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白夜行》有感

讀《白夜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讀《白夜行》有感1

許多人都曾推薦過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但一直沒有機會拜讀。這個暑假,藉着“51”讀寫挑戰的契機,真正意義上坐下來,靜靜地讀完了……

讀《白夜行》有感

剛拿到這本書,純白色的封面,兩個灰色調的孩子手牽手佔據着整個版面,格外醒目。我不禁好奇,這讓萬千讀者爲之着迷,究竟在講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好奇心驅使着我翻開了第一章:一開始便是令人感到窒息的氛圍,有人被謀殺了。而小說中的警察——笹垣潤三,也開始了長達20xx年的艱辛破案之路……原來,這是一部懸疑小說,頓時,我便失去了興趣。但想着,總要看看完的心態,我繼續往下看。不得不佩服,東野圭吾的確是寫懸疑小說的高手,他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會驅使着你一直看下去。而我,也被這種魔力所蠱惑,跟着作者的腳步,越發想挖掘出真相……

故事是以20xx年的時間跨越,不同的時間片段堆疊而成的。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你會越來越清晰,會篤定桐原和雪穗這兩個小孩是案件的兇手,但你會好奇,爲什麼是他們,是什麼造成了他們人性的泯滅,爲什麼桐原要殺害自己的親生父親,而雪穗也看着自己母親的死無動於衷?故事以桐原跳樓,死在了自己的剪刀之下,而雪穗裝作不認識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案發現場,戛然而止。

合上書,並沒有因兇手終於得到懲罰,而感到欣喜;更多的是那難以言說的苦澀。童年的不幸,讓桐原和雪穗走上了這條永遠見不到太陽的灰色地帶。面對母親的出軌,父親的戀童癖,甚至目睹了父親對雪穗做的最不堪的一幕,那一刻,這個小男孩的心裏該是何等地五味雜成,他插進父親胸膛的那個傷口,其實也是他自己心頭的傷。就像書中所說,20xx年來,桐原一直都在黑暗的通風管裏徘徊,他見不到太陽,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白路上前行。但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奢侈,20xx年來的暗夜前行,都是爲了雪穗。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黑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雪穗曾對自己的店員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想,這東西便是桐原,桐原就像是那一道光,不足以照亮全世界,但卻能照進雪穗的靈魂。同源和雪穗,彼此互利共生,他們是彼此心靈的唯一棲息地……原來這不僅是一部懸疑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愛的作品,不管是愛情、親情,或是其他。或者說,他們如果還有一絲人性沒有泯滅的話,那只有對彼此吧。

小說的的結尾,一直讓我耿耿於懷。“雪穗像人偶般面無表情。她冰冷地回答:‘我不知道。’”“只見雪穗正沿扶梯上樓,背影猶如白色的幽靈。”“她一次都沒有回頭。”

整本書中,雪穗的表現永遠是溫柔的,是體貼的,是得體的,即使委屈跟哭泣,也是能做到以假亂真的。但她就是沒有表現過這種冷漠。實際上,這冷漠的神情纔是對情感的展現。對雪穗來說,亮司的愛就是她黑夜中唯一的一點光。也就是她最後殘存的一絲人性和一點點靈魂。正是因爲他們彼此之間有着深入骨髓的愛,所以亮司的死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使得她沒有辦法再做作的表演出驚慌的神態。但是亮司的死也帶走了她最後的那一點靈魂。也就是在亮司死去的瞬間,雪穗的靈魂也死去了。所以,當雪穗離開的時候,她的背影就像個幽靈。不,她已經變成了幽靈,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不再有留戀,不再有人性,不再有靈魂,不再有愛。這樣一個幽靈雪穗,當然不會再回頭。

讀完整部作品,還無法從這複雜的情緒中掙脫出來,如果可以,多麼想讓桐原和雪穗回到那個並肩走過的通往圖書館的路,共讀那一本《飄》……

讀《白夜行》有感2

東野奎吾的推理小說堪稱部部經典,《放學後》,《幻夜》,《嫌疑人X的獻身》……對於推理小說的愛好者來說都是不可不讀的作品。花了很多個晚上和週末的時間終於把《白夜行》讀完,在合上最後一頁的時候,我渾身近乎顫抖,又一次被日本小說那種對人性的深刻揭示給震撼到了。

