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示例

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第一次翻開《消失的地平線》就被裏面那些美輪美奐的圖片吸引了,在希爾頓筆下,我看到了雪域高原細緻的美景,孤傲的雪山、蔥蔥郁郁的山林、婉轉的河流、寧靜湖泊,神祕的故事讓我不得不相信,當在距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或者說建在天上的神奇國度中,真的有一個隱匿的國中之國,那就是香格里拉。

故事主要講述本世紀30年代初,英國駐南亞領事館的領事威廉、曼寧森、美國人伯納德和傳教士布林科洛在由南亞次大陸的巴斯庫乘機前往絲綢之路上東西方交流的重鎮白沙瓦時,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被一個東方人劫機,神祕地被安排來到了神祕的香格里拉,一個安逸愜意的生活環境,令人着迷的世外桃源。

希爾頓說,這裏還一個希望:當風暴來臨,每一朵文明之花都遭受蹂躪,人類的一切都被摧毀,史無前例的“大黑暗”帶來之時,香格里拉將拯救一切文明。大蕭條時代,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夠逃到香格里拉這樣的世界,做一個時間的盜賊。

然而,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浮躁的生活,喧囂的不夜城,處於錦年之外的我們也好像不能免俗,無處遁逃。很多人在追逐夢想的路途上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不知不覺,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爲了生活追名逐利,空氣裏瀰漫着冷漠的衍生品的味道,人們嗅覺失靈我們才知道我們用自己無法贖回的東西典當了名利和金錢這兩把雙刃劍。

希爾頓用唯美的語言造建了西方世界的“桃花源”,那是一個虛靜的玄妙的世界,像夢一樣的謎,那裏有無盡的黃金、現代化的器具、永遠長壽的祕訣,在那裏,“永遠”不再是一個詞和兩個充滿幻想、空洞、可怕的字符,那裏是人類最爲理想的天國。

然而,那確實是一個一次性的異度空間,駐足於彼岸,好像一切都充實了、飽滿了,有了寄託,有了希望。書中主人公康威之謎,卡拉卡爾山之謎,藍月谷之謎,香格里拉喇嘛寺之謎和滿族姑娘之謎無處不顯示香格里拉的神祕魅力,深深地感動着、吸引着讀者。

其實,文字是空靈的,只是那些神祕具有了諾亞方舟的力量,我們不自覺的就會想要接近她。作者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全球探險熱等現實的事件融入到書中的人物環境中,恰到好處的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理——努力地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小說驚險、刺激、離奇、富於戲劇性,閱讀她就好像是一次身體、心智和靈魂的體驗。

讀者深深地領悟這個世外桃源寧靜祥和、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去世外桃源尋找美好的生活,去香格里拉遁逃喧囂,掀起了半個多世紀的尋找香格里拉熱,然而,他們從來沒有問問枯萎的靈魂,香格里拉到底在哪裏?

東晉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這樣一句:既自以心爲形役。沒錯,我們現在找不到那個屬於我們自己的香格里拉就是因爲身體成爲了心靈的主人,他去奴役我們的心靈,讓心靈受了好多委屈。在大好的青春裏做着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甚至不得不去低三下四,阿諛奉承,爲了所謂的成功我們孜孜不倦,實際上,爲的無非就是讓自己吃點好的,穿點好的,最好一勞永逸。

可是,沒有人去在意我的靈魂願不願意,這一切將會讓自己的讓心靈受了多大的委屈。當《消失的地平線》成爲一種潮流,我們應該從精神上去尋找我們自己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就在我們自己的心裏,我們失去,是因爲盲目的忙碌,我們總是奔走勞碌,好像連靈魂丟了都不知道。

記得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長假,那樣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看清,其實,香格里拉,就在你心裏。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茫茫草地,翻滾着齊胸的綠浪,漫漫夜空上演着一場狼、人、狗的故事,那日蘇,這位像牧神般俊美的男孩與其他三隻凶神般的猛犬,在黑鶴筆下,訴說了他們傳奇的故事,全文分七小節,我挑三小節和大家講講,《狼谷的孩子》讀後感350字。

