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3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3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呼蘭河傳》以蕭紅自身的童年回憶爲線索,通過描寫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下面給大家分享《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35篇),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3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蕭紅創作的名叫《呼蘭河傳》的書。

作者帶着我們走進來舊時代的呼蘭河,看到了舊社會時那裏發生的事情,知道了舊時代的不足,領略到了我們現在生活的美滿和幸福。

在蕭紅的筆下,她從小就沒有母親和父親的疼愛,祖母對她更是不好。只有在花園裏和祖父相處時,才能讓她感到快樂,在她眼裏,祖父是最愛她的。

相對來說,團圓媳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團圓媳婦還是一個小孩子時,就被賣到呼蘭河的名氣較好的胡家去當童養媳了。她在十二歲的時候來到胡家,可胡家沒有一個人把她當人看,把她當成下人,天天讓她拉車,幹各種各樣的重活。看到這兒,我不禁心頭一顫:團圓媳婦才十二歲,她怎麼禁得起幹這樣的重活呢?她這些天是怎麼熬過來的呀?不但這樣,只要團圓媳婦有一丁點做的不好,胡家人就用盡辦法去折磨她。最後,讓正是花好年華的團圓媳婦就這樣香消玉殞了。看到這,我的心真的好痛:胡家人怎麼忍心這樣做呢,人家也是父母養大的,爲什麼胡家人的心那麼歹毒呢?

是啊,蕭紅雖然有祖父的疼愛,但是她缺少了兩個最親最親的人的關心和愛護,她怎麼能有真正的幸福呢。團圓媳婦的年齡,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應該上學讀書,可是她因爲種種原因被賣到了老胡家,受盡了折磨,過上了家畜都不如的日子,導致小小年紀就香消玉殞了。和她們比起來,我們有什麼資格說我們現在不幸福呢。

在生活中,像蕭紅和團圓媳婦這樣有着悲慘命運的人也有不少。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五歲的女孩,父母離異了,父親帶着她,又找了一個繼母,可是繼母對女孩一點也不好。有一次,父親去上班了,只有繼母和女孩在家。過了一會兒,繼母讓女孩去幫自己倒一杯水,女孩就去倒了一杯來。女孩拿過來給繼母喝,繼母喝了一口,覺得燙,就把一壺剛剛燒開的水澆到了女孩的手上,並找來了掃把和晾衣架,往小女孩身上狠狠地抽着。繼母一點也不手軟,一刻也不停地抽着。小女孩被抽着當場休克了。等父親回來,把女孩送到醫院,經過手術,醫生說全身都傷痕累累,有七處骨頭被打斷了。

從古到今,像她們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和她們相比,我們是幸福的,同時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把我們當成手心裏的寶貝,深深地給我們傳遞着愛。小時候,還動不動就和家裏人“翻臉”,現在想想,真是不知好歹。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真的很幸福,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著名作家茅盾曾評價這本書:“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說到這,你應該會知道這本書就是二十世紀女作家蕭紅所寫的“現當代長篇小說經典”《呼蘭河傳》。它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清涼的人情小說,也是女作家蕭紅一曲哀而不傷的輓歌。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住着女作家蕭紅,她從寒冷的冬天開始記錄。也許,這段童年回憶對她的印象太深刻,至她長大了,還記得這段又傷心,又快樂的童年。

《呼蘭河傳》所描寫的場景,事情都十分仔細。不說作者蕭紅的童年記憶全在上面,但我肯說,只要是記得的,只要是書上蕭紅寫了的,都是十分詳細的。

“西二道街上,不但沒有火磨,學堂也只有一個。”“有一次一個老紳士在泥坑漲水時掉裏面了。”“來了風,廟子上的鈴子格棱格棱地響。王寡婦的破框子雖不會響,但也會東搖西擺地作着態。”這幾句話看似沒什麼特別的,但是這幾句話和文章裏的其它話都有一個重要的手法,也是許多人丟了的手法,那就是貴在寫實。很多人看見文章要求是“寫一篇親身經歷的事”,就拿生活中的一件事,把它改改改。原本的事就被改成另一件事了。這樣一來,就成了編,這樣是可以,但是寫文章還是講究原汁原味的好。當然,加點輔料,也就是好詞好句來畫龍點睛,會讓文章變得更有趣。

讀着讀着,我發現了文章的另一個特點兼優點。

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見悲慘的電視劇、文章都會傷心。有時候這個“環節”過了,還沉浸在眼淚海洋裏。這時,我們可能需要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事物來“治療”一下我們。而作者蕭紅,每次在寫完比較悽慘的段落或篇章以後,作者蕭紅就會寫上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植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著名的長篇小說,也是蕭紅的自傳。獨特的寫法讓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閱……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我曾經聽過“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蕭紅的名字,我很好奇——這位女作家的文字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會讓她得到這樣的盛譽。懷着這樣的好奇和崇敬的心情,我閱讀了蕭紅的成名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錄,記敘的都是她在故鄉呼蘭經歷的往事。整本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兩個人——蕭紅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

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她有一個像樂園一樣的後花園和疼愛她的祖父。在園子裏,她無所顧忌地幹着她想幹的事情:捉蜻蜓、採黃瓜、把缸扣到頭上當作房子……而這樣的自由是從哪兒來的呢?是來自她祖父的愛,她在後園裏搞破壞,祖父不責罵她。我想,如果沒有了祖父的關懷,肯定就不會有蕭紅的美好童年。

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命運則是個悲劇了。老胡家用錢訂下了小團圓媳婦後,就接了回來。蕭紅在她打水的時候遇見了團圓媳婦,她覺得小團圓媳婦“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別人卻說團圓媳婦不像個團圓媳婦。公婆打罵她、終於讓她生了一場大病。那個“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走了。她是被誰害死的?她是被過去封建社會的舊觀念害死的,它就像一個吃人的魔獸,殘害着無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現在還有很多人信服那種舊觀念,那麼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回顧過去並不代表落伍和退步,在我們展望未來的也應該回顧歷史,從那些事件中吸取教訓,不讓悲劇重演。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卻描繪出一片多彩的風土畫,吟誦出一串悽婉的歌謠。這,就是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

寒假裏,這本使我深有感觸,回味無窮。

書中,蕭紅通過一個四五歲女孩的視角,寫下了她的童年。一個個故事獨立而又渾然一體。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