讀完《白夜行》,鬧好中第一個跳出的意象是希臘神話中的Sisyphus,他領受了諸神的懲罰,必須無休止地將沉重巨石推向陡峭山頂,再默默望着它滾落回原點。這個動作帶不來絲毫希望,而終將永遠重複,直到生命爲之消磨殆盡那一刻。這個意象雖然通俗,但也精準。絕望而綿延良久的無謂掙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來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勞地滾落。基於這個理由,讀者甚至無法埋怨作者將整部作品寫得太過冗長。只因篇幅拖延越久,這絕望就越加深重。

或許很多人始終無法諒解雪穗,但在塵埃落定後,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來,他犧牲了太多東西,得到的卻又太少。在他死後,甚至無法換來雪穗的一次回顧,而這竟正是他希望的結局。聰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後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頭,無論她心中對他究竟是怎樣的感情。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嫌疑人X的獻身》。如果說《白夜行》是一部不那麼令人親近的艱澀書籍,《X》則無疑是它通俗簡化之後的版本。《X》更像一本純粹通透的推理小說,主線單一,懸念集中,主人公間的互動也更加直白,至少我們可以確信那是出於愛情。而《白夜行》中,一切都透不過茫茫迷霧。主人公聽不到表白,甚至無法從童年時光的追述中得到日久生情的證據。它不是合謀,又不是單純的陪伴,共生兩個字,同樣不足以描述出背後那些人情味的存在。

在第一章結束後,故事就偏離了本格推理的謀篇軌道,反而變成無數破碎片斷的羅列。作者精心選擇繁雜的視點,在恰當時機拋出一個個令主人公露出馬腳的細節,讀者反而比書中偵探更早得到真相。這些碎片彼此勾連,分散在看似獨立的案件內,互相印證而又推翻,一步步顛覆或證實既有的疑惑。在整個格局之內,“兇手是誰”早就昭然若揭,在老辣推理小說讀者眼中,連“手法如何做到”或“核心線索何在”都無需爭論。對作品的閱讀快感,純粹寄託在一種超然觀賞的格局上,——讀者們已不是華生,而是法官,只需靜靜地等待罪人自白,“爲什麼這麼做”。

每晚日落之刻,都會有短暫的時分,太陽剛剛以一個微小的角度沒入地平線,西方天空中依然泛着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氣層對日光的`最後折射,也正是所謂的“白夜”。在臨近結尾之際,雪穗有過一番難得一見的坦白:“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似乎是對全文主旨的闡述,但其實什麼都沒有說清楚。對她來說,與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還不如說他們是在聯手抵擋黑夜的降臨。他們都是心存恐懼的孩子,只懂得掠奪他人光熱,來燃燒自己天空一角,彷彿向無底洞中傾瀉水流,妄圖將它填滿。讀者冷眼旁觀之時,似乎能夠親眼看見他們肩頭的擔子越來越沉重,攫取光熱的源泉也幾近枯竭。直到亮司鬆手而去,太陽才終於轟然墜落。這樣一場鋼絲上的舞蹈,憑着兩個人過早的成熟,居然堅持了十九年之久。如果不是事出湊巧,或許亮司永遠都能繼續他異想天開的守護,不必面臨法律的威脅。可他們犧牲了太多無辜者手中的幸福,就算能瞞過警察和旁人的耳目,畢竟還是逃不出天譴。平心而論,結局對於“爲什麼這麼做”的解釋,並不能令所有人坦然信服。再怎麼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也未必值得整個後半生的犧牲,更無法抵消旁人們爲此而遭受的傷害。哪怕東野一貫擅長結尾翻盤,在此也不得不遭遇到尷尬困境,使他無法給予兩人一個光明圓滿的結尾。然而,至少亮司的願望終究是實現了,這一點上他比石神老師幸運許多。用死亡得到解脫,比起永無休止地推動巨石,或許已是一種另類的仁慈。