在《狼谷的孩子》中,男孩那日蘇和爺爺扎布在遼闊的草原上相依爲命。寒冬的夜晚,飢餓兇猛的狼羣一次又一次地偷襲他們的營地。丹克、白雪、巴努蓋拼命地守護死死相擁的羊羣,爲了保護羊羣,牧羊犬巴努蓋咆哮着,將狼死死地壓在身下,撕裂它的喉管……反覆激戰中,巴努蓋被狼挖去雙眼,讀後感《《狼谷的孩子》讀後感350字》。雙目失眠的巴努蓋還跌跌撞撞地循着狼的氣味又一次衝過去,咬住一匹狼不放,任由其它狼在自己的身上撕扯蹂躪,即使戰死,也不退縮,堅守着牧羊犬的使命。

在《琴姆且》中,是誰將柳霞救上岸?是誰扯着柳霞的衣服,在鵝毛大雪中前行?營地起火,柳霞被濃煙嗆暈,又是誰叼住衣領及時將她拖出帳篷?是它,傳說中的“六趾”—琴姆且。

牛是勤懇老實的,可你見過像馬一樣飛奔,像牧羊犬一樣獨戰狼羣,還用角頂起卡車的小牛嗎?在《斑斕》中,那頭有着豹子般毛色的小牛就是這樣一頭犟牛。

在聖潔的草原上,無數奇特的野性在蠢蠢欲動,令人想去珍惜這最後一片蔚藍的天空,它給我帶來了情感的激盪和對生命的深刻思考,來吧,讓我們一起守護這一片翠綠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讀了《最後的吻》這篇文章,我感到無比惋惜。

作者馬里奧。巴布羅。巴斯克斯小時候跟我們一樣,慈祥的母親總是準時叫我們起牀 。而他也按時起了牀,卻因爲媽媽的嘮叨感到厭煩,沒理會媽媽眼神裏那一點憂傷而匆匆衝出家門。但它在學校裏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差點想回去吻媽媽一下。很快到了放學。到了家,開門的卻是他爸爸,一項高大的父親雙肩抽搐,滿眼淚水。頓時,他的心狂跳起來——家裏出事了!果然,爸爸哽咽這說:“你媽媽今天早上心臟病突發去世了。孩子,我們的天使了。”父親再也說不出話來。

讀了這個故事,我心裏酸酸的,差點兒了哭出來了。媽媽的關愛,在孩子的眼裏全成了嘮叨。文中,媽媽沒有得到孩子最後的吻,帶着遺憾離開了世界;而孩子也帶着那就和遺憾生活着。在平常的日子裏,我們總會忽視自己所用有的幸福,總是抱怨這,抱怨那,知道是去了,才懂得珍惜。而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只有珍惜和重視親情,纔不會後悔。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個火槍手》這本小說。我完全被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文章作者大仲馬以他獨特的構思所打動了我。故事曲折離奇,非常扣人心絃,讓讀者和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和主人公一起進入這美麗的故事中去。

故事描寫的17世紀的法國,政治者爭權奪利,矛盾重重。主人公是一個法國小子達達利昂,他善良淳樸聰明,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朋友從危險中拯救出來,一次又一次打破紅衣主教的陰謀。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達達利昂的三個朋友——三個火槍手: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米斯。阿多斯,波爾多斯,阿拉米斯是三位非常好的朋友,他們正直、勇敢,爲了朋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大家同仇敵忔,一起戰鬥敵人,結果他們以勝利而告終。

讀了《三個火槍手》,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四個小夥子不畏艱苦的精神,正是這樣,他們才能從一個又一個危險與困難中走出來。這使我不由的想起那件事:

