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走進新課程的讀後感大綱

走進新課程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暑期中,我認真學習了《走進新課程》一書。這本書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將新課程的理念吹進我的心裏。細細閱讀《走進新課程》,它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思想使我震撼。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中,教師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正在轉變,取而代之的是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課堂教學再也不是教師在上邊講,學生在下邊聽的死氣沉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將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在對新課程理念擊節叫好的同時,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轉變教育觀念的迫切。

走進新課程的讀後感

現在,學校部分年級的學科已經使用了新課程教材。那麼,在拿到新教材的同時,我們必須在心裏問自己一聲:我準備好了嗎?我應該怎樣做?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決不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作爲教師,尤其是像我有着幾十年教學經歷的老教師,原來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已經根深蒂固,要想改變,確實難上加難;但是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就必定會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沒。與其消極等待,不如變“被動爲主動”,拿出“壯士斷臂”的氣概來,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

以前,在我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爲綱,以本爲本,眼睛盯着知識點,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一考試,可謂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現在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教師要學會創設情境,把教科書裏的知識轉化爲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新課程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不僅教材是開放的,教學方式也是開放的。正如蔣鳴和教授在我校報告中提出教學中的“留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發揮無限智慧和創造力的空間。而在這個空間裏,教師該做些什麼呢?這是一道新的課題。這對我今後教學的挑戰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實施新課程,教師不僅要“”,還要“充電”。

以前,教學中的知識點都會在教科書中反映出來,教師只要把這些知識點講深、講透就可以了。現在,新課程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教科書的難度降低了,但看似要求低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該怎麼辦?如果我們仍舊像以前那樣依靠教本、依靠教參,那將寸步難行。因此,我,我們就要不斷學習,使自身知識儲備能適應這一變化,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一道難題。我長期教語文,自然對語文教學比較關注。現在新語文教材厚了許多,閱讀量翻了幾倍,60%以上的選文都是新的。那麼語文課怎麼上?這是語文教師遇到的一大難題。面對這些變化,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

過去我們上課,更多地依賴“教參”,如今的“教參”有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能拿來直接上課,教參中除了案例,絕大部分是啓發教師的思維,給教師一個思索創造的空間。這讓教師在感到沒了框框的同時,也感到了壓力和拓展知識的自我需求。新課程爲教師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保證,教材不僅成爲作者、編者、教師、學生之間共同對話的文本,而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過去,一個好的教師與知識面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敬業,愛學生,備課認真,表達有條理,指導考試有辦法,就是不錯的教師,許多地方對教師的考覈和錄用標準就是這些。但在新課程的環境下,教師必須要有寬闊的知識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要學會整合。課改,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每一位教師都是一種挑戰,但也是發展的機遇。

我雖然從教幾十年,有較爲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於新課程的理念還是十分缺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像年輕人學習,揚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努力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使自己在“二期課改”的浪潮中自由翱翔。勝利必定屬於那些積極準備好的教師,但願自己是這樣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