日系作家往往具有細膩的人生體悟,在字裏行間緩緩流露出感傷悲憫的情調。不論《白夜行》還是《嫌疑人X的獻身》,都充滿了東野內心深處噴薄欲出的表達慾望,因而更不可能用圓滿結局去沖淡整部作品的現實力量。——你們看吧,人性中的確存在某種成份,是可以讓人做到如此地步而依然義無反顧的。它會帶來不容於世的罪行,或達致個人的悲劇,卻仍可具有榮光與尊嚴。

通過偵探今枝的口,作者告訴所有人,唐澤雪穗最愛的人並不是她的丈夫。終其一書,同樣不曾聽到她親口表白,承認這個人就是今枝所猜測的筱冢一成。這是《白夜行》書中遺留於世的最後懸念。我們不妨相信,雪穗心中的名字其實是桐原亮司,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這只是私心中無法忽略的一種可能,卻微妙地被作者交待過的所有線索容忍和默許。綿延無盡的白夜之行,終將不可避免地走到終點。雪穗和亮司的一生,從沒得到過救贖的希望。一點出於同情的溫暖揣測,已是讀者所能做到的唯一寬恕了。作文

讀《白夜行》有感3

最近公司的電影協會推薦的一部電影叫《嫌疑犯X的獻身》。電影的原著作者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他的代表作《白夜行》我也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去看。這次影協的推薦,終於讓我下定決心。

確實是一部好書,看完之後,另外久久不能釋懷。躺在牀上,結局裏女主角的背影,仍然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其實書看到一半,我已經猜到了一連串殺人案件的兇手已經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但是,作者會給兩位主角一個怎樣的結局,讓我牽掛。而且,作者如抽絲剝繭般的手法,將謎團一一解開,而且一切的解釋縝密合理,讓人驚歎。而女主角唐澤雪穗曾被作者描述爲“惡之花”,但隨着她的身世的逐漸明朗,以及她兒時的不幸遭遇,不禁讓我對她由厭惡轉變爲同情和憐惜。男主角桐原亮司最後的自殺,是作者給他的最好結局,畢竟他殺死了那麼多人。而對於女主角的結局,作者卻沒有蓋棺定論,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空間。也許,她會因爲男主角的死亡和案情的真相大白而被繩之以法,作者曾將他們倆形容爲蝦虎魚和槍蝦一樣的共生體。但做爲讀者的我,更希望她能夠逃脫。雖然她也算是殺人幫兇,甚至對自己最好的朋友進行報復,但是她童年的不幸遭遇,如果最終讓她失去努力得來的一切,那對她來說就太不公平了。而且故事裏她也沒有得到自己最心愛的人的眷顧,縱然她有那樣的美貌,各方面也都完美得簡直無懈可擊。當然,這也許是我的一廂情願。

整個故事一直持續了近20年,而在故事中,穿插了對於時事的描寫,很好的體現了作者對於各個時代特徵的把握。比如棒球比賽,電腦在日本的興起,《超級瑪麗》的流行還有日本傳統的相撲比賽,甚至當時的一些新聞,都被巧妙地融入了故事之中。讀起來不覺得突兀,卻很好的將故事和時代契合,整篇讀完,好像自己也伴隨着裏面的人物走過了這一個個的時代,頗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

當然,如果僅此而已,那這本書也許算不上好書。其實,作者留給了我們更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在裏面。毫無疑問,故事是以悲劇結尾,而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男主角的父親,是一個迷戀女童的變態,而母親和丈夫的僱員私通,從未盡到母親應有的責任。而女主角的母親,更是以出賣自己僅僅10歲的女兒的肉體爲生。這是一個多麼冷漠的社會啊。因此,故事裏的一連串殺人案,雖有疑點,卻遲遲沒有被破獲,這樣的現象也不難解釋。警察們更熱衷於破獲那些能讓他們揚名立萬的案件,而不會將精力放在這些“普通的案件”上,僅僅以自殺、見財起意等簡單推論將案子草草了結。不過好在還有笹垣潤三這樣有責任心的警察,通過十九年的堅持不懈,終於將真相大白天下。批判社會的同時,也給人以希望的種子,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