小團圓媳婦有個婆婆,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經常打她,掐她,罵她……。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場大病,臉色蒼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請大夫,而是幫小團圓媳婦舉行了驅鬼活動。跳大神,熱水洗澡驅鬼,扎彩人……最後活生生的一個人,就被他們折磨死了。

看完小團圓媳婦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濤兇涌,久久不能平息。也許,小團圓媳婦的病,只要多吃點藥,就能解決。也許,那些所謂的跳大神,熱水洗澡驅鬼,扎彩人……,不做反而會好。可是再多的“也許”也換不回小團圓媳婦的命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時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禍。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當今的社會,雖然比那時好多了,但這種現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說:“大年初一,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個玻璃杯,正想掃掉,她奶奶連忙擋住她的手,然後說歲歲(碎碎)平安。掃了就不好了,不許掃!”後來那些碎玻璃還扎傷了一個客人的腳。我聽後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盡我的力量驅逐這種現象!

小團圓媳婦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時又很憤怒!然而再讀讀作者與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關心作者蕭紅,祖父就像是蕭紅的知心小夥伴,和她嬉戲玩耍。蕭紅與祖父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樂音符。想想蕭紅無憂無慮的童年,再想想身處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興。是呀,時光如水,逝去如飛,讓我們珍惜童年時光吧!

讀完了《呼蘭河傳》,我要謝謝蕭紅作者,她讓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好好生活,好好學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在這個學期中,我看了許多書吧。比如:《俗世奇人》、《呼蘭河傳》、《地球的故事》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蕭紅講述了她自己小時候封建時期發生在呼蘭河的一些往事。

在這本書中,我能感覺到,呼蘭河是一個迷信、自由、有時熱鬧有時沉寂的小城。在這個小城中圍繞着大泥罈子引發了一個又一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封建時代社會極不穩定和人們的兩種觀念。一種人只講體面,這種人形成了見死不救的性格,也襯出了呼蘭河人的不良品格。另一種人對別人有好處。書中講述了有一隻馬掉進了大罈子,馬伕很着急,便用力地拿馬上來,路人看見了,一部分幫着拉馬,一部分人見死不救,馬拉上來就叫一聲“噢!噢!”馬掉下去,也喊一聲“噢!噢!”從中可以看出呼蘭人的思想麻木不仁。還有書中講述的瘟豬肉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孩子說那豬肉一定是瘟豬肉,並且是當着母親的面向鄰居說的。這時媽媽無緣無故地打他,只因爲小孩子說出了實話。我真爲那個孩子可憐,爲社會而憤憤不平,爲那個母親的表現感到憤怒。

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呼蘭河鎮的風土,讓我知道了落後帶來的殘忍、愚昧、無知。讀着讀着,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和呼蘭河中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不知比他們豐富了多少倍,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書中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童年故事。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讓人看到了一種悲傷、苦悶的社會現象,引起讀者的思考。我最感動的是祖父對作者的關愛之情。

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個慈祥、溫和的老人,家裏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門裏門外,“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花園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着無窮的快樂。

想想平時,在我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幫我分析問題,引導我解決問題。有時,他們爲了激發我學習的熱情,還會故意說一些不懂的題目,讓我解釋給他們聽,逼得我要去查字典。有時,我們一起聽“喜馬拉雅”上的故事,一起分享其中的樂趣和道理,讓我懂得了很多有關於生存、勤勞、善良等方面的見識,明白了勤學苦練、自力更生、和諧相處所帶來的美好,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盲目衝動、做事不考慮後果、不會多問個“爲什麼”的不良習慣。

書中講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及故事,雖然他們很多的想法和做法我不理解,但我還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快樂,看到了社會的複雜,看到了生活的不容易。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書是讀不盡的,就像是海一樣。寒假裏,我讀了一本蕭紅寫的關於她童年趣事的好書——《呼蘭河傳》。

書中寫的呼蘭河是東北的一個小鎮,這裏就是蕭紅小時候生長的地方。在這裏有着她童年時快樂的回憶:“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個園子,裏面五顏六色的,很漂亮,很新鮮,讓人感覺十分有活力。在園子裏無論我怎樣鬧,祖父總是放縱我,寬容我。有一次,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着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藉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此時此刻,我的思緒回到了兒時與奶奶一起在田間的情景:奶奶在菜地裏忙個不停,我也跟在後面鼓搗着,不一會,奶奶回頭一看,着急地朝我奔來,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道:“你這個搗蛋鬼啊!”隔壁的嬸嬸聽見了一瞧,樂得哈哈大笑。原來奶奶在前面撒種子,我以爲她在地裏藏了好東西,隨後就將之刨出。

蕭紅小時候還是封建社會,鄉村農民都十分迷信,個個奉若神明的。有一個團圓媳婦,成天受到她婆婆的欺負,半夜都能聽到她的叫聲。後來家裏人聽跳大神的主意,用開水給她洗澡把她折磨個半死,她的病越來越重。之後,來了一位雲遊真人,用迷信的法子幫團圓媳婦治病,婆婆雖然信奉但是卻捨不得給錢,團圓媳婦最終被折騰死了。讀到這兒,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我在想,不一樣的時代,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

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僅僅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鄉村生活,還得到了一些啓示,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珍貴的,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平平凡凡,健健康康,這纔是我們所向往的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封建迷信:跳大神、放河燈、娘娘廟大會……這些迷信多半是毫無用處的,跳大神,跳或不跳都沒用,反正病也治不好;放河燈,你放或不放都沒事兒,反正世上也沒有鬼;七月十五生的孩子是野鬼投生的,簡直是荒廖透頂……而且,這些都是自己嚇自己。封建迷信真是折磨人啊!

