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1

漫長的暑假,有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陪伴,我想說,日子過得真的還算充實,還算詩意。並且,在個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足的享受和滋潤之餘,也更加欽佩肖川先生對教育的殷殷執着和切切關注。在他如歌如吟般的字敘述裏,細細體會他那份對教育事業的堅韌信念和綿綿真情。

他在書中寫道:"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這讓我無由的在頭腦中激盪起對教育的新思考,對自身的反省與評判。肖川教授用自由的體和通俗易懂的字,言說着人性化教育所應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他從"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義"、"教學的智慧"、"教師的解放"、"明的星空"、"語言的世界"、"心靈的陽光"、"自由的言說"、"書的芳香"等九個主題述說着一種對教育,對教師,對教育中生命個體的發自內心的深情眷顧。你一旦走進他的字領域,你就難以抗拒那種於內心的字力量,你拒絕不了肖川先生的儒雅的睿智、你很樂意去追隨他行雲流水般真摯的教育情懷和真實的教學趣味。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說,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處不折射出作者對於教育、對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真的是以智慧啓迪智慧、以真情呼喚真情。書中的每一個字,無不在表達着這樣一個內容——成爲有思想的教師。

我最欣賞"開放的堂"這一,我一直苦苦的思索着究竟什麼樣的堂纔是開放的堂?幾多困惑,幾多迷惘!肖川先生給出了精準的答案。他說,開放的堂首先是民主的堂,開放的堂寬容並鼓勵學生提出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開放的堂是學生有着情緒上安全感的堂;開放的堂重視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他特別強調一名優秀的教師總是能夠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開放的堂不囿於教師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而展開,它關注學生當下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與感受,關注不同學生已有的經驗背景,它關注的中心不是教師預訂的教學進度,而是學生真實的收穫。在堂中,只有學生是作爲完整的人——有着廣闊的精神生活背景,全身心的投入堂生活——教學纔有助於完整的的成長;開放的堂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與總結,注重對自我認識活動的監控。這些觀念的提出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最終明白了教學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務於學生的發展。如果在某一問題上,能夠帶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能夠爲學生提供廣闊的自我的舞臺,那即使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也在所不惜。

我要特別情調的是:在日常的教學中,由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及時的、滿意的回答,這應該是允許的。在今天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更沒有認識全知全能的,教師是學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重要保護者,也是學生成長的守護者。這是我在肖川教授的字中所捕捉到的信息,儘管我早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但卻不能標準的訴諸於筆底。

從對肖川教授的字解讀中,我不由得嚮往起民主的、開放的堂。我願意成爲一名具有寬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兒童的優秀老師,我向往創造民主、開放、溫暖、和諧的堂。惟其如此,才能讓教育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打下一個亮麗的底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讓學生學會過精神生活,珍視精神的價值,眷注內心,使學校生活成爲整個人生美好回憶的巨大的泉和寶庫,以便讓學生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沐浴在肖川先生陽光一般溫暖的字之中,你會覺得教育是一項多麼崇高的事業,一項醞釀着真情與智慧的事業。我覺得,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就是學生的心靈得以溫暖的陽光。肖川先生的語言也如同陽光一般明媚、溫暖。他說:"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另一個(或另一羣)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也許我們始終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然而,我們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們不屈服於現實,我們也會有暫時的休憩與沮喪,但我們永遠懷着尋找精神家園的衝動,且吟且行"這是多麼有力量、有詩意的話啊,是的,我們的確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一定是光明的、溫暖的、我們夢寐以求的陽光普照開滿鮮花的未。

真的要向肖川教授深深的鞠一躬以示致敬!他的字散發着一股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你會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他的清明的智識,隨意的情性和真實的趣味。他對教育的溫情關懷,他對學術的廣泛興趣,還有他個人那種看待世界的通達的情懷,都化成了一個個飽含深情的字符躍然紙上,寄予我們熟悉的漢字以優雅的魅力。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淡墨飄香的字中隱藏着肖川先生生命的律動,以情懷澆灌字,以信念鍛造智慧,以真情與智慧交融的緯線引領教育的航向,以不同尋常的關注眷戀着教育的激情與理想!真的值得你一看!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2