那還是我上學期在學校錫劇團的時候發生的事。有一次,我們要去參加一次重大的在展演,而我們又沒有新節目。時間又很緊迫,我們只能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排出一個新節目。第一天,老師教場,雖然幾遍聽下來,只有三分之一聽得懂,可我們還是在一次一次的學着。整節課下來,大概的咬字我們都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唱腔和音調了,老師說只需要稍稍糾正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天,老師教動作,整套動作下來,我們還有點懵,可跟着老師慢慢的做,竟然一學就學了一大半,可誰又會知道這一大半的成功是多少人咬牙堅持下來的呀!後面的一小半,我們也努力地學完了。回家後,我一個人在家回憶老師教我唱戲的情景,一個人練唱、練動作,直到很晚我才睡覺。就這樣,第二天的任務也圓滿結束。第三天,我們把整個節目彩排了好幾遍,直到老師滿意爲止。第四天,我們正式站上了展演的舞臺,燈光下,我們身着美麗的戲裝,以優美的動作,婉轉的唱腔,贏得場下陣陣掌聲。這都是我們咬牙堅持、埋頭苦練出來的。而誰又知道我們爲什麼沒有放棄訓練呢?是因爲那顆勇往直前、不畏艱苦的心,一次次告訴我們不能半途放棄。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書中的內容回味無窮,我還堅信: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着許許多多的困難在等待着我們,但只要我們不畏艱苦、堅持不懈,任何難關都會度過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作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裏面寫了這樣一句話“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而在當今社會,卻很少有人像魯迅先生一樣,但在我原來就讀的學校——株洲六0一子弟小學剛開始,因爲爸媽忙,所以把我託附在爺爺奶奶那裏,我也就住在株洲,班主任——蓓老師可就不一樣。

蓓老師長着一雙大大的眼睛,鼻子不大不小,嘴巴又厚又大,而且蓓老師說話總是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那天,我一早來到學校,發覺自己的臉紅得像猴屁股,又覺得自己頭暈,蓓老師看見了,知道我得了病,立刻揹我去醫院,那天正好又趕上下大雨,而蓓老師把她的外套脫下,披在我身上,就向醫院跑去,到了醫院,醫生檢查我,斷室外發高燒,把我放在牀上釣水,過了幾天,我的病好了,我又重返了校園,小草小花們依然那麼漂亮,可我看見蓓老師在那兒咳嗽,突然暈倒在地,旁邊的老師看見了,立刻把蓓老師送進醫院,進了醫院,醫生說蓓老師患了重感冒,需多休息幾天,我見了,撲到蓓老師身邊哭了起來,蓓老師見了,笑了笑,說:“傻孩子,哭什麼哭,老師過幾天就好了。”我聽了,默默不語,只是擦乾眼淚,跟老師再了見,回了教室。蓓老師也就像魯迅先生一樣,都是“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在幼兒園中總免不了聽到孩子的哭聲和吵鬧聲,這個時候我們老師經常以厭煩的心理去面對,採取一些簡單的阻止方法,來制約孩子們的不良行爲,並藉機發揮,進行正面的說教,以爲抓住了契機而暗喜!可是,你是否去嘗試過新的方法?是否嘗試着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這樣的現象?又是否有新的收穫呢?

前兩天看了一篇關於“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的文章,受到了很多啓迪。文中說: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章還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指出了幼兒之間爭吵的4種意義:

(一)爭吵和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

(四)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可以學習自我控制和謙讓 。

以上關於爭吵和鬧糾紛的四種意義不需解釋,我想每個人都能明白,我想學習的也並非僅僅這四種意義。因爲這僅僅是這位老師對這種現象的個人分析,既然已經有先驅分析到位,我們需要的可能只是借鑑或應用。但是這位老師的處事態度是值得學習和反思的。爲什麼她遇到同樣一件工作中平凡的小事,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而我們卻雍懶地安於現狀?

