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親子共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親子共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親子共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親子共讀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親子共讀讀後感1

這個週末我和媽媽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說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說沒有任何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折磨。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隻,與一羣來自世界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瞭解了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在他慶幸有了這些錢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於是那個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的扔了出來,並高吼到:“我不要說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這個小男孩寧可捱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爲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這樣的愛國者。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爲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運動健兒,爲了讓五星紅旗能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者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着無數國人奮發向上。

我們從小就應該以他們爲榜樣,樹立愛祖國的思想。愛祖國,平時應體現在愛人民,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愛祖國就一定要爲祖國而奮鬥,使自己具有爲祖國建設服務的本領,將來也像他們一樣,要爲祖國增光添彩!

  親子共讀讀後感2

我的兒子一直都非常喜歡愛看楊紅櫻的系列叢書,有時看着看着,他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起來。作爲家長,我以爲他愛看的書無非就像大人們愛看的通俗小說之類,有時甚至勸他少看點這類書,多讀些優秀作文之類的書。而當兒子一個勁兒地向我推薦時,我纔不得不看了其中的一本《貪玩老爸》,又不情願看到愛不釋手,才發現了此書的獨特魅力。

楊紅櫻用大量直白的對話,樸素的語言,創作了一個個詼諧幽默的故事,通過描寫了一羣調皮孩子的快樂生活,映射當代兒童的生活現實與心理衝突,深情呼喚張揚孩子的天性,探析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隔膜、誤區,倡導理解、溝通,讓孩子擁有健康、完美的童年。

當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時,彷彿自己又回到童年,是呀,我們這代人的童年,雖然物質生活不豐富,但也過得快樂充實,那時的大人們都很包容。但現在,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家長的嚴厲同孩子渴望的輕鬆快樂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孩子的心理髮生叛逆,造成一些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就需要家長的循循善誘的教育。

現在的家長,大多工作壓力大,回到家後還要做大量的家務,如再看到一個只會“輕鬆玩”,而不“努力學”的調皮孩子,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往往會變成一副窮兇極惡、氣急敗壞的嘴臉,孩子甚至會羨慕失去父母的孩子。正如現在一些成人慢性病過早出現在年幼孩子身上一樣,成人的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樣子也會複製在孩子身上,這時,馬小跳系列叢書就像一股涼爽的清泉流進孩子煩躁孤獨的心靈,裏面描述的正是孩子想要的,兒子曾經跟我說過,“中國的父母只會疼孩子,不會愛孩子”,現在想想,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在這裏,呼籲全中國的父母,多“善待”我們的孩子吧!畢竟孩子的童年是極其短暫的,在這轉瞬即逝的日子裏,多向“馬天笑先生”學一學,多給孩子一個笑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孩子的“鐵哥們”,給孩子輕鬆幽默的生活,讓孩子成爲自由飛翔的蒼鷹,而不做關在金絲籠裏的小鳥……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親子共讀讀後感3

一直以爲童書是兒童的專利,但當我和兒子一起看這本《一年級的小蜜瓜》時,我發現,原來一本好的童書也是能打動成年人的。這本書可以讓家長站在孩子的視角上更加真實的瞭解孩子,使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更細緻,更透徹,更有針對性。可以讓孩子的思想歷程少走彎路。這本書正好以一年級新生小蜜瓜的成長過程向我們展示新生的真實心理和心理歷程。這些充滿童趣的故事讓我重溫童真,與孩子的交流變得更加愉快。

作者商曉娜保有一顆童心,將小蜜瓜純真又美好的一年級生活展現於衆。小蜜瓜儘管有那麼多天真的麻煩,尷尬,不安和煩惱,但是童年的成長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美妙的事情呀。讀後不禁佩服作者如此瞭解兒童,尤其是兒童的心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有着和大人不一樣的想法。

同時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多思考。我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怎麼走進屬於他們的世界,是家長永恆的課題。儘量壓低身子,低些,再低些,和孩子平等,和孩子同視角,或許我們會和他們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