讀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感觸頗多。這本書飽含了不起作者對社會對時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向與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也不是由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作爲教師我想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纔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爲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

  教育之感悟

正如書中說的那樣,心靈中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教育中沒有真情,我們將囿於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肖川還特別地強調,他是爲教師而寫作。其實我覺得他絕不僅僅是在爲教師而寫作,而是在爲所有身在教育、心繫教育、執著於教育,在不斷探求人生真諦、追尋幸福人生的人們而寫作。作者有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方向決定方法。"

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們沒有教孩子們她們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的活着,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如何面對衝突和挫折,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純教給她如何讀、寫、算、那又什麼意義?如今的許多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很大部分是隻會讀、寫、算的學習機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狀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狀元的出現,很有可能埋沒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可塑之人因爲大家的目光都被狀元所吸引了,這是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實,人人呼籲改革,但是又沒有人知道該由誰來改革,其實能改變這些現狀的,只有我們這些教師——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帶着智慧與真情的學生交流,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必需途徑。

  教育之職責

作爲小學教師,我們是學生人生的啓蒙者,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要他們學會說話,寫字,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引導成爲一個高級趣味的人。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認爲"學校生活值得過?"與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瞭解他們的性格,當對每個學生都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了。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帶着興趣來學習的話,那麼我們的課堂就真正成了孩子們的課堂了。也只有產生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求知慾。

  教育之遠思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書中我們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重在於學,並且要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

讀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我離教育名師有多遠?"我無法計算出來。肖川教授的廣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恰當的引經據典,精妙絕倫的語言典範,讓我讚歎!我也許不能成爲名師,但我可以有名師的理想和信念,朝着名師的高度奮進,直到永遠。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3

很喜歡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這是一部啓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讓我激動而生反覆閱讀的衝動,心就這樣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紙薄。‘不欲其所無,窮盡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並努力發現其價值,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貴之所在。”很認同他的人生感言,珍愛學生,珍愛家人,珍愛自己,儘自己的努力從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問心無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夠理想,也無需自責了。教師要學會解放自己,淡定,從容地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纔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師說,一個人的樂觀取決於內心深處的達觀,不去關注失去的,只關注自己內心堅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陣地,不進行盲目的攀比,於是心中就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全心全意地愛自己所擁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綁在一起時,每時每刻每處都能生活在快樂之中。

肖川教授也在書中詮釋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們對於自己充實、豐富、純潔、高尚的精神生活的體驗。當我們用真誠的言論和行動去振奮別人的同時,也振奮了自己;當我們用廣博的愛心去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我們自己。是啊,三尺講臺是我們播灑理想的舞臺,每當我們看到學生在自己營造的一個又一個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自由地暢談,激烈地爭辯,大聲地歡笑。這種幸福又怎能用言語來表達呢?

感嘆之餘,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養,教師要成爲有思想的教師,因爲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會使我們興趣廣泛,內心鮮活,會讓我們的人際交流變得更有品位,是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使我們從瑣屑、無聊的單調,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擺脫出來,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作爲教師,在你的教學中,你把什麼樣的內容帶進課堂,帶入學生的精神生活,取決於你的文化底蘊,你的文化眼光,取決於你的價值追求。

肖川教授對書的嗜愛也讓我怦然心動,靜靜地閱讀,內心便會有一種莫名的涌動,感受到內心的充盈與溫潤。回顧自己有時因種種原因疏於閱讀,無心體味讀書的樂趣,悲哉!古人云: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智,其實,世上能讓思想致遠的,還有什麼比得過一脈書香呢?

走進書裏的世界,享受精神的豐潤,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綻放自己的美麗。用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們顛躓;:淡淡地,不讓我們昏醉,使我們坦坦蕩蕩地處世,明明確確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4

  智慧解決問題,真情打動學生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嚴謹學風、睿智思考和優美文筆的創作特點,讀來有如沐春風般的溫暖感受。教育的意蘊、文學的韻味及文字的優美,讓我激動而生反覆再讀的衝動,身心沉浸於教育智慧的滋養中。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激發我對教育智慧和真情的思考。