我想每個人都會遇到孩子的爭吵和鬧糾紛,如果事先有了這樣的反思,那麼我們可能就會想辦法靜靜地觀察,孩子在爭吵中是否有了新的詞語出現?是否言語更加通順?亦或者有了新的借鑑?孩子在爭吵中是否能用正確的是非觀念進行判斷?孩子在爭吵中是否學會了謙讓和自我控制?……我想,我們要考慮的將會很多很多,或引導、或參與、或觀察,按照孩子和事情的不同情況,將會有與之想匹配的很多不同的處理方法,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無論孩子和老師都將從每一次爭吵和鬧糾紛中有新的收穫!而與之前的簡單的阻止相比較又如何?如此渺小而又簡單的一件小事,因爲有了先前的反思,卻有了如此巨大的反差!簡單概括,只差一個“心”字!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如果沒有心,它渺小的眨眼就消失,但要是有心,其中將可以挖掘很多的學問。只要有心,世界將更精彩!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習慣了城市的喧囂,習慣了華麗的辭藻,當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翻開這本書時,便立即沉醉其中了。

它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語言,平淡無奇,內容,也並無什麼新意,但它卻能將一個小山村的情味躍然於紙上,使人完完全全沉醉其中,一氣呵成讀畢全書,讀罷還回味無窮,這便是它的魔力了吧。

對農村,我存有的感情不過是外婆家的一句鄉音,一片竹林,不過是個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不過是一家人在異鄉的一個念想。這個小村莊,與我腦海中的的確有相同,又着實不同,它與我的家鄉有着近似的景,至於情,是在認識了這座小村莊後才憶起與自己的家鄉有所相似的。

一切都這樣純樸。

擺渡的人並不求利益,有時甚至還白送上一條黃煙;大黃狗如此近人情,不再被當作寵物來養,而就是與人爲伴;順順沒有絲毫財主的蠻橫,大方灑脫,又能濟人之急;兩個兒子也沒有公子的嬌氣,蕩槳時選最重的一把,吃乾魚,睡艙板;人們的皮膚被陽光染上了小麥的顏色,空氣中震盪着沙啞的歌聲,老人搖槳搖了五十年,身板仍硬朗着。大自然在這林子中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儼然如沈從文自己評價的一樣,同時,大自然賦予了這裏的人們與生俱來的快活與不受任何雜質玷污的心,大概就是這一點,使人着迷。

這個故事的悲劇結尾,讓無數人嘆息,似乎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老的溺死與二老的離去,爲它畫上了省略號。故事沒有給我們一個溫馨的結尾,也就使我們擁有了更深的思考與永遠的回味,是分歧,是分歧讓他們之間有了距離,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還有“車路”與“馬路”,船主與船伕,這個麼多的分歧使他們相去漸遠,也不足爲奇了。

似懂非懂的,我合上了書,一股書卷的氣息撲鼻而來,我閉上眼,爲故事假想着另一個結尾,卻總是不合適,這時,我明白了這書的又一高明之處:它的故事是不容拆散的,情感、分歧也是一樣。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叫《讓我越來越棒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修剪花草的總裁讓我懂得了要尊重它人;胡蘿蔔、雞蛋和咖啡豆讓我明白了人在困難時是不一樣的;放走鮭魚和我們的課文很像,都是寫了一個人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鮭魚,可是他的爸爸說現在已經不能釣魚了,一定要他把魚放了。他也只能把魚放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時刻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定……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鎖匠的繼承人》它講訴了一個技藝高超,收費合理且童叟無欺的鎖匠老了,收了兩個徒弟,大徒弟性格外向,小徒弟性格內向,只有一個人可以繼承他的'鎖店,所以老鎖匠要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拿了兩個保險箱讓他們開,大徒弟只用了十分鐘,可小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大徒弟必勝無疑。

可結果出人意料。

老鎖匠問:“裏面有什麼。”

大徒弟兩眼放光 :“是錢。”

小徒弟支吾了半天才說:“您只叫我開鎖,沒有叫我看裏面有什麼。”

老鎖匠立即宣佈小徒弟成爲了鎖店的繼承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但要多學習知識,還要有誠信。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高爾基寫的《童年》讀起來耐人深思,作者4歲時父親去世,和母親一起來到外祖父家,在這裏他認識了“守財奴”舅舅、火爆脾氣的外祖父、受盡欺凌的舅媽和了不起的外祖母。

讀過整本書,第四篇中的外祖母救火的那一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天晚上,家裏着火了,外祖母沉着地指揮,忽然,她想起了什麼,裹着一件馬被就往大火裏衝,家人攔也沒攔住,人們都以爲她完蛋。過了一會兒,外祖母捧着水桶大小的一瓶硫酸鹽出來了,有效地控制了火勢。火滅了後,外祖父對家人們說:“外祖母怎麼樣?嗯?嗨,你們這幫人真不如她……”

