大腦將越來越發達,身體四肢將越來越羸弱。或許到了後期,人類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個大腦即可了。

2、 關於信仰的力量。人類從單個的個體到羣體再到部落到現在變成了國家、社會。爲了維繫社會秩序,產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當然還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們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約束,失去對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無限膨脹,就會做出許多傷害自然、傷害他人的事情。如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酒駕、兒童拐賣以及當街砍殺等現象。當然,若信仰過分被強調或被利用,也會出現危機,如早前法國遭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等。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必須使用得度才能國定家安。

3、 關於虛構與想象。書中有很多的觀點都會提到,制度是人虛構出來的、金錢是人虛構出來的、宗教信仰是人虛構出來的其實,除了我們的實體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人虛構出來的,換句話說人類就是生活自己創造出來的想象之中。而如果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都成爲了我們共同認可的東西,或者說成爲一個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那這些虛構與想象就會對人們的行爲產生巨大的約束和影響。但有時人類卻爲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追逐,去傷害自然、傷害身邊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在改造客觀環境的同時,爲世界帶來了人類文明,也成爲了全球的霸主。未來人類的腳步將如何在地球上繼續走下去,回頭想想,功績、名利、金錢真的這麼重要嗎?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們覺得重要而已。

綜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篩選而滅亡還是進入一個新的進化階段?這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這美麗的地球以及發揮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人類簡史》讀後感9

《人類簡史》這本書閱讀的時間有幾個月,這本書給我感受就是全篇重點都很多,接而引發很多考慮。讓我眼前一亮的發出慨嘆“哦,原來是這樣的。”中間休息着看了些小說,由於覺得有點心累。

看完很多天了,不斷再想要留下些什麼。但是能總結的太多,真實讓我尷尬了一會兒,向一同工作的同事強推這本書時,她問了我一個當時朋友向我引薦,我也問過的一個問題“講的是什麼?”,

想了想分離朋友給我引薦時的引見“這是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答覆她“這就是一本歷史書、不是故事書所以沒有講的是什麼,就是講的歷史,然後從一種我們平常沒有留意的角度論述了這個歷史”。

歷史留給了我們什麼?爲什麼有些集團、國度衰敗了以至消逝?有些還依然在開展?西方的科學是注重採集、調查、實驗、數據的整合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我們習氣用經歷。這種認知在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瞭解尤爲深入,其實那些讓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心理剖析、微表情剖析背後是有無數學者、學術團體的實驗,數據研討整理。並停止嚴厲的考證再發表。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實驗、目的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所以運用範圍較廣。而我們就是“經歷”、“指導說”,做得事也不論總結不總結反正我做了這個事就是有經歷了,也不論這個“經歷”是對是錯。或者指導說得一切就是謬誤。

  《人類簡史》讀後感10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我都非常喜歡。古羅馬有一句名言:“一個不懂的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都是孩子。”歷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像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單行道,但到未來卻有無數岔路可走。所以在疫情居家時,我就想到了重讀《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是一部不長的書,卻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的人類發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萬到3萬年間,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與其它動物並無太大區別,風餐露宿,捕獵、採集爲生,要躲避其它猛獸的襲擊。認知革命以後,傳說、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作和活動的範圍大幅擴張,部落的規模擴大、能力提升,開始成爲自然界的主導力量,甚至具有滅絕其它物種的能力。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徵,之後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的人類歷史。

關於農業社會,書中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悖論。

第一個是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人類大規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的繁衍和發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了物種的大發展。我們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這是個很新穎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個是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模農業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的糧食,免於飢餓的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並發展出商業和文化,無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規模的農業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了,不得不日復一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生產,比遊牧採集爲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看來,人類原本爲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一連串爲了讓生活更輕鬆的“進步”,最後卻成爲人類身上一道又一道的沉重的枷鎖。這確是件弔詭的事情。

科學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着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大引擎,科學技術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現世界、認識世界並征服世界。科技如今不僅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甚至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轉自然的力量。未來世界的模樣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讀完書你彷彿縱橫穿梭在時空隧道中之間,清晰地看見我們人類如何從動物成爲主宰世界的上帝。在7萬年前人類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顧自的生活,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智人就變成了整個地球的主人、生態系統的夢魘,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夠進入神的境界,不僅有望獲得永恆的青春,更擁有創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但遺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爲實在沒有太多令人自豪,雖然我們主宰了環境,但卻並沒有減少地球的痛苦,雖然饑荒和戰爭都在逐漸減少,然而其他動物的生存條件,卻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惡化。我們這次的冠狀病毒的疫情,不就是從人類口中的一隻小小的蝙蝠所開始的嗎?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近期我也在讀《中國哲學簡史》,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程顥也認爲“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的真正意義是“生命”,他們認爲萬物都有對“生命”的傾向,就是這種傾向構成了天地的“仁”。面對這次疫情,作爲人類,我覺得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思,我們現在擁有的力量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強大,但我們似乎仍然感到不滿,爲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災難,一個人可能在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我們有很多中國古代哲學家都在討論“宇宙發生論”,其中孟子提出“天民”這種說法,就是說我們人類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我們要有這種覺解,爲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

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來自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自然界的每一個生物,包括我們賴以生存浩瀚而無私的宇宙。天人合一,讓我們放下貪婪,儘自己所能,去書寫人類更輝煌的歷史,去創造屬於我們人類的更美好的未來。

  《人類簡史》讀後感11

我懷着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瞭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瞭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爲什麼智人能成爲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脫,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說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着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