書中的小團圓媳婦,就是一名封建迷信的受害者。她只有12歲,長得卻有十六、七歲那麼高,大方天真,嫁入胡家之後,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就拿她來出氣,不停地打她。她若反抗,婆婆反而會把她打得更慘。有一次,她還用燒熱的鐵向小團圓媳婦的腳趾上烙,烙了一個大印子,這是何等的殘忍!她生病了,婆婆也不請醫生用正規的藥去醫治,只是一味地將封建迷信繼續下去,跳大神、請雲遊真人……甚至讓小團圓媳婦當衆用極燙的水洗澡,並且要洗三次!這是何等的愚昧!她洗一次昏一次,而且婆婆想讓小團圓媳婦活下去的原因竟是:她若死了,我就無人可出氣了。這是何等的自私!這種肆意踐踏生命的行徑真是令人髮指。

這裏的花園,小黃瓜,大倭瓜,玉米,蟲子,小鳥,蝴蝶,都是那麼美,那麼充滿童趣。如果我在那裏面,一定會玩上一整天。但如果我經歷了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我一定會苦不堪言。總之,生活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大神來跳幾下或放幾盞河燈等迷信活動,你就會風平浪靜。

但封建迷信畢竟是那個年代的舊思想,新時代的我們更加崇尚科學,生活是多麼的美好,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童年,是充滿歡樂的,是充滿幸福的,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光。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蕭紅在提筆寫下《呼蘭河傳》的時候,應該心裏也是這麼想的吧。

作者描寫了自己和祖父的快樂生活。作者小時候,要面對嚴厲的母親和冷淡的父親,只能從祖父那裏得到關愛。作者和祖父一起多了作者和祖父在後院裏度過了歡樂的時光,作者在祖父那裏得到了自由、溫暖與滿足。祖父對作者十分寬容,和作者一起玩耍,教作者學詩,表現了祖父對作者極大的愛護。在祖父那裏,作者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

但當我讀到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去世時,我和蕭紅一樣同情她。她才12歲啊!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早早被賣給了老胡家做童養媳。她本來可以像我們一樣,坐在教室裏唸書,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但是呢,她卻要爲老胡家做苦力,天天拉車,晚上還要受到婆婆的.打罵。一個好好的姑娘,最後被他們活活折騰死了,又導致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慘遭滅門,你說,這是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頓時領悟:蕭紅和小團圓媳婦的童年是如此悲慘,她們有自我放棄嗎?不,沒有!她們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最後還不是挺過來了!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要幸福得多,我們有父親疼,有母親愛,有老師教導,有同學幫助,有朋友陪伴。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現在快樂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時間,又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現在美好的童年生活呢?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請你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巨大的財富——美好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呼蘭河傳》是蕭紅回憶在呼蘭河城的童年。《呼蘭河傳》中,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每天陪伴她的,是荒涼的後院和富有童心的外祖父。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

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是個可愛、愛笑的12歲女孩。因長太高,對外說14歲。第一天來到呼蘭河城,便由街坊公論,不像個團圓媳婦,因爲她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而且長太高了。她的婆婆對她嚴加管教,讓她更像團圓媳婦,可是最終卻害死了她。

看到這裏,我的心裏很同情,我同情小團圓媳婦的不幸遭遇,也同情呼蘭河人民的愚昧思想。呼蘭河人民的本性是善良的,當小團圓媳婦上生病時,街坊熱心出主意,她的婆婆也花很多錢給她治病。但是他們治病的方式是與他們的思想一樣愚昧:跳大神、燒紙人、叫魂,而這些把團圓媳婦活活害死。

看看我自己,我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我生活在大城市中,接受着先進思想的薰陶,時刻關注着科技新發展,我遠離了愚昧。

如今的我,能夠從書、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接受新信息。我們可以瞭解各地的文化、風俗、新聞,我們的思想是開放的,我們的祖國是繁榮的。

我們需要有開放的心態,才能真正脫離愚昧。有一些人,雖然生活在大城市裏,卻不願接受新思想,那他們與呼蘭河人民有區別嗎?他們都是愚昧的,只是一個是沒有接觸新思想,一個是拒絕接受新思想罷了。

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裏,接受在新思想,對比思想愚昧保守的呼蘭河人民,我們是多麼幸運和幸福!我們應從開放的心態接受新思想,珍惜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讀了《呼蘭河傳》之後發出的感慨。

《呼蘭河傳》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說,是蕭紅一生的寫照,它是一篇敘事詩;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它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蕭紅雖是一代才女,可生活並不如意,芳年早逝,它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我讀《呼蘭河傳》,羨慕小時候無拘無束的蕭紅,又爲成年後的蕭紅默默垂淚……要說印象最深的,還是祖父家的園子,那裏留下了蕭紅快樂的童年印記。

那個“祖父的園子”是一個自由快樂的人間樂園。那裏的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那裏的小鳥,愛怎麼飛,就怎麼飛,無憂無慮;想鏟地,就鏟地,想澆水,就澆水。在這兒,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也曾有這樣的一個園子。那時,爸爸媽媽在江都工作,我和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我的老家有一個大院子,院子裏有一口大井,門前是一片松林,再前面是一條小河。夏天的夜晚,奶奶常常坐在院子裏,一隻手輕輕地摟着我,一隻手拿着扇子,對着天空指指點點,奶奶看着,我也跟着看着,看那漫天的繁星對我眨眼,對我笑,我也對它們眨眼,對它們笑。流汗了,潑潑井水……

後來,我被爸爸媽媽接到江都上幼兒園、上小學,坐着旋轉木馬,玩着蹦蹦牀……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我也開始了藝術薰陶,學芭蕾,學鋼琴……自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不知不覺中,那個“祖父的園子”也離我越來越遠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蕭紅啊!蕭紅,呼蘭河水把您養大。您是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優秀的女作家,是愛國文學青年的典範。您珍貴的文學作品,是黑土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令人永不能忘卻的一段歷史篇章。是呼蘭河的驕傲,是呼蘭人民的驕傲。您熱戀着這片黑土地,熱戀着呼蘭河,熱戀着鄉親們。

《呼蘭河傳》就充分體現了您的心靈。您還有很多作品沒有來得及寫完。如:反映東北開荒史的長篇小說《泥河》、反映哈爾濱女學生抗日鬥爭的長篇小說《晚鐘》、《呼蘭河傳》的第二部,另外還有《還鄉人》、《採菱船》、《珠子姐》等十個短篇小說題目都擬好了;可是殘酷的戰爭缺醫少藥,奪去了您青春年華。人民爲您惋惜,爲您憐憫……

蕭紅啊!蕭紅,您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歷盡磨難、飢寒交迫、貧病交加、坎坷曲折。生活的漂泊,愛情婚姻的不幸,戰爭的災禍,您無不飽嘗。爲的是推翻黑暗的封建社會,爲的是不當亡國奴,爲的是讓廣大勞苦人民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您懷着對祖國對黑土地的一片赤誠,蘸着自己的血液和膽汁,不足十年的創作生涯卻留下了近百萬字的珍貴文學作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民族危機嚴重的動盪時期,在國將不國的劇烈變動中您寫盡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以抗日作家之譽蜚聲中國文壇,名揚海內外。報效祖國的熱血在您胸中奔騰,鞭撻吃人世界日寇鐵蹄暴行。您是現代史上巾幗英雄,文壇巨星。萬古流芳!永放光芒!

