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1

《歌德談話錄》一書,感觸頗深。之前曾聽說這本書被挑剔的尼采譽爲用德文寫出的最重要的散文。它記錄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涉及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字裏行間透露出歌德對於實踐、藝術以及世界的眼光,構成了歌德的智者之言,給人以精神的啓迪和提高。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

讀了這本談話錄,會有一種從內心生出的愉悅感和滿足感。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我對於談話錄的形式並不瞭解,讀了《歌德談話錄後》,發現談話錄的方式是比較好的,能夠進入生活,深入淺出地表達事物,能夠吸引讀者。對於歌德的瞭解,我同樣只是模糊不清的,有將近二百年的時間距離,但是他的話語中閃耀着的智慧和學理之光,總給人以跨越時空,穿透歷史的感覺。“對於任何理論來說,實踐是試金石。”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說出了“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的警句,他厭倦脫離實際的一切學問,告誡世人“人必須每天每日去爭取生活與自由,才配有自由與生活的享受”;“真理並不是‘上帝’恩賜給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獨立地發現的。”;他同時指出:“所有時代的科學家都有一種心向,即認識生氣勃勃的形成物,在聯繫中把握它們外在的、可見的和可以觸摸的部分,把它們作爲內在的東西的預兆加以接受,這樣就能通過觀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整體。”這些一系列的話語儘管我仍然無法透徹瞭解領悟,但言語中吐露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對於世界的評價。

歌德的實踐和他藝術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強調藝術應以自然和現實生活爲基矗“詩人要做的事,是根據由現實生活提供的動機,把有待表現的要點組織成爲一個優美的、生氣勃勃的整體。”,還特別強調“精靈只顯現於完全積極的活動力中。”從中我們可以明白:天才只有在積極的創作活動中才能發揮作用,否則無異於平凡人。對於文化傳承,前赴後繼歌德同樣予以重視。“莎士比亞給我們的是用銀盤裝的金蘋果。我們通過學習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銀盤,但我們裝入銀盤的只是土豆,這太糟糕了!”這個生動形象的比喻使得歌德領略了太多的人生與藝術生命的問題,同時也讓我們這些讀者去慢慢品位。“作家本人的人格較之他的藝術才能對讀者要起更大的影響。”;“一些個別的研究者和作者人格上的欠缺,是我們當今文學界一切弊病的根源。”從中還了解到歌德對於人格的要求也十分重視。

另外,用真正偉大和純潔的東西影響教育到讀者。“凡是病態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傷風敗俗的東西,都一概排除。”歌德這些平凡而有深意的話,許多至今還困擾着我們的問題,似乎早就被他一一回答了。在這本書中,歌德對於世界的眼光也是耀眼奪目。“世界文學”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他的心目中,他不僅主張歐洲兩種對立的流派,即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間的結合,而且十分關心東西方文學的結合。

當時許多西方人把中國人看成“另類”之人,而歌德在談到中國的一部長篇小說時卻說:“中國人在思想、行爲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一樣,使我們很快感到他們和我們是同類人,只是在他們那裏一切都比我們這裏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在他看來,善、高尚和美是超出地域和國度的。“我愈來愈相信,詩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民族文學在現在算不了什麼,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歌德的這番話爲後人也留下了深刻的意義。他以世界的眼光審視人類文化開放交流。歌德對世界的別樣眼光,給老一代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以極大的精神力量,由給後代的文人義士們留下巨大的財富。無論是青少年,中年人,亦或是成年人,在閱讀了這本書後,都將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歌德的敬意。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2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可以瞭解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許多著名詩人,作家的評價,以及他對許多科目的獨特見解。正是愛克曼給世人記錄下了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愛克曼忠實的記錄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關哲學,美學,文藝,理論與創作實踐的重要談話。歌德那些閃耀着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並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給我們以精神的啓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預示世界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多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多瑙河與菜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爲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他關心青年一代,對他們的創造給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認爲是“爲了得到一些好的東西,而以毀滅同等數量的好東西爲代價”。在這本書裏,充分體現歌德的偉大思想和人性光輝。從而告訴我們一種精神。