  《人類簡史》讀後感12

《人類簡史》作者在第六章後半部分論述了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我們的各種法典條例是想象。

作者用標緻汽車公司的例子說明“公司”也是出自於想象,是虛構出來的概念,之所以能夠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爲董事會這麼相信,公司請的律師也這麼相信,辦公室的同事這麼相信,銀行人員也這麼相信,所有人都這麼相信。想要解決到現有的想象,就必須想象出更強大的東西才行,這就是社會的發展。本章最後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身爲人類,我們不可能脫離想象所構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們以爲自己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的前方。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把活動範圍稍稍加以擴大“,當你真正地意識到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錢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籃球遵守的規則是想象,你的親密的人是想象,就連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許你能感受到一點點不同?釋懷?自信?抑或感覺有趣?或者其他感覺?在高中的時候,自己也曾想到這些,也曾認爲自己以後的生活會是自由的,但卻不知覺已經忘卻自由的概念,爲身邊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錮。

第八章,歷史從無正義,”不管是自由人/奴隸、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只是虛構的想象所建構出來的。然而歷史的鐵則告訴我們,每一種由想象建構出來的秩序,都絕不會承認自己出於想象和虛構,而會大談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結果。舉例來說,許多贊成奴隸制度的人就認爲,這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人類所發明出來的一種制度“、”如果你問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爲什麼贊成種族階級制度,他幾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絕地來場僞科學講座,告訴你不同種族之間本來就有生物學上的差異。

比如說,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麼特殊之處,讓他們天生更聰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奮“,但是事實證明,很多自己認爲理所當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當別人試着給你灌輸思想的時候,你就當他們在放屁好了,聽個響就過了,最終要有自己的對於事實的理解與認知,堅定自己的立場。”正義“,這裏在我看來不如說是”公平“,歷史從無真正的公平,這點我始終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義部分,讓我對於生命的意義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簡單來說,生命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快樂,這個和我之前的認知符合。對於快樂,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領入了另一個層級。什麼是快樂呢?”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單。相反,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快樂還有重要的認知和道德成分。價值觀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覺得養小孩就像是個悲慘的奴隸,得侍候一個獨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覺得自己真是滿懷着愛,正在培育一個新的生命“,”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論是你想要實現什麼,最終你獲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錯覺。人類的生命從純粹科學的角度來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就像我們常說的,誰死了地球還不是照樣轉?哪怕有一天人類滅絕了,宇宙還是該怎麼運行就怎麼運行。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謂的快樂,就是讓自己的價值觀被集體的價值觀所認同,換句話說就是讓自己的想法儘量和身邊的人的想法一致,這樣覺得得到了認可,覺得生命有意義,從中得到快樂。”這個結論聽起來似乎很叫人難過。難道快樂真的就只是種自我的欺騙嗎?“

我想現在是的,設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類了,沒有價值觀的束縛,沒有他人的輿論壓力,沒有法規的約束,你現在所能想到的快樂是不是完全都沒有意義了呢,因爲在那時自我欺騙已經得不到快樂了,並沒有人在乎你,也不會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讓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沒提到的章節也很耐讀。本書能夠讓人重新審視人類,對生命的意義加以深入思考,對人類的發展也有所警戒,實爲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後感13

這個假期我讀了《人類簡史》這本書,作者從歷史學、生物進化論、人類學各個學科用超級宏觀的視覺,俯視了人類的發展史,同時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們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發展史,但卻不僅站在某個國家或者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動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很多方面都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爲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並不意味着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爲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持下,基督教一舉成爲世界上的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着侷限與包容。遠古時代,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 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侷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女人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纔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爲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爲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全球化聽起來是二十-世紀的詞彙,但實際上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一直在進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爲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號,基督教堂可以是中關村和東單的地標建築,穿着學士服拍畢業照也是中國學生的畢業必修課。金錢是人類社會最普遍信賴的虛構物,帝國的刀槍棍棒和攜帶的病菌不僅實行經濟上的擴張還要求被服者文化屈從,而當宗教從多神教轉向一神教時就近乎狂熱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個唯一的"上帝",這就是過去幾個世紀全球化過程的三大法寶。

科學革命的核心是人類不再只關注圈內已知的知識,對外圍的未知視而不見,而是承認自己對外圍的無知。人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通過觀察和數學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學革命之前,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鑽古籍和傳統,比如寫詩作詞都要引經據典,賈寶玉作詩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麼結網的,去問牧師,牧師不知道,去問《聖經》,《聖經》裏也沒有,於是牧師說: "上帝說蜘蛛怎麼結網不重要"古老的知識體系認爲我們已經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歐洲的文藝復興始於十三世紀末,提出以人爲中心而不是以神爲中心,爲科學、文藝發展掃清了道路,爲人們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於因爲支持地球圍繞太陽轉而被燒死,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比歐洲晚了五百年,這也是西方緣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當科技迅猛發展,從蒸氣機的發明到原子彈的爆炸,獲取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文明邁着巨大的步伐前進。隨着帝國與科學聯姻,並搭工業的巨輪,人類對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現驚人的增長。哥倫布航海時大量船員因敗血症死亡,四西多年後青黴素才被發現,而不過幾十年後人類器官已經可以克隆移植了;從萬有引力的發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建立經過了將近三個世紀,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弦理論就萌芽了。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爲上帝?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也許人類的歷史進程,就是人類自身學着掌握自己力量的一個過程,而生存與毀滅,往往只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