您的短暫人生卻綻放出晶瑩閃亮的文學火花。您在廣州珠江畔銀河的英靈,我們莊嚴向您告慰:我們踏着您的步履繼續奮鬥。今天您的願望實現了:祖國已陽光普照,盛世隆興,東方巨人,錦繡前程。請您望一望家鄉的鉅變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今天買了本《呼蘭河傳》,到家就讀了起來。其實初讀《呼蘭河傳》,我並不怎麼喜歡,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隨手就丟到一旁了。當我重新翻那本《呼蘭河傳》,細細品味,才發覺得它的精彩。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她寫了她童年住的呼蘭河這個地方。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讀着讀着,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樂事,一個人呆呆的笑着。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裏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爲窮,因爲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那個扎花店的工人年復一年給祭祀的紙人穿上亮麗的衣裳,怎麼就不會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難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紙人一樣整潔亮麗嗎?也許,那裏的人們,已經覺着,生不如死,死後,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園、大馬、僕人、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盛開的鮮花……正是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扼殺了小團圓媳婦。

呼蘭河留給蕭紅的,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4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纔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5

我剛從書店裏出來,手上還拿着《呼蘭河傳》,不由又想起了蕭紅阿姨寫的《祖父發園子》 ,那 時的蕭紅是多麼調皮,可愛呀!於是,今天上午我再次翻開了《呼蘭河傳》,再次去探索呼蘭河 這座小城的奧妙。

這本書共分爲七個章節,分別是:小城風貌、城中盛事、我與祖國、荒涼的院落、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每一個故事都特別讓人有輕鬆之感。越往下讀,心頭就會沉重一些,讓我置身於書中,流連忘返。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人們是多麼迷信呀!人們跳大神、糊陰宅、放河燈......利用這些來保佑一生平安,他們卻渾然不知這一切都是假的;東道二街的泥坑,曾淹死過多少條鮮活的生命,比如:雞、鴨馬......卻沒有一個人去填那個坑,因爲人們認爲一切都是天意,呼蘭河的人們還是愚昧的。人們居然認爲跳大神可以治病,放河燈可以讓野鬼投胎,糊陰宅可以讓人們在陰間擁有一切,人們所謂的“盛宴”就是讓十二歲的女孩洗澡,人們還用“治病”的跳大神當成“表演”當地人民是多麼愚昧、麻木。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生活是多麼刻板單調呀!人們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每一年必有跳大神,放河燈、廟會......

這些重要的活動有一個人多麼渴望吃豆腐,但家裏沒有錢,他說他以後要賣豆腐,這樣也行是人窮志短吧!

呼蘭河的人民還是自欺欺人的,他們知道他們生活貧窮,無法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只能自欺欺人地說“沒事兒”

合上書,腦中浮現出呼蘭河這座小城。啊!呼蘭河!你是一個充滿如此世俗氣息的地方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6

在中國有一個地方,叫呼蘭河,是蕭紅(原名:張乃瑩)童年開始的地方。那裏有童真,有快樂,也有迷信和愚蠢,還有堅強。

童真

對於蕭紅來說,童真也許就是把家裏的箱子翻了一個遍,就像淘寶一樣,充滿了樂趣!有時跑到戲臺子旁邊聽大人咿咿呀呀的唱戲,但心卻不在戲上,而是和小夥伴們一起追逐打鬧玩耍,或在旁邊的小商販那裏買咚咚作響的撥浪鼓。

快樂

當蕭紅把花環放在她祖父的頭上,蕭紅就會很快樂,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會失落。心裏依然是快樂的,快樂來自於童真,童真來自於純潔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過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想象,結果有一些人就趁機賺錢,欺騙了無辜的老百姓。比如說:書裏的一個胡家的團圓媳婦,長了病。我感覺一定能夠治好的,但是團圓媳婦卻被那些跳大神的、還有自稱雲遊真人的給折磨壞了。還花了許多錢,真是“賠了夫人又折錢”。要是當時人們早一些擺脫這些想法,該多好啊!

愚蠢

書中說:路上有一個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積起來,過路的車和家禽都會掉進去,人們想了無數辦法,比如:拆牆、種樹,然而卻沒有想到最直接的辦法:填坑,那些古怪辦法也沒有成功。爲什麼他們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堅強

堅強是最美的事情。在書裏的磨官馮歪嘴子就是一個堅強的人。他不但要養兩個孩子,還要承受精神的壓力,因爲他娶了一個勤勞能幹的王姑娘,別人就七嘴八舌的議論王姑娘怎麼就嫁給了一個窮磨官。

呼蘭河是蕭紅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地方,是蕭紅記憶中那一抹五彩的顏色,是蕭紅記憶中最溫暖、幸福的地方。呼蘭河讓人回味無窮,記憶深刻!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7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爲我覺得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來充實!儘管作業很多,但就像魯迅說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是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後來又改名爲張廼瑩,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小城三月》《三個無聊的人》等。

《呼蘭河傳》中的某一章節《祖父和我》。我對這一章節也特別感興趣。在蕭紅家的後花園裏,種滿了許多她與祖父的美好回憶。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溫馨!讓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時光是因爲祖父的陪伴而快樂有趣的!她在菜園裏幫祖父割草,結果把韭菜給割了;幫祖父澆水,結果把水往天上撒,還說:“下雨了,下雨了!”多麼可愛的小蕭紅啊!

在我的鄉下,祖父母也有一塊小的田。每次我去鄉下,爺爺奶奶總在地裏忙活。我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跑到地裏去玩。那塊地彷彿是我的好朋友一樣,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陽光與色彩!