通過閱讀這本書,給我帶來一場心靈的盛宴,靈魂的洗禮。在瞭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時,有所感悟。我想,認真讀過《歌德談話錄》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進裏腦海裏。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3

《歌德談話錄》經過幾個月斷斷續續的讀,總算讀完了。

這本書購於天津,那是1983年。沒想到讀完它卻是十年之後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後還能讓人這樣有興趣地讀下來,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

其實還不止於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個半世紀還多,他的言論能夠流傳下來,並能給人們以啓迪,的確是他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

在讀的過程中,見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認爲極爲深刻的東西,我就用筆畫上記號。有的是對人生的見解,更多的是關於文藝創作方面的。特別是關於詩的思維和創作。也是因爲我對這方面特感興趣。

讀這本書,研究歌德有用。作爲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不能說他談的一切都是真理。但從我的感覺,卻是到處都有着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他集多年的思維探索的結晶。

我們往往從偉人的一句普通話悟出一個道理,正說明他的這句普通話是經過多年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現罷了。

收穫很大,不一一列舉了。

有時間還可以讀,還會有新的收穫。

這個談話錄是德國艾克曼輯錄的,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譯的,主要是關於藝術方面的談話。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4

隨着閱讀的不斷深入,我們會了解到這本書的特點。首先它像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可以教會你很多東西。歌德在裏面講述了一些創作文學作品的方法,這些方法彌足珍貴,雖然記錄和講述它們的人早已消失在幾百年之前的歲月裏,但它們是經得起是時間考驗的。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書。

這本書不光教你寫作文,還有很多東西。它折射了歌德的特點——多才多藝,知識豐富,因此這本書囊括了詩歌、戲劇、畫、雕刻等衆多內容,此外還有哲學等更加深奧的東西。我們不得不佩服歌德了:他怎麼懂那麼多呢!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不僅講述做人的道理,寫作的方法,連醫學、化學都有所涉獵。看來歌德天賦過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這本書是分爲一條一條的,每天的日期都標得清清楚楚。語言短小精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來當座右銘。它和《論語》的性質不是一樣的嗎?同樣是偉大的聖人,被崇敬他們的人記錄下他們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冊,公佈於世,爲後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話,《論語》也可以改成《孔子談話錄》吧!

這本書……算了,東西太多了,況且我讀的還是簡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談話錄》,語言和知識容量會多麼驚人!那就給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這本書裏提到了寫作的方法,對年輕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們能讓許多年輕人少走彎路,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偉大之處)。然後,就是對社會中的各行各業、各個學科、領域的言論,接着是對政治發表意見,還有歷史、某一個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評論,等等。從這些當中,你會學到很多東西的(相信我,沒錯的!)

介紹就到這裏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動吧!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5

《歌德談話錄》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紀到19世紀德國和歐洲最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和思想家。他也創作了許多戲劇、詩歌、小說,同時,他也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和造型設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歌德在當時的世界文壇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本書中主要寫了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文藝、美學、自然科學思想等方面的見解。我們應該感謝這本書的作者艾克曼,是他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描寫出這些精彩的論述和對白以及這位偉人的一言一行。

這本書中充滿了一位智者對另一位智者的評價,這些評價有的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有的給人很大的啓發,有的讓人茅塞頓開。歌德那些閃耀着智慧的話語,就像是聖水一樣洗禮着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提升。

歌德這位智者不像其他人,他不是一個會盲目隨大流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這種精神充分體現在整本書裏。比如下面這句話:“不是隻有以刀槍上陣纔是愛國,文人還可以以思想、作品啓迪人民的思想心智,這也是一種愛國的行動,和上陣殺敵的將軍是一樣的。"在哥德看來,一個詩人不應該有任何狹義的想法,真正的詩人應該愛護國家和人民。歌德也是一個崇尚和平,討厭暴力的人。他認爲“爲了得到一些好的東西而以毀滅同等數量的好東西爲代價”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野蠻的、無恥的。他的這種觀點在這本書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明。