這句話是對家人說的,也是對讀者我說的。外祖母冒着生命危險控制火勢的增長,可舅舅卻在一旁不管不顧,一點也不關心外祖母。這一點讓我很不愉快,平時爸爸媽媽累了,我會給他們捶背,爸爸媽媽上班回來,我會主動迎上去問候。我想,當爸爸媽媽冒着危險去幹什麼事時,我會大聲爲他們加油,並提醒他們要小心謹慎:年二十九,我們吃過飯,在飯店門口放禮花,沒想到只有三響,爸爸沒找到第二個燃放地點,便決定再去那個地方燃放,他小心翼翼地前進,我大聲對他喊:“老爸,小心一點兒呀!小心!”後來他成功點燃,而原先的禮花也沒有出問題。

讀過這篇文章,讓我看出親情的重要;讀過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親情的可貴。我想,我會更加珍惜這件濃濃的親情。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釀酒的理由》是臺灣著名女作家、中文教授張曉風先生傾力寫就的一本散文集。正如釀酒獨酌是日常生活中一件極風雅的事,這本散文集就是借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出了細緻入微的所思所感、寫出了詩情畫意的濃濃趣味。釀酒的理由就是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理由。一篇一段、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恩,對人生的品悟與思考。

張曉風先生的文筆承襲了女作家細膩溫婉之長,摒棄了無病呻吟、內容膚淺之短。她的散文主要自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取材,但角度新穎、視野寬闊,甚少矯揉做作,多抒真情實感。嚴謹中流露生趣,平凡中自有精緻,婉約中透着大氣。她善於從人們司空見慣、不曾注意的一景一物中挖掘生活的真味、深刻的哲理。她用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從那平淡無奇的一言一語中感知人情冷暖。初讀張曉風的文章,心動於那詩意盎然的文字;若再靜下心來細細品悟,便會驚歎於那些用筆墨代替歡笑與淚水留下的印痕,那些浮華褪去後,綿長靜好的歲月沉澱下來的真知至理是那樣的深入人心:“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一語道出在時光無情的沖刷下,人情易逝,緣分易盡,喜怒悲欣的情感在無限短的心路上終將無可奈何地走向盡頭。

張曉風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文風濃豔絢麗,精於用典,擅作比擬,情感豐富,華美而真情的文字令你陶醉,在你內心深處激盪出經久不絕的共鳴,但不會讓你有一絲一毫堆砌辭藻的感覺:她將一剎那間沸騰、燃燒起來的山景春色比作一場不期而至的畫展,她將繞水青山比作花瓣,把在水上醉心賞景的自己比作花蕊,她天馬行空而又無比貼切的比喻和想象最令人拍案叫絕她行文構思巧妙,前後呼應,流暢自然,宛若天成。敘事抒情的內容緊繞主題、環環相扣,喻理點題的結尾字字珠璣,入木三分。材料的安排,敘事的結構無一不經過一番別具匠心的構思,通篇文章卻絕無雕琢的痕跡,渾然一體。《從你美麗的流域》她把自己獻出的涓涓血流作爲一條與自己牽掛的城市所緊密相連的紐帶,文章的脈絡裏同樣涌動着一股自我奉獻的熱忱。她將《楓橋夜泊》這首千古名作,在原詩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想象。將詩人張繼落第後的悲苦與淒涼用感性而細膩的筆觸鐫刻在紙上,寫就一篇散文名作《不朽的失眠》。無論何種文風,張曉風都能用一支生花妙筆駕馭自如。篇篇精妙絕倫,篇篇雋永深刻。她,在“散文”這篇廣袤的天地上,筆耕不輟,耕耘出滿園香葩。

說了這麼多,相信余光中對張曉風的評價也是我對她文章的感受吧“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裏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支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讓我們走近張曉風,走近她柔婉而剛勁的文字,走近博大而蔚美的散文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