《呼蘭河傳》裏有很多令人發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樂道。蕭紅還介紹了當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還有一絲清甜留在我的嘴邊!讓我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時光,因爲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這樣的多姿多彩!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8

《呼蘭河傳》第一章講述了呼蘭河的當地風情。乍一看,這完全是關於家庭八卦的事情,就像我不喜歡看的電視劇一樣。

呼蘭河人充滿了惰性與愚昧,沒有革新的意願,體現在很多方面:一是那大泥坑子雖然搞得人仰馬翻吞噬了不少,可呼蘭河人除了拉人拉馬和口頭上說說的拓寬點走的路,卻沒有人使用填坑的方式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二是對不幸者就都叫花子,沒有一點惻隱之心;三是染缸淹死過人照樣是生意紅火,冷漠的呼蘭河人沒有因此而改變一點點;四是扎彩鋪的精美與夥計的粗糙醜陋形成鮮明對比,呼蘭河人對生老病死沒有一點點動容,一切都是走過場而已,彷彿一個個行屍走肉,沒有思想,沒有遠方。

後半部分的內容開始有一點點生氣,買麻花的女人家的五個孩子是有思想敢於反抗的,最後被馴服了,被當成一齣戲看;吃塊豆腐竟然是呼蘭河人的最愛,閉塞的程度可見一斑;火燒雲的變幻莫測預示了呼蘭河即將到來的風起雲涌;最後一劑藥膏象徵着呼蘭河人依然沉淪在混沌未開的當下。

第一章看下來,呼蘭河人似乎個個混吃等死,深受封建社會的荼毒,真是哀其不幸恨其不爲怒其不爭。愚昧無知是不是這裏的最終結局呢?等待下一章揭曉。

這一章我看到了魯迅式批判的影子,卻沒有看到文學大師的造詣高深在何處,可能真的是水平有限。可是這麼高深的文學著作,帶着天真爛漫的10歲孩子又如何能讀懂呢?他們能從這裏吸收到什麼養分呢?他們如何在閱讀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10歲的孩子更需要培養閱讀興趣,激發正能量。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9

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打開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着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

在那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裏,因爲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着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爲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裏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爲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剛開始活潑、開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沒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讓親人傷心的並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們做了一個賠本的買賣。

在舊社會中,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那樣,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爲舊觀念,舊思想,我慶幸現代的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也沒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0

暑假中,我讀了《呼蘭河傳》,全篇介紹了女作家蕭紅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讓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風土畫,比如火燒雲。

瞭解了蕭紅的背景後,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愛她,她感受不到任何親情。只有祖父疼愛着她,給予她關愛,就像蕭紅自己所說:"從祖父哪裏,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

我很喜歡蕭紅對小花園的描寫以及和祖父生活場景的敘述。蕭紅以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小花園,各種動物、各種植物,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園裏的生活狀態是多麼自由,就像她所寫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把穀穗當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後耐心地教她辨認穀穗。和祖父勞動時,她時而去追蜻蜓,時而去捉螞蚱。這些生動的畫面,都是因爲有祖父的疼愛,所以一切是那麼的美好。

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這樣疼愛我。她十分喜歡織毛衣、做針線。從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給我織的。外婆還給我做布鞋,穿在腳上十分舒服,而且還透氣。每次都會在鞋面上繡各種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雛菊……可漂亮了,無論誰看見了都要忍不住誇讚一番。

我覺得我比蕭紅幸運很多,我不僅有外婆疼愛,還有爸爸媽媽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給予她溫暖和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愛,需要快樂的童年,在愛的滋潤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1

這天,父親無意中借來了一本書,說要我看看,提高語文閱讀水平。我接過這本書,上面寫着《呼蘭河傳》四字,我帶着這本書來到自己的房間,默默地翻開,靜靜地看了起來。

《呼蘭河傳》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呼蘭河傳》中的那個單純的“我”在經歷幾許變故後,漂泊動盪的生活讓她拾起記憶的碎片,並利用這些碎片編織成她記憶空間裏的夢幻,在那遠離塵囂的夢境裏她守望現實生活的孤獨寂寞與悽清。作者以自己零碎的記憶編織出的《呼蘭河傳》讓人感覺到了深深的悲涼。那些作者童年的音符陸續掛在我們眼前,述說着作者童年的回憶,悽悽涼涼。現實永遠是殘酷的,在默默中,生命在緩緩的流逝,帶着悽慘而溫馨的記憶,流逝……

《呼蘭河傳》中的馮歪嘴子很堅強,面對着貧窮和旁人的冷嘲熱諷,依舊樂觀的活着。有二伯忠實勤懇,最後逃不過時間的流逝逝去。小團圓媳婦很悲憐,在經歷了捱打、跳神、熱水湯驅鬼後病好轉,靜靜迎來的卻是命歸黃泉的悲哀事實。文中還有很多的人物都是個性鮮明的。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寫這本書時,彷彿很悲傷,她寫這本書可能是爲了用童年的回憶,來慰藉着自己孤獨的記憶。《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想到了一些爲命運的悲苦而失去信心的人,那些人都不夠堅強,而相反作者蕭紅的命運也如此,但她還是如此堅強,在文中用筆述說着童年的回憶。作者很懷念家鄉的一切。

作者很平靜的等待着自己的未來,幾乎已經知道未來發生的事,知道自己生命流逝時的孤獨無助。感、感覺現實永遠是殘酷的,在默默中,生命在緩緩的流逝,帶着悽慘而溫馨的記憶,流逝……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2

童年是歡樂的,然而對這個人而言,童年是寂寞的;世界是美好的,然而對她而言,一切都是荒謬的……她就是蕭紅,在那時被世人扭曲了的三觀下,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寫出了帶着淡淡苦澀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講述了呼蘭河這座小城裏,呼蘭河人的生活日常以及那個年代落後的思想。我覺得這本書可以分爲三個部分:一、熱鬧的呼蘭河。廟會、街上的藥鋪、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繩、野臺子戲等,以及那北方的獨特風景,都給人留下了熱鬧非凡的印象。二、蕭紅和她的祖父在園子裏、在家裏的美好時光。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苦人民的真實生活以及迷信、落後的封建思想。估計很多人讀着小團圓媳婦那一段時是憤憤不平的,讀到二爺那一段是一邊笑一邊揉發酸的鼻子,看到馮歪嘴子的故事則是完全哭了。確實,哪一篇文章不能打動你的心呢?