閱讀此書能爲你帶來一場心靈的盛宴,靈魂的洗禮。歌德的一些話錄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於心,它能指引我們發現人生的真正意義。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6

歌德說:我的作品並不受一般人的歡迎,但是如果爲博得羣衆喜歡而寫作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我的作品並不是爲了羣衆寫的,只是專爲那些追求好作品,並理解這種傾向的少數人寫的。

我常常想,歌德所說的一般人是哪幫人,是不懂欣賞只會把馬鈴薯裝在銀盤上的粗鄙之人,是索取自然各種材料覺得理所應當的人,還是內心空洞不懂思慮只會嘲笑別人的人?人類在面對未知的,看見自己周圍各種不同的對象時,都會暴露犯錯的危險,人類觀察着他們與自己的關係。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爲人類的命運與那些對象是否喜歡或討厭自己,引誘或叛離自己,對自己有益或有害,有着相當重要的關係,所以人類學會觀察,學會犯錯,我們的錯,有時由上帝操縱,有時由惡魔操縱,從而重疊了無數的錯誤。歌德在《浮士德Ⅰ》裏面說過,我們內心裏住了兩個靈魂,這兩個靈魂都想離開對方,一個燃燒着激烈的愛慾,另一個則儘可能地遁離塵世。沒錯,每個人都活在矛盾之中,想要逃離塵世避開所有繁雜瑣屑,可是又放不下許許多多讓人或悲或喜的眷戀。有人喜歡平淡一生,有人就覺得轟轟烈烈纔對得起來這世上走的一遭。不管怎麼樣,歌德說,只有靠努力不懈才能拯救我們。沒錯,就算庸庸碌碌,也是要盡力而爲的,在我看來,不努力,會連基本的生活都過不好,生活生活,吃飽穿暖是生,而活,就要看個人努力程度了,過得好,不僅讓自己還要讓周邊的人過得好,纔是幸福。

有時候,幸福可以很狹隘,小家的幸福溫暖一心,大家的溫暖,卻是可以溫暖一生的。歌德在《箴言與省察》裏說,可以將自己生命的終點與出發點相結合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類。人類志節高尚,慈悲又善良,人類的最大功績是儘可能不受外界支配,並儘可能的支配外界。而這個世界在我們面前,就像大型的採石場在建築師面前。建築師的本領就在利用這些偶然形成的自然大石塊,儘可能符合經濟與完成目標的條件,小心謹慎的完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樣。所以在我們周遭的一切,都是材料,在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股創造美好事物的創造力,就是這股永不停息的創造力,讓我們感到無比幸福,無比偉大。

偉大和卑微沒有明顯的界限,所謂偉大的人,只是表示他的體積較大罷了。歌德說這話我並不明白,體積大是什麼意思,多大的體積才能夠稱作偉大。他說,偉大人所擁有的優點和缺點,和那些卑微的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區別在於,他們能夠承受的容量大罷了。我恍然大悟,人類就像海,雖然擁有各種不同名字,結果卻只不過是鹽水,那怎麼從這樣的平凡大世中變得突出偉大呢,那就要擁有比普通人更大氣的度量了,可以容的下所有成敗,榮辱,所有喜怒哀樂,所有成與不成。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忍耐,只是好日子不能接踵而來。

人類身上總有一些習慣。人們憑藉着這個習慣,在高興的時候提高自己的興致,憂鬱時借它來鼓勵自己。就像悲傷時聽音樂,開心時欣賞美。但是這些習慣的對象,必須是非常優秀的或高品味的。如若悲傷時聽粗鄙的悲歌,快樂時洶涌的酗酒,這隻會讓人更加貧乏,至此變得不明事理,不懂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此時人們反省自己肉體上與道德上的行爲時,會發現自己生病了。他們會與社會與家庭命運相違,變得焦慮,痛苦,找不到方向。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但是不可原諒的命運在拍打豐碩的谷束時,雜亂的只有稻草,穀粒根本不曾感覺到一絲的雜亂。穀粒會在脫谷的機器中,高興的跳來跳去,不管將來會被送到制粉廠或倉庫,它根本一點也不在乎。這就是說,遇到抗爭不了的命運時,順從總比反抗來的幸福,前提是你有足夠安逸的資本,如果你內裏空空蕩蕩一無是處,那也只能是隨波逐流,從來不是隨遇而安。有料的人,走到哪都是吃得開的。