首先,做學生的朋友,細心關注學生的情緒和行爲。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得不到宣泄的通道,就會對人產生損害,對於成長期的孩子傷害更大。孩子的心事如果長期得不到傾訴,內心世界往往容易變得封閉,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其次,多鼓勵,用賞識教育培養孩子的信心和個性。美國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質的願望,就是希望得到讚賞"。自信心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種意識特徵和心理狀態。它是一個人人格的核心。

最後,做好學生的榜樣,用智慧和真情感化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撒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散播一種榜樣,我們就能夠時時看到奮鬥的目標和參照物。因此,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全班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教師的一次模範行動的作用勝過千百次說教。

在肖川博士的書的陶冶下,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像書中所闡述的那樣,將愛、將智慧、將真情傾注教育的每個細節。更加努力,博採衆長,爲我所用,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努力成爲一位優秀的教師。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5

文如其人,書如其名。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爲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變的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說,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爲師,意味着我們此生將用靈魂牽着愛,思緒纖細至無形。靜夜裏,當他人都已安詳而坦然的沉沉睡去;我們的案頭依然燭光搖動。爲了那些純淨的心靈,我們一次次攀巖在不同的教育“革命”中,在品嚐了乾澀的甜後,對逝去的青春的懷念可以用無悔來祭典。這也許就是所謂教師的幸福吧!我們的韶華將悄悄走過,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師愛在左,執著在右,在教育道路的兩旁,我們隨時播種隨時開花;使一路上穿枝拂葉的人,即使走過荊棘,有淚可落,卻都是幸福!”

拜讀完肖老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後,讓我對勝任教師這個職業更加自信了,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責任,做好老師是我的要求。心甘情願爲教育事業奉獻青春。

無愛的教育是可悲的,愛能讓寒冰般的心融化,能讓陰霾的臉綻放笑容,能讓筋疲力盡的身軀精神抖擻,愛是一副良藥,能醫治教育中出現的病症,愛是陽光是雨露,能甘潤孩子們的心靈,照耀孩子們不開心的角落。

我們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年齡小,而且還住校,面對這一羣可愛的孩子們,除了在生活上還要在學習上幫助他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佈置作業,我們班的郭吳炎和劉城志因爲一片紙打了起來,我本能的走到他們身邊,問了一句:“你們的作業記住了嗎?”連問了好幾遍,沒有人搭理我,過了一會郭吳炎不耐煩了,很厲害的說“沒”我當時有點懵了,是不是我那句話問的不對,還是孩子覺得很委屈,我也想不明白,過了一會,我把孩子叫到了辦公室瞭解情況,孩子終於說出了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想讓別人管,只想自己心裏舒服就行,我問他作業怎麼辦?他說了一句讓我很不理解的話,我想寫就記作業,不想寫就不記作業,後來我給孩子溝通交流得知,家長對其影響較大。我把孩子的家長也交到學校來,通過交流孩子的情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耐心,經常對孩子暴揍,後來我給孩子說作業,孩子一遍記不住,我就在給孩子講一遍,兩遍記不住,再講一遍,一直講了五六遍,孩子終於記住了,我又讓孩子重複了一遍,家長把孩子帶回家了,晚上家長打電話給我說,白老師,你讓我知道了怎麼教育孩子,孩子通過你的溝通也教育了自己,今天的作業他寫的非常好,謝謝你。聽到這番話,我爲我高興,爲我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高興,每教育好一個孩子我都很開心,是不是我很沒有出息,但這就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因爲一些事情請假了,第二天一個孩子跑到辦公室,白老師,你昨天怎麼沒給我們班上課啊,昨天一天沒見到你,可想你,聽到孩子話,我感覺非常幸福,這可能就是你所謂的回報吧,這樣的回報我希望越多越好,其實我也不知道孩子們對我的感情怎麼那麼深,我只覺得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情,愛人愛己愛學生,這就是真實的我。

爲師八年,愛與己始終相伴,智慧使教師成長加速,真情鑄就了一個個鮮活的師魂,感謝愛,感謝教育!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後感 篇6

本學年,我讀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一部啓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書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師的需要與趣味以及他們所關注的事物、他們所困惑的問題、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委屈和追求。

本書雖爲隨筆,卻並不缺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着的思想火花。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爲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爲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爲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羣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爲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着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作爲教師,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纔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爲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話: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時刻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以後我努力博採衆長,爲我所用,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