蕭紅不只一次在書中說過:“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剛讀時很奇怪,這麼大一個院子,又有那麼多房客,哪兒荒涼?後來,繼續往下讀時,從書中看到一句挺揪心的話:磨房裏那打梆子的,夜裏常常是越打越響,他越打得激烈,人們越說那聲音淒涼。因爲他單單的響音,沒有同調。我想蕭紅對我們的答覆就是這個,她就是一個寂寞的旅者,她看着美麗的風景——祖父、蕭軍、魯迅、端木蕻良一個個消失不見,只剩下她一個獨自在灰暗中徘徊。第一個風景(祖父)的消失導致了她寂寞的童年。風景逐漸消失則是她對世界慢慢冷陌的原因之一。

寂寞的童年,是因爲第一個風景的消失。世界的荒謬,是因爲沒有足夠了解自己,爲自己把握良機。世界很美好,卻很荒謬。

堅強起來吧,最美的風景只有自己。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3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先生的評價。作者蕭紅在文中批評了人們封建傳統的這種思想。雖然沒有在文中直白的說出來,但作者卻側面諷刺了故鄉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蕭紅以孩童的形式向人們詮釋了她的童年,一個既有歡樂又有悲傷的童年。

文中主要寫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團圓媳婦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視角講述了我和祖父之間的歡樂生活,祖父對我的好與父親的冷淡和母親的惡言惡色進行了比較,更是突出了父母對我的冷漠與不重視。

別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當成掌上明珠,與別人家相比,蕭紅從小在父母那兒受到的僅有冷漠與惡言惡色,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兒得到愛與自由。後花園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兒,蕭紅才能得到無限的歡樂和自由以及滿足。祖父對我的寬容,以及和我玩耍,一齊背唐詩等等事情,都體現出祖父對我的慈愛與溫情。

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慈愛和藹的祖父,作者蕭紅對祖父有着濃厚的感情,她筆下的祖父寫的活靈活現好像就在身邊一般。

文中還寫了一個主要人物:小團圓媳婦。這篇文章主要是謝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羣封建思想們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還是用孩童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也體現出來人們的愚昧無知和殘忍。最終小團圓媳婦死了,有二伯和廚子卻還是歡天喜地的樣貌,沒有悲傷的神情。這也能夠體現出人們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蘭河傳》這本書體現了蕭紅對故鄉·童年·祖父的懷念。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4

暑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此刻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動着,憤慨着,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溫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伕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裏喝彩,幫忙車伕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溫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纔會讓生活更完美;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着祖孫深情,僅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爲“我”的童年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媳,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之後,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爲什麼會病倒?是什麼致使她成爲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衆強行脫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裏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終,頭髮都燙掉了,還說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說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後,她的家人並沒有所以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麼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着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着蕭紅講述着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憂鬱,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5

窗外幾束陽光從窗簾的細縫裏射進來,在夕陽的照射下,書櫃彷彿鑲上了一層金邊,格外吸引人。我悄悄地打開書櫃,挑出了《呼蘭河傳》,在陽光的沐浴下心無旁騖地讀起來了。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爲悲慘又富有傳奇色彩的蕭紅。正因爲她那寂寞獨特的童年生活纔給了她靈感,她創造了一個個色彩鮮明的人物:頑強的馮歪嘴子,可憐的團圓媳婦,慈祥善良的祖父……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帶着那個年代的印記,帶着呼蘭河的鄉土氣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一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罵她。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團圓媳婦“治病”,燒柴架鍋,讓她脫光了衣服,在鍋裏“煮”,她最後痛苦地死去。我看到這裏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真想衝進去跟他們說明真相,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愚蠢無知。我對團圓媳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同情、憐惜,爲她叫屈。同時我體會到了舊社會愚昧、無知的恐怖,真是吃人的社會呀!作爲女孩子,我很幸運生活在這個新時代,生活幸福,人人平等。

我讀這本書不像讀其他書那樣輕鬆愉悅,心情非常沉重,我見證了人物悲慘的命運,也感受到了蕭紅童年的寂寞、呆板。“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爲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蕭紅如是說。可見,《呼蘭河傳》是她心靈的家園,精神的故鄉和靈魂的安生之處。

合上這本書,我回憶着,我感受到了蕭紅濃濃的悲情愁緒……這種愁緒像有魔力,它抓着我的心,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這部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6

蕭紅是一個命運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應對世俗,經歷了叛逆,覺醒和抗爭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擊。祖國的災難,故鄉的淪亡,個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帶着一絲絲悽苦和憤世,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的鄉愁。

小學期間,我們上了蕭紅的《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蕭紅小時候居住的呼蘭河城是如此的奇妙與可愛,使人不禁嚮往它……可今日,我讀了這本書,卻明顯地體會到了這個年代到百姓們的無奈與痛苦,也讀懂了一個懵懂小女孩的心。

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裏可謂是生機勃勃,豐富多彩,語香爛姿,鳥花絢多。花園裏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讓我感到神奇,新鮮。異常是那會呼叫,會冒煙,葉子會發光的大榆樹,讓我感到十分羨慕和驚訝。

蕭紅說,花園中的植物,動物簡直是應有盡有。“蜜蜂則嗡嗡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落到上頭一動不動了。”這句話讓我彷彿看到了一隻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飛着,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兒上,一動不動,似乎在回味着這無限樂趣。看,多有詩意呀!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氣的蕭紅竟趁外祖父拔草時,將一朵朵紅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邊插還一邊笑。祖父更是可愛,不知真相,說了句:“今年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真香,二里路哪怕聞得到的。”我當時在喝茶,看了這句話,突然笑得哆嗦起來,實在憋不住,一口水從我嘴裏噴了出來,地上頓時溼了一大片。

這,就是童心。

這,就是童趣。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本《呼蘭河傳》吧,此時此刻,你立刻就會領略到蕭紅那純潔的,又痛苦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7

這個寒假,我有幸閱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整本書主要描述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蘭河傳》全書分七大章和尾聲,第一和第二章節主要寫了全縣的三條街與當地跳大神,放河燈,看野臺子戲和廟會等風俗,其餘五個章節寫了與作者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和親人,把祖父的和藹可親,馮歪嘴子的辛勤質樸,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述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並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杯具,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終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那裏的人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名明白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