人類自導自演自己的一生,對於各種年節也應該有一定的應對之道。兒童是實在論者,他們認爲自己就像蘋果梨子一樣實在存在着。青年由於內心熱情澎湃,方纔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擁有自己的意識,青年由此轉變爲觀念論者,但是思想程度深一點的就有足夠的理由成爲懷疑論者,因此他們運用智慧,在行動之前和行動之時思考,避免着讓錯誤的選擇造成終身的後悔。最後,是老年,他們往往成爲神祕主義的告白者,他們知道大多數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許不合理的事情成功了,合理的事情反而失敗了。太多的幸福與不幸都是不可預期的,有時候差別大的讓人崩潰。老者們都會淡定的看人們發生的一切,寬宏大量,因爲他們知道這些荒唐都是自己年輕時都經歷過的,別人犯的錯誤,都是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或許,每個人都逃不了從懵懂到疑惑,從疑惑到堅定,從堅定到懷疑,再從懷疑到沉着的過程。沉着不是代表成功了,是面對問題時有能力有把握解決不合理的問題了。稚子雙眼清澈,老者雙目矍鑠,完全不懂與看透一切紛雜,都是極大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保持年幼單純,那你就要看清是非繁雜,有一顆淡泊卻勇敢的心,直面困苦,從此豁達大度。

人類如果真的越變越低劣的話,屆時除了高興別人的不幸外,對於其他的事情也一概不感興趣。這種人稱爲不完全人類或未完全人類,就是說,不能平衡於憧憬與努力,行爲與工作的人,就屬於這種人。他們不切實際,不務實物,膚淺的嘲笑着別人的災難。他們就這樣迷失着自己,找不到想去往的路,他們還要感嘆命運社會的不公,命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捉弄人,即使真的天災人禍,那也是人類的作弄,人類曾經對自然做過的事,自然總會回報回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7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爲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願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與他的藝術眼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他強調文藝的崇高目的時,是想讓人們充分注意到文學藝術對豐富、淨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義。

歌德不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開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預視全球地理文明的'發展。就在1827年,他發下了三大誓願:一、開鑿巴拿馬運河,打通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歐洲的兩大河流多瑙河與萊茵河連接起來;三、開通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說:“我想經歷這三大事件,所以爲了它們值得再活幾個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辭世,未能見到這三大誓願的實現。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了;又過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馬運河也通航了;就在這期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也由一條運河連接起來。

《歌德談話錄》是一本讓人受益無窮的好書。在書中,你會了解到精彩的論述和對白,還可以聽到歌德對莎士比亞、拜倫、雨果、司湯達等著名詩人、作家的細緻評價,以及他對政治、文藝、哲學、自然科學、宗教等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人們應該感謝作者愛克曼的辛苦勞動,他用謙遜的獻身精神給世人記錄下了歌德這位偉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讀這本談話錄,有一種“體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滿足。歌德那些閃耀着智慧與學理之光的話語,雖說並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時時給我們以精神的啓迪、解放、洗禮和提升。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8

讀完《歌德談話錄》,頗受感動,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禮,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其中,最讓我震撼的部分有愛國、人生、信仰、文學、藝術。

《歌德談話錄》中提到“還有一點,什麼叫愛國,什麼纔是愛國行爲呢?一個詩人只要能畢生和有害的偏見進行鬥爭,排斥狹隘觀點,啓發人民的心智,使他們有純潔的鑑賞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還能做出什麼更好的事嗎?還有比這更好的愛國行動嗎?向一位詩人提出這樣白費力的不恰當的要求,正像要求一個軍團的統帥爲着真正愛國,就要放棄他的專門職責,去捲入政治糾紛。一個統帥的愛國就是他統帥的那個軍團。他只要管直接與他那個軍團有關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專心致志地去領導他那個軍團,訓練士兵養成好的秩序和紀律,以便在祖國處於危險時成爲英勇的戰士,那麼,他就是一個卓越的愛國者了。”他敘述了一位詩人所持的愛國觀點,直接而又鏗鏘地表明瞭他對愛國思想的理解。