作者還描述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採蘑菇那段就十分趣味,好好地去房頂採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還有一次,作者把花兒插在了祖父的帽子裏祖父非但沒發現,還笑着說:“今年花兒真香,隔着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

兒”。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我,童年的完美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長大了纔不會後悔。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可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完美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我的完美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8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感觸很深。它以蕭紅小時候的角度來寫,寫出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這本書的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隱藏了人世間的心酸苦澀,細嚼起來無不浸在其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愚笨無知,竟認爲婆婆打媳婦是應該的。因爲小團圓媳婦不怕羞,太大方,長得又高,吃飯吃三碗,她就要教訓小團圓媳婦。她把小團圓媳婦打傷了,打病了,就請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賠了五十吊錢給雲遊真人醫一醫,直到把媳婦折磨而死爲止。

這讓我想到弟弟出生前發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幾天,奶奶在老家請了個算命先生,說是正月初六初七是個大吉日,這個吉時生的孩子會又聰明又勇敢。奶奶信以爲真,還特地上廟裏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媽媽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脹,爸爸正準備送媽媽去醫院,奶奶連忙勸住,說等到明天再上醫院,那個日子吉利,生出來的孩子聰明。可是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媽媽肚子裏的羊水破了,嚇得爸爸連忙叫救護車送媽媽去醫院。手術過後,醫生告訴我們,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媽媽肚子裏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險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聰明又活潑,可是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就像書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直到媳婦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她的無知讓人覺得可憐又可恨。

《呼蘭河傳》這本書,雖然反映了當時社會崇尚迷信的風氣,斥責當時人們冷漠的生活態度。但它又是一本難得的散文敘事大作,像一首敘事詩,講述着作者在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

《呼蘭河傳》不僅是一首詩,還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9

本書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敘述中,我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這裏的村落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密佈,除了灰暗別的毫無色彩。這裏的村民僅僅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淡淡地活着,然後淡淡地離開,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他們腦子裏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爲人應該順應天意,順應社會,但天意到底是什麼?他們卻無從知曉。他們是那麼愚昧無知,那麼封建,無形中充當了劊子手。這是多麼可悲啊!

其中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小團圓媳婦的死。她才十二歲啊!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卻過早地被賣給了胡家做童養媳。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爲愛笑,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打她,用燒紅的鐵烙她的腳心……

小團圓媳婦的婆婆認爲,這樣抽打她是爲了她好,但最終卻因爲幫她治病的婆婆的“好心”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錯。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下,纔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輕輕地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不自覺的悲從中來。我真爲這裏面的人感到悲哀,他們日復一日地生活着,從來沒有任何變化,生活中也沒有色彩和花樣。周圍的人又是那麼冷漠和遙遠,每個人之間彷彿都隔着一堵厚厚的牆,這樣壓抑的環境怎麼能生活下去呢?這樣的生活又是爲了什麼呢?

從作者的筆下,我看到了作者無聲的哭泣和吶喊,似乎想喚醒那些麻木的心靈……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0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和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的大致內容相差不多,都是圍繞作者童年生活爲線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或所見所聞串聯起來,揭示了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態與社會風貌。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頑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個可憐的團圓媳婦。團圓媳婦十二歲,有一頭又黑又長的頭髮,她臉長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健康,大方,愛笑,這些在當今社會都是優點,但在呼蘭河,小團圓媳婦在廣大婦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爲這樣,安然媳婦被婆婆毆打,婆婆嘴上說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卻不分晝夜的打,凡是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也會找她出氣。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種迷信的方法爲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進開水中洗澡,說是可以驅邪。但,凡是個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團圓媳婦也是一樣。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來來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團圓媳婦渾身像火炭那般熱。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天,小團圓媳婦死了。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粗暴無知的,看客和江湖術士的騙局,親手把一個健康的女孩兒送進了墳墓。

在社會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大神的眷顧可貴。他們迷信,明明去看看醫生就能解決的事,卻因爲他們的無知,把好好的人推向無底深淵。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了呼蘭河的民族風情,以及人們對鬼神的無比敬仰之情。在我看來,他們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現代社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爲有了法律的存在,現代社會才變得井然有序。而舊社會時期,人們往往以利益爲重,不念情義。在現在看來,人類最珍貴和最應該擁有的品格是--捨己爲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1

你知道蕭紅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嗎?如果你讀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相信你一定會知道。

蕭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也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1933年發佈第一部作品《棄兒》,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

《呼蘭河傳》寫的是一個名爲呼蘭河的地方,在那裏,我看到了嘲笑、冷酷、無情、迷信、虛假的人。

最大的悲劇就要數小團圓媳婦,年僅12歲的她被賣到了胡家當童養媳,單單因爲她不害羞,婆婆就要來給她下馬威,用嘴罵,用手掐,用鞭子抽接着團圓媳婦就被婆婆給虐待病了,更糟糕的是,婆婆爲了治好病,聽了那些愚昧的人話,竟然讓團圓媳婦當衆洗澡,洗澡水更是燙的讓人無法想象,圍觀的人到處都是,可是就沒人一個人上前阻攔,最後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兇手是那些迷信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善意害死了團圓媳婦,每個人都是要她命的劊子手。不過現在的社會基本不會有這種行爲了,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來獲得幸福。

到了第七章,主角是一個窮苦的男人,叫馮歪嘴子。他有一個媳婦,兩個兒子。因爲生二兒子,他的媳婦死了。作者沒有告訴我們他的結局如何。這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可能結局十分悲慘,可能結局十分美好,也有可能結局平淡無奇。總之只要想象,他的故事就有一百個,一千個,無限個可能。

《呼蘭河傳》這本書沒有華麗的點綴,沒有美麗的裝飾,它靠着與衆不同的平凡,深入讀者的心坎。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2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這不是一本很厚的書,但寫了很多事。這本書不光講述了蕭紅小時候的事,還真實的反映了舊社會的方方面面,隨着她的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舊社會老百姓。

蕭紅來自東北,正在她來到上海,包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成冰塊的時候,她遇到了魯迅,魯迅的慈祥讓蕭紅心中的冰塊逐漸融化了,並且使蕭紅拿起了筆寫作,終於,蕭紅寫出了《呼蘭河傳》。

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都是出自於《呼蘭河傳》。

但是,看完全書之後,我才明白舊社會的黑暗,呼蘭河的人是善良的,但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們的習俗害了他們。

當小團圓媳婦生病的時候,婆婆願意花錢去請道士來“治病”,這當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們知道,道士做法又怎麼能治病呢?最後,小團圓媳婦,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魯迅先生所處那個年代,是動盪不安的,但是人們依舊是善良的,可是,善良的人們依舊擺脫不了封建的枷鎖,依舊不能拋開那些沒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方法”。

在這種社會中長大的蕭紅是寂寞的,媽媽對她是惡言惡氣的,爸爸對她是冷淡的,奶奶會因爲一些小事而拿針扎她的手指,只有爺爺對她是慈祥的。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是十分明顯的,生個男孩,家人會歡天喜地,生個女孩,家人會一臉嫌棄。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蕭紅是孤獨的。

這本書也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多麼幸福,更讓我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讓我感受到了不用擔心溫飽是多麼幸福,而且不能相信封建迷信,這樣只能害了自己。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3

時光的河入海流,長大的人兒分頭走。人們直到長大甚至年老才能回想起童年的美好。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河,在無際的沙漠中緩緩流動,變換着色彩。我赤足站在河邊,正準備用玻璃瓶盛滿我喜歡的色彩之時,我和她邂逅了。

在後面的相處中,我瞭解到,她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悽婉的歌謠。”,她是把狗尾巴草當成穀穗的女孩,她就是《呼蘭河傳》作者——蕭紅。

蕭紅,一個擁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就這樣無聲地走進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心疼和惋惜。

她,從小飽受父母的冷眼、奶奶的打罵,一個幾乎沒有愛的童年伴隨她成長。唯有和藹可親的祖父讓她嚐到了一點愛的滋味,他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向蕭紅日漸灰暗的心靈。

她唯一的快樂就是在祖父的園子時的時光。她很喜歡在那裏玩,看她在鮮花遍地開蝴蝶滿天飛的後院中,歡笑不斷,“栽”白菜卻將白菜踢飛,“拔”野草卻誤拔穀穗,給祖父頭頂插花……園中各種趣事連連令讀者也歡笑連連,將先前的悲涼悽慘頓時拋之腦後。

在這部半自傳體小說中,蕭紅的記憶之口像是裝上了水龍頭,有條不紊地流出,一段段地述說。這裏的小村莊,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類似於團圓媳婦的悲劇數不勝數。我不知如何去評判哪個值得同情,而哪個值得痛恨……

我和她的邂逅是那麼的轉瞬即逝,希望她的後來可以彌補她內心深處遺失的美好。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你走了,就像這邂逅還未開始似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4

正如作家茅盾所說,《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的確,《呼蘭河傳》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它如詩如畫地講述了作者蕭紅年幼時在呼蘭河畔的所見所聞。娘娘廟的風土人情、十字街的繁華、“跳大神”時人們的歡暢,這些無不訴說着呼蘭小鎮的五彩的風土人情。

可陽光總是伴隨着陰影,五彩繽紛的事物背後黑暗的那面同時存在。

那時正處於封建社會,人們對封建禮教深信不疑,不肯接受新鮮事物。傳統、殘忍,而毫無意義的儀式被延續下來,比如“扎綵衣”,“算卦”。這無不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混亂,以及他們的愚味,殘忍,對傳統的事物不分辨真假。

小團圓媳婦的遭遇就是個最好的案例。

小團圓媳婦原本是一個活潑向上的小姑娘,但由於重男輕女的舊習,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因此她在八歲時便被賣去了呼蘭鎮的老胡家,這在年幼的小團圓媳婦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她本是個性格里稍帶調皮的小女孩,但當時的人們麻木地認爲只有乖巧賢惠纔是女孩子們的本分,順從更是排在德行的首位。就是如此,小團圓媳婦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常常遭到婆婆的毒打,身上留下烙鐵的印記。

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重病,又被捲入一場各種傳統儀式的漩渦。人們不用藥物治療,反而迷信各種如“跳大神”、“扎綵衣”、“算卦”等儀式。最後,小團圓媳婦在被用燒開的水洗澡時喪命。

從這方面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就是“一串悽婉的歌謠”嗎?

童年的蕭紅頑皮、稚氣、天真,但當時可怕的封建社會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內心:正因此,她就借一本《呼蘭河傳》表達她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以及她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5

讀完《呼蘭河傳》,歷史的背景就清晰了許多。

嚴冬封鎖了大地,有趕車的車伕,賣饅頭的老頭,賣豆腐的人。人們沒有道德的約束,看見翻滾在地上的熱乎饅頭就你衝我裝地搶了起來。十字街上,人們只認“李永春”的藥鋪,卻不去專門的拔牙店,只因被拔牙的標誌嚇住。

東二道街有個大泥坑,兩旁的住戶只會把牆修得貼近泥坑,好讓來往的人踮起腳尖,攀着光滑的牆面小心翼翼地走過去。即便是有馬不慎掉進了泥坑中,也只會看個笑話。

呼蘭河城裏有放花燈的,有唱野臺子戲的,有娘娘廟大會。正如作者所說:“至於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作者的家裏有個儲藏室,裏面存放着七大姑八大姨的東西。每到後院鎖住門時,作者就翻騰出一些有趣的東西,有次還找到一個小紅燈籠,讓有二伯點上燈跑出去玩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都很悲哀。團圓媳婦整天被婆婆又打又罵,以至於受了傷。婆婆則四處找偏方,跳大神,求占卜都沒用。

最終還是離開了婆婆。馮歪嘴子家的媳婦王大姐之前也很受歡迎,可自從嫁給了馮歪嘴子就被人指指點點。爲什麼呀?因爲馮歪嘴子是磨倌!地位不高,王大姐的地位也變得不高了。

這就應該受到別人的偏見嗎?我想這完全是一場悲劇。

《呼蘭河傳》的那個年代,有人過的悲苦,有人過得熱鬧。但有很多的陋習沒有改變,甚至在今天就是禁止的。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動,就是生長在老一輩的人們的生活。作者的童年也很豐富,見識了許多的活動。現在的人們更應該從中認識到一些東西。吸其精華,棄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