歌德說“在人類的天性中,存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爲我們準備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經數次含淚入夢,屆時,夢中會浮現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氣蓬勃、神氣活現地再度快樂起來”使我感觸很深,他運用那優美的語言,相詩一樣的流露到我的心靈深處,他其中的哲理,讓我有像啃骨頭那樣的感覺,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嘗不是這樣。

它不變的速度,吸引人類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種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並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現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圖固然總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條件卻不盡是好的。

同時,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說:“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爲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爲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着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爲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說:“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於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悅”。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裏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爲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慾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裏面有着喜悅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說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麼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說:“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願,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讚美神的聖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讚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說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聖名。”神——-不在於人語言與否,而在於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於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總覺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無數個精美的人生警世語組成的,每一句話都會導出一個人生哲理,他說:“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要行動”、“孤立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無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個人想完成一件事,協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從頭至尾的給我們指明瞭一條成功的道路,他說人需要思想、行動和團結,時至今日的我們,要通向成功,有怎麼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歌德談話錄》讀後感9

誰是歌德?在我拿到《歌德談話錄》這本書之前,我並未讀過任何關於歌德的著作。僅僅知道,歌德是活躍於19世紀,一位偉大且影響深遠的德語作家。而爲了讀懂這本書,在開始閱讀之前,我特地去查閱了關於歌德,關於《歌德談話錄》的相關背景資料。

查閱到這些資料後,我突然對歌德興趣大增,也期待《歌德談話錄》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關於生命,關於現實和理想的種種思索。

歌德在《談話錄》中說到,不要過早醉心於大作品的創作,從描繪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題材開始,循序漸進,既能隨時享受創作的喜悅,也是成就一個優秀作家的最佳捷徑。其實,在我眼裏面,不管是否要成爲一個優秀的作家,從日常之中吸收素材,瞭解世事,最終掌握經驗,都是每一件事成功的基礎。

我也不贊成,一開始盲目的進行練習。因爲道理簡單,一個優秀的作家,除開擁有讓人驚歎的想象力,以及無法言說的天才外,作家更是一名優秀的觀察者。沒有觀察,哪裏來的好作品,我們一直宣揚,最好的作品就在人民之中,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作出高於生活的作品,才能創作出讓生活着的人喜歡的作品。

近年來,隨着網絡小說的興起,似乎深入生活已經成爲了過去式。君不見,千千萬萬作者,每天能寫出上萬字的文章,並且一年可以超過百萬字的數量,儘管這些作品備受追捧,備受關注,但到頭來,過了5年,過了10年,這些作品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這點很讓人質疑。究其原因,這些標榜新、奇、特的網絡小說,更多是脫離了生活,遠離了實際。沒有了真正的觀察,沒有熟悉的生活環境和背景,這些作品固然寫得讓人興奮,可就像煙火一般,綻放時美則美矣,到最後卻空留煙塵。

我現在正在英語門類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下學習翻譯理論與實踐,在中大的日子,我一直要求自己,每天有所積累,不要太緊,更不要太快,一點點、一滴滴的學習,從師長,從書籍中,提煉知識,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歌德循序漸進的創作理論,在我這裏,產生了極大的共鳴。是的,沒有一步登天,更沒有天降美好,一切,都要一步步,一步步地來。

歌德談到,要多讀經典作品,方有如此,自己的起點能更高,基礎才能打得更牢固。誠然,閱讀作品,必須從經典開始。經典之所以流傳百年,甚至千年,重要的是,它有流傳的價值和意義。放眼,我國的文化起點,諸子百家時代,有多少經典現在讀來,依然讓人撫捲心涌動,心然意往之。

時代,最怕的是什麼,是經典在前,我們卻忽略了。回過頭來說,那些文化快餐一般的網絡小說,他們就像西方快餐,吃飽了,不會有餘味。如果光光是爲了填飽肚子,我們吃什麼都一樣,但是要吃得健康,吃得養生,我們就要往好裏吃,往深裏吃。同樣,在閱讀作品時,亦是如此。我的導師,王東風老師,作爲學科的著名教授,他的許多著作就讓我很是喜歡,每每讀來,就精神百倍,像吃了最美味的東西,像聽了最悅耳的音樂。

我在想,如果在我研究生涯裏,我每天泡在快餐拼盤似的文章裏,而不去見識意境高遠的真作品,我的生活將會是多麼的可悲可嘆。因而,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早早趕往圖書館,早早進入閱讀時間。每一天這個時候,坐在圖書館的一角,品讀着心愛的書籍,我就倍感幸福,因爲我現在的閱讀就是爲了未來能夠更好的做人處事,擁有自我更爲準確的判斷,更爲安全的決定,最終成爲更好一個優秀的英語翻譯研究者。

關於創作理論,其實歌德還談了許許多多,但是由於篇幅實在有限,不能一一分析。不過,我深深感受到歌德對文學事業的愛。這種近乎完美的愛,沒有一點瑕疵,更沒有一點污濁,我熱愛歌德熱愛的事業,我更是從心底升騰起,我要學習歌德的精神。對於創作,我們需要愛,需要真誠的愛。

在《談話錄》中,如果有一點讓我意外,就是歌德談及政治一塊的內容。原本,我以爲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他的生活就是創作再創作,跟黑白分別是非曲直的政治應該毫無關係纔是。但是,我讀完《談話錄》一書,我發現自己錯了,並且錯得有一些離譜。

歌德說,文學作品離不開政治,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最早就發軔於政治。可是,歌德表明,詩人,也就是文藝創作者要遠離政治,要對政治做出準確的判斷。創作者不應該過問政治,因爲雅的文藝,碰上俗的政治,最終的結果往往令人憂傷。所以,窮極一生,歌德都盡力遠離政治,保持一顆純真的創作之心。我想,歌德之所以成爲流芳百世偉大作家,遠離政治就是他重要的品行之一。

想到這裏,我就不免想到許多中國古代詩人,譬如李白、杜甫。李白,盛唐第一詩人,被譽爲謫仙。小時候,讀李白,讀到一股海闊天空的氣勢,讀到一派唯我是真的狂狷,那時候,我對李白的愛近乎瘋狂。但是,當閱讀的時間越來越長,眼界越來越寬,李白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李白,他給許多達人貴胄寫信,信的內容大多以詩歌爲由頭,向這些人推薦自己,希望能入世爲官,希望可以成就大業而大展宏圖。

可現實,卻給了李白狠狠一巴掌,從20歲到死前,李白周遊列國,假借詩歌的名譽,到處販賣自己的治國大略,可惜的是,這其中,他歷盡坎坷,備受奚落,通往成功的道路漸行漸遠。雖然,這些歲月後,李白創作的諸多詩歌,越來越被人關注和喜愛,他漸漸聲名鵲起,到最後變成一代詩仙。42歲那年,他終於進京面見了唐玄宗,可不曾想到,他治國偉略卻未曾開始,就已經破滅。他僅僅是歌姬一般角色,他只能爲玄宗的酒宴增色,只能爲主人添光,如此之李白,離我也終於越來越遠。終於,李白最終離開玄宗,並賦詩表明心意,仰天而走的李白,到底是做了一些什麼跟政治有關的事情啊!

但是,李白終究是李白,他沒有成爲大德大才的治國棟樑,卻成爲流芳千古的詩仙。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這到底李白出了問題,還是時代出了問題。可是,我在想,如果李白能遠離政治,安心做文章,我們今天是否可以見到更多的好詩,更多的好文。或許,我們也見不到,李白沒有這樣的經歷,他詩歌裏的悲憤之情銳減後,我們還會愛上李白嗎?

所以,歌德才會說,詩人和政治,絕不可能訣別,只可能或近或遠,不管在哪裏,詩人在的